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2006年5月29日-6月1日,“妇女与防治荒漠化”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49个国家、5个国际组织和4个外国驻华机构代表15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探讨了妇女在干旱地区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强调了在可持续发展和权力框架下的“妇女与环境”问题,奠定了妇女在防治荒漠化中起到的重大作用和贡献。荒漠化影响着全球2/3的国家和地区、1/5人口的生存和发展。气候变化可以加剧荒漠化的过程,但许多荒漠化是人类活动使之加剧。过度的耕种使我们失去了肥沃的土地和水源,过度的放牧使草场变成了土场。“荒漠化”脆弱的生态现象使得人们依靠农业生产获得的收入逐…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6月17日是第二十五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宣传的主题是"防治土地荒漠化,推动绿色发展",旨在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凝聚社会共识,营造全社会参与防治荒漠化的浓厚氛围,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荒漠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世界上许多地方的人民饱受荒漠化之苦。《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生效20多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全球荒漠化防治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风沙危害严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近年来四川省“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基本情况以及优势和不足,提出了四川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四川省“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6月17日是第二十五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宣传的主题是"防治土地荒漠化,推动绿色发展",旨在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凝聚社会共识,营造全社会参与防治荒漠化的浓厚氛围,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荒漠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影响人口最多、风沙危害最重的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将防治荒漠化作为一项重  相似文献   

5.
<正>9月6日至15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召开。大会成果文件《鄂尔多斯宣言》欢迎中国政府支持"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通过经验共享、能力共建和示范项目合作,实现区域内和区域外荒漠化防治,并认可了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绿色经济"模式,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治沙经验的重视,彰显出中国绿色发展经验的可贵。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癌症",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并列为全球首要三大生态环境问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森林草原防火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森林草原火灾是目前世界上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之一。在全球气候变化下重大森林草原火灾已成为制约“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森林草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之一。如何快速有效地防止和控制森林草原火灾,减少其造成的损失是“一带一路”沿线区域乃至世界各国政府共同关注的问题。文中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森林草原的基本特征,研究了沿线区域森林草原火灾发生的基本特征和防控对策,提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森林草原防火国际化合作的对策与建议,其研究结果对于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森林草原防火国际合作以及提高我国森林草原防火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9月12—13日,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的180余名中外代表齐聚甘肃省武威市,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间社会团体合作开展生态治理、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等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对话交流,共同探讨参与防治荒漠化、建设美丽家园的实现途径,发出了"一带一路"生态治理民勤倡议,启动了"一带一路"胡杨林生态修复计划,规划了生态治理美好愿景。胡杨被确定为"一带一路"生态治理的首选树种,备受社会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由国家林业局和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共同举办的治理荒漠化国际会议引起了世界受荒漠化危害国家和相关国际组织的高度关注。可以说,土地荒漠化防治已经成为事关“建设生态文明”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正6月17日,在世界防治荒漠化日全球纪念活动暨"一带一路"共同行动高级别对话举办期间,中国绿化基金会在北京举办了"防治荒漠化,民间组织在行动——防治荒漠化日全球纪念活动民间组织边会",通过民间组织的交流与了解,促进防治荒漠化多元化机制发展。联合国防治荒  相似文献   

10.
竹缠绕复合管是由我国独立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竹产品,也是全球第1个可产业化的生物基管道。竹缠绕复合管创新技术的成功研发与应用拓展,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生态价值。文中从我国竹缠绕复合管研发及应用现状,在“一带一路”沿线东南亚和非洲国家推广的意义、具体措施、发展前景等方面详细论述了推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竹缠绕复合管创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是在新时代和新常态背景下促进亚非国家转变竹产业发展模式、增强竹产品创新发展动力的共同担当,是惠及沿线各国人民、促进绿色发展、合作共赢的具体举措,也是构建中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贡献中国竹智慧的必然要求,以及林产工业适应“一带一路”战略的惠民之举。  相似文献   

11.
泛非绿色长城倡议及其农牧林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泛非绿色长城倡议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可持续土地管理和可持续森林管理,加强和保护自然资源,共同抗击荒漠化,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和平台促进当地社区的经济发展,消除贫困,保障食品安全,稳定人口数量,加强应对干旱的能力和复原力,最终发展绿色经济。文中介绍和分析了泛非绿色长城倡议及泛非地区农牧林发展概况,通过剖析泛非11个最初成员国在实施泛非绿色长城倡议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发展前景展望,旨在为我国企事业单位等出境机构更好地参与当地相关产业的合作与发展,以及推进当地植树造林和防沙治沙技术“走出去”和“一带一路”绿色发展联盟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指出,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正>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中强调,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内蒙古必须牢记的“国之大者”,必须坚持用系统观念积极推进。  相似文献   

14.
正在人类当今面临的诸多生态和环境问题中,荒漠化是最为严重的灾难。对于受荒漠化威胁的人来说,荒漠化意味着他们将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荒漠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生态问题,而且演变成经济和社会问题。目前,全球荒漠化面积已达到3600万平方公里,占到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的1/4,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国土面积的总和。全世  相似文献   

15.
正编者按:“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中国北京举行,论坛主要活动包括开幕式、领导人圆桌峰会和高级别会议三部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高峰论坛开幕式,发表了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并主持了领导人圆桌峰会。峰会论坛有29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联合国秘书长、红十字国际委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6月17日是第二十三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宣传的主题是"防治荒漠化,建设绿色家园",旨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凝聚社会共识,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荒漠化防治,建设绿色家园,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是全球生态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携手应对这一全球性生态问题,199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作为《公约》缔约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6月17日是第二十三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宣传的主题是"防治荒漠化,建设绿色家园",旨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凝聚社会共识,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荒漠化防治,建设绿色家园,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是全球生态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携手应对这一全球性生态问题,199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防治荒漠  相似文献   

18.
要闻     
全球首个国际“治沙”科学家联盟在京成立 全球首个国际“治沙”科学家联盟——“生态文明国际契约科学家联盟”目前在京成立,这是全球首个以“治沙”为主旨的科学家联盟。  相似文献   

19.
1994年12月,赤峰市被列为林业部防治荒漠化改革试验区.两年来,试验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了早日达到试验区“立足全区、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要求,实现“出经验、出政策、出人才、出效益”的目的,中共赤峰市委、赤峰市人民政府于1996年8月制定了《关于加强防治荒漠化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决定》.赤峰市是内蒙古东部荒漠化土地的主要分布区,沙地面积3638万亩,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27%.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累计治理沙化土地1688万亩,沙区林地面积达  相似文献   

20.
苑村 《国土绿化》2006,(5):10-10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防治荒漠化、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全世界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和沙化威胁着国土安全、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事关国家兴衰、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