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指出:“加快推进林业产业结构升级。适应生态建设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推动产业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形成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以精深加工为带动、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的林业产业发展新格局。鼓励以集约经营方式,发展原料林、用材林基地。积极发展木材加工业尤其是精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实现多次增值,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这是我国用材林建设与木材工业发展的指路明灯。1.木材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及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木材是林业向社会提供的主要产品。木材工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2.
根据现代林业的发展趋势及国家对林业建设的要求 ,笔者结合多年林业工作的实践 ,对当前中国林业的发展提出 10点建议 :1.林业生态建设应实行生态区域管理 ;2 .实行林业及森林资源的分类经营 ;3.“天保”工程应实现三个目标 ;4 .促进人工林天然化 ;5 .实现商品用材林良种化和丰产化 ;6 .积极发展数字林业 ;7.林产工业的三大发展方向 ;8.开发林区生态产业 ;9.加强制度创新 ;10 .把握住“六大工程”建设的契机  相似文献   

3.
抓住根本 促进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资源是林业的根本基础和核心 ,没有资源就没有林业 ,更谈不上建立两个体系。而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标志就是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的存量 ,它们也是环境优劣的综合指标。按照林业新的定位 ,林业是环境建设的主体 ,是维护国土安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培育和管理森林资源 ,为社会提供森林产品的服务。最近全国林业工作会议上提出 ,我国林业分区域提出林业发展目标 ,明确南方加快分类经营 ,大力发展用材林 ,担负我国木材生产重要任务。环境建设、商品材生产都必须先建设资源 ,省林业厅紧紧抓住资源建设两个指标 ,完全符合林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商品林建设是山西省国有林区森林经营的重要内容,是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后省直林区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山西森林资源总量少,林地产出效率不高,商品林质量较低。以现代林业理论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科学经营为手段,努力探索提升商品用材林质量的途径、方法和政策,是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笔就关帝林区国有商品用材林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作一分析,提出商品用材林的发展对策与措施,以期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5.
云霄县森林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云霄县林业现状,从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角度出发,提出有效调整林种结构,增加生态公益林的比重和工业用材林的蓄积储备,实行多种效益并举,以促进多种形式林业经济的发展和林业综合效益的发挥,为云霄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热带人工用材林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速生丰产林、速生丰产用材林、工业人工林和人工用材林的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 ,总结了世界热带人工用材林发展的特点 ,综述了热带人工用材林在政策法规、种苗繁育、造林和经营技术、生产力和轮伐期、立地质量监测和评价、森林病虫害和生物多样性、木材材性和木材工业 7个方面的最新进展 ,最后提出了调整人工用材林发展政策 ;加强生产技术研究和产业带建设 ,提高公众参与程度 ;充分利用市场手段 ,鼓励多元投资主体 ,发展非公有制林业 3条建议以发展我国热带人工用材林产业。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森林资源丰富,长期以来坚持以森林可持续利用的理论指导森林经营,重视林业科学技术,坚持林业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借鉴其经验,建议加快毕节试验区森林分类经营,加大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力度,发展优质高效的速生丰产用材林。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陆良县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后,森林资源管理面临新的矛盾和问题,必须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为抓手,加强森林资源经营、保护和管理工作,必须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以兴林富民为目标,以增加森林资源为主线,以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为重点,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科技兴林为支撑,着力构建林业经营体系、现代林业服务体系和森林资源"三防"体系,建立健全新型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森林资源匮乏,人均占有量很低,在这种情况下,要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赶上世界林业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林业的跨越式发展,转变林业增长方式,实行森林的分类经营,将森林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 实行分类经营后,防护林、特种用途林作为生态公益林将根据《森林法》的规定和生态环境建设要求,实行禁伐和限伐措施,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作为商品林进行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10.
林业产业集团化是历史的必然,又是林业企业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通过对传统林业经营的改革,把林业企业建成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以林产工业为龙头,以第三产业为依托,以股份制融资方式为纽带,以集约经营为手段,遵循“山上建基地.山下办工厂,山外拓市场,科技创高效。”的林业建设方针.采取专业化、集团化式的生产经营形式,使集团公司逐步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林业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1.
12.
主要介绍了土耳其的林业概况、林业所有制形式和林业机构的设置情况.土耳其地处欧亚大陆之间,其特殊的地理条件及气候和文化的特殊性,决定了土耳其丰富的植物多样性和适合本国特征的林业管理机构和管理模式.鉴于土耳其东部地区的干旱气候和荒漠地理特征与我国西北地区的相似性,建议引进耐旱植物试种.  相似文献   

13.
从早期社会林业兴起到社区林业的形成,说明它的出现是近30年来国际林业界的重大事件。它是一个继承传统林业并与现代林业共同发展的崭新领域,它突出了林业的社会组织与管理作用,是林业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变革,特别是当我国正处在从部门办林业向社会办林业的转折时期,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林学、森林与林业近两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和变化.林学经历了由传统林学向现代林学的转变.现代林学是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建、经营管理和利用为研究对象,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全面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对森林的认识也经历了由单株树木到树木群体到森林生态系统的变化.由于对林学及森林认识的深刻变化,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也就从长期形成的以木材利用为中心,转变到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作用为核心和重点,全面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作为林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以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图里河林业局2000年调查数据及资源现状进行分析,为保护好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对今后林业经营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森林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资源,其通过调节生态环境为我们打造一个适宜的生存空间,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林业资源匮乏,土地荒漠化、温室效应及生物资源锐减等问题不断加剧,这对于人类的居住环境和社会的健康发展都造成了较大的威胁,因此需要重视林业的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以此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确保林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实现。文中分析了生态林业的特殊地位,并进一步对林业生态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营林工作以及营林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主要内容等进行了重点分析,并论述了营林工作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意大利是当代西方经济强国,林业和森林工业都较为发达。文中概括介绍了意大利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森林资源和发达的森林工业,林业教育的教学特点、课程设置以及20世纪90年代林业研究的主要动向。  相似文献   

19.
An overview of the forestry sector in Costa Rica was undertaken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existing management practices of timber resources hold the potential to meet the country's demands for timber in the immediate decades to come, and to identify changes that might be needed in the management of forested lands. To meet these goals, we examined the present status and potential future contribution of the two newest forest sectors: the management of natural forest and plantation forestry. Rc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esent management of Costa Rica's timber resources does not hold the potential to meet the country's demands for timber for more than the next ten years without severe loss of its forests. Substantial progress is occurring, but at an insufficient rate. Moreover, despite the considerable headway made in conserva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rate of deforestation remains high. A number of factors limit advancement in natural forest management and plantation forestry, both of which have the potential to deaccelerate deforestation. In natural forest management, constraints are the rate at which forests are being brought under management, lack of budgetary provisions for fiscal incentives to private owners who alone cannot be expected to bear the cost of benefits of natural forest management that are national or even global in their distribution, and the weak infrastructure, extension services and research support to meet management goals. In the case of plantation forestry, the capability of this sector to produce commercial timber is not known. Moreover, inadequate management and extension services together with the misuse of the incentive system by private owners is likely to limit the potential of plantations.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 include outdated legal and bureaucratic framework, market interventions, absence of clear policy toward natural forest management and plantation forestry, poor investment in infrastructure, extension and research support, and inadequate interaction among various agencies responsi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orestry sector. Such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 have allowed the proliferation of disincentives against the development of a sustainable timber sector. If the Costa Rican government's objective is to encourage sustainable forestry, it must first clearly articulate the policy and then create the appropriate legal, economic and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for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Costa Rica, with its enlightened public administration system, vast technical and scientific knowledge about its forest ecosystem and extensive assistance from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must succeed, otherwise prospects for sustainable forestry in thc less fortunate tropical countries would be bleak.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陈述现有“退耕还林(草)”定义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