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由普通小麦品种间杂交后代分离出的7603A核不育类型,主要由两对独立遗传的显性非等位基因控制。两对基因间存在抑制互作效应,可产生多种持有的育性分离比例。在普通小麦品种中,广泛存在着恢复系和“一次保持系”。人工制造保持系无效。不育株有纯合和杂合两种基因型。纯合型与“一次保持系”杂交,后代可获得100%的不育株;杂合型与“一次保持系”杂交,后代产生1:1育性分离。  相似文献   

2.
自小麦核型雄性不育发现以来,众多研究者试图将其应用于杂种小麦研究,但均因无法完全保持其不育系的不育性,只能依靠父本的可育与不育杂合基因型或纯合隐性可育基因型来临时保持。无论隐性或显性不育与临时保持系杂交后代,都产生1∶1的可育与不育的分离比,这给研究...  相似文献   

3.
隐性核不育油菜两型系20118AB的遗传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核不育两型系20118AB的育性由2对隐性重叠基因和1对隐性上位基因控制,具有广泛的恢复源。当2对基因为隐胜纯合体(aabb),另1对互作基因为显性纯合体(HRfRf)和杂合体(Rfrf)时,植株表现不育(aabbRfRf和aabbRfrf),其不育纯合体相应的临保系基因型为3对隐性纯合体(aabbrfrf)。两型系中不育株与可育株连续兄妹交和可育株连续自交,后代可育株和不育株育性分离分别保持1:1和3:1。利用纯合两型系中的不育株和可育株成对兄妹交可生产纯合两型系(AabbRfRf或aaBbRfRf)和纯合不育系(aabbRfRf),纯合不育系和临保系杂交生产全不育系(aabbRfrf),全不育系与恢复系(AA__或__BB)杂交生产杂交种。  相似文献   

4.
在纯合两型系48AB中选择硫甙含量低的可育株进行连续自交并淘汰育性分离的后代。当硫甙含量稳定在较低水平时,在有育性分离的后代中重新选可育株和不育株进行兄妹交,使纯合两型系的性状尽早稳定,由此育成双低纯合两型系72AB。对恢复系进行配合力测定,获得一般配合力最高的双低恢复系HF02。通过双低纯合两型系72AB和临保系LB03配制全不育系,并用全不育系和恢复系HF02生产杂交新品种核杂7号。它成为我国第一个通过国家品种审定的双低显性核不育三系杂交种。  相似文献   

5.
从具节节麦胞质的日本异质小麦“タゥネユムキ”与四川小麦品种的杂交后代中,获得了雄性全不育株。研究表明,其雄不育特性受一个显性雄不育基因和一对(或一个)部分显性雄不育基因控制。少数小麦品种能恢复其育性,但不育性还不能完全保持。  相似文献   

6.
以甘蓝型油菜双低品种“沪油15”为轮回亲本,分别以显性核不育性的Ms不育基因和nf恢复基因为目标基因,通过杂交和回交,将目标基因导入双低品种“沪油15”。通过复交将Ms不育基因和可恢复基因融入同一群体,然后采用自交、兄妹交和测交等育种手段,获得育性分离比例为3:1的自交后代,其基因型为1MsMsrfrf:2MsMsRfrf:1MsMsRfRf,最后从该群体配置兄妹交组合,育性分离比例符合1:1的兄妹交后代就是经回交转育的双低纯合两型系“HY15AB”,其基因型分别为MsMsRfrf和MsMsrfrf。  相似文献   

7.
用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合型恢复株作母本,纯合型显性不育监保系作父本去雄杂交,经过自交和测交筛选。转育了一份对细胞质不育和显性核不育为恢复的广恢品系。研究结果表明,在育性分离世代中,利用不育细胞质和显性核不育性对恢复基因传递的鉴别作用,可以显著提高目标基因型的选择机率,是转育广恢品系快速有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获得以种子颜色为标记的普通小麦雄性不育系,沿用1989年选育的硬粒小麦蓝粒标记显性不育基因单体附加臂间易位系“89-2343”(2n=29,AABB 4D^ /4E)作母本,以普通小麦4E二体附加系“小偃蓝粒”(2n=44,AABBDD 4E Ⅱ)和“7739-3”蓝粒可育株(2n=42)为父本不断回交。接着又用普通小麦白粒可育株与回交后代的蓝粒不育株杂交,测定蓝粒和白粒的育性。在10268个穗行的田间鉴定中,1997年育成普通小麦矮败蓝标型不育系“97-866”。细胞学分析结果表明,“97-866”的遗传基础是Tal`Rht10和蓝粒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单体附加系。蓝粒不育株传递率为19.1%,白粒可育株占80.9%。据此,对蓝标型不育系的利用前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K型温敏雄性不育小麦的配子传递方式及遗传模式。【方法】以K型1B/1R小麦雄性不育系K3314A,K型非1B/1R雄性不育系A731和A116,保持系116B、731B及恢复系KR783、桑榆3号和WM5-5为材料,构建了4个群体K3314A//KR783/731B、A731//KR783/731B、A116//A116/桑榆3号和A116//116B/WM5-5,分别调查其亲本及后代的自交结实率和单倍体发生的频率,结合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进行遗传分析。【结果】1BS染色体片段代换了1RS染色体片段后,非1B/1R类型不育系及其后代不产生单倍体;不育系核内基因主要由雌配子传递,属配子体不育类型;育性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共同控制,且2对主基因控制育性的作用相当,在B2群体中主基因的遗传率最高。【结论】杂合1B/1R核型要比纯合1B/1R核型产生的单倍体频率高;在K型不育系育性相关基因定位的群体选择中,只有组配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的后代,才会出现不育和可育的分离;该类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中有2个主效基因的存在,同时受多基因的修饰作用。  相似文献   

10.
棉花核不育保持系的选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具有早熟遗传背景的棉花“洞A”隐性雄性不育后代中,看到部分不育株表现不同程度的可育和散粉现象。通过对散粉不育株及杂交后代散粉指数的鉴定,选育成自身有很高可育水平,其散粉指数达76%,杂交后代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达100%的核雄性不育保持系M#-B-159。利用这种保持系繁殖的新不育系M#-A,仍具备隐性核不育的特点,所有陆地棉和海岛棉品种均是其恢复系。  相似文献   

11.
在水稻(Oryza sativa L.)两系核不育研究过程中,用S1325(母本,籼粳杂交偏籼材料)与9663-1(父本,粳型材料)杂交,在其杂交后代F_4中出现不育株,不育株花粉镜检为典败、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与同株系可育株杂交,其F_1可育株与不育株出现1∶1分离,与三系保持系杂交,其F_1结实正常,结实性表现完全恢复,不育株再生苗经21℃冷水处理,其花粉育性恢复正常并可正常结实,由此确定该不育株为两系不育株;又对双亲及其后代不育株进行6 K水稻全基因组芯片分析,排除不育株是来自外来花粉串粉的可能性,由此推测籼粳杂交后代可以产生新的两系核不育株。这是关于籼粳杂交可以创造新两系不育系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2.
显性纯合两用系转育同源临保系和临保系转育同源显性纯合两用系,两者的选育策略完全不同.纯合两用系转育同源临保系是以纯合两用系可育株作轮回亲本,选显性杂合不育株作定向回交的母本,经高代定向回交,后代自交选择隐性纯合可育株即为同源临保系.临保系转育同源纯合两用系是以隐性纯合可育株作轮回父本,选单基因或双基因杂合体作定向去雄回交的母本,经高代定向回交,后代选育育性分离的株系进行兄妹交,用临保系测显性基因的纯合性而选育出同源纯合两用系.不同遗传模式下的临保系和纯合两用系同源化的选育方法有所不同.该文详细阐述了不同遗传方式下临保系和纯合两用系同源化的技术路线及其遗传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求小麦新的不育类型,从普通小麦(T.aestivum L.)种内的一些品种和变种中,选取了10个具有不同特点的材料,以77(2)—1为共同亲本,进行了正反杂交和正反回交,并对其后代进行了考查。考查结果发现77(2)—1和印度矮生(T.sphaer-ococcum Perc.)的正反杂交后代和正反回交后代育性表现显著不同。当以77(2)—1做母本与印度矮生杂交时 F_1代表现为低不育,F_2代的育性发生分离,可育与不育的比例呈3:1。用印度矮生做父本与其 F_1代连续回交,则 BC_1、BC_2和 BC_3的后代全为不育株,从此便成为新的稳定的 AS 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由于新不育系是由栽培普通小麦的细胞质和印度矮生的核组配而成,故用此二变种名的第一个字母结合而命名为 AS 型。然而,反交结果大不相同。当以印度矮生做母本与77(2)—1杂交,F_1代表现育性正常,F_2代育性无分离,仍为全育。用77(2)—1做父本与其 F_1代连续回交,BC_1和 BC_2的后代也为全育。令人惊异的是:用反交 F_2代分离出来的性状与77(2)—1相似的可育单株,也能保持先正交、再回交后代中分离出来的全不育株,得到了全保持系。从上述初步结果可以看出:①栽培普通小麦种内某些品种或某些变种的细胞质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分化,这种分化在特定的质核搭配组合中对育性能产生质的差异。②利用这种分化,为在普通小麦种内找到稳定的新不育质源以创造新型三系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核不育系分离出的各比例的可育株进行了较大群体的自交套袋观察,结果发现:在兄妹交可育株自交后代以及不育株与常规品种杂交的F2代可育株自交后代中出现了育性分离,其分离比大部分符合15∶1,其中也存在13∶1的分离群体。通过对可育株自交后代育性表现的遗传分析,再次证明了我们目前研究的显性核不育亚麻是个复杂的群体。  相似文献   

15.
1993 ~1997 年通过对不结球白菜POL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不同品种或品系测交F1 及后代兄妹交、回交的世代遗传分析,研究其对雄性不育的恢保能力。试验结果表明,64 份不结球白菜品种或品系对该不育系雄性不育性的恢保能力不同,可分为完全保持系(4 份) 、完全恢复系(2 份) 、半恢复半保持系(7 份) 、高保持系(17 份) 、高恢复系(1 份) 和不稳定保持系(33 份)6 种类型。半恢复半保持测交F1 的兄妹交及回交可育株∶不育株呈1∶1 分离,可育株自交呈3∶1 或全恢复可育性。控制该胞质雄性不育的细胞核基因由1 对主效基因和若干微效基因所组成,恢复可育基因为显性,该不育性对温度敏感。  相似文献   

16.
<正> 太谷核不育小麦是山西省太谷县水秀公社郭家堡大队高忠丽同志于1972年从山西农业大学引进的一个杂交后代中发现的一株无芒不育株,属"无花粉型",1979年经中国农科院邓景阳等同志鉴定为显性单基因控制的小麦雄性不育材料.特点是:不育株上获得的种子,后代在育性分离上没有中间类型,不是全株可育,就是全株不育,总是趋于1:1,可育株育性不再分离.利用这一特性,将太谷核不育小麦作为杂交手段在小麦育种上加以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980年我们获得了部分自由授粉的不育株种子.为了更好地进行利用,对其农艺性状、开花习性和有关杂交授粉技术,进行了观察.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甘兰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性是由二对显性基因上位互作控制的假设,通过试验,把核不育系内二种稳定型不育两型系(简称两型系)——纯合两型系和杂合两型系鉴别出来,然后用纯合两型系的不育株与双隐性可育株测交,获得100%不育的全不育系,用它与恢复系制种。这样,核不育系的利用由原来的二系(两型系与恢复系)制种法,变为三系(纯合两型系、双隐性保持系、恢复系)制种法。三系制种法比二系制种法可节省用工量,且能提高制种效率,为核不育系的杂种优势利用开拓了一条更切实可行,又经济有效的制种途径。  相似文献   

18.
1999年以在黄籽双低常规品系5862R中发现的核不育株与常规品种广泛杂交,个别特殊组合分离后代进行系内和系间测交、自交,通过4年6代成功育成了甘蓝型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纯合两型系118AB、临时保持系118C及其全不育系118CA。经遗传验证,该不育系为隐性核不育,且与117A、S45A不育基因不等位。除具备双低优质特性外,还具有恢复源广,易选配强优势组合;不育性彻底而稳定,不育率100%,使核不育杂交油菜制种变得更为简便易行,利于降低种子生产成本和提高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19.
以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杂合型不育株204A与恢复系83248为材料,通过杂交、自交、兄妹交和测交等育种方法,成功地转育成双低纯合两型系48AB。然后在显性核不育三系技术基础上,用纯合两型系48AB与临保系C1按核不育二系法生产全不育系(48A×C1)CA,再用该系与恢复系RH-5杂交选育成显性核不育双低油菜杂交品种核杂3号。该杂交品种不仅产量优势显著,而且双低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20.
“MS~(ch)”显性核不育基因,是内蒙古、赤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胡洪凯等同志发现的。原不育材料系号为“78182”,它来自“澳大利亚×吐鲁番”组合之 F_3代,雄性不育株自交结实率0.6%左右,自由授粉结实率可达70~80%。花药黄色,内含圆形饱满可染三核花粉,但花药一般不开裂、不散粉。在赤峰市农科所用此材料和400多个普通谷子品种杂交,回交后代育性分离表现为1(不育):1(可育),经多代选育育性稳定,同时筛选出一个“181~5”同型系,它本身可育,不分离,它和携带“MS~(ch)”显性基因不育株杂交,F_1育性全部是可育的。谷子花器小,手工杂交困难。在谷子三系选育中可利用“MS~(ch)”显性核不育株作为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