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墨天牛成虫羽化逸出及其携带松材线虫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墨天牛成虫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研究其成虫羽化逸出规律及其携带松材线虫能力,在松墨天牛和松材线虫的监测和综合治理上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松墨天牛成虫羽化逸出期和高峰期,平均每年分别为83d和12.3d。携带松材线虫的松墨天牛成虫平均寿命为29.8d。松墨天牛成虫全身均能携带松材线虫,其数量比率顺序为胸〉头〉腹〉触角〉足〉翅。在浙江省富阳市,林间采用引诱剂诱获的松墨天牛成虫,平均每头携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黄山风景区松墨天牛、褐幽天牛和短角幽天牛3种主要松蛀虫成虫携带拟松材线虫等非病原线虫的情况.监测显示3种松蛀虫均能携带线虫,以松墨天牛携带机率最高,达61.3%.褐幽天牛和松墨天牛平均携带线虫数量较多,分别为5 128.6、3 622.0条·头-1.温泉的松墨天牛和西海的褐幽天牛携带的线虫数量最高,分别达4 781、10 840条·头-1.本文还报道了不同时间诱捕的松墨天牛和褐幽天牛性别、个体大小与携带线虫数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从5种不同松树上分离到拟松材线虫24个虫株,并在高倍显微镜下对其雌成虫的12个形态指标进行了测计,并以这些形态指标值作为形态学变异研究的依据。结果表明,拟松材线虫雌成虫的平均体长约为954.41μm,最长的能达1 312.50μm,最短为527.80μm;24个不同虫株的拟松材线虫雌成虫同一形态指标的变异系数在不同的虫株间各不相同,这反映了拟松材线虫形态多样性是很丰富的。但雌成虫的生殖系统指标(V’、V)和消化系统口针长度变异度较小,可以作为拟松材线虫的重要鉴定特征。不同寄主树种上的拟松材线虫雌成虫体长的均值大小依次为黑松、华山松、湿地松、马尾松、火炬松。借助于SPSS 13.0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寄主树种上的拟松材线虫雌成虫绝大部分的形态指标在0.01水平上差异显著,也就说寄主树种因素对拟松材线虫形态的分化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温度对松墨天牛传播松材线虫的影响,为松材线虫病的预防和防治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方法】设置3个恒定温度(15、20和25℃)环境,将150只松墨天牛分为3个组(各组50只),分别在3个恒定温度下饲养,测定不同温度条件下松墨天牛的寿命及松材线虫的存活情况,探讨温度对松墨天牛传播松材线虫的影响。【结果】松墨天牛平均寿命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3种温度处理对松墨天牛平均寿命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但对初始松材线虫数量无影响。松墨天牛寿命与温度有关,而与体重无关。松墨天牛携带的松材线虫数量在最初的5 d内基本不变,然后随着松墨天牛年龄的增加而减少。当松墨天牛初始携带100~999条松材线虫时,平均传播效率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当线虫初始负荷为1~99时,温度处理对松材线虫平均传播效率的影响不显著。随着温度的降低,松材线虫离开松墨天牛所需的时间增加,松材线虫离开松墨天牛所需的时间在25℃时最短,在15℃时最长。3种温度处理下松材线虫传播效率都呈单峰传递曲线,松材线虫携带量峰值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结论】环境温度降低,松墨天牛寿命缩短,线虫传播效率降低,线虫传播高峰期推迟,峰值降低,表...  相似文献   

5.
松墨天牛携带的松材线虫PCR检测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本研究筛选出的一对松材线虫特异性PCR引物(上游引物:5'-CTACGTGCTGTTGTTGAGTTGGC-3',下游引物:5'-TGGTGCCTAACATTGCGCGA-3'),从松材线虫DNA中,扩增出一条长度403 bp(基因库登陆号:DQ855275)的特异性DNA片段.该引物可以将松材线虫DNA与松墨天牛组织以及拟松材线虫、畸刺伞滑刃线虫、变异伞滑刃线虫、小角伞滑刃线虫、利昂伞滑刃线虫、湖南伞滑刃线虫、红松滑刃线虫、滑刃属线虫、斯坦纳长尾线虫、小茎线虫、剑尾齿杆双胃线虫和寄生小杆属线虫等12种线虫的DNA区分开来.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利用PCR技术直接从受感染的松墨天牛组织中检测出松材线虫的技术,并在实际运用中得到检验.  相似文献   

6.
松墨天牛引诱剂及引诱作用研究   总被引:49,自引:8,他引:4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连续2a的系统研究,筛选出对松墨天牛引诱活笥最强的M99-1引诱剂,其主要成分为单匝烯、乙醛、丙酮和有机溶剂。在松墨天牛成虫期,每个诱捕器可诱捕151.5头天牛成虫,平均降低下代卵量1204.4粒。该引诱剂对监测松墨天牛成虫种群密度及其携带松材线虫数量和防治天牛危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室内饲养和统计分析,研究松墨天牛成虫传递松材线虫的数量特征.试验按照单树种枝条饲养和5种树种枝条混合饲养设计.结果表明,成虫在寄主上传递线虫数量的多少与寄主的种类无关,成虫传递线虫是随机的;从成虫传递线虫数量的时间动态看,大多数时间段之间(2 d)成虫传递线虫数量差异不显著.成虫传递的线虫数量和它的取食量相关性不大;成虫传递线虫数量的高峰时段一般在成虫出孔20 d以后.  相似文献   

8.
对松材线虫7个株系和拟松材线虫2个株系的线粒体DNA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种间和种内都表现出很大的变异性,但种间变异明显大于种内变异,因而支持将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划分为两个不同的种.两个拟松材线虫株系(法国株系和日本株系)之间的相似值和松材线虫各株系间的相似值极为接近,由此看来,这两个株系的变异为种内变异,应同属于一个种.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系两个明显不同的类群,即松材线虫类群和拟松材线虫类群.松材线虫类群又分为两个亚组,一个是以日本株系为代表,另一个是以北美洲(美国和加拿大)株系为代表.  相似文献   

9.
调查了云南暖热性针叶林区思茅松重要蛀干害虫种类、蛀干特点和蛀害次序,并检测了蛀干害虫的线虫携带情况.共记录思茅松主要鞘翅目蛀干害虫7种:小蠹科3种,象甲科2种,天牛科1种.叩甲科1种.各蛀干害虫均为次期性,能够加速但不直接导致寄主树死亡.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携带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和拟松材线虫B.mucronatus;思茅四眼小蠹 Polygraphus szemaoensis、云南四眼小蠹 P.junnanicus 和额毛小蠹 Dryocoetes luteus 携带拟松材线虫,未发现携带松材线虫;马尾松角胫象 Shirahoshizo patruelis、松瘤象 Hyposipalus gigas和豹纹斑叩甲 Cryptalaus Sordidus 未发现携带上述两种线虫.  相似文献   

10.
松材线虫病是林业上一种毁灭性病害,在中国仍呈蔓延趋势。松材线虫病生物防治研究的目标可以是媒介昆虫(松墨天牛),也可以是松材线虫。本文综述了以松材线虫为靶标的生物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松材中两种重要线虫比较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沈伯葵  胡兹苓 《林业科学》1993,29(4):345-349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和拟松材线虫(B.mucronatus)被进一步证明是两个不同的种。除表现致病力差异外,形态上具有明显的不同特征,特别是前者交合伞卵圆形,后者平截形;生理学试验表明二者不能交配产生后代;生物化学方面的差异是:酯酶凝胶电泳中松材线虫酯酶带3条,迁移率分别为0.42、0.45、0.49;而拟松材线虫只1条酯酶带,迁移率为0.65。二者脂肪酸总量、不饱和度、短链和长链脂肪酸含量都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日本学者Kosaka与Ogura发现松褐天牛成虫除携带松材线虫外,雌成虫卵巢内还携带有另一种线虫,他们将其命名为卵巢线虫,并认为这种线虫是松褐天牛成虫的寄生性线虫。我国对该种线虫的研究迄今未见报道。为了证明这种线虫在我国是否存在和分布,开展了本项研究。[方法]分期分批捕获刚羽化的松褐天牛雌雄成虫,采用解剖松褐天牛成虫松树木质部及感病的松褐天牛幼虫等方法,调查卵巢线虫的存在与分布。[结果]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的松褐天牛成虫体内有该卵巢线虫存在,分布于松褐天牛成虫、幼虫体内和松树木质部3个部位;在松褐天牛成虫体内的卵巢线虫通过松褐天牛雌成虫产卵而接种、进入寄主树木木质部中。同时,木质部的卵巢线虫也有一部分进入松褐天牛幼虫体内寄生,另一部分仍在木质部生活,当松褐天牛幼虫再次发育为成虫时,在木质部中的卵巢线虫和已被寄生的松褐天牛幼虫体内的卵巢线虫再次进入松褐天牛成虫体内,完成循环。卵巢线虫在松褐天牛雌、雄虫体内均有分布,携带率为44.4%,其中松褐天牛雌成虫携带率为43.8%,松褐天牛雄成虫携带率为45.0%,两者间无显著差异;每头松褐天牛成虫平均携带卵巢线虫574条,其中雌成虫平均携带816条,雄成虫平均携带308条,具显著差异。初步研究表明,卵巢线虫在松褐天牛成虫体内只能完成产卵到1~4龄的幼虫阶段,不能完成一个完整的世代;在松褐天牛幼虫体内寄生和在木质部生活的卵巢线虫能完成一个完整世代,但具体过程尚不清楚;调查中未观察到卵巢线虫对松褐天牛成虫有寄生致病或致死的现象,但对松褐天牛幼虫有寄生致死的能力;卵巢线虫常与松材线虫同时存在,而且侵入松树及离开松树的方式与松材线虫相同。[结论]我国松褐天牛体内也发现有卵巢线虫存在;目前尚不能证明该线虫对松褐天牛成虫具有寄生致死性,但对松褐天牛幼虫具有一定的寄生致死性;卵巢线虫的生活史与松材线虫相似,是否与松材线虫一样对松树具有危害性以及其病理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对松材线虫 7个株系和拟松材线虫 2个株系的线粒体DNA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 ,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种间和种内都表现出很大的变异性 ,但种间变异明显大于种内变异 ,因而支持将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划分为两个不同的种。两个拟松材线虫株系 (法国株系和日本株系 )之间的相似值和松材线虫各株系间的相似值极为接近 ,由此看来 ,这两个株系的变异为种内变异 ,应同属于一个种。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 ,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系两个明显不同的类群 ,即松材线虫类群和拟松材线虫类群。松材线虫类群又分为两个亚组 ,一个是以日本株系为代表 ,另一个是以北美洲 (美国和加拿大 )株系为代表  相似文献   

14.
湿地松萎蔫病媒介昆虫松墨天牛及其携带线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湿地松萎蔫病媒介昆虫松墨天牛及其携带松材线虫、其它线虫的研究表明:湿地松萎蔫病木中羽化出的松墨天牛平均体长比马尾松上的短1.05 mm;从羽化开始到结束,天牛体长呈现减小的趋势,个体相差较大,体长最大的23.2 mm,最小的仅12.1 mm,相差11.1 mm,雌虫平均体长较雄虫长0.48 mm。萎蔫病木中的线虫在天牛体内表现为2种形态,线虫尾部呈指状或锥状;天牛体内的线虫有3种分布类型:所有线虫尾部为指状,所有线虫尾部为锥状,2个形态的线虫均有。湿地松松墨天牛中以尾部锥状线虫占多数,而马尾松的则以尾部指状线虫占多数。松墨天牛携带的线虫量与其体长无关,随着萎蔫病木的线虫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线虫在松墨天牛体内的分布,以腹部为多,占整个虫体线虫量的75%以上,在利用松墨天牛预测湿地松萎蔫病时,取其腹部进行分离镜检即可。  相似文献   

15.
引起松树枯死的,有松材线虫(以下简称Bx)和拟松材线虫(以下简称Bm),两种。它们在形态上是有区别的。♀成虫的尾端,Bx的为圆形或有短的尾尖突,而Bm的尾尖突比较长。分散型3龄幼虫,Bx的,没有尾尖突;Bm的,则具有尾尖突。就它们的地理分布而言,Bx于近20年间,首先从日本西部开始,逐渐向东部扩展,直至东北地区;Bm则从一开始就分布在日本各地(包括东北地区)。 日本的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中,有形态典型的个体,也有不少形态异常的个体。将两者中的个体进行杂交试验时,结果都没有成功。这说明日本的Bx和Bm确实是两个不同的种。如果将美国产的与日本产的Bx进行杂交,试验是成功的。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日本的松材线虫是从北美传入的说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本研究旨在明确山西省沁水县松墨天牛发生规律及危害特征,为有效防控松墨天牛在山西省内进一步扩散蔓延并阻断松材线虫入侵山西省提供理论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9—2022年,采用“动态监测法”连续4 a悬挂松墨天牛诱捕器监测松墨天牛成虫种群发生动态并分析成虫形态特征;结合“总有效积温定律”和气象数据,推算山西省沁水县松墨天牛发生世代数;建立24块标准样地,采用“每木检尺法”调查样地内的乔木树种遭受松墨天牛危害情况,同时选取36株危害致死的白皮松进行立木解剖,以明确松墨天牛在寄主树种白皮松上的发生危害规律。[结果 ]山西省沁水县松墨天牛雌雄成虫的鞘翅长、触角长、触角长/体长、胫节长、股节长这5个指标在雌雄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可使用松墨天牛成虫“触角长/体长”作为松墨天牛性别判定的形态指标;松墨天牛在山西省沁水县约为1年1代,松墨天牛成虫的发生期约为5月下旬至10月上旬,其中始见期为5月下旬,始盛期为6月中旬,羽化高峰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中下旬,盛末期为7月中下旬,终见期为10月上旬;在山西省沁水县,松墨天牛主要危害径级为2.50~17.50 cm白皮松树,其中幼虫主要分布于树干...  相似文献   

17.
松材线虫病的潜伏侵染及松墨天牛传播新途径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南京用松材线虫接种 7种松树 ,于第 2a在无任何症状的松树的接种点上方 10cm处取样 ,分离线虫。结果表明松材线虫病的潜伏侵染现象比较普遍。在不同的松树品种上潜伏侵染现象有所差异。感病黑松和赤松很快死亡 ,只有在接种量小的情况下才有潜伏侵染现象发生。抗病性强的火炬松和湿地松感病后潜伏侵染现象比较普遍 ,并且样品中的线虫量也较高。而抗病性中等的马尾松和刚松感病后潜伏侵染现象的普遍性及样品中的线虫量均处于中等。短针松接种松材线虫后既不枯死 ,也无潜伏侵染现象。松墨天牛传播松材线虫的试验结果表明 ,未携带松材线虫的松墨天牛成虫在松材线虫病松枝上取食后 ,再到健康松枝上取食 ,有传播松材线虫的可能。这些结果表明在松材线虫病新病区清理病死木时 ,应采取早期诊断技术 ,把未表现症状的松树一起清除 ,以达到防治目的。  相似文献   

18.
松材线虫病治理区病原数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松材线虫病治理区室内、林内松褐天牛羽化期携带松材线虫以及诱木中松材线虫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室内、林内松褐天牛携带松材线虫的几率分别为25.5%、22.0%;松褐天牛成虫携带松材线虫量均以6月份最大,平均625条/头、478条/头;诱木中松褐天牛携带松材线虫数量与其寄生的枯死诱木含松材线虫数量呈正相关,5%水平上成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933。  相似文献   

19.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毁灭性的森林病害,不同地区的松材线虫在形态特征方面有一定的差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来自湖南、广东两地3个株系松材线虫进行了形态观察比较.结果表明:这3个株系的松材线虫成虫的头部、尾部形态特征无明显差异,幼虫和成虫的唇区与体部都出现缢缩;松材线虫口针的开口端呈一斜面;雄性成虫尾部交合伞呈“M”型.这些特征都是在过去的研究中没有描述过的,可为松材线虫的形态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分泌的纤维素酶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微晶纤维素(MC)和水杨素(SC)三种底物,用刚果红染色法和DNS法分别定性和定量分析了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分泌物中纤维素酶系组分和酶活力.结果表明,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分泌物中存在完全降解纤维素所需的3种酶系组分:内切-β-1,4-葡聚糖酶、外切-β-1,4-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松材线虫分泌物中三种酶活力明显高于拟松材线虫酶活力.研究结果为更好的解释松材线虫致病机理提供了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