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通过调查研究,观察到红松疱锈病的流行与马先蒿Pedicularis的分布有着密切关系,证明了返顾马先蒿P.resupinta是辽宁地区的天然转主植物,厚皮黑果茶藨子Ribes nigrum也能成为转主寄主,另在轮花马先蒿P.eticillata上也接种成功,确定病原菌为茶藨生柱锈菌马先篙专化型Cronartium ribicola f.sp.pedicularis。  相似文献   

2.
通过野外调查、标本整理以及查阅文献等方法,对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先蒿属植物种类、分布、现状及保护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辖区共有42种马先蒿属植物(含变种及亚种),分属10群27系,其中30种为中国特有,特有性高达71.43%;马先蒿属植物在辖区主要分布在海拔2 500 m以上区域(39种、92.86%),其中海拔3 500 m以上的高山灌丛及草甸区域尤为集中(27种、64.29%);邓氏马先蒿(Pedicularis dunniana)、台氏管花马先蒿(P. siphonantha var. delavayi)、甘肃马先蒿(P.kansuensis)、康定马先蒿(P.kangtingensis)、法氏马先蒿(P.fargesii)、红毛马先蒿(P.rhodotricha)、欧氏马先蒿(P.oederi)、扭旋马先蒿(P.torta)、伯氏马先蒿(P.petitmenginii)、粗野马先蒿(P.rudis)、迈氏马先蒿(P.merrilliana)等11种(含变种)为保护区新记录种;辖区马先蒿属植物多呈集中连片分布,但也有少数种类呈狭域分布;调查中还发现2种疑似新种马先蒿属植物,已采集标本和分子材料,便于后续深入研究;同时对保护区马先蒿属植物的保护、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松花湖区白桦-红松模式水源涵养林植被演替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松花湖区域构建以白桦-红松为主的水源涵养林,形成人工促进地带性植被区,通过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构建区域内乔木11种、灌木9种、草本15种;乔木中红松数量最多,占乔木总数的56.3%;乔木基盖度白桦最大,占总数的84.06%;乔木树冠覆盖面积白桦最大,占乔木总树冠覆盖面积的78.69%;乔木间,树高、胸径、冠幅差异显著;灌木数量以毛脉卫矛、暖木条荚蒾为多;草本植物优势种为苔草、宽叶山蒿。调查区域内白桦、红松生态地位显著,地带性植被种类丰富,群落结构合理,利用白桦、红松构建松花湖水源涵养林,模拟地带性植被效果明显,有利于松花湖区域水土保持。  相似文献   

4.
<正> 迄今已明确地揭示白松疱锈病菌Cronar-tium ribicola J. C. Fischer ex Rabenhost是转主寄生菌,它以白松作为锈孢子寄主,而以茶藨子属植物作为冬孢子寄主。然而1972年在北海道东部首先查明栽植的白松干锈病菌在自然条件下能侵染返顾马先蒿(Pedicularis resu—pinata L.),同时在人工接种的条件下也能侵染茶藨子作为其冬孢子的寄主。1977年在北海道的十胜地区又发现寄生在栽植的红松上的另一种干锈病菌,它的病原性与白松上者相同(Uozumi 1978)。此外,还有一种锈菌称为CronartiumKamtscha ticum Jrstad.它可同时侵染马先  相似文献   

5.
贵州新分布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标本鉴定和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了贵州的9个新分布的植物种,它们是云南地黄连(Munronia delavayi Franch.)、宝兴老鹳草(Geranium moupinense Franch.)、小叶蚊母树(Distylium buxifolium(Hance)Merr.)、绒毛蜡瓣花(Corylopsis velutina Hand.-Mazz.)、滇铁榄(Sinosideroxylon yunnanense(C.Y.Wu)H.Chuang)、姜状三七(Panax zingiberensis C.Y.WuK.M.Feng)、尖果马先蒿(Pedicularis oxycarpa Franch.exMaxim.)、轮叶马先蒿(Pedicularis verticillata L.)、秦氏马先蒿(Pedicularis chingii Bonati)。  相似文献   

6.
红松疱锈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前言 1940年平塚直秀在小兴安岭森林中的东北茶藨子叶上,采到柱锈菌的冬孢子堆,定名为 Cronartium ribicola,并判断它的锈孢子可能产生在当地的红松与偃松上。1960年东北林学院潘学仁在小兴安岭带岭的东北茶藨子叶上采到柱锈菌的冬孢子堆,其后笔者多次在带岭、朗乡等地采到同类标本,都定名为 C.ribicola,并推测其锈孢子寄主为红松,然而都未经人工接种试验证明。 1976—1978年,笔者用红松上的锈孢子向马先蒿及茶藨子接种,虽然得到阳性结果,但因在茶藨子叶上只产生了夏孢子堆而未产生冬孢子堆即被旱死,所以菌种仍未确定。为了证实红松上的锈孢子,对马先蒿和茶藨子的寄生关系,1979年在黑龙江省鸡东县宝泉林场,进行了多次人工接种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利用几十年的定位观测数据,分析了抚育间伐对辽东山区红松人工林、天然次生蒙古栎林和人工诱导的阔叶红松林3种林型林分总断面积和总收获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区相比,抚育间伐没有提高红松人工林的林分断面积和蓄积总生长量,但极强度和强度间伐能提高红松人工林的林分断面积生长率。林分总断面积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各间伐强度均能提高林分总断面积,极强度间伐除外。抚育间伐能提高红松人工林林分蓄积生长率,弱度区除外;红松人工林林分总收获量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各间伐强度均能提高林分总收获量,中度间伐效果最好。抚育间伐能提高蒙古栎林林分断面积和蓄积总生长量、生长率以及林分总断面积和总收获量,各指标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中度间伐效果最好。抚育间伐能提高人工诱导的阔叶红松林林分断面积和蓄积总生长量、生长率以及林分总断面积和总收获量,林分断面积和蓄积总生长量、林分总断面积和林分总收获量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升高,林分断面积和蓄积生长率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略有降低,强度间伐效果最好。可见,合理的间伐强度能够提高3种林型的林分总断面积和总收获量。  相似文献   

8.
一、研究方法与结果催芽的红松种子中黄胚种子的空间分布型的研究,是在红松种子催芽后期进行的。一般是每隔一日或几日测定一次。其具体方法是:先将待测的催芽种子,从种砂中筛出,混拌均匀,每次随机抽取10粒种子,逐粒剖查,并计数每次抽取10粒种子中黄胚种  相似文献   

9.
红松是我国重要的珍贵树种之一,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红松果仁在国内外市场倍受欢迎,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由于红松果仁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红松种子遭到掠夺性采集,红松资源不断受到蚕食,红松林越来越少。吉林省中东部人工红松林分多数正值中、壮龄林,选择优良红松林分改建红松母树林,是扩大发展红松资源、改良提高红松遗传品质、加快林区经济发展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5项林分因子对红松分杈的影响及其成因。其中,林分类型、红松径级、红松成数对红松分析影响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林分密度、林分年龄对红松分杈也有一定影响。但分析认为林分类型、林分密度和红松成数是影响红松分杈的直接因素;林分年龄、红松径级对红松分杈无直接因果关系,这是通过他形成的林分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而影响红松分杈的。降低红松分杈率必须严格实行栽针保阔,保留适宜的林分高密度和红阔比例,降低红松分杈率,同时,可以提高林分质量,构建健康稳定的阔叶红松林。  相似文献   

11.
敖汉旗康家营子乡有四分之一的土地是沙丘,风沙严重,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危害。近几年来,这个乡在治沙实践中根据沙蒿固沙见效快而寿命短、杨树不耐风蚀干旱而寿命长的习性,扬长避短、采用先种沙蒿后埋干造杨树的办法治沙,收到了可喜成果。他们在沙丘上种沙蒿两三年后,沙丘暂  相似文献   

12.
红松幼树生长与上层阔叶树开敞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红松人工林内,保留天然更新的多种阔叶树,是培育以红松为主的的阔叶红松林的极为重要的途径,也是培育高质量红松人工林的有效措施。许多研究证明,阔叶树与红松伴生不仅为红松生长塑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而且抑制早期结实,减少病虫灾害,减少早期分叉,从而有利于红松形成高大干材,提高经济效益。红松在成林以后,尤其是在10一15龄之后,需光量和对空间的要求日益增多,过密的阔叶树又成为抑制红松幼树生长的关健因子,  相似文献   

13.
红松种实害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松种实害虫危害红松的球果及种子,造成种子产量下降、质量低劣,严重的可导致红松种子绝产。在黑龙江省牡丹江林区,直接危害红松种实的害虫主要有赤松梢斑螟、冷杉梢斑螟、松梢螟、红松球果种蝇、红松球果种小蜂等。其中冷杉梢斑螟为原始红松林果梢的重要害虫,赤松梢斑螟主要以幼虫危害红松幼树的球果、嫩梢及干部,是该地区危害红松种实的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14.
红松种子是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的绿色食品。发展红松种子产业对于促进林农增收、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该文从桓仁县红松林面积、红松种子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等方面介绍了桓仁县红松种子产业的基本情况,同时,提出了桓仁县红松种子产业发展建议,对桓仁县红松种子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红松针叶面积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松针叶是红松植株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红松整个生命活动中,一切重要的生理过程都是由红松针叶来完成的。所以,红松针叶无论在个体生态还是在群体生态和生态系统研究中,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是红松针叶是一束束的纤细的针形,每枚针叶横切面又近似于三角形,布满整个树冠,不但针叶面积难以测定,就是连其针叶个数也  相似文献   

16.
一、红松的生物学特性 红松是长白山植物区系的主要树种,阔叶红松林是长白山植被演替中相对稳定的顶极群落。红松的生物学特性是幼龄时期有较强的耐阴性,同时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与适应性,这是次生林培育诱导冠下红松造林的重要依据。另外,红松较其它一般树种寿命长,具有长期、持续稳定的生长期,尤其在幼龄时期生长较缓慢,且有比较突出的耐阴性,能在次生林冠下生长发育,所以红松在次生林碰下成活率及保存率相对较高,这是次生林冠下红松造林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红松是我国东北地区优势树种,也是营造果材兼用林的主要珍贵树种,发展红松商品林已经成为东北地区林业产业调整的方向。建设高标准的红松商品林基地,苗木质量是关键因素,抓好红松苗木生产,加速红松育苗体系建设,对辽宁省生态环境和山区林业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黑龙江省部分林区的红松人工林中出现了一种新病害——红松流脂型溃疡病。该病蔓延较快,危害严重。仅通河林业局浓河经营所的红松林中就约有2000亩严重被害,发病率达62%以上,感病指数为49.4,死亡率在9%左右,给生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为了解该病的危害情况,我们先  相似文献   

19.
红松是长白山植物区系的主要树种,阔叶红松混交林是l长白山植被演替中相对稳定的顶极群落。红松的生物学特性是幼龄时期有较强的耐阴性,同时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与适应性,这是次生林培育诱导冠下红松造林的重要依据。另外,红松较其他树种寿命长,具有长期、持续稳定的生长期,尤其在幼龄时期生长较缓慢,且有比较突出的耐阴性,能在次生林冠下生长发育,所以红松在次生林冠下成活率及保存率相对较高,这是次生林冠下红松造林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红松阔叶混交林在东北东部山区分布极为广泛,是该地区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森林;将东北红松阔叶混交林分为3部分:典型阔叶红松混交林,河岸、河谷阶地阔叶红松混交林和山背、陡坡阔叶红松混交林;介绍了红松阔叶混交林组成、分布规律及其地势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