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地形湿度指数可定量描述流域内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信息,广泛应用于静态土壤含水量的评估。但DEM的结构特点使其受DEM分辨率的直接影响。以安岳县为例,通过分析不同分辨率下提取的地形湿度指数的变化形式,来阐述DEM分辨率对地形湿度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DEM分辨率降低对地形湿度指数有较强的削弱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地形位的城郊景观分布特征及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模型建模方法,将高程和坡度组合成一个地形位指数,基于地形位指数对广州市城郊景观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广州市白云区低地形位地段的开发强度比高地形位地段变得愈来愈强,开发范围也日益扩大.城镇用地从地形条件较好的低地形位区域向较高的地形位区域迅速扩张.林地、农业用地、果园在城镇用地的挤压下,分布重心向较高地形位的区段转移.水体的面积虽然在增大,但其地形位在进一步向低地形位收缩.  相似文献   

3.
地形因子决定着土地的利用模式,影响土地经济产出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恶劣的地形条件是导致区域贫困的主要因素之一。以地形条件差异较大、贫困形势严峻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广西")为研究区域,选取平均海拔、平均坡度、地形起伏度、坡度变率、地面粗糙度等5个地形因子,探讨其与区域贫困的空间异质性、空间依赖性特征,并利用普通线性回归模型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各地形因子对区域贫困影响效应的空间分异。结果表明,各地形因子对区域贫困格局影响具有一定空间吻合性,主要表现为地形条件较差的地区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地形因子与区域贫困水平均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在99%显著水平上均存在明显空间集聚现象;平均海拔、平均坡度、地形起伏度、坡度变率等4个因子与区域贫困存在空间负相关性,其对贫困的影响效应呈现以融江为轴心的"U"形向外逐级递减的趋势,地面粗糙度与区域贫困存在空间正相关性,其对贫困的影响效应呈现由西北部向东南逐级递减的趋势。最后,从国土扶贫视角提出对广西扶贫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游立杭  文明章  林秀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881-9883,9904
[目的]研究福建省地形反射辐射的分布特征。[方法]利用福建省太阳辐射资料、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结合遥感反演的地表反照率,对1988~2007年福建省地形反射辐射进行分布式模拟,并研究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福建省地形反射辐射量的模拟结果是可信的。福建省地形反射辐射量7月最高(约160 MJ/m2),1月最低(约60 MJ/m2),5~8月的辐射量明显高于其他月份,各季节地形反射辐射量的变化趋势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复杂的起伏地形对其分布影响较大,特别是在太阳高度角较小的秋、冬季节影响尤为明显;福建省地形反射辐射量主要集中在100 MJ/m2以下,地形反射辐射量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闽北的宁德、三明、南平,全省最高值位于宁德市霞浦县的东安岛,接近630 MJ/m2,有较好的利用价值。[结论]该研究为我国复杂地形下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尺度下影响水土流失地形因子指标的分析与选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回顾了国内外土壤侵蚀模型中不同地形指标及地形因子的提取技术,认为无论是统计模型还是物理模型,其采用的地形指标均局限于坡面或沟道,而对大尺度范围内的地形因子研究较少。本研究根据地貌学意义和水土保持学意义的不同,以宏观水土流失评价与预测为目的,主要选取了宏观尺度上的地形指标,认为坡度是微观尺度(如1∶1万,1∶5万)的最佳应用指标,而在宏观尺度上(如1∶100万)则可选择地形起伏度、河网密度、地形粗糙度和高程变异系数等作为分析指标。  相似文献   

6.
中尺度暴雨过程中地形抬升作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英杰  李丽平  王珊珊  苏磊  谌伟  万君  王仁乔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333-6336,6402
利用精细的地形数据、自动气象站和局地同化资料,对湖北2008年汛期10次暴雨过程中的地形抬升作用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地形抬升对暴雨的作用十分重要,一方面可使湿空气的凝结加强,降水强度加大;另一方面,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可成为不稳定能量释放的触发机制,激发中尺度暴雨。同时指出,在这10次暴雨过程中并非每个出现暴雨的站点都有地形抬升作用,地形抬升只是其触发和增强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但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地形抬升作用与多种中尺度特征物理量场的友好搭配是强降水短时临近预报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周雪松  杨成芳  张少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419-19422
[目的]研究地形对冷流暴雪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一次山东半岛冷流暴雪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地形敏感性对比试验,并从水汽、热力场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冷流暴雪中地形对暴雪落区、强度造成影响的可能原因。[结果]山东半岛山脉地形对冷流暴雪落区、强度影响较大,使其强度明显增大,降雪中心明显北移;而造成影响的主要原因在于地形造成对流层低层风场辐合和垂直运动增强,从而明显改变了冷流暴雪过程中水汽、雪水含量等在空间上的分布,继而影响整个暴雪过程。[结论]山东半岛山脉地形是冷流暴雪天气过程预报分析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在前人研究规则地形的基础上,对不同形状地块滴灌田间管网的优化建立了数学模型,布局方面采用正交原则加经验方法,管径方面采用遗传算法。在不规则地形优化时先对其进行简化,然后提出了"补全法"和"分割法"对其进行优化,有效地解决了不同地块形状滴灌田间管网的优化。  相似文献   

9.
地形的起伏是反映地形起伏的宏观地形因子,是比较适合区域水土流失评价的地形指标,在区域性研究中,利用DEM数据提取地形起伏度能够快速、直观的反映地形的起伏特征.1∶10000比例尺DEM具有越来越广泛、重要的应用,系统探讨基于其提取地形起伏度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以陕北黄土高原不同地貌区的DEM数据为实验数据,依据地貌发育的基本理论,GIS的窗口递增分析方法结合自然地理单元--小流域划分方法,通过对比分析,确定不同地貌区的地形起伏度.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证明,该方法是一种比较通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曲靖市沾益县不同地形条件下的烟叶为研究对象,采集烟样681份,进行了土壤养分及烟叶化学成分的测试分析,研究了地形条件对沾益县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沾益县不同地形土壤养分差异较明显。地形条件对上部烟叶各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不明显,对中部烟叶总糖、还原糖、总氮的含量以及下部烟叶总糖和还原糖的含量影响明显。其中山地中部烟叶和下部烟叶总糖和还原糖的含量均较高,中部烟叶总氮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1.
陈彩红  曹靖  王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678-9680,9779
丹霞地貌是一种特殊的地貌类型,具有很高的旅游观赏价值。从景观的角度将丹霞地貌旅游资源分为:丹霞岩体景观、奇峰幽谷景观、水体景观、森林景观、自然地层遗迹及人文景观。并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丹霞地貌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从而为其客观的评价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以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核心景观区为研究对象,通过65个样地典型样本照片,采用美景度评判法(SBE法)计算景观美景度值,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个景观类型美景度为人工景观>文化景观>自然景观,三者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自然景观类为水体景观>天象景观>地形地貌景观>植物景观,差异极显著;人工景观类为人工建筑小品景观>道路景观>服务设施景观,差异极显著;文化景观类为纪念建筑景观>遗址遗迹景观>摩崖石刻景观,不存在显著差异;各景观构成要素间为水体景观>纪念建筑>遗迹遗址>天象景观>人工建筑小品>地形地貌>道路景观>摩崖石刻>服务设施>植物景观,要素间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3.
樊俊喜  弓弼  周文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2147-2148,2156
该研究通过分析汉阳陵现有地形地貌,挖掘汉代园林设计与陵园建设特征,详细剖析了汉阳陵在生态修复过程中各景观要素的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4.
低碳技术是实现园林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收集相关资料及文献,从园林的组成要素(地形、植物、园林建筑、水体)几个方面出发,论述了低碳技术在园林地形的塑造、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园林建筑材料的选用、园林水体的建设与后期管理、园林中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应用,得出建设材料的选用、园林植物的选择、废弃物的再利用、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对建设低碳园林至关重要,旨在为建设低碳园林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贾宁  赵春仙 《安徽农业科学》2014,(11):3464-3464
在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中,介绍用3DMAX进行园林地形三维模型创建的几种常用方法及分析。  相似文献   

16.
许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845-14848
对小城镇沿河主干道的道路周边用地和道路中央分隔带进行景观设计和植物配置,将生态学中的共生机制原理运用到景观规划中,将地形、地貌、地物的自然景观,满足人类精神需要的人文景观,道路行车安全的功能景观和谐优化,初步探讨出一种共生机制下的小城镇道路景观共生模式。  相似文献   

17.
利用GIS技术,从地形地貌分析、景观生态分析、游憩理论分析、视觉景观分析4个方面对重庆市秀山县城绿地系统规划进行数字化分析,在该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一核主导、二环环绕、三带深入、四区贯穿、绿网密织、星罗棋布"的混合式绿地布局结构。  相似文献   

18.
陈诗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446-16448
[目的]探讨我国东南区和西北区丹霞地貌区域特征及其成因。[方法]以福建省和甘肃省作为我国丹霞地貌的代表区域,选取福建省武夷山、永安和甘肃省本康、张掖等典型地点,通过实地考察,对比东南和西北两大区域的丹霞地貌在形态特征、物质结构、形成条件、发育过程上的地域差异,并对造成地域差异的内外营力要素和时间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我国境内发育的丹霞地貌区域差异显著。福建省丹霞地貌"顶平、身陡、麓缓",多发育临溪丹崖赤壁、一线天等亚热带湿润区丹霞地貌景观,而甘肃省则表现为"顶圆、檐突、身陡、麓缓",发育温带干旱—半干旱区丹霞地貌景观。[结论]我国丹霞地貌的地域差异性是在构造运动的阶段性、地貌外力的分带性和发育过程的周期性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花岗岩自然景观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地貌景观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风景的重要因素。在种类繁多的地貌类型中,花岗岩地貌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以泰山、黄山、华山等著名花岗岩风景地貌为实例,在调研、收集国内外花岗岩景观资料的基础上,对花岗岩自然景观评价方法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并对花岗岩各类景观类型进行了景观评价和总结。  相似文献   

20.
运用节约型景观建构的理论,从西山坪农业公园立地自然资源条件入手,以规划和设计两个维度对其景观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依托和利用基址景观资源和地形山水空间进行功能分区、建筑和园路布局是实现节约型景观规划设计的前提,充分利用场地内的地形地貌景观、农业生产景观和乡土材料,突出休闲农业园的景观特色,是实现节约型景观设计的重要途径.通过对该农业公园规划设计方法的研究,可以指导创建地域特色显著、经济效益持久的节约型休闲农业园,也可以为风景园林其他相关领域节约型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