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离体培养克服花生杂交不亲和性的研究/曲咏梅(莱阳农学院农学系),唐荣华…莱阳农学院学报.—1994,11(1).-1~5将花生梧油1号和A.sp(9618)杂交授粉后的胚和胚珠在不同种类和浓度激素的MS培养基上进行离体培养。从离体胚的胚培养上获得...  相似文献   

2.
用GA、IAA和Kn等植物激素为克服花生种间杂交(栽培种×Arachisglabrata)不亲和性,在不同发育时期以不同浓度进行处理。结果表明,GA处理平均出针率14.2%-33.3%,果针伸长8.7cm,子房膨大率75.0%;IAA处理子房膨大率87.2%;Kn处理促进荚果形成,成荚率12.5%-65.1%。  相似文献   

3.
发现了一种栽培花生(Arachis hypogaea L.subsp.fastigiata var.fastigiata),其荚果外层为黑色。花生黑色荚果性状遗传控制的报道尚属首次。荚果我层(外果皮)颜色变化与成熟过程一致,这种变化与以前曾在荚果中层(中果皮)观察到的现象类似。用这个不分离系的繁殖材料(PI560927)与两个品种作栽培种亚种内杂交表明,黑色荚果性状是一个单一的显性基因。从正反交后  相似文献   

4.
花生栽野种间杂交研究:1.三倍体杂种自然加倍在花生育种上的应用/唐荣华(广西农业科学院经作所),周汉群…广西农业科学.-1994,(1).-5~8以15个花生栽培种为母本,5个二倍体野生种为父本,配制38个杂交组合,观察其减数分裂行为和杂种后代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以花生四大类型栽培种为母本,4个人工合成双二倍体野生种杂种为父本组成16个杂交组合,结果表明:16个组合的花果率和针果率变化范围都很大,显示各组合间杂交亲和力有较大的差异。野生种杂交种中以(Arachis.cardenasii×Arachis.batizocoi)F2为父本与栽培种杂交的亲和力最大;而栽培种类型中以天津豆(普通型)为母本与野生种杂种杂交的亲和力最大;但珍珠豆型与4个野生种杂种之间杂交的亲和力差异最小。16个组合中有许多授粉花不能形成果针而相互间表现不同差异。果针形成正常荚果有4种败育现象。  相似文献   

6.
植物激素对克服花生种间杂交不亲和作用的研究/周蓉(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所),瞿桢,段乃雄…//中国油料.—1994,16(2).—4~6,26以根茎区组的2个编号材料同栽培花生作种间杂交,用GA(赤霉素)、IAA(吲哚乙酸)和Kn(细胞分裂素)在不同发...  相似文献   

7.
国内报刊花生文摘(二)发育和早萌中花生胚胚轴与子叶内BAPAase活性的差异/林鹿(华南理工大学轻工食品学院),傅家瑞∥植物生理学报.-1997,23(1).-29~33花生胚发育过程中,子叶和胚轴中都出现BAPAase活性,花生种子萌发时,子叶和胚...  相似文献   

8.
鉴定的61份野生花生材料对黄瓜花叶病副经毒CA株系(CMV—CA)抗性差异表现明显,A.glabrataPI262801和A.glabrataPI262794两份材料表现免疫,A.spPI338454表现高抗。A.glatrata、A.pusilla、A.rigvnii、A.paraguariensis和A.cardenasii等5个种的材料对CMV—CA抗性比A.villosa、A.montieola和A.appressipila的材料要强。部分材料对CMV—CA和花生矮化病毒Mi株系(PSV一Mi)两种病毒具有相同的抗性。  相似文献   

9.
花生属种间杂交不亲和性,限制了充分利用野生资源改良花生品种。我们采用杂交果针离体培养、外源DNA 导入和激素处理等生物技术克服了不亲和性,将野生种的遗传基因转移到栽培种中,获得了一批具有超亲优良性状的材料与品系。  相似文献   

10.
96112抗叶锈病的甜玉米群体AS12──(D.W.Davis等),HortScience,1995,Vol.30,N0.3,637~638(英文)AS12是由甜玉米(Sugaryl)与热带玉米复交种(1B/1R)于1968年杂交后衍生的。按植株整齐...  相似文献   

11.
二倍体野生种A.duranensis在试管中的生殖发育O.L.FengH.E.PatteeandH.T.Stalker胚败育是许多花生栽培种和二倍体野生种种间杂交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挽救杂种胚的一个途径是,在其败育前,在试管中培育生殖器官的组织。Ba...  相似文献   

12.
Dgoxigenin(DIG)标记RNA探针检测侵染花生的Potyviruses/许泽永(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中国油料.-1993,(4).-55~58花生条纹病毒(PStV)和花生斑驳病毒(PMV)是马铃薯Y病毒组(Potyviruses)...  相似文献   

13.
为了丰富种质资源,加强品种选育工作,我们对从美国引进的花生属的几个野生种在进行观察的同时,并与花生栽培种四大类型代表品种进行了杂交,以探索其杂交亲和性,杂种优势及后代遗传变异规律,为利用野生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一、材料与方法 1979年7月下旬在温室采用花生栽培种四大类型代表品种做母本,以A.mo  相似文献   

14.
氟乐灵对生长的玉米根中IAA和ABA水平的影响──(R.Locher等),JournalofPlantPhysiology,1994,Vol.144,No.1,68~73(英文)本试验研究了氟乐灵(TF)对玉米栽培种LG11根生长的作用。对经TF处理...  相似文献   

15.
1.普通花生(ArachishypogaeaL.)生产美国的普通花生生产技术居世界前列。虽然其普通花生面积只有世界普通花生面积的3%,由于单产水平高,总产却占到世界花生总产量的8%~10%。美国花生品质优良,市场竞争力强,在世界花生贸易中所占份额为3...  相似文献   

16.
1引言稻属包括2个栽培种和约20个野生种。染色体组型分析揭示出普通栽培稻种和非洲栽培稻种以及一些野生稻种均具有相同的染色体组。A.Morishima等人(1961)把野生稻A染色体组二倍体种分为多年生野生稻和短舌野生稻。普通栽培稻种和多年生野生稻可进一步细分为地理类型、多年生野生稻有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4个类型(Morishima,1969)而普通栽培种有粳稻、爪哇稻和籼稻3个生态种(Takahashil984)。在这些种内和种间的变异主要受育种家和遗传家的影响。Oka(1974)测定它们形…  相似文献   

17.
花生防病的技术策略与遗传修饰H.T.Stalker和A.K.Weisiager花生在南美和非洲至少出现了七个多样中心。在北美、南美、亚洲和非洲共搜集到12000份种质。栽培种内有两个形态上特殊的亚种(密枝、疏枝)分别包括两个和四个植物变种。此外,通...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国际通用的Krapovickas等关于栽培种花生分类检索作了探讨,认为以数量性状(主茎高、侧枝长)作为变种的一级分类标准不具普遍代表性,仅能作为性状的描述。中国的龙花生归属于栽培种花生密枝亚种茸毛交种.  相似文献   

19.
野生种Arachis duranensis(AA)和A. ipaensis(BB)是花生栽培种最可能的二倍体祖先种,而其合成的四倍体是研究花生起源与进化的重要材料。本研究利用A. duranensis系(PI 497262)和A. ipaensis(PI 468322),通过杂交、组织培养、寡核苷酸探针染色荧光原位杂交(OS FISH)和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创制和鉴定了一个新的种间杂种W1824,进一步对其花粉育性、减数分裂行为和表型性状进行分析,发现W1824花粉高度不育,染色体平均构型为0.5 III + 3.5 II + 11.5 I,主茎高、侧枝长和叶面积均表现出超亲优势。表明PI 497262和PI 468322具有较高的杂交亲和性,暗示由上述两个系合成的四倍体花生可能具有显著高于亲本的生物产量和不稳定的染色体遗传方式。  相似文献   

20.
早熟花生新品种豫花6号及其选育/葛秀荣(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河南农业科学.-1994,(6).一7~9豫花6号是利用江苏省徐州地区农科所选配的杂交后代材料7506一57(亲本为7205一1x天府3号),经系统选育而成。1987~1992年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