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翡翠贻贝(俗称青口),是我国南方主要海产贝类之一。贻贝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宾馆、酒楼宴席和居家的美味佳肴。近年来,我省沿海贻贝养殖发展很快,台山市1993年贻贝养殖面积1059公顷,产量9050吨;1994年贻贝养殖面积达到1300公顷,预计产量可达11700吨。贻贝的收获期较集中(一般是4-5月,7-8月,11-12月)。贻贝上水后保鲜期较短,一般是1-2天。我们曾经把贻贝加冰运送并出售,也只能保存3天,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秦皇岛市1977年大抓了紫贻贝的人工采苗,经过努力,做到贻贝苗种不但自给有余,还支援了省内外养殖单位。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因近海渔业资源衰退,国家提出“稳定捕捞业、发展养殖业”指导方针,养殖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就贻贝养殖而言,海州湾贻贝的养殖得到大面积推广,据初步统计,仅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头街道贻贝养殖就达0.7万hm2(10万亩),成为全国贻贝主产地之一。  相似文献   

4.
《水产科技情报》1977,(1):27-32
贻贝人工养殖是水产战线上的新兴事业。它产生于我国大跃进年代,最近几年有了很大的发展。过去,因苗种不足,一度生产发展缓慢。1973年以后,推广应用了海区采苗技术,贻贝养殖在全国沿海就获得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5.
《海洋渔业》1979,(2):21-21
贻贝肥满度是贻贝研究和养殖生产中一项重要的生物学标志,尤其在收获、繁殖、采苗方面,更为大家所重视。仅以贻贝加工为例,肥满度高达百分之三十以上时,干鲜比为1:10;肥满度降为百分之十五时,干鲜比是1:21;肥满度在百分之八时,干鲜比是1:27。可见,同样百斤贻贝,由于肥满度不同,获得的肉质(淡菜)部分,分别为10斤、4.8斤、3.7斤。很多生产单位,由于肥满度掌握不准,影响了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6.
野生稚参比同期人工培育的稚参体质健壮、肉质肥厚、生长速度快,深受养殖业户的欢迎。养殖栉孔扇贝和牡蛎都能不同程度地采集到一定数量的稚参。受此启发,去年在总结往年生产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在套子湾扇贝养殖海区结合栉孔扇贝的养殖和栉孔扇贝半人工采苗生产投挂刺参采苗器,进行了刺参半人工采苗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行业动态     
《齐鲁渔业》2020,(3):59-60
多措并举化解疫情影响日照市探索贻贝养殖产业三产融合发展新路子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日照市海水养殖业带来较大的冲击,特别是对大宗贝类贻贝影响最为突出。当地大量贻贝达到上市规格即滞销,产业发展面临严重困难。日照市海洋部门同养殖户一道,探索引导养殖业户从单一的一产养殖,向二产加工储存、三产线上线下销售转变,探索出了贻贝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顺势推动了渔业产业转型升级。一是主动求变,改进资金扶持方式。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海水虾类养殖生产发展概况我国的海水虾类养殖业从起步到现在已走过了25个年头。1978年开始组织中国对虾的人工育苗技术攻关,并于1982年获得突破性进展,从此开始了中国海水虾类养殖业的发展历史;1983年后,对虾养殖业迅速在全国沿海地区发展起来,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产量也急速上升,到1992年仅10年时间,全国的养殖面积发展到208.53万亩,产量达20.7万吨;1993年,因对虾疾病的大面积暴发,养殖产量锐减,当年的产量下降到8.8万吨,1994年继续下降到6.2万吨。为重振我国对虾养殖业,年农业部全国水产1993技术推广总站提出,…  相似文献   

9.
1995年是智利鲑鳟鱼养殖业的又一个丰收年,据智利鲑鳟鱼生产者协会报道,在上半年的头6个月里,已出口鲑鳟鱼65,744吨,与1994年同期的产量相比较增长了15,632吨,增长幅度达32%;出口总值达3.354亿美元,增长了58.62%。1995年智利的鲑鳟鱼业者共生产了近10.2万吨养殖鲑鳟鱼。 智利的鲑鳟鱼养殖业自八十年代初开始起步,至今已有十几年的历史,近年来养殖产量增长很快。1991年的养殖产量只有42,375吨,到1993年产量增至77,475吨。1994年,智利的鲑鳟鱼养殖业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总产量第一次突破了10万吨大关。其中大西洋  相似文献   

10.
台山县下川镇在传统的插桩式养殖翡翠始贝的基础上,今年以来共投资200多万元,在独湾、略尾等海区,开拓浮吊式养殖翡翠贻贝1000多亩。用浮吊篾缆绳、旧轮胎、旧胶丝绳等各种采苗器近30万吊。目前,各种采苗器全部附上了翡翠贻贝苗,每吊采苗多达1500粒,少的也有几百粒。  相似文献   

11.
贻贝采苗器     
福建省云霄、龙溪县养殖场在发展贻贝养殖中,发动职工群众,利用旧材料创造了二十几种贻贝采苗器,加速了采苗速度,引起了省内外有关部门的重视,广东省还派代表前来云霄养殖场参观学习。人工养殖贻贝是新兴的养殖业,云霄、龙溪县开头组织了几十个职工下海采捕天然贻贝苗,花了一个多月时间,采到的贻贝苗还不够放养两三亩。为了迅速解决贻贝采苗,开展技求革命,职工们实地勘察并请教有经验的老渔民,摸索了贻贝附苗的特性,发现了旧竹桁  相似文献   

12.
野生贻贝的大量附着对海水养殖业是一大危害。附着贻贝不仅阻碍水流、影响养殖海珍品的生长;还对生产物资造成浪费和破坏。目前对贻贝附着的防治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1.深水层躲避法:这一方法是根据贻贝幼体附  相似文献   

13.
浅析浙江省海水围塘对虾养殖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塘养殖是海水养殖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是以养殖对虾的方式而发展起来的海水养殖业。对虾也一度成为我国海水围塘养殖的主导产品,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大力发展,成为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90年代初全国围塘对虾养殖面积200余万亩,对虾年产20余万吨,连续六年居世界养殖产量的首位。但自从1993年以来,连续发生蔓延全国的病毒性虾病,围塘对虾养殖业由此步入低谷,损失极为惨重。1994年至1995年全国对虾产量仅为6-8万吨。为了重振对虾养殖业,提高海水围塘养殖的经济效益,促进海水围塘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国内各级领导、广大科技人员和养…  相似文献   

14.
魏爱芳 《齐鲁渔业》2005,22(12):25-26
紫贻贝具有生长快、产量高、繁殖力强等特点,是海水贝类优良养殖品种之一,其苗种来源主要靠自然采捕及海区投放附苗器采苗。为了进一步提高该苗种的采苗效率及苗种产量,笔者进行了海区紫贻贝半人工采苗试验,现就试验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贻贝的加工利用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引言贻贝 (Mytilussp .) ,北方俗称“海红” ,南方称“淡菜”等 ,其味道鲜美 ,营养丰富 ,是一种集营养、保健、防病于一体的食品。我国海域广阔 ,盛产贻贝 ,近年来 ,随着养殖业的兴起 ,养殖产量有了很大提高。为了充分利用这一重要的天然海洋生物资源 ,有必要对贻贝生产现状及将来的开发方向进行探讨 ,并根据其特性进行综合开发利用。1我国的贻贝生产现状贻贝科的种类甚多 ,仅我国沿海有 30多种 ,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就有 1 0多种。贻贝除自然生长外 ,因生命力强 ,容易大量人工养殖 ,是我国传统的养殖贝类 ,山东、辽宁、福建、广东、浙江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对虾养殖业从南至北虾病灾情严重。汕头地区是全国虾病的早发区、重灾区,自1990年以来已连续发生对虾暴发性流行疾病,1993年对虾发病面积占放养面积的86.7%。特别是中国对虾的养殖每年发病最早,死亡率最高,1993年我市养至5—6厘米的中国对虾几乎全部绝产。为了探索解决我市对虾暴发性病害的新路子,1994年我们在汕头市达濠区金声水产养殖公司协助下,  相似文献   

17.
<正> 牡蛎,又名蚝、海蛎子,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贝类,主要养殖品种有褶牡蛎、近江牡蛎两种.养殖业集中于福建、广东、台湾三省;浙江也有养殖,数量不多.养殖面积约40万亩,年产量约80万担.1973年发展贻贝养殖之前,其面积与产量在我国海水养殖贝类中始终占第一位,目前产量虽已低于贻贝(约500万担),但其养殖面积仍占首位.  相似文献   

18.
池塘养殖河蟹是我省一项新兴的水产养殖业。为了探索北方寒冷地区池塘养殖河蟹技术,总结制订适宜我省特点的养殖模式及操作规范,我们于1993、1994两年进行了池塘养殖河蟹试验,取得初步成效。现将养殖成蟹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池塘:分别选择两口池塘为试验塘。鱼类良种温室孵化场1号池和津河水库渔场2号池,池塘基本条件见下表:  相似文献   

19.
目前利用地热、工厂余热恒温养殖甲鱼已多见报道。在塑料大棚内,利用锅炉加温,恒温养殖甲鱼,还未见专门报道。在缺少地热、工厂余热的条件下,如何缩短甲鱼养殖周期,已成为制约甲鱼养殖业发展的关键。1993年10月—1994年5月,我们利用塑料大棚保温,采用锅炉加温,开展了恒温养鳖的试验研究,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翡翠贻贝[Mytilus(Chloromya)Smargadinus Chemnitz],是热带、亚热带的双壳类软体动物,广泛分布在我国南海及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等地。从1965年开始,我场进行了翡翠贻贝的养殖试验。1968年前后,我国广东、福建沿海养殖单位也陆续进行了试养。它是一种重要的养殖贝类。翡翠贻贝种苗的有计划生产和供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该种贝类养殖业的发展。目前,海区自然采苗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尤其在台风和暴雨季节,贝苗的附着量变动很大,采苗器材易受损失,采苗成本高。因此,用人工育苗法生产种苗,便成为发展这项生产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