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广西大芦村古树资源及其文化特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发掘广西三大古村落之一的大芦村古树资源和古树文化,采用实地调查法对大芦村古树种类数量、资源结构、分布特点和文化内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芦村古树共有24株,包括二级古树15株,三级古树9株,隶属3科3属4种,其中荔枝古树最多,体现了广西传统村落果树绿化的实用性特点。现存古树相对集中于镬耳楼、三达堂和榕树塘周边,突出了村落建筑以树作山、左右护墙、背山面水和七星伴月的乡土风水格局。大芦村古树文化内涵丰富,其中樟具有健康吉祥的宗教文化,荔枝象征"红顶当头"、大叶榕和樟寓意"笔墨文章",表达了劳氏祖先希望后人读书为仕的美好期望。最后从宣传管护、景观营造和旅游开发角度提出古树保护与利用建议,为该村古树资源的永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2016,(6)
正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梳理总结"十二五"时期温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借鉴各地经验,研究提出"十三五"时期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对策,对打造温州市美丽乡村升级版,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1.美丽乡村建设概况和成效"十二五"时期,温州市以"四美三宜两园"为目标,以城乡统筹综合改革为统领,从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着手,深入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历史文化村落保  相似文献   

3.
传统村落作为具有多重价值内涵的活态文化遗产,保留了大量的传统建筑、生产技艺、精神观念、民俗礼仪等文化信息,是乡村社会悠久历史的见证。价值的认知是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起点,如何正确认识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价值,已成为保护的当务之急。本文以钓源村为例,详细分析了钓源村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规划的思想和框架,在分级保护规划、高度控制规划、景观风貌规划等层面,对传统村落保护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提出建筑保护与更新策略,旨在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促进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文化力量的支撑,而传统村落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乡村大量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传统村落是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可忽视的资源与文化力量,保护传统村落更是当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任务之一。该文以广西恭城为切入点,对恭城5个传统村落进行走访调研,着重研究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村落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从合理规划、提高民众保护意识、产业融合等角度提出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传统村落保护,对于推进传统文化传承,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质性研究方法,以福建黄田村为研究对象,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福建黄田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研究发现,自建设美丽乡村以来,福建黄田村从"三农"主体出发专注乡村振兴在生态、人才、产业、文化4方面的探索,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传统文化保护不充分、文化传承难以落到...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2017,(12)
<正>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精髓和中华民族的根基,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与自然生态景观资源,是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如何以传统村落为载体,将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打造成一个以文化旅游为功能,以活态传承为方式,以集聚开发为手段,整体形成一个极富活力的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村落建设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热点。以山西泽州县石淙头村为例,从村落形态格局、传统建筑特色、历史文化环境等方面分析石淙头村保护与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在"乡村旅游+"的发展理念下,从文化传承、环境宜居、功能更新3个方面促进石淙头村文化、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历史文化名村的振兴。  相似文献   

8.
<正>传统村落,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是“民间文化生态的博物馆”“乡村历史文化的活化石”。近年来,江苏省如皋市高度重视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工作,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保留原乡肌理,推行“古村落+”模式,以保护传承为首要、农耕文化为底色、  相似文献   

9.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文化发源地,在黄河流域存在着大批量的古传统村落,承载着千百年厚重的历史文化。研究黄河流域传统乡村文化空间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遗产。以国家级传统村落河南省沁阳市九渡村为例,通过对其文化资源的挖掘整合,分析其文化要素与村落空间的关联路径,结合句法理论对九渡村文化空间进行定量分析,为后期村庄保护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徽州传统村落身负历史盛名,文化遗存丰富。当前徽州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水平较低,其文化资源的内容开发、传播路径、技术水平、保护模式等均较传统和粗放;徽州传统村落是文化资源数据宝库,对比大数据时代文化产业发展要求,徽州传统村落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应有大数据意识,应注重传统村落大数据的内容构建,以大数据思维促进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积极探讨和推动传统村落大数据的社会服务与互动,以大数据技术推进传统村落文化资源产品的转型与创新,推动大数据时代传统村落文化新业态发展。  相似文献   

11.
徽州传统村落现状发展模式可分为自然资源型、企业带动型、旅游产业型、文化带动型、混合产业型等。应遵循原真性、整体性、动态性、时序性等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传统村落提出综合的建设发展路径。通过确定保护发展原则、保护遗产资源、挖掘传统文化、活化利用空间、完善产业结构、编制聚集区规划、各个保护主体良性互动等路径,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徽州传统村落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传统村落作为传统民族文化生发的文化空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其核心价值在于存续和弘扬优秀文化基因,对于"美丽乡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不可替代的功能,正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生态适应性本属于生物研究的一个范畴,在"美丽乡村"建设视阈下我们对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也要遵循自然、社会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3.
自十六届五中全会确立美丽乡村建设目标以来,我国对村落规划建设的重视程度逐年上升,加之城镇居民回归自然传统村落的愿望日益强烈,传统村落的开发与保护逐渐成为热点问题.新型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打造具有自然和谐、舒适闲散、文化传承等特点的村落植物景观.在未来的传统村落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将植物群落为纽带,力求延续村落乡土地域价值,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该文从植物景观的作用与价值方面,对苏州传统村落建设提出适合当地环境、充分体现特色并尊重历史文化的植物种类和景观配置模式,以期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植物景观营造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统村落所在区域的自然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调查显示,在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传统村落正遭受建设性破坏、旅游性破坏、自然性破坏、自主自建性破坏和保护性破坏,因此,现阶段探讨"美丽乡村"视阈下河南省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对策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2020,(8)
正历史文化(传统)村落包括古建筑村落、自然生态村落和民俗风情村落等。2003年6月,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强调"要正确处理保护历史文化与村庄建设的关系,对有价值的古村落、古民居和山水风光进行保护、整治和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浙江省江山市对当地历史文化(传统)村落的现状和问题开展了调研,并就如何传承  相似文献   

16.
郑有贵 《农业考古》2017,(4):243-246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能片面追求所谓的现代文明,应把乡村文化的根留住。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浙江省通过《千村故事》"五个一"行动计划促进保护利用历史文化村落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推进的实践表明,保护利用好历史文化村落,讲好乡村故事,可以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使美丽乡村有深厚的文化之蕴,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突破口和动力,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保护利用好历史文化村落,还应对如何构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价值取向、形成基于共享发展成果的共同体传承发展机制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探讨,探索形成讲好乡村故事、传承好乡村文化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7.
正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同心镇那柯里村以茶马古道文化、马帮文化、民族风情文化为特色,通过保护生态环境、传承历史文化、大力发展乡村生态休闲旅游业,着力打造"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旅游品牌。目前,那柯里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并被评选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之一,特色乡  相似文献   

18.
傅得芳 《新农村》2015,(1):10-11
<正>金东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如何发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和潜在旅游文化资源,把古村落培育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的文化特色村,是"深化千万工程,全面建设美丽乡村"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农办对全区508个村(居)古村落的基本现状进行了调查,提出了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与利用,深入推进文化特色村和美丽乡村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9.
农业多功能视角下北京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而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发展乡村旅游能够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已进入转型升级的攻坚阶段,仍存在着产品创新开发程度不够、产业链条短、乡村文化建设受轻视、乡村生态资源缺少科学规划和保护等问题。乡村旅游的发展扎根农村、依托农业,以农业多功能性的角度提出要开发特色产品,增加北京乡村旅游产品异质性、促进景区间联动、提升文化竞争力和完善生态保护和投入机制等发展路径,以推动我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探究乡土产业结构优化与乡村景观品质提升有机融合的美丽乡村发展路径,对美丽乡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景观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乡村问题的根源是乡村复合生态系统的失衡。本文以惠州市大良村为例,针对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从景观规划设计视角提出了乡村景观规划建设策略,以期为化解乡村生态保护和开发建设之间的矛盾提供新的规划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