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用荧光动力学的方法探讨NaCO 胁迫下星星草幼苗叶片电解质外渗率与PSⅡ 光能耗散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星星草幼苗叶片电解质外渗率的增大,PSⅡ 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u/Fm)和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同时,当电解质外渗率小于0.2时,PSⅡ 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光化学速率(PR)、捕光色素的光能被用于热耗散的相对份额(HD)、热耗散速率(HDR)都随着电解质外渗率的增大而增大;而当电解质外渗率超过0.2 时,PSⅡ 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光化学速率(PR)却随着电解质外渗率的增大而减小。另一方面,电解质外渗率在小于0.15时,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P)一直在增加,但是当电解质外渗率超过0.15时,qNP却减少。本试验结果说明当电解质外渗率在一定范围内,星星草通过增加热耗散以及增加捕光色素吸收的光能被用于热耗散的相对份额(HD)和热耗散速率(HDR)来改善PSⅡ的功能,由此引起的活性氧增加则由体内较高的保护酶来清除,若超过了一定阈值则抑制了PSⅡ的功能,或者说PSⅡ系统可能遭受了不可逆损伤。  相似文献   

2.
《草业学报》2009,18(3):200-206
用荧光动力学的方法探讨NaCO 胁迫下星星草幼苗叶片电解质外渗率与PSⅡ 光能耗散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星星草幼苗叶片电解质外渗率的增大,PSⅡ 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uFm)和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同时,当电解质外渗率小于0.2时,PSⅡ 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光化学速率(PR)、捕光色素的光能被用于热耗散的相对份额(HD)、热耗散速率(HDR)都随着电解质外渗率的增大而增大;而当电解质外渗率超过0.2 时,PSⅡ 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光化学速率(PR)却随着电解质外渗率的增大而减小。另一方面,电解质外渗率在小于0.15时,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P)一直在增加,但是当电解质外渗率超过0.15时,qNP却减少。本试验结果说明当电解质外渗率在一定范围内,星星草通过增加热耗散以及增加捕光色素吸收的光能被用于热耗散的相对份额(HD)和热耗散速率(HDR)来改善PSⅡ的功能,由此引起的活性氧增加则由体内较高的保护酶来清除,若超过了一定阈值则抑制了PSⅡ的功能,或者说PSⅡ系统可能遭受了不可逆损伤。  相似文献   

3.
低温对三种暖季型草坪草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低温对假俭草、狼尾草、中华结缕草三种暖季型草坪草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引起假俭草、狼尾草、中华结缕草三种暖季型草坪草的初始荧光F。上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开放的PSⅡ反应中心捕获激发能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PSⅡ电子传递量子产率(φPSⅡ)、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下降,致使光合速率(Pn)急剧下降。至低温处理后72h,三种暖季型草坪草中Fv/Fm、Fv′/Fm′、qP、φPSⅡ、qN的值结缕草〉狼尾草〉假俭草,Fo则出现相反的结果,Pn值结缕草〉狼尾草〉假俭草。研究还表明,利用非损伤的叶绿素荧光技术可快速地筛选不同基因型暖季型草坪草的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4.
利用便携式叶绿素荧光分析仪测定了库布齐沙地油蒿(Artemisia ordosica)、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羊柴(Hedysarum laev)、沙柳(Salix cheilophila)、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固定荧光(F0)、最大荧光(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0)、PSⅡ最大光学效率(Fv/Fm)、光化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7项叶绿素荧光参数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在6种沙地植物中,中间锦鸡儿、羊柴、沙柳、油蒿4种灌木植物的Fm、Fv/F0、Fv/Fm、qP、Yield值均显著(P<0.05)高于草本状半灌木达乌里胡枝子和草本植物紫花苜蓿,这表明中间锦鸡儿、羊柴、沙柳、油蒿的光合能力大于达乌里胡枝子和紫花苜蓿。然而,达乌里胡枝子和紫花苜蓿的NPQ显著高于中间锦鸡儿、羊柴、油蒿、沙柳,说明紫花苜蓿和达乌里胡枝子的叶片通过热耗散的能量较多,这两种植物通过热耗散消耗掉过剩光能,从而避免了沙地强光环境对光合机构的破坏。  相似文献   

5.
银杏是一种重要经济树种,随着全球气温升高,高温适应性问题已经影响了其在低纬度区域的栽培。为了探明高温胁迫对银杏叶片光合过程的影响,本研究中离体银杏枝条被置于不同温度(25 ℃、30 ℃、35 ℃、40 ℃、45 ℃)下处理,随即对其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监测。 结果显示:40 ℃以上高温胁迫下,银杏叶片的光系统II(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显著下降;最大荧光(Fm)、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光化学淬灭系数(qP)均显著下降;而初始荧光(Fo)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在40℃以上高温胁迫下显著上升。本研究表明,银杏离体枝条叶片光合作用对温度变化较敏感,推测高温可能伤害了光合机构,从而对光能的吸收、转换与光合电子传递都有显著的影响。银杏离体枝条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对高温的敏感性,可能有助于快速筛选和培育耐高温的银杏品种。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鸭茅对干旱、盐胁迫的回馈,采用随机区组盆栽试验。试验包括4种相对含水量处理,相对含水量为75%(CK)、55%、35%、20%和3种盐浓度(100,70和35 mmol/L),以相对含水量75%作为对照,研究干旱胁迫和盐胁迫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相对含水量的减少,鸭茅的非光化学荧光淬灭(NPQ)幅度逐渐降低,光化学淬灭系数(qP)逐渐增加;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潜在活性(Fv/F0)逐渐减少;电子传递速度(ETR)逐渐降低;实际原初光能的捕获效率Y(Ⅱ)降低。但在极度干旱胁迫时,热耗散能力降低,光合作用上升,潜在最大光合效率和潜在光合效率增加,实际原初光能的捕获效率增加;表明在极度干旱的条件下,鸭茅的内部机制会做出相应的反应,来避免恶劣的环境。盐胁迫时,低浓度促进热耗散幅度抑制光合作用,相反高浓度抑制剩余光能的转化和促进光合效率;鸭茅的Fv/Fm先上升后下降,Fv/F0与Fv/Fm有相同的趋势;ETR先上升后减少,原初光能的捕获效率先增加后降低。综合评定,鸭茅受盐胁迫影响大于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钙(Ca~(2+))对玉米镉(Cd)胁迫的缓解作用,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根部施加外源Ca~(2+)对Cd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光合特征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CK)相比,100mg/L的Cd处理显著降低了玉米幼苗株高、根、地上部生物量以及玉米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同时,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电子传递速率(ETR)、PSⅡ激发能捕获效率(F_v′/F_m′)、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_(PSⅡ))显著下降,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和胞间CO_2浓度(C_i)较CK显著上升。外源施加Ca~(2+)可以有效增加镉胁迫下幼苗生物量的积累,明显提高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升高P_n,G_s,T_r,F_v/F_m,ETR,F_v′/F_m′,降低NPQ和C_i,增加幼苗生物量积累,Ca~(2+)浓度为7.5~10.0mmol/L时各指标变化幅度最明显,缓解胁迫的效果最佳。研究结果表明,Cd胁迫使玉米幼苗叶片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降低,电子传递受到抑制,净光合速率降低。适宜浓度的外源Ca~(2+)能有效缓解Cd对光合机构的伤害,增强幼苗叶片对光的捕获能力,促进光合作用,增加幼苗的生物量,增强玉米幼苗对Cd胁迫的抗性。  相似文献   

8.
外源钙离子缓解海水胁迫下菊芋光合能力下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浓度Ca2 对处在30%海水胁迫处理下的菊芋幼苗进行化学调控,研究了Ca2 对海水胁迫下菊芋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荧光参数的影响,以探索外源Ca2 对缓解植物海水胁迫下光合作用下降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30%海水胁迫下,菊芋的正常生理代谢明显受到抑制;当施入钙离子后,盐对菊芋幼苗的胁迫不同程度降低,其中以10 mmol/L Ca2 效果最好,可有效防护胁迫所致的氧化损伤,从而维持较高的SOD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使叶片在盐胁迫条件下,维持较高的PSⅡ的电子传递强度(Fm/F0)、PSII光化学效率(Fv/Fm)、PSⅡ量子效率(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Pn、Gs和较低的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P)。这说明外源的Ca2 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盐胁迫导致的Ca2 亏缺,可有效缓解海水胁迫所致的氧化损伤,使植物维持较正常的生理活动,稳定细胞膜结构,维持体内离子吸收平衡,维持较高的光合速率,保护光合机构。  相似文献   

9.
通过袋栽试验,研究了淹水对番木瓜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降低番木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PSII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光合电子传递速率 (ETR)和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 (qP),提高其非光化学荧光淬灭(qN)值,同时影响其叶绿素荧光诱导曲线。淹水28 h和52 h后,番木瓜叶片的光合作用明显降低,对照和淹水处理之间的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零上低温胁迫对药蒲公英(Taraxacum officinale F.H.Wigg.)亚显微结构与生理特性的影响,以药蒲公英幼苗为材料进行4℃不同时间(0 h,3 h,6 h,12 h,24 h,48 h)低温胁迫试验,观察叶片亚显微结构的变化,测量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药蒲公英叶片中叶绿体、液泡膜逐渐溶解,细胞质出现未知双层膜结构,淀粉粒、线粒体数量增加,胞质分离明显;低温胁迫时,叶绿素初始荧光值(Initial fluorescence,Fo)、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lectron transport rate,ETR)和非光化学淬灭(Non-photochemical fluorescence quenching,NPQ)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Variable fluorescence/maximal fluorescence,Fv/Fm)、PSⅡ (Photosystem 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PSⅡ actual photochemical quantum yield,ΦPSⅡ)下降;脯氨酸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增加,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升高,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减小。零上低温胁迫下药蒲公英幼苗叶片受到损伤,膜透性增加,光合作用下降,亚显微结构遭到明显破坏。  相似文献   

11.
干旱胁迫对结缕草叶绿素荧光和光合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中国结缕草属(Zoysia Willd.)植物53份种源水分利用效率评价的基础上,以高水分利用效率种源Z110和低水分利用效率种源Z132作为试验材料,对其干旱胁迫过程中叶绿素荧光特征、光合关键酶核酮糖二磷酸(RuBP)羧化酶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羧化酶的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过程中,两份结缕草种源的叶绿素初始荧光(Fo)、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逐渐增加;叶绿素最大荧光(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叶片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RuBP羧化酶和PEP羧化酶活性逐渐降低。在干旱胁迫过程中,除种源Z110叶绿素Fo小于Z132的叶绿素Fo外,其他参数均大于Z132,说明干旱胁迫对Z132的光合作用影响较大,Z110对干旱胁迫表现出较强的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
水分胁迫和复水对紫花苜蓿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李文娆  张岁岐  山仑 《草地学报》2007,15(2):129-136
利用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ψs=-0.2MPa,胁迫时间:48 h,复水48 h),研究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陇东苜蓿和阿尔冈金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和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旨在探讨紫花苜蓿水分胁迫条件下的光合反应机制.结果表明: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PSII线性电子传递的有效量子产额(YIELD)以及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和表观光合电子传递效率(ETR)在胁迫前后随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变化规律分别可用公式:Y=aLn(X) b(Y:qP或YIELD,X:PAR,X≠0)和Y=aX2 bX c(Y:qN或ETR,X:PAR)来表示;在受到干旱胁迫后,PS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PSII潜在活性(Fv/Fo)和光合色素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在任意光强下的qP、YIELD和ETR值也极显著低于对照的相应值,qN值则极显著高于对照的相应值;同时,和对照相比,qN和ETR光响应曲线顶点所对应的光强值在受到胁迫后亦明显下降,表明光抑制初始点的降低和最大光保护能力的减弱,甚至光抑制的提前到来.干旱胁迫使得PSⅡ反应中心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而部分关闭,光合电子传递受阻,光能利用与光化学转化与能力下降,吸收的光能更多的以热能形式耗散.复水后,虽然有光保护机制的存在,但除陇东苜蓿光合色素含量及阿尔冈金类胡萝卜素外,各参数均未能恢复到对照水平,因此旱后复水不能完全解除干旱对PSII反应中心所带来的伤害.紫花苜蓿幼苗对干旱胁迫较为敏感.供试品种相比,陇东苜蓿耐旱性优于阿尔冈金.  相似文献   

13.
樊秦  李彦忠 《草业学报》2017,26(1):112-121
苜蓿茎点霉侵染紫花苜蓿后严重影响其产量和质量。本研究采用植物生长室盆栽法,利用光合作用测量系统研究苜蓿茎点霉对紫花苜蓿叶片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 除侵染第27天外,苜蓿茎点霉使紫花苜蓿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降低,对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在侵染前期影响不大。在侵染至23 d,紫花苜蓿叶片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PSⅡ反应中心激发能捕获效率(Fv'/Fm')、PSⅡ反应中心电荷分离实际量子效率(Φ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显著降低。光补偿点 (LCP)、CO2补偿点(CCP)和羧化效率(CE)降低。表明苜蓿茎点霉通过降低紫花苜蓿叶片中光合电子传递率捕获效率、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和羧化效率(CE),而产生光抑制,使CO2的同化作用降低,影响紫花苜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不同澳洲坚果品种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特性,以期为选育优良品种及高效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澳洲坚果品种间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PSII潜在活性(Fv/Fo)、PSII的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光合电子传递效率(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各品种间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额(ΦPSII)差异显著;叶绿素a/b值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叶绿素a含量与叶绿素b含量、Fv/Fo与Fv/Fm、ETR与Fv/Fo、Fv/Fm和ΦPSII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ΦPSII与qN呈极显著负相关,ETR与qN呈显著负相关。十个品种聚类后可分成三个类群。‘O.C’和‘A16’具有较好的光合性能。‘NG8(X8)’光合效率最低。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大豆(Glycine max)根系分泌物中酚酸对桑树(Morus alba)生长的影响,以一年龄桑树品种“青龙桑”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 硝基邻苯二甲酸和邻甲氧基苯甲酸对桑树幼苗的生长和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外源酚酸对桑树的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不同。当外源3 硝基邻苯二甲酸浓度低于10-5 mol·L-1时,桑树叶片的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升高,同化产物的积累量增加,其株高、根长和生物量增加,而当浓度高于10-2 mol·L-1时,叶绿素含量、Pn和Ci以及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均显著降低,株高、根长、叶片数和生物量也降低。外源邻甲氧基苯甲酸处理下,随着浓度的增加,桑树叶片的叶绿素含量Gs、Tr、Pn、ФPSⅡ、ETR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均降低,光能以热耗散形式耗散的比例增加。说明3 硝基邻苯二甲酸对桑树的生长和光合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双重浓度效应,而邻甲氧基苯甲酸对桑树的光合机构产生不利效应。  相似文献   

16.
以4种决明属植物草决明(Cassia obtusifolia)、望江南(C.occidentalis)、伞房决明(C.corymbosa)、双荚决明(C.bicapsularis)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设置轻度干旱、重度干旱和正常灌水处理,研究了干旱胁迫对4种决明属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参数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干旱胁迫导致4种决明属植物的叶绿素含量下降,望江南的下降幅度最小,说明望江南在水分减少的情况下仍具有较高的光合作用能力,伞房决明的叶绿素含量在3种处理下都趋于最高水平,表明伞房决明光能吸收、转换和传递能力较强;2)干旱胁迫导致4种决明属植物气孔导度(Gs)降低,气孔限制值(Ls)升高,伴随着胞间CO2浓度(Ci)降低,净光合速率(Pn)下降,表明是气孔因素造成的,此后,除草决明外其它3种植物的Ci均升高,Ls均下降,这是非气孔因素造成的;在干旱胁迫下望江南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伞房决明具有相对较高的气孔开放度;3)干旱胁迫导致4种决明属植物的最大荧光(Fm)和光化学效率(Fv/Fm)下降,初始荧光(Fo)上升,表明PSⅡ结构受到破坏或者植物进行了热耗散。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电子传递速率(ETR)下降,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上升,说明干旱胁迫对PSⅡ造成伤害,但其能够有效地避免或减轻因PSⅡ吸收过多光能而引起的光抑制和光氧化。望江南表现的最稳定,说明望江南具有较强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7.
探明改性凹凸棒基复合肥对当归光合生理的影响。设T_1(30%改性凹凸棒基复合肥)、T_2(磷酸二铵)和CK(不施肥)田间试验,研究凹凸棒基复合肥对当归农艺学性状、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能够促进当归株高生长和株展伸长且出苗数增多;不同施肥处理均可显著提高当归叶绿素含量,以T_1最高,分别比CK和T_2高19%和4%;T_1和T_2均可以提高当归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和水分利用率(WUE),且以T_1处理效果最显著;在各处理中T_1的PSⅡ反应中心电荷分离实际量子效率(Φ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PSⅡ的潜在活性(F_v/F_o)均为最高水平。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电子传递速率和光化学淬灭系数等数据显示,30%凹凸棒改性复合肥对当归光合特性和荧光参数的影响效果最佳。本试验为指导当归合理施肥种植,提高产量品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利用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分析技术研究了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sudanense)和苏丹草(S.sudanense)叶片PSⅡ光化学活性对干旱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干旱的加剧,高丹草和苏丹草幼苗叶片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效能指数(PIABS)明显降低,特别是PIABS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Fv/Fm,即干旱下两种牧草幼苗叶片的PSⅡ光化学活性降低,但不同干旱程度下高丹草幼苗叶片的PSⅡ光化学活性明显高于苏丹草。分析原因可以发现:干旱下高丹草幼苗叶片OJIP曲线上0.15和0.3 ms时(L点和K点)的相对可变荧光VL和VK增加幅度明显小于苏丹草,即干旱条件下对高丹草幼苗叶片PSⅡ电子供体侧放氧复合体OCE活性和类囊体聚合状态的影响明显小于苏丹草,这对于电子传递链上的电子供应及电子传递的稳定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外,干旱下两种牧草幼苗叶片OJIP曲线上2和30 ms时(J点和I点)的相对可变荧光VJ和VI明显增加,即干旱导致PSⅡ光化学活性降低还与PSⅡ电子受体侧电子由QA向QB传递受阻以及PQ库接受电子能力的降低有关。但干旱下高丹草和苏丹草幼苗叶片仅VJ差异明显,而VI却无明显差异,这说明干旱下高丹草幼苗叶片电子传递体QB接受电子的能力明显高于苏丹草,从而使干旱下高丹草幼苗叶片PSⅡ受体侧电子传递能力高于苏丹草。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以无芒雀麦、垂穗披碱草、老芒麦、细茎冰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处理下不同禾本科牧草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片电导率和脯氨酸(Pro)含量变化的对比。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4种禾草初始荧光(Fo)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呈现逐渐上升趋势,而最大荧光(Fm),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上述参数的变化幅度因材料抗旱性强弱而异,这种差异可作为简便评价禾草抗旱性强弱的鉴定指标,因此,运用隶属函数对不同禾草抗旱性进行评价分析,得出抗旱性强弱次序为:垂穗披碱草〉无芒雀麦〉细茎冰草〉老芒麦。  相似文献   

20.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葎草(Humulus scandens)幼苗对盐胁迫响应的生理生化性别差异,测定了不同盐(NaCl)浓度(0、100、200、300mmol·L~(-1))下雌雄植株的单叶面积、气体交换参数、叶水势、叶绿素荧光、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NaCl胁迫后葎草雌雄幼苗的叶干重、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蒸腾速率(T_r)、叶水势(ψ_w)和CAT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而气孔限制值(L_s)和MDA逐渐上升,其单叶面积则先升后降。随着NaCl胁迫的递增,雌株的最小荧光(F_o)呈先升后降的变化,最大荧光(_Fm)、可变荧光(F_v)、PSⅡ潜在活性(F_v/F_o)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则逐渐递增,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叶绿素含量却逐渐递减;从总体上看,雄株的表现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Fm和Fv、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和F_v/F_o也呈上升趋势,qN和qP却呈下降趋势,而叶绿素含量却先升后降。因此,NaCl胁迫影响了葎草雌雄幼苗的单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气体交换、CAT和MDA含量等生理生化特征,但雌雄幼苗对NaCl胁迫的响应存在差异。与雄株相比,雌株对NaCl胁迫更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