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连续流粮食干燥过程是一个非线性大滞后多变量的过程,要精确控制粮食出口的终水分比较困难。本文设计一种新的连续流粮食干燥过程的控制方法,对连续流粮食干燥过程中的多个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粮食干燥自控系统在设计时所必须选择的可测干扰、数字变量、控制变量和被控变量等,并且提出基于自适应逆控制技术的连续流粮食干燥系统的离散化模型,主要针对工业控制对象中存在的时变和时滞问题,推导出该连续流粮食干燥控制系统的预测模型。通过实验对实际系统进行验证,结果证明本系统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粮食烘干中热风烘干机使用广泛,通常塔式热风烘干机为PID控制算法,对于不同的粮食需要调节的控制参数不一样,超调量很难控制且整个系统参数的计算和调节的工作量非常巨大.模糊控制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和控制稳定性,能较为方便的实现对不同对象的控制,模糊推理机的塔式热风粮食烘干机系统的模糊控制算法,使其满足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粮食干燥模糊控制专家系统的研究与仿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粮食干燥过程的分析,以多塔式粮食干燥系统为对象,研制了一种粮食干燥模糊控制专家系统,阐述了其原理、构成及实现方法。运行试验表明:该系统能有效地实现控制,系统工作稳定,是实现粮食干燥过程自动控制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粮食的干燥效果,研究了粮食干燥过程含水率的动态变化及其关联因素,提出了粮食干燥系统的智能控制方法,并设计了以DSP为核心的智能控制系统。由此实现了粮食干燥过程中的品质在线检测和识别的有效控制,解决了目前粮食干燥设备中存在的非稳态过程控制精度低、粮食损耗大及费用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实验室中使用的粮食低温干燥空气温度为控制对象,研究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采用集成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信号变换与读取,通过单片机实现对电加热器的控制,并将系统温度控制在10℃~90℃范围内,以进行粮食低温干燥曲线的研究。阐明了软件设计方法,给出软件设计中主程序与中断服务程序框图。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传统粮食烘干系统燃煤污染大、能耗高、控制不易和烘干品质较低的问题,优化设计了国内首台套大型热泵粮食烘干塔系统。针对该系统的烘干塔特殊结构,采用极端载荷边界条件的有限元结构分析和动态分析方法,较好地实现了粮食烘干塔的结构强度和动态稳定性设计与分析,解决了烘干塔因实体结构太大不易试验分析的问题。试验结果表明,该热泵粮食烘干系统能够在-30 ℃低温环境下实现高效运行,并达到了空气源热泵粮食烘干塔系统的设计目标和稳定运行,具备产业化推广应用的相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7.
谷物烘干机在现代粮食生产与存储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谷物烘干机将粮食中的水分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有利于提高粮食储存的时间,保证粮食维持较高的品质。笔者分析了谷物烘干机的功能及工作原理,阐述了谷物烘干机运行方式,为了进一步提高谷物烘干机工作效率与效果,需要不断提高谷物烘干机自动化控制水平,充分了解自动控制功能具体要求,笔者从控制流程设置、自动化控制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功能需求三个方面入手,深入探究自动化控制技术,并指出了谷物烘干机自动化控制创新发展方向,为更好提高谷物烘干机工作质量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粮食处理及种子加工辅助设备的标准化设计及其效益徐宝钦(黑龙江省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研究所)1前言粮食处理及种子加工辅助设备在粮食加工厂中占有很大比重,它包括带式输送机、振动输送机、半式提升机、除杂系统、除尘系统、电控系统等设备.因每个用户的要求不同以及...  相似文献   

9.
粮食干燥过程的自动控制是实现干燥目标的重要手段,对保证出机粮食含水率均匀、改善干后品质、减轻劳动强度,以及发挥干燥机性能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针对循环式缓苏干燥机的工作特性,基于PLC和触摸屏技术,开发了一套粮食干燥机智能控制系统,并采用模糊PID算法推理规则对大滞后性粮食干燥过程中的出机粮水分进行控制;同时,阐述了输入量的模糊化程序、离线式模糊控制查询表输入程序及PID参数输出程序的设计方法和步骤。系统性能测试和仿真结果表明:该套智能控制系统控制性能好,自动化程度高,对粮食干燥过程中的动态参数采用模糊PID控制方法可以取得优良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粮食干燥温度与湿度的控制精度直接影响粮食干燥质量,为提高控制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卡尔曼滤波KF(Kalman Filter)算法的新型高温度与湿度控制方法,研制了温度与湿度精确控制和实时监控系统,并进行了现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温度控制精度由原来的±0.8℃提高到现在的±0.3℃,湿度控制精度由原来的±2%RH提高到现在的±1%RH。该方法提高了粮食干燥技术水平与粮食干燥质量,对我国粮食安全储藏具有重大经济与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1.
摘要:为了解决粮食晾晒场上翻晒问题,设计了一种悬挂式粮食翻晒机,可以对各种粮食进行翻晒作业,经晾晒场上试验测试,翻粮深度150mm,作业效率6750m2 /h。其创新点是采用橡胶翻粮铧和橡胶分粮板,优势是效率高节省人力成本。  相似文献   

12.
滚筒式真空脉动干燥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设计了一种滚筒式真空脉动干燥机.该干燥机由干燥滚筒、旋转接头、加热系统、控制系统、真空系统和传动系统组成.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电磁阀可使干燥滚筒内的干燥压力在真空与常压之间有规律地变化.干燥滚筒在增加装料量的同时,还可通过旋转使物料受热均匀,提高机器的生产率.无核白鸡心葡萄的干燥试验表明,在干燥压力为7kPa,一个循环内真空干燥20min,常压干燥4min,干燥温度为60℃的条件下,干燥12h,葡萄含水率可降至16.4%(湿基),糖酸比达到33.2.  相似文献   

13.
将热风干燥与红外干燥相结合,设计了一种盘式热风与红外联合干燥机及配套控制系统。应用在线称重技术和机器视觉技术,设计了自动称重系统和图像提取系统,可实现干燥过程中物料含水率与色泽的实时检测。以冬枣片(厚度为5mm)为物料,在风速2.5m/s、不同风温(55、65、75℃)干燥条件下进行性能试验,获得了实验条件下冬枣片干燥过程中含水率与色泽(L*、a*、b*、△Ε*)的实时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14.
热泵干燥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介绍了热泵干燥的技术特点及近几年来国内外有关热泵干燥技术在农副产品干燥加工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并对热泵干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作了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针对稻谷干燥机作业成本过高和干燥后的物料品质差的问题,将地源热泵技术应用于稻谷干燥机,设计了一套板翅式换热器加热空气,计算得出芯体结构与技术参数,以降低单位作业量成本,提高干燥后的物料品质。试验研究表明:当环境温度为环境温度16℃、空气相对湿度53.2%时,地源热泵稻谷干燥机与燃油稻谷干燥机的稻谷含水率降低速率无明显区别,稻谷干燥性能可达到同等效果;地源热泵稻谷干燥机干燥稻谷的单位作业量成本0.040 7元,而燃油稻谷干燥机干燥稻谷的单位作业量成本为0.190 5元,单位作业量成本明显降低;地源热泵稻谷干燥机的稻谷干燥不均度干燥前后降低幅度0.40%小于燃油稻谷干燥机的0.72%;地源热泵稻谷干燥机的破损率增加值0.16%,小于燃油稻谷干燥机的0.31%,地源热泵稻谷干燥机的爆腰率增加值2.0%,小于燃油稻谷干燥机的3.0%,干燥后的物料品质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新疆葡萄自然干燥周期长、干燥过程中灰尘多及伴有沙粒、虫子和褐变现象,使干燥品质降低的问题,设计开发了葡萄干燥装置。该装置采用太阳能集热装置和自动送风机构,能循环完成加热、去湿、烘干等工作。干燥装置主要包括集热系统、送风系统、温湿度控制系统、去湿系统等组成。试验结果表明:在控制太阳能集热器温度、风机风速、葡萄干燥质量等条件下,对新疆葡萄进行烘干作业,葡萄的干基含水量指标可达0. 1,干燥效果符合葡萄干品质要求。该装置设计合理,效果良好,为葡萄干燥作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粮食干燥是粮食产后的重要环节,关系国家粮食安全问题。远红外烘干设备烘干速率快、耗能低且能有效保障粮食干燥品质,正慢慢取代传统热风烘干机械,成为市场的新宠儿。综述近15年来国内外远红外干燥技术研究现状,并从原理出发阐述干燥机理、工艺参数影响及联合干燥技术优缺点。归纳可知,当前远红外烘干设备多采用高温热源,存在粮食辐照时间短、瞬时强度大的问题,难以满足热敏性物料的烘干需求,同时单一远红外干燥技术烘干效果不理想。分析指出联合干燥技术及清洁能源将会是远红外烘干设备的发展趋势,最后探讨了以石墨烯红外辐射板为新热源的栅栏型红外烘干设备的优点,为发展新材料新热源提供新思路,旨在对远红外粮食烘干设备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粮食干燥设备处于更新换代关键时期。在干燥过程中,干燥设备对粮食籽粒造成的机械损伤不容忽视。为克服传统粮食干燥设备对粮食品质造成的不利影响,本研究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卧式旋转干燥仓。该设备的特点是低温干燥,整仓缓慢旋转搅拌粮食,以保证粮食干燥后含水率的均一性,有效降低粮食干燥过程中的机械损伤,确保粮食干燥品质。本文详细介绍了该设备的设计思路和优化过程,并通过系统性试验对优化前后设备的干燥性能进行验证。经过48 h的连续干燥试验,将35 t新收获的24%湿基的高含水率玉米干燥至15%湿基,干燥曲线光滑,干燥过程稳定,干燥后水分不均匀度小于1%,单位能耗约为0.19 kW·h/(1%水分·t)。试验结果表明,干燥后的玉米含水率均匀,干燥过程能耗低。该设备为未来粮食干燥和储存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杏子热风干燥控制系统,该系统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杏子进行检测和分类,并自动控制热风干燥过程中的温度、风速。系统采用基于神经网络的目标检测算法,对杏子进行检测和分割,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杏子的特征,并使用YOLOv7对杏子进行分类。通过调整热风干燥的温度、风速和时间等参数,实现了对杏子干燥过程中的品质保护,可保持杏子的质量和口感,提升杏干的经济价值,该系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Microwave drying of grains is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from either convection or conduction drying. Drying of cereal grains appears to proceed mainly in the period when the drying rate is decreasing (in the falling rate period), a characteristic of internally controlled diffusion. However,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to Fick's second law of diffusion for a homogeneous, isotropic sphere with constant initial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does not adequately describe the drying behaviour. In an attempt to overcome this problem, the moisture ratio was written in terms of the surface moisture content rather than the equilibrium value. The associated surface drying coefficient, as determined by an iterative technique, was found to be expressible as a linear function of the initial free moisture content of the grain. The resulting empirical model better described the observed drying kinetics. This approach also resulted in good fits to independent data from experiments on convective drying of rough rice, microwave drying of wheat and combined microwave-fluidized bed drying of whea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