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在开花及灌浆期,最适宜的日平均气温为25~28℃,日最高气温34℃。当持续数小时的高温极易导致水稻开花期颖花败育,造成空壳率大幅增加。灌浆期的高温也对产量形成不利,35℃以上的高温加快籽粒灌浆,引起秕粒和早衰,缩短灌浆期,对水稻的千粒重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影响水稻最终的经济产量。因此,开展水稻的高温热害分析迫在眉睫,也是做好水稻气象服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水稻在抽穗扬花至灌浆结实期往往会遭受高温热害,高温热害的受害指标是:日最高气温连续3天以上≥35℃,敏感期在水稻盛花期。实践证明,在开花期,35℃以上的高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背景下重庆水稻高温热害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水稻抽穗扬花与灌浆结实两个高温敏感期为切入点,确定了水稻高温热害气象指标,并划分轻、中、重度3个等级,利用重庆34个气象站48年(1961~2008年)日平均气温与日最高气温资料,分析了水稻高温热害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水稻高温热害尤其是重度高温热害的发生呈上升趋势.水稻抽穗扬花期,重庆东北部、中部、西南部高温热害较重;灌浆结实期,长江河谷地区高温热害重.  相似文献   

4.
利用1978—2004年合川区逐日气象资料及水稻产量资料,统计高温日数和高温热害次数,分析高温热害次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对气象产量与水稻在7月中旬至8月下旬抽穗开花期的气象因子进行相关分析,以确定水稻高温热害指标。结果表明:高温日数与高温热害次数基本吻合。总体均呈先下降、后上升、再回升的波动变化趋势,年际变化特征较明显。合川地区水稻高温热害相关指标为最高温度、风速和降水量。  相似文献   

5.
对1996—2005年10个年份的晚稻孕穗至成熟期的空气温度与相对湿度对水稻空壳率和灌浆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对湿度对水稻的灌浆速度没有显著影响;灌浆期气温的升高对水稻灌浆速度的增加有显著影响;日最高温度大于或等于30℃的天数对水稻秕粒率的影响是不显著的;但孕穗期至抽穗开花期日最高温度大于或等于30℃的天数对水稻空壳率的影响是极显著的。最后对防御高温危害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水稻在抽穗扬花至灌浆结实期往往会遭受高温热害,高温热害的受害指标是:日最高气温连续3天以上≥35℃,敏感期在水稻盛花期。实践证明,在开花期,35℃以上的高温持续I小时就会引起颖花的高度不育,其中已开放的花受害最大。一般要损失10%左右。严重的可达20%以上,是影响水稻高产优质的一个主要原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7.
利用定远县国家基本气象站1957—2018年及境内20个区域气象站点2009—2018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历年逐站7月和8月日最高气温≥35℃和≥37℃的高温气候分布特征。按照水稻生育期资料和水稻高温热害的等级指标分析轻度、中度、重度不同程度水稻高温热害发生频次差异,利用GIS空间分析,选取反距离权重法对定远县水稻高温热害进行风险区划。在此基础上,从建立县级水稻高温热害监测预警系统、避免生育期出现持续高温天气、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改善稻田小气候、加强病虫害防治和借助融媒体快速传播水稻高温热害防御信息等6个方面提出了水稻高温热害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8.
2003年气象因素对信阳水稻产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气象角度分析,2003年信阳市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有:苗期、分蘖期、抽穗开花期、灌浆乳熟期遭受连阴雨天气及低温冷害影响;抽穗开花期遭受高温热害、中后期遭农业气象灾害衍生的病虫害的共同影响,致使水稻生育期延长、有效分蘖减少、穗粒数减少、空秕率增加、灌浆速度减慢、千粒重及品质下降。全市水稻减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西南地区单季稻高温热害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利用西南地区1981—2020年逐日气象资料,以单季稻关键生育时期(孕穗期至开花期、灌浆期)为研究时段,选用危害热积温指数(Ha)为参数,通过线性回归、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不同等级高温热害发生的站次比、强度、频率以及气象要素对Ha的通径系数。结果表明:1)单季稻孕穗期至开花期、灌浆期Ha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重庆地区增幅最高,分别为每10 a变化8.3和1.4 ℃·d,四川次之,分别为每10 a变化6.2和1.4 ℃·d;2)孕穗期至开花期、灌浆期高温热害发生站次比总体呈上升趋势,每10 a倾向率分别为3.4%和2.7%,中、重度等级高温热害所占比例呈增加趋势;3)高温热害发生频率空间上总体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布特征,孕穗期至开花期高值区在四川盆地东北部、重庆大部、贵州东北部和南部以及云南元江地区,最高的站点为重庆的万州和丰都,达到100.0%;灌浆期高值区在四川的东南部、重庆大部以及云南元江地区,最高的站点为四川的叙永地区,达到72.5%;4)影响孕穗至开花期和灌浆期Ha的最大正相关因素分别为最高温度和日照时数,最大负相关影响因素均为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10.
利用定远县国家基本气象站1957—2018年气象资料,对历年高温进行了气象变化分析,统计历年7月和8月日最高气温≥35℃和≥37℃的日数变化及7月和8月各旬≥35℃的极端最高气温出现的次数及各旬分布。按照水稻高温热害的等级,统计出每年轻、中、重度热害的发生次数、日数变化及出现的时间分布,分析其年代际变化及线性趋势变化情况。并从建立县级水稻高温热害监测预警系统、避免生育期出现持续高温天气、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改善稻田小气候及加强病虫害防治等5个方面提出了高温热害防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水稻抽穗开花期高温热害影响机理及其缓解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水稻高温热害的敏感期、抽穗开花期高温热害影响机理以及水稻抽穗开花期高温热害缓解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当前水稻高温热害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水稻高温热害的敏感期、抽穗开花期高温热害影响机理以及水稻抽穗开花期高温热害缓解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当前水稻高温热害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正湖南省一般每年从7月下旬开始进入高温天气,大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将达35~39℃,局部可达40℃,高温天气将持续20天以上。此期间,湖南中稻正处于抽穗扬花和灌浆结实期,一季晚稻处于分蘖及幼穗分化期,双季晚稻正处于返青分蘖期。针对夏季持续高温天气,提出如下水稻高温天气热害防控培管技术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根据连云港地区1974-2016年5个站点的气象资料和水稻产量资料,利用主成分回归方法研究该地区水稻不同生长期内,气象要素与水稻气象产量的关系,构建预估模型并对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抽穗开花期和灌浆成熟期的气温、积温等热力因子对连云港地区水稻气象产量影响最大;主成分分析的前3个分量为"抽穗开花期因子"、"灌浆成熟期因子...  相似文献   

15.
利用四川省40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90—2012年的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和7月中旬至8月中旬逐日气象资料,选取早稻高温热害的主要影响因子,建立四川省稻抽穗扬花期和灌浆结实期高温热害影响评估模型,并利用1994—2012年农业气象观测站代表点的水稻千粒质量、四川灾害大典对灾害记录资料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最高气温、气温日较差和高温持续日数是四川省水稻高温热害的主要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高温热害评估计算模型,其准确率较高,可以用来定量评价四川省水稻高温热害发生程度。据此确定的高温热害评价指标:高温热害指数Y0.35时,发生重度高温热害,水稻减产率10%;在0.25Y≤0.35时,发生中度高温热害,水稻减产5%~10%;0.1≤Y≤0.25时,发生轻度高温热害,水稻减产5%。  相似文献   

16.
利用安徽省一季稻主产区1960—2014年24个气象站点逐日观测数据和1980—2007年一季稻发育期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5年滑动平均、Morlet小波分析及Arc GIS技术,分析安徽省一季稻抽穗开花期高温热害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1960—2014年安徽省一季稻主产区抽穗开花期高温热害年际变化表现为1993年后高温热害次数呈增加趋势,并且进入21世纪以来,轻度高温热害次数呈下降趋势,中度及重度高温热害发生次数增加;(2)进入21世纪后高温热害发生更为频繁,高温热害天数增加,高温热害强度增强较为明显;(3)13年时间尺度为安徽省一季稻抽穗开花期高温热害变化的第一主周期,在该尺度下高温热害发生次数将继续偏多;(4)安徽省一季稻主产区抽穗开花期各站年均高温热害发生次数、累积高温日数及累积危害积温总体而言表现为由南向北减少的空间分布格局,并且沿江地区是高温热害的多发区,因此安徽省一季稻抽穗开花期高温热害防治重点区域在沿江地区。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生产季节性强,特别是抽穗开花期,对温度反应非常敏感.温度过高过低都不利于授粉结实。据观察,杂交水稻抽穗开花期的适宜温度是28—30℃.如每日平均温度低于23℃时,空壳率就显著增加,达到30%以上。这个临界温度,比常规品种高2—3℃。如每日平均温度在30℃以上,最高温度超过35℃时,空壳率亦显著增加,可达40%以上。这个临界温度,比常规品种低2—3℃.故合理安排杂交水稻的抪种期,让抽穗开花避过高温或低温的影响,是降低空  相似文献   

18.
气象灾害对早稻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象灾害是影响早稻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以长沙地区(2012~2014年)为例,结合田间试验和气象站观测数据探讨气象灾害对早稻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时段发生的气象灾害有春季返青拔节时的阴雨寡照天气;夏季抽穗—成熟阶段的高温热害和干热风。受返青拔节期阴雨寡照影响,早稻植株密度和叶面积指数都降低。抽穗—成熟期的高温热害和干热风减缓了作物灌浆速度,降低了千粒重,但这些气象灾害对植株高度没有显著影响。长沙早稻种植应特别注意营养阶段的阴雨寡照和生殖阶段的高温热害,尤其是前者对最终产量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韩笑  李永秀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097-17100
[目的]研究冬小麦冠层微气象特征及能量平衡。[方法]利用孕穗期、抽穗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等4个主要生育期内冬小麦冠层微气象观测资料,结合当地气象台站资料,研究了冬小麦群体冠层微气象特征的时空变化规律,并进一步分析了能量平衡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结果]冬小麦冠层温度与空气温度的日变化均呈正弦式;不同高度空气温度不同,4个生育期中抽穗开花期温度最高。湿度日变化也呈正弦式;冠层中部的湿度最大,饱和差最低;抽穗开花期湿度最高。冠层上层风速呈较弱的单峰型日变化。冬小麦田的能量平衡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净辐射呈单峰型日变化,感热通量灌浆期最高,抽穗开花期最低;潜热通量则在抽穗开花期最高,孕穗期最低。[结论]该研究的结论为指导防灾减灾、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程向红  程林  查旭光  韩正英 《农技服务》2009,26(8):58-58,60
高温对作物的生长发育以及产量造成的危害,称为高温热害。高温热害的气象指标是日最高气温连续3 d以上≥35℃,敏感期在水稻盛花期。实践表明,在水稻开花期,35℃以上高温持续1 h就会引起颖花的严重不育,正开放的花朵受害尤重。2006年8月中旬,桐城市经历了一段高温天气,部分单季稻遭遇高温热害。通过与农业部门的合作,调查了热害损失情况,分析了热害产生原因。并时该市单季稻热害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对有效避免农业气象灾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