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对分别含有 Tm-1、Tm-2~(nv)、Tm-2~α的三个抗 TMV 病毒基因的品种强力米寿、矮黄、Ohio MR-9和以这三个抗原为亲本配制的 F_1代进行了抗病性鉴定,并对其八个主要性状配合力进行了分析,从而确定了三个抗原的实用价值。结果表明,三个抗原材料和 F_1代对 TMV 病毒都表现出一定的抗性,尤其是含有 Tm-2~(nv)和 Tm-2~α基因的 F_1代及亲本有高度抗性。同时,三个抗原材料配合力均高,在绝大多数组合中前期产量和总产量皆有明显的竞争优势。特别矮黄在八个性状中除单重外,一般配合力效应值都很高,可能与 nv 基因的多效作用有关。所以,矮黄是一个比较优良的杂交亲本。另外,本文对三个抗原八个性状的遗传参数也进行了估算,并选出了抗 TMV 病毒早熟丰产组合:矮黄×汉因兹、矮黄×加八号等。  相似文献   

2.
茸毛、Tm-2nv重组基因型对病毒病的抗性调查结果表明:重组基因型间的病毒病抗性存在极显着差异,茸毛基因能极显着地降低病毒危害,而Tm-2nv各基因型间的病情指数却无显着差异.1993年秋季大田生态条件下,番茄病毒病危害潜力达63.48%,其中CMV、TMV分别约占67.7%和32.3%.CMV和TMV危害程度的相对大小是制订Tm-2nv和茸毛基因综合利用方案的重要依据,当CMV占主导地位时,主要以茸毛基因利用为宜.  相似文献   

3.
烟草花叶病毒(TMV)是世界性的番茄主要病害之一,它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发生,而且日趋严重。近年来,西安市矮秧番茄的花叶病毒病,在近郊一些田块的病株率常达100%。对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药剂进行防治,因此,选育抗TMV的番茄品种和杂种一代,已成为当前番茄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国外在四十年代通过远缘杂交,开展了番茄抗TMV的育种工作。到六十年代先后选育出不少抗TMV的品种和一代杂种,并应用于生产,从而在番茄抗TMV育种  相似文献   

4.
用含 Tm-2nv 基因的“矮黄”为中心亲本,与以适当的番茄品种作为父本,配制成9个杂交组合,以期选育抗 TMV 的番茄杂种一代。研究中采用同亲回归分析方法,并估算配合力、遗传力等遗传参数。试验结果表明,“矮黄”具有很高的配合力,尤其表现在早期产量和总产量,是一个优良的杂交亲本。并评价比较各杂交组合,初步选出矮黄×早粉二号、矮黄×宁红二号和矮黄×汉因茲三个组合。  相似文献   

5.
番茄雄蕊退化型不育系,因其含有少量可育花粉,容易保持、繁殖。杂交制种时不但可以节省去雄手续,提高制种效率,降低种子成本,并可有效地防止假杂种,是推广番茄杂种一代,特别是抗TMV—Tm-2nv杂种一代的理想材料。雄性不育系可以通过杂交选育获得,还可以从杂交后代的分离中选  相似文献   

6.
在番茄育种中,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是重要的育种目标之一。这一抗性是受遗传基因控制的,在杂种后代中表现为显性遗传。控制番茄TMV抗性的基因主要有TM_1、TM—2和TM~(2a)等3个,其中TM—2和TM~(2a)的抗病性比TM_1高得多。TM—2基因位于第9染色体的22位点上,它和植株黄化、生长缓慢的隐性基因nv呈紧密的连锁遗传,一般把这种与nv基因连锁的TM—2写成TM~(-2nv)。这给番茄TM~(-2nv)基因的转育和进一步利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浙杂806为无限生长类型番茄杂交一代品种。母本为加工品种浙红20和美国引进材料Manapal Tm-2^nv的杂交后代中经多代株系选育而成的T217,它具有高抗TMV的Tm-2^nv基因和黄绿叶、绿茎双隐性基因控制的标记性状,可方便剔除假杂种。父本87-122-4从上海地方品种小鸡心中系选而成。该品种适合长江流域冬春大棚栽培,尤适春季露地和夏秋高山栽培,高抗TMV、中抗CMV,单果重220g,果实大红色、高圆形,产量5000kg/667m^2左右,高产可达7000kg/667m^2以上。在浙江、福建等地已推广1000hm^2,2000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在我国番茄主产区鉴定出番茄病毒病的主要毒原有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马铃薯X病毒(PVX)和马铃薯Y病毒(PVY),分别占样本的63.2%、21.4%、4.8%和3.1%,但愈往北TMV愈突出,愈往南CMV愈重要。並首次根据番茄品种中含抗TMV的基因将我国番茄上TMV划分为4个株系,即0、1、2和1.2株系,分别占分离物的81%、13.6%、3.6%和1.8%。  相似文献   

9.
《山东农业科学》1993,(3):49-50
<正> 本所“六五”、“七五”育成抗烟草花叶病毒病(TMV)的早熟番茄一代杂种“早魁”、“早丰”、“西粉3号”等,其中“早丰”被国家科委列为“八五”期间国家级推广品种之一;育成茸毛番茄抗蚜虫、白粉虱和抗TMV、耐黄瓜花叶病毒(CMV)、优质、丰产的中晚熟一代杂种“毛粉802”。以上一代杂种已通过国家或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1年荣获全国星火博览会金奖。深受广大菜农的欢迎,已推广到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累计面积360多万  相似文献   

10.
番茄多茸毛性状的遗传研究及其利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含有多茸毛基因和黄化基因(TM-2nv)的亲本与无多茸毛性状的亲本配制的六世代遗传群体为材料,研究番茄多茸毛性状的遗传规律和抗逆性、抗虫性及病毒病发生情况。结果表明,番茄植株的多茸毛性状属于质量性状,且受1个显性基因控制,并存在显性纯合致死反应。多茸毛番茄对蚜虫、烟粉虱和美洲斑潜蝇具有较好的驱避作用,对TMV、CMV和TYLCV表现为高抗、抗和中抗,避虫防病效果好,而且具有较好的耐涝性和耐高温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全国“七五”攻关课题:“甘蓝优质、多抗、高产新品种选育”的一部分内容,从1986年到1990年期间,我院甘蓝抗病育种课题组对现有的甘蓝育种材料(包括自交系、自交不亲和系、杂种一代和品种)500多份进行抗TuMV和黑腐病的抗病性筛选。所用TuMV的毒原是“甘—83—8”号毒株,黑腐病菌也是本地区的代表菌株。采用攻关组统一制订的方法,筛选出双高抗的优良材料1份,其它有价值的抗病材料70多份,同时也对大量的育种材料作了抗病性方面的鉴定。  相似文献   

12.
小麦品种对土传小麦黄色花叶病毒病抗性遗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杂交、回交和抗病性鉴定等方法,测定了14个组合的F_1代对土传小麦黄色花叶病毒病的抗性遗传。根据双亲正反杂交表现型一致的结果,可以确定控制小麦品种对该病毒病的抗性为细胞核遗传。通过对F_1、F_2、BC_1及BC_2各代群体抗病株和感病株分离比值的分析,初步确定有关土传小麦黄色花叶病毒病的抗性遗传可能受两对致病显性基因(S_1、S_2),和一对抑制基因(I)所控制,作者并对这一问题与前人工作作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抗虫棉品种间杂交组合F_1和F_2的产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杂交棉二代的生产利用价值,于2002~2003年在临清对6个抗虫棉杂交组合的F1 和F2代产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参试6个组合的F1 代皮棉产量皆表现出显著的优势,其中H3和H4比对照鲁棉研15显著增产,说明利用现有常规抗虫棉品种(系)可以选配出产量超过鲁棉研15的组合。6个组合的F2 代也表现出一定的产量优势,其中H3和H4比对照鲁棉研21显著增产,说明有些抗虫杂交棉的F2 代仍有生产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4个籼稻品种对稻瘟病稳定菌系闽选1号或闽选4号的抗性遗传.结果表明,在以感病品种矮南特为杂交亲本之一的情况下,对闽选1号菌系的抗性,菲一、双抗77015受1对显性上位基因和1对隐性基因控制;双抗77023受2对显性重叠基因控制;IR29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对闽选4号菌系的抗性。菲一由1对显性基因支配;双抗77015由1对显性上位基因和1对隐性基因支配.  相似文献   

15.
以5个雄性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为亲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研究向日葵皮壳率的遗传变异规律。对各杂交组合F#-1代、部分组合的F#-2代和回交世代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皮壳率属于数量性状,基因加性效应对皮壳率的表现起主导作用。皮壳率的遗传力较高,选择响应很大,可通过早代选择等方法直接进行遗传改良。双亲的皮壳率制约着杂种F#-1代该性状的表现。双亲皮壳率差值的大小影响杂种F#-2代的遗传变异幅度。在育种实践中,为降低杂种F#-1代的皮壳率,杂交双亲之一必须是薄壳类型。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不同生态来源6个早熟大豆品种进行了完全双列杂交。研究了F_1代生育期以及不同生育阶段亲子关系、配合力、M、S.g/M.ss比值、遗传力、遗传相关。结果表明:早熟大豆杂种F_1代F_2代生育期及各生育阶段介于双亲之间,与双亲值、中亲值相关密切。F_2代出现超亲分离。分离幅度、特殊配合力效应与双亲生态差异有关。生育期及各生育阶段m.s.g/m.s.s比值与狭义遗传力高,在早代有较好的选择效果。东北与南方均有早熟基因源,一般配合力在F_1代与F_2代之间表现基本一致。生育前期对生育期的影响稍大于生育后期,开花至成熟期对于生育期影响主要是鼓粒至成熟期的作用,而开花至鼓粒期相对作用小些,所以对早熟品种选育既注意开花早,也要求鼓粒快。  相似文献   

17.
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主要性状的遗传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八倍体小偃麦为桥梁亲本与普通小麦进行杂交,研究了不同杂交方式的当代结实率,不同杂种世代的育性和若干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1.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没有明显的杂交不亲和性;2.杂种后代的育性随着自交和回交世代的增进而逐渐提高;3.杂种(F_1)的株高与双亲平均值相近,F_1的抽穗期具有明显的倾早性,F_1的穗长和每穗小穗数高于双亲平均值;4.杂种后代变异类型丰富,可以分离并选育出抗病、矮杆、强杆、大穗多花等优良类型,丰富育种的种质资源。因此,利用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是将偃麦草的遗传物质导入普通小麦,选育具有偃麦草优良特点的种质材料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吉林省育成的谷子主要品种进行了系谱分析,认为育成的品种可划分“花脸”、“大青苗”两个衍生系统。花脸的后裔品种在农业生产中起主要作用,两个衍生系的品种对粟瘟病生理小种的抗性差异较大,两个衍生系品种均不抗A57和F1生理小种,选育品种的抗病性与亲本有密切关系。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应利用花脸谷的适应性,改造它的抗病性,或者利用它的后裔品种,公谷6号,公谷7号,要注意对A57和F1生理小种抗源的引入。  相似文献   

19.
利用四倍体栽培种与能产生2n 配子的二倍体杂种杂交(4X—2X),综合近缘种 S.tuberosum,S.andigena,S.phureja 的种质,选育休眠期短,早熟、杂种优势强适宜春秋二季作地区需要的育种材料,探讨双单体在我国的利用价值。用 Power 相对杂种优势测定法测定结果表明,4X—2X 杂种,小区产量、单株薯重、结薯个数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单薯重量、淀粉含量有不明显的部分杂种优势。用 Griffing 同亲回归分析法(C.P.R.)测定了以上主要产量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小区产量,单株薯重和淀粉含量以加性效应为主。单薯重量加性和非加性效并重,结薯个数以非加性效应为主。总的趋势,4X—2X 杂种非加性效应占有重要的比重。结果表明,在春秋二季作地区,以产生2n 配子的双单倍体杂种充作育种材料,不但可以解决休眠期短的要求,并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特别是以其与早熟的普通栽培种品种、自交系杂交,在当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