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江苏蚕业》2013,(2):4
<正>江苏省蚕桑学会和浙江省蚕桑学会联合主办的江浙两省蚕桑产业高效生态新技术研讨会于2013年6月5~6日在江苏省射阳县召开,江浙两省49名代表出席了会议,观摩了射阳县特庸镇蚕桑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基地,会议共收到论文17篇,编印论文集一册。会议由江苏省蚕桑学会许明芬副理事长、浙江省蚕桑学会周金钱副理事长共同主持。射阳县人民政府尤道俊副县长、江苏省农委胡建调研员到会致辞。会议以稳定江浙两省优质茧丝生产基地为目标,以提高蚕桑产业竞争力为主题。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封槐松调研员作了"发挥优势,改变劣势,努力稳定江浙两省优质茧生产基地"专题报告,全面分析了江浙两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广西与新疆两省(区)蚕桑发展条件与地域特点,分析了两地蚕桑产业发展面临的产业基础薄弱、人才紧缺、产业扶贫任务重、生态治理难度大等共性问题,探讨了桂—新(广西—新疆)蚕桑领域的合作前景,以蚕桑合作为切入点,加快产业对接,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促进南北互联互通,共创丝路文明。展望广西蚕业发展,加强交流协作,提升品质品牌,创新驱动,多元开发,推进蚕桑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蚕桑通报》2015,(2):54
<正>浙江省蚕桑学会、江苏省蚕桑学会和农业部现代农业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病害防控功能实验室研究主办,浙江大学(长兴)农业科技园承办,浙江大学-湖州蚕桑产业联盟、浙江大学蚕蜂研究所、浙江省蚕种业协会协办的"第四届江浙两省安全养蚕学术研讨会"于8月18日在安吉召开。江、浙两省重点蚕桑市县、蚕种生产单位,华南农大、广西蚕业管理总站等单位代表,以及农业部现代农业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蚕  相似文献   

4.
《蚕桑通报》2013,(2):24
6月5~6日,由江苏、浙江两省蚕桑学会联合召开的"江、浙两省蚕桑产业高效生态新技术研讨会"在江苏省射阳县召开。来自江、浙两省29个从事蚕桑生产、管理、推广、科研、教育等单位的近5O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会议收到论文17篇。浙江省蚕桑学会理事长吴海平、副理事长周金钱,江苏省蚕种管理所所长何金龙,江苏省蚕桑学会副理事长胡建、许明芬等参加了会议。会议还邀请了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调研员封槐松、中国农科院蚕研所常务副所长张国政研究  相似文献   

5.
广西省和四川省近年来茧丝绸行业迅速发展,异军突起,在江、浙等地蚕桑产业日渐式微,许多蚕桑企业被逼转型的大环境下,其蚕桑茧丝绸产业不仅站稳脚跟,反而克服城镇化、工业化、人口老龄化等不利因素影响,逆流而上成为行业标杆,意义重大。两省蚕桑产业发展都有着养蚕技术标准化、规范化、省力化,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比较效益突出,有效的管理,完备的技术服务体系,示范带动效应突出等共同点。针对重庆市蚕桑蚕业发展情况,提出7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江苏蚕业》2011,(3):15-15
<正>江苏省蚕桑学会与浙江省蚕桑学会联合主办,如皋市蚕桑技术指导站承办的"江浙两省安全养蚕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8月11日至8月12日在如皋市召开。会议邀请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岗位科学家、中国农科院蚕  相似文献   

7.
<正>江苏省蚕桑学会、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及农业部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病害防控功能实验室于2017年9月2~4日在浙江省建德市联合召开"第六届江浙两省安全养蚕学术研讨会"。会议由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建德县农业局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浙江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专家、教授及江浙两省蚕桑重点市、县相关技术人员4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浙江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鲁兴萌教授和江苏省蚕桑学会秘书长王羽骋主持。会议就农业部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病害防控功能实验室与产业基地工作、家蚕血液型脓病和微粒子病防控的主要问题、养蚕病害防控新技术进行了广泛交流讨论。会议邀请  相似文献   

8.
《江苏蚕业》2010,(3):36-36
2010年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桑树病虫防控工作会议暨江浙两省桑树病虫防治研讨会于201-年3月29日至31日在浙江省义鸟市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中国蚕业研究所、苏州大学、江苏省蚕桑学会、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江、浙两省重点市、县桑树病虫测报员等共计70人。苏州大学浦冠勤教授、中国农科院蚕研所吴福安研究员、江苏省植保站张芳高级农艺师分别作斜纹夜蛾抗药性产生原因与防治对策、桑树害虫防控统计原理和江苏桑树病虫防治工作与存在问题的专题讲座,江、浙两省重点县(市)桑病虫测报员就桑树病虫发生与防控技术进行了大会交流。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8月18曰,江浙两省蚕桑学会在浙江省安吉县联合召开了第四届江浙两省安全养蚕学术研讨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华南农大、浙江大学、苏州大学、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及江浙两省蚕桑重点市、县相关技术人员参加了会议。浙江省农林推广中心副主任吴海平、江苏省蚕种管理所副所长周成伟分别通报了所在省的蚕桑生产和养蚕安全情况,分析了江浙两省的蚕桑生产态势,着重就养蚕安全提出了要  相似文献   

10.
调研发现高县蚕桑产业存在标准化程度不高、蚕桑产业模式单一、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强化蚕桑基地建设,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强蚕桑资源利用,推进产业多元化发展;加速蚕桑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科技化发展;落实蚕桑支持政策,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简要阐述了江苏蚕桑产业发展现状,深入分析了江苏蚕桑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提出了推进江苏蚕桑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江苏蚕桑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蚕桑技术创新和蚕桑新技术推广共同托起了蚕桑产业的发展,蚕桑科技创新是蚕桑产业得以进步和升级的不息动力,蚕桑新技术的推广是蚕桑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促进蚕桑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蚕桑技术推广体系是新技术、新成果的宣传车和播种机,一代又一代的蚕桑技术推广人员为蚕桑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但是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蚕桑作为大农业的一个弱势产业,其产业地位受到了动摇,蚕桑技术推广体系的作用也不同程度地弱化,出现了一些困扰体系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沁县蚕桑产业市场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巧凤  张瑞 《四川蚕业》2011,39(1):45-45,57
分析了沁县蚕桑产业的现状,指出了蚕桑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提出了蚕桑产业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4.
《蚕桑通报》2014,(1):45-45
为总结2013年学会工作,讨论研究2014年工作重点,浙江省蚕桑学会于2013年12月30日在绍兴召开了十三届三次理事会,会议由吴海平理事长主持,27名理事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了2013年学会工作:一是注重学术活动,活跃学术氛围。为了改变以往学术活动主要任务是组织会员参加其他学会举办活动的状况,2013年开展了与中国蚕学会、江苏省蚕桑学会、有关市级蚕桑学会等多层次联合举办学术活动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年来,会同中国蚕学会举办了桑品种与桑产业学术研讨会和茧丝加工学术研讨会、与江苏省蚕桑学会联合举办江浙两省蚕桑产业高效生态新技术研讨会和第三届江浙两省安全养蚕学术研讨会、与嘉兴市蚕桑学会举办了现代蚕业科技探索与应用学术研讨会、由学会举办了家蚕生理病理和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等6次学术活动,计有192人次参加,会员参与活动覆盖面显著提高,活跃了学会的学术氛围。二是注重活动组织,扩大会员参与。  相似文献   

15.
《江苏蚕业》2011,(2):25-25
<正>2011年3月27~28日桑树病虫害防控工作会议暨江苏、浙江两省桑树病虫害防治研讨会于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召开。此次会议由江苏省蚕桑学会、浙江省蚕桑学会联合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一同组织召开的,来自江苏、浙江、广西、云南等省区的代表共70多人参加会议,江苏省13人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6.
为了加快蚕桑产业化的进程,做大做强“中国蚕桑之乡”,针对武胜蚕桑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成效、蚕桑产业发展模式的经验、蚕桑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政策做强产业、进一步完善机制降低风险、着力促进产业融合多元发展、继续加强宣传打造品牌的发展对策与建议,以促进武胜县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谷利群 《蚕桑通报》2012,43(2):24-24
由浙江省蚕桑学会和江苏省蚕桑学会共同举办的“江浙两省蚕种疫病防控学术研讨会”于4月5-6日在杭州召开。来自江、浙两省三十个从事蚕种管理、生产、经营及蚕业科研、教学单位的50余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会议收到论文25篇。浙江省蚕桑学会理事长吴海平,浙江省蚕桑学会副理事长周金钱、曹锦如,江苏省蚕种管理所长何金龙,江苏省蚕桑学会副理事长胡建、许明芬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淅川县蚕桑产业的规模和发展方式,分析了蚕桑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蚕桑生态产业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蚕桑产业是广东省传统优势产业,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目前广东省蚕桑产业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转型升级是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保持发展优势的根本路径。为贯彻落实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论文回顾了广东蚕桑产业近十多年来的发展情况,并就广东蚕桑产业转型升级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0.
透过改革开放后四川蚕桑产业的发展变化,解析其发展过程中的历史背景和兴衰原因,提出关于四川蚕桑产业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包括:蚕桑产业发展需要提高整体效益;蚕桑产业亟待提高劳动效率;蚕桑产业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蚕桑生产要走规模化种养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