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抚育幼林的目的是为幼林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提高造林成活率,有效地促进幼树的迅速生长。怎样进行幼林抚育呢?这要根据幼林生长状况、树种、年龄、造林方法以及林地情况来确定。一般来说,刚栽上的幼林每年要抚育二、三次,连续几年,直到幼林郁闭为止。在这个过程中,当年的抚育最为重要,因为这时的抚育不仅决定幼林的成长速度,而且决定幼林的能否成活。春季造的林,应该在造林后短期内进行一次抚育。幼林抚育的主要工作是除草、松土等,但由于自然条件和树种的不同,抚育的方法也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2.
幼林桉树生长状况与抚育方式不同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德化县2003年引种桉种树种造林幼林抚育的试验,在调查试验区(德化县A区、B区、C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桉树幼林进行了3种抚育方式试验:①全面劈草;②全面劈草,局部松培土;③全面锄草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抚育方式的不同对桉树幼林的胸径和树高生长均有显著影响。做好幼林桉树抚育管理,有利于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以充分发挥桉树的速生丰产特性,提高短周期人工林经营的经济效益。为今后推广桉树造林选择合适的幼林抚育方式。  相似文献   

3.
幼林抚育对于保证幼树成长,促进幼树高生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幼林抚育应根据幼树生长规律,本着有先有后的原则进行.一般来说,应该是先抚育头年造的,后抚育当年造的;先抚育高生长短促型的树种,后抚育高生长持续型的树种;先针叶树种,后阔叶树种;先抚育小苗,后抚育大苗;先抚  相似文献   

4.
幼林抚育是在造林后郁闭成林之前,以人为的活动来改善林地环境条件,巩固植树造林成果,促进幼林加快生长的技术措施。幼林除草方式的确定,应根据树种的特性、造林年限,杂草的繁茂程度,抚育次数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抚育方式。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不同整地及抚育方式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在广西宁明进行的不同整地规格、不同抚育方式试验定位试验说明,马尾松为强阳性树种,在该试验条件下,小穴整地、铲草或割草抚育,幼林生长较好,造林成本也较低。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为了发挥生态效益,福建省从2010年全面推广不炼山造林技术。由于不炼山造林后杂草、杂竹、灌木等生长旺盛,苗木前期生长较慢,林分郁闭推迟,因此科学合理的抚育技术是提高成活率和促进幼林生长最重要的环节。以不炼山造林小班的杉木幼林(1~3年)的抚育技术为研究对象,试验1采用常规设计的"221"抚育模式,试验2采用改进设计的"321"抚育模式,对1~3年杉木幼林的抚育技术进行了研究调查分析,为不炼山造林的幼林提供科学合理的抚育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福清沿海岩岸低效黑松防护林现状,采用不同整地方式、不同苗木、不同造林密度及不同抚育施肥措施,对1 500hm2的低效黑松防护林进行更新改造试验。结果表明,厚荚相思和马占相思是适宜的更新改造树种;迎风面采用条状劈带整地、块状挖穴,背风面采用全面劈杂炼山、块状挖穴,并进行施肥、抚育等措施,有利于提高更新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促进幼林的生长,使岩岸基干林带防护功能得到迅速恢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泰顺县主要造林树种马尾松幼林不同抚育方法的效果调查表明,1983年造林密度为13500株/hm^2的马尾松幼林,1988,1993年进行抚育间伐,保留密度为1395株/hm^2,树高生长比不抚育间伐林分增长65.27%。胸径增长94.23%。  相似文献   

9.
幼林抚育,是巩固造林成果,促进林木生长的重要措施,林业生产与农业生产一样;把苗木栽到地里,能不能成活、生长,丰产、优质、还要靠以后每年进行抚育管护,因此,群众说:三分造林,七分管护”“有林无林在于造,活多活少在于管”充分说明了造林抚育保护的重要性。幼林抚育的目的:是在为幼林生长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以使新造幼林易成活,长  相似文献   

10.
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对湿地松幼林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湖南攸县设置了反映湿地松人工林造林各主要技术环节的试验林体系,以研究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对湿地松幼林生长的影响。经对试验林固定样地进行连续7年定期、定位观测及统计分析表明:在湿地松人工造林的各项主要技术措施中,立地选择、良种选择和造林密度是影响幼林生长的最重要因素,幼林抚育对湿地松幼林生长有较明显影响,而整地方式与规格对幼林生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经试验表明:1.湿地松、窿缘桉的幼林抚育对其生长,尤其是对抚育当年的生长有显著作用、抚育后生长加快。但抚育后第二年的生长明显减慢了,因此,造林后头几年,最好每年均进行抚育;2.多施扩大穴与少施扩小穴其生长差异明显,1988年、1989年平均年抽高,湿地松前者是后者的135.7%和136.5%,窿缘桉前者是后者的137.5%和116.7%。因此,幼林抚育以尽可能高的措施为宜。本文还以具体的数字分析了抚育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一、幼林抚育的必要性幼林抚育是更新造林六项基本技术措施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造林结束后到幼林郁闭前这一阶段所进行的管理措施,是巩固造林成果,加快林木生长的重要手段。重点生态林和一般生态林抚育既要促进林木生长,又要防止水土流失。二、确定幼林合理抚育时间的原则造林结束后,应对幼苗进行培土、扶正踩实、除草所进行的各种抚育措施。根据实际经验,抚育幼林要做到三不伤,二净,一培土。三不伤是:不伤根,不伤皮,不伤梢;二净是:杂草除净,石块拣净;一培土是把锄松的土壤培到植株根部,并把锄下的杂草覆盖在种植点上,以减少表面水分蒸发,以及…  相似文献   

13.
黄山松是我国特产优质树种。它具有树干通直、生长迅速、适应性强的特性。介绍了幼林抚育,抚育间伐技术。  相似文献   

14.
辛晟 《山西林业》2006,(3):27-27
山西省管涔山林区是“华北落叶松的故乡”。华北落叶松以其速生、材质优良,历来是管涔山林区造林的首选树种。多年来,管涔山林区已经营造华北落林松人工林6321.70hm2,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俗话说:“三分造林,七分管护。”要想保证华北落叶松造林成活,幼林抚育是其中的重要一环。笔者通过多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在华北落林松幼林抚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下面主要介绍该树种造林后前5年的抚育管理方法。1幼林抚育方法1.1第1年抚育华北落叶松造林后第1年抚育的关键是保护幼苗。幼苗完成栽植后,应立即进行人工看管和撒拌…  相似文献   

15.
幼林抚育是造林后到幼林郁闭前这一阶段的管理措施.多年来,幼林抚育多用培土和除草方式,但由于现地条件变化不一,劳动时间和劳力不足等原因,幼林抚育不及时和质量差的现象时有发生.带岭林业局1989年以前因幼林抚育不及时而失败的造林面积有8358亩.为此,采用高效、低毒、成本低的草甘膦进行了除草试验.  相似文献   

16.
一、幼林抚育的必要性 幼林抚育是更新造林六项基本技术措施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造林结束后到幼林郁闭前这一阶段所进行的管理措施,是巩固造林成果,加快林木生长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对马尾松幼林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贵州省台江县革东镇设置了反映马尾松人工造林各主要技术环节的试验林体系,以研究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对马尾松幼林生长的影响。经对试验林固定样地进行连续8年的定期、定位测定,以及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马尾松人工造林的各主要技术措施中,立地选择、种源选择和造林密度是影响幼林生长的最重要因素,整地规格对马尾松幼林生长有较明显影响,幼林施肥有一定影响,而整地方式和幼林抚育则无明显影响。在研究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可供试验地区应用的马尾松工业用材林定向培育的造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加强幼林的抚育管理,对促进林木速生丰产有重要的意义。因通过抚育,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发育,减免病虫害,增进木材品质,还可改良土壤。所以中央把它列为造林六项基本措施之一,广大群众也认为“造林不抚育,树就受委曲”,“造林不管理,树就难长起”。为了实视林木“丰产化”,我们不仅要积极营造速生丰产林,同时还要大力加强对原有及新造幼林的抚育。根据我们的调查和试验所得的资料,充分有力地说明了这个问题。例如昭盟赤峰前进人民公社,1956年在450亩的杨树林地内,采用农林间作对幼林进行了抚育,不仅收入了三万斤粮食,而且经过抚育的幼林,当年生长高即达120厘米,成活率达90%;而没有抚育的幼林,其生长高仅50厘米,成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在滇南热带地区造林地进行林农间作对幼林生长的影响,文章选择了6个热带亚热带速生造林树种,定植于景谷益智乡斗母信村造林地上,对每一树种分别采用林农间作管理和一般管理(每年进行两次砍草和铲塘)的两种方式进行幼林管理;定植后3 a时测定保存率、地径、树高、冠幅生长量并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林农间作方式管理造林林地平均可以提高保存率10%,加快地径生长1.98~4.30倍,加快树高生长1.89~4.51倍,使造林地提前1~3 a达到郁闭,而使造林具有较好的效果并减少林地抚育的年限和抚育的投入。  相似文献   

20.
幼林抚育是造林结束后到幼林郁闭前进行的管理措施,也是巩固造林成果,确保“两率”的重要手段。俗话说:“三分造林,七分管”,说明了加强幼林抚育管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幼林抚育包括松土、除草、补植和保护;其原则是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立地条件和杂草生长情况,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连续进行3—5年,每年1—3次。有冻害的地区,第一年以除草为主,可减少松土次数。松土除草应做到里浅外深,深度一般为5—10厘米,干旱地区应深一些,丘陵山区可结合抚育进行扩穴,增加营养面积。 具体做法,先小苗后大苗;先是头年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