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湖南省自然保护区现状调查成果为基础,从自然保护区数量与规模、类型结构、区域分布、管理现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阐述了湖南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指出在区域分布和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湖南省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根本保障在于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主体主要有国家、政府部门、自然保护区管理者、生态旅游经营者、生态旅游者和社区居民等.要在它们之间建立一个协调有序的管理体系. .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广西金钟山黑颈长尾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际调查和原有资料的统计分析基础上,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管理机构建设、自然保护区资源的保护和变化动态,科学研究与宣传教育,资源的保护与适度开发利用等方面,全面分析了金钟山黑颈长尾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现状,总结了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旨在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4.
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中的冲突及对策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芳  周庆生  郑雪莉  齐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664-7665
从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概念出发,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中存在的环保观念、管理体制、资源利用、资金投入以及技术扶持等方面的矛盾冲突,从保护区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如何有效实现自然保护区可持续管理是当前福建省自然保护区所面临的最大的现实问题。首先从管理条件、管理措施、科研基地和管理成效等4个方面对福建省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进行系统评析,进而指出要实现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管理,应着力采取以下几项措施:提高可持续管理的意识,实现保护区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协调发展,建立社区参与和保护区管理的互动机制,增强科研基础和活力,加快立法和机构改革步伐。参8  相似文献   

6.
正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以及管理方面的现状,并针对性提出一些如何改进及加强的对策,希望能为促进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有所益处和帮助。自然保护区对于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有效防止生态恶化,有效避免和减轻物种减少的一项重要措施。虽然在这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有许多亟需要完善之处。1管理体制方面存在一些具体问题1.1监管职能缺位亟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7.
自然保护区可持续生态旅游有其自身的特征.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存在很多问题.自然保护区开展可持续生态旅游,要加强宣传教育,充分认识生态旅游的思想内涵,实现旅游设施的有序开发,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游客的教育和管理,确定合理的环境容量,合理分配旅游收入,建立资金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探讨了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意义与其形式,并从加快生态补偿的法制建设,加快生态补偿各个层次的财政政策设计,建立共同管理体制,鼓励地方创新多样的补偿形式,生态补偿总体设计要与试点示范相结合,加强技术扶持,增强保护区经济当地自我发展能力6个方面提出了建立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是调动各方积极性、保护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但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补偿还存在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不顺畅等问题。必须采取以下对策,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完善生态补偿制度;推进生态补偿机制创新;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健全考评机制。  相似文献   

10.
黄宏 《安徽农业科学》2015,(34):237-240
近年来,中国自然保护区迅速发展,但“重数量轻质量、重建设轻管理”的发展现状使得自然保护区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了实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发展,就需要对旅游管理对策进行改进和完善.笔者通过对自然保护区及生态旅游的概念的阐述,依据我国自然保护区旅游管理的现状及问题,以政策管理、社区管理、资源管理和游客管理4个方面来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管理对策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自然保护区长期以来面临体制不顺、重视不足、经费欠缺等难题,影响了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国外国家公园制度作为大型保护区普遍采用的管理模式,值得我国借鉴。本文建议在我国面积最大的51个自然保护区中选择性开展国家公园试点,并在法律体系、机构设置、经费来源、社区共管四方面加强工作。  相似文献   

12.
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周边社区农户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态度是决定自然保护区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浙江与陕西2省8个自然保护区周边24个社区,192个农户生计状况的实地调查数据,在对保护区管理和农户生计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Ologit计量模型,定量分析保护区管理、农户生计状况对农户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对周边社区提供就业帮助和建立针对社区的补偿机制,有助于提高周边农户支持意愿,但目前的社区共管和旅游开发等对周边社区农户支持意愿没有显著影响。在当前周边社区农户能源消费结构仍然以薪柴为主的情况下,农户能源消费水平越高对自然保护区发展支持程度越低;农户收入水平对支持态度的影响与预期判断相悖,但实际作用有限。建议进一步完善社区共管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共管模式的效果;建立多元长效补偿渠道,改善农户生计方式,降低周边社区农户对自然保护区的直接依赖。表6参16  相似文献   

13.
以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部分工作人员(30人)为样本,以调查问卷和小型座谈会的方式,对保护区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保护区的相关情况、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等进行调研。深入分析调研数据认为: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整体管理水平较高,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依据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并结合中国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政策有待日趋完善的现实,从不同层面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改进策略,认为:保护区需要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工作人员的培养,保护区需要发展多元化经济,国家急需出台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并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如出台全国性湿地资源保护法、拓宽湿地保护中的公众参与渠道、明确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清晰湿地资源权属等),相关部门需要增加湿地保护资金的投入。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掌握我国境内东方白鹳的分布区概况,综合2002~2010年的实地考察数据和2000~2010年的历史数据,采用邻体聚类法对我国境内东方白鹳的39个分布区的重要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我国境内的东方白鹳92.31%的分布区得到了保护,均建立了不同级别的保护区;分布区呈现出优先关注和重点保护的2级保护体系。为了有效提高保护,部分分布区域需要建立跨国界保护区、部分分布区域需要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部分分布区域需要建立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掌握我国境内丹顶鹤的分布区概况,综合2002~2010年的实地考察数据和1911~2010年的历史数据,通过邻体聚类法对我国境内丹顶鹤的27个分布区的重要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我国境内丹顶鹤96.30%的分布区均得到了保护,均建立了不同级别的保护区;分布区呈现出重点分布区、优先关注区、潜在分布区3级保护体系。基于丹顶鹤的国际分布情况,提出在适当区域建立跨国界保护区、晋升保护区级别、建立保护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村新能源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综合分析我国农村能源建设现状基础上,根据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对如何加强农村能源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进行了思考。新时期,农村新能源技术推广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各级政府部门要重视农村能源建设工作,具体职能部门要不断强化推广队伍自身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7.
白玉霜  陈开伟 《北京农业》2012,(15):152-153
目前,我国森林资源管理中仍存在不足,相关部门要结合具体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改进森林资源管理现状,促进我国森林资源管理的科学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河北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河北省面积最大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由于保护区对森林采伐实行禁伐管理,保护区内各种经营管理处于停滞状态,严重影响了森林健康和生态功能的有效发挥。建议在实验区进行保护性经营和实验,既能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又不至于使其陷入孤立的保护,有效促进保护区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类型结构和管理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建辉  张智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710-21711
通过对河北省与全国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比较表明,河北省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存在类型不齐全,管理部门不统一,个别保护区无管理机构等问题,并对今后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加强河北省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食品安全现状与食品质量管理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管理已成为政府和民众关注的热点.通过分析发现影响中国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分为传统和非传统食品安全因素,探究出中国食品安全在种养殖环节和食品加工与流通环节等存在问题,同时食品质量管理存在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不完善、不统一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能不清、监管不力等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强中国食品安全及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