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叶面喷施锰肥对大豆产量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锰肥对大豆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等产量性状都有显著地提高,蛋白质含量上升,脂肪含量微有下降,但蛋白质和脂肪公顷总量总体是上升的.  相似文献   

2.
调节剂对大豆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大豆品种垦农5号、垦农18、垦鉴豆21、东农42为材料,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同大豆品种某些生理指标、产量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调节剂促进了大豆叶片的光合速率,提高了大豆叶片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了大豆植株的干物质积累,对大豆产量构成因素株荚数、株粒数、百粒重等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提高了大豆产量.调节剂对不同大豆品种增产幅度不同,其中垦农5号、垦农18、垦鉴豆21产量与对照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锰对大豆氮代谢相关指标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大豆品种垦农4号为材料,在大田小区试验的条件下,研究EDTA-Mn浸种和在初花期(R1期)叶面喷施对大豆叶片可溶性蛋白、硝态氮、游离氨基酸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在浸种处理(A)还是叶面喷施处理(B)中,中浓度锰(即A3 1.54g/L和B3 20g/L)处理对大豆叶片可溶性蛋白、硝态氮、游离氨基酸含量及硝酸还原酶活性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浸种处理对各指标影响效果逐渐减弱。同时,中浓度的锰处理有利于大豆单株粒数、荚数和单株产量的提高,从而达到大豆增产的目的,且能够使大豆的蛋脂总量明显提高。高浓度的锰(即A4 15.4g/L或B4 60g/L)处理则对上述指标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豆喷施“光合促进剂”增产、增效、技术简单,易于探作。“光合促进剂”具有提高绿色植物光合效率,抑制光呼吸消耗,增加光合产物积累的功能。三年的喷施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可使大豆分枝数、单株结荚数、株粒数增多,百粒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是进一步提高大豆单产,增加收入的有利措施。  相似文献   

5.
多效唑和海藻肥对不同品质类型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进花生高产优质生产技术,选用花生高蛋白品系KB008、高脂肪品种花17(简称H17)和高油酸/亚油酸品种农大818(简称818),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叶面喷施多效唑(PBZ)和海藻肥(SM6)以及两者配施对不同品质类型花生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喷施多效唑能显著增加3个品种荚果产量,原因是显著增加了单株结果数和单株果重,但降低了3个品种的出仁率和蛋白质含量,降低了H17和818的O/L值。单独喷施SM6对H17和818的荚果产量影响较小,但能显著增加KB008的单株结果数和荚果产量。SM6能显著提高不同品种花生的出仁率、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以及O/L值。PBZ与SM6适当配施能显著提高不同品质类型花生的荚果产量、公顷蛋白产量和脂肪产量,增产的同时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6.
种植模式和氮肥形态对威芋3号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选用马铃薯品种威芋3号,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薯玉传统间作模式、薯豆间作新模式下氮素形态对马铃薯产量、品质、营养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薯豆间作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比单作和薯玉间作分别增产17.2%、5.8%,并显著提高薯块粗蛋白含量和单株氮、钾含量,但使淀粉含量降低。与硝态氮肥相比较,铵态氮肥、酰胺态氮肥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分别增产15.73%、13.49%;与其他两种形态氮肥相比,铵态氮肥显著提高了薯块的粗蛋白、Vc含量、植株氮、磷、钾含量,但显著降低了还原糖、淀粉含量。氮肥形态与间作对马铃薯粗蛋白、淀粉、还原糖、产量、单株氮、钾含量有显著的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7.
烯效唑对淹水胁迫下大豆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烯效唑在减轻大豆淹水胁迫伤害中的生理作用,本研究以耐涝品种垦丰14和涝渍敏感品种垦丰16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在三节期(V3)叶面喷施50mg/L烯效唑,之后进行淹水胁迫,于三节期(V3)、淹水3d(V3-3d)、淹水5d(V3-5d)以及恢复正常水分条件后(始花期R1、始荚期R3、始粒期R5期)测定叶片光合参数,分析烯效唑对淹水胁迫下大豆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光合特性及产量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淹水胁迫期间(V3-3d~V3-5d),垦丰16叶片光合特性各指标的降低幅度高于垦丰14;恢复正常水分处理后,垦丰14较垦丰16具有较强的补偿效应,表现为叶片净光合速率显著提高。与喷施清水进行对比,喷施烯效唑能提高淹水胁迫期间大豆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浓度,并且在恢复正常水分管理后,已喷施烯效唑的大豆叶片SPAD值、光合特性指标高于正常水分处理。淹水胁迫条件下喷施烯效唑处理使垦丰14的单株产量较正常水分、喷施清水处理分别高105.81%、28.17%,使垦丰16单株产量分别提高10.16%、23.93%。说明喷施烯效唑可有效改善淹水胁迫下大豆叶片光合特性,从而增加其单株产量,且不同品种对烯效唑的调控效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大豆施用三色生态菌试验资料的分析表明:用三色生态菌灌根或用三色生态菌灌根后再叶面喷施,可极显著地增加大豆有效分枝数、提高大豆百粒重和产量.仅叶面喷施三色生态菌可显著提高大豆百粒重和产量.用三色生态菌灌根后再叶面喷施三色生态菌,在对大豆有效分枝数、单株结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及产量等方面均比单一灌根有增加,但这种增加不显著,考虑到增产效果和经济方面的因素,只在大豆出苗后用灌根专用型三色生态菌灌根即可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油6019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以中豆32为母本,郑8516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的夏大豆新品种.2015-2016年参加长江流域夏大豆早中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256.5 kg·hm-2,较对照品种中豆41增产7.1%;2017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121.5 kg·hm-2,较对照品种中豆41增产12.1%;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油6019产量高、籽粒大、抗逆性好、商品性优,适合在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种植.2018年在湖北省天门市开展了油6019高产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高产地块产量可达4 500 kg·hm-2以上.试验表明油6019接油菜茬最佳,适时早播,根据土壤肥力情况保苗16.5万~22.5万株·hm-2,初花期化控1次,可创高产,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0.
脲甲醛叶面缓释氮肥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脲甲醛叶面缓释氮肥在棉花上应用效果,开展了脲甲醛叶面缓释氮肥2种喷施量,分1和2次喷施,对棉花农艺性状、产量、抗病性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每公顷花铃期一次喷施7.5 kg脲甲醛叶面缓释氮肥,籽棉和皮棉产量即可达到追施300 kg尿素的效果,并且有利于提高棉花株高、单株结铃数、铃重、籽指和抗病性,同时对纤维品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以5个不同生态类型的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施用3个不同水平的氮肥,研究种肥对5个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草甸黑钙土上施用氮肥,对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均有显著影响,且对不同品种的影响各不相同。就产量而言,增施氮肥提高了晚熟品种黑农37和早熟品种东农44的产量,降低了中熟品种东农48和东农53的产量;就品质而言,增施氮肥提高了绥农14籽粒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了其余4个品种籽粒中蛋白质含量,提高了黑农37籽粒中油分含量,降低了绥农14和东农48籽粒中油分含量。  相似文献   

12.
连续两年在盆栽试验条件下,分别在大豆不同生育时期进行水氮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四个生育期产量均为充足水分 高氮产量最高,与对照相比增产分别为14.3%,24.3%,33.4%,12.5%.特旱 低氮产量最低,分别减产14.1%,39.3%,41.2%,33.1%.干旱和高氮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不利于脂肪的合成.与对照相比,不同水氮处理对大豆蛋白质含量影响的范围为从减少1.5个百分点到增加2.0个百分点;对脂肪含量影响的范围是从减少0.8个百分点到增加1.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复硝酚钠及其组分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复硝酚钠及其有效组分邻硝基苯酚钠、对硝基苯酚钠和5-硝基愈创木酚钠对大豆浸种,通过研究发芽第1、3、5、7 天的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种子发芽情况,探讨复硝酚钠及其组分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5 mg·L-1的5-硝基愈创木酚钠和10 mg·L-1复硝酚钠浸种均使大豆的芽重、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增加,达到了5%的显著水平.同时使种子中的储藏蛋白质从第3天分解加速,脂肪的转化速率从第5天明显加快,可溶性糖含量始终低于其它处理.以上结果表明,5-硝基愈创木酚钠在大豆种子萌发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氮肥减施与接种根瘤菌对大豆光合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氮肥减施与接种不同根瘤菌对大豆光合作用及产量的影响,通过设置不同减氮量+接种根瘤菌处理,研究其对大豆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及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开花期, T1(1/2施氮+拌种NF)、T2(1/2施氮+土壤施用NF)、T3(1/2施氮+拌种DF)处理的净光合速率相对于CK分别提高了50.4%、30.1%、29.6%。所有处理较常规施肥(CK)的蒸腾速率、胞间CO_2浓度、气孔导度均有所上升,而大豆叶绿素含量较CK差异不显著,各处理的叶片干重较CK差异不显著,除T3处理外,各处理的茎干重较CK差异也不显著。进入结荚期后,T1、T2处理的胞间CO_2浓度较CK分别提高了34.3%、47.0%,各处理净光合速率较CK均下降,而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高于CK,除T4、T5外,叶绿素含量较CK差异不显著。除T2处理外,各处理的叶干重均低于CK,茎与荚皮干重较CK差异不显著,籽粒干重在所有减1/2施氮量+接种根瘤菌处理中均显著高于CK。在鼓粒期,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_2浓度较CK差异不显著,气孔导度均高于CK,不施氮肥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低于CK。各处理的叶片干重均显著低于CK,但茎、荚皮干重与CK相比差异不显著,且籽粒干重有一定升高趋势,T3处理籽粒干重较CK提高了24.6%;在成熟期,1/2减氮+接种根瘤菌处理基本上均能提高大豆的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尤其是T3处理较CK产量提高9.75%。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不同栽培措施集成对稻茬小麦产量及农艺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以小麦品种扬麦16和扬麦20为材料,设置氮空白、当地常规(对照)、减氮、减密减氮、施有机肥、施蚓粪6种栽培措施处理,对不同栽培措施下稻茬小麦产量、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冠层光合特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产量在不同栽培措施下均表现为施有机肥>施蚓粪>减密减氮>当地常规>减氮>氮空白。与对照相比,两个品种的平均产量在减密减氮、施有机肥和施蚓粪栽培处理下分别提高了7.45%、22.33%和11.02%,而这主要得益于穗数、穗粒数与千粒重的同步提高。各栽培措施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小麦茎蘖成穗率、拔节期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干物质向籽粒中的分配量及其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提高了开花期的叶面积、比叶重、叶片氮含量和拔节期至成熟期旗叶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降低了开花期的株高、叶角、透光率以及拔节期至成熟期的冠层温度。综合来看,在江苏稻茬麦区,扬麦16和扬麦20均在基本苗192×10株·hm-2、施氮量216 kg·hm-2和有机肥施用量1 800 kg·hm-2条件下可以获得较好的群体质量和冠层光合特性,进而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16.
通过设置不同播期和光照处理,研究了中豆33和中豆34的光周期反应特性,并与其他品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早、中熟夏大豆品种相比,夏播时中豆33和中豆34全生育期较短,主要是因其生殖生长期较短,但仍然有较长的营养生长期。中豆33营养生长期对短日照更敏感,而中豆34生殖生长期对短日照更敏感。  相似文献   

17.
磷素水平对不同大豆品种氮素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近年来黑龙江省推广面积比较大并具有代表性的3个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在N、K肥 施用量一定的基础上,设4个P处理,利用凯氏定氮法测定了不同大豆品种各器官氮素含量。结果表明,施磷对大 豆植株及各器官氮素含量有较大影响, 3个品种不同处理全株氮素含量从分枝期逐渐增加,成熟期达到高峰;同一 品种不同处理表现为适宜的磷水平有利于氮素的积累, 3个品种花期后都是P5 (每千克土施P2O5 0. 033g)处理全 株氮素含量最高,说明适宜的施磷有利于促进氮素积累。同一处理不同品种间高蛋白品种的氮素含量多于中间型 品种和高油品种,说明高蛋白品种需氮量多于中间型品种和高油品种。植株氮素含量高表现为单株产量和蛋白质 含量高,而脂肪含量却不是最高,氮素对脂肪形成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以低垩白高食味品种宜香优2115和高垩白低食味品种F优498为材料,在施氮量150 kg/hm2条件下,研究了3 种氮肥运筹方式(基肥:蘖肥:穗肥分别为5:3:2、3:3:4、3:1:6,分别记为N1、N2 N3)和不施氮(N0)对杂交籼稻产量及不同粒位稻米垩白性状和食味品质的影响,并探讨了不同粒位稻米垩白性状与食味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品种、氮肥运筹对产量、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及不同粒位稻米垩白性状及食味值均存在显著影响。参试2个品种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均以N2处理最高,实现了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协同提高;同时能进一步降低宜香优2115不同粒位的垩白性状、提高相应粒位食味值;而F优498的食味值以N1处理为宜,可改善其不同粒位稻米品质。进一步分析发现,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强势粒低于弱势粒、一次枝梗上的籽粒低于二次枝梗上的籽粒、穗上部籽粒低于穗中部和下部籽粒,而食味值则强势粒高于弱势粒、一次枝梗上的籽粒高于二次枝梗上的籽粒、穗上部籽粒高于穗中部和下部籽粒。相关分析表明,稻米垩白性状与食味值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r=-0.706*~-0.937**),降低稻米垩白是提高食味品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施氮对花后遮光条件下小麦产量与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施氮对花后弱光逆境下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选用2个对弱光敏感性不同的小麦品种(济麦22和济核916),设置3个施氮水平(0、120和240 kg·hm-2),在花后遮去60%的自然光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对小麦籽粒产量与蛋白质含量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可延缓花后遮光条件下两个小麦品种旗叶叶绿素下降,使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和净光合速率维持较高水平,促进旗叶可溶性糖含量合成,提高籽粒灌浆速率,增加穗数、穗粒数和籽粒产量。增施氮肥提高了遮光条件下两个小麦品种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和籽粒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济麦22的籽粒产量以240 kg·hm-2施氮处理最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在120 kg·hm-2和240 kg·hm-2施氮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济核916的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均以120 kg·hm-2施氮处理最高。由此可见,在花后遮光条件下适量施氮可提高小麦光合能力和促进碳氮代谢,最终增加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氮肥施用水平对春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设不施氮(N1)、70%推荐施氮量(70%Opt,N2)、推荐施氮(Opt,N3)、130%推荐施氮量(130%Opt,N4)、高量施氮(N5)5个处理,通过两年田间试验,探讨不同氮肥施用水平对春玉米光合特性、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增施氮肥可显著提高玉米子粒产量。与不施氮相比较,施氮后玉米株高平均增幅8.5%,茎粗平均增幅8.5%,生物量增幅为16.8%~29.1%。N3处理下,叶面积指数和叶片SPAD值在处理间均最高。施氮显著提高花后叶片净光合速率,施氮量和叶片净光合速率之间并不呈正比关系,当施氮量增加至330 kg/hm2后,叶片净光合速率降低。相关分析表明,玉米产量、叶面积指数、SPAD值、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间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