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在陕西省不同海拔高度地区试种椒样薄荷,研究温度、光照等生态因素对椒样薄荷精油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陕西省较低纬度(33~°37°)、较高海拔(1 000~1 500 m)地区,如陕北、渭北和秦岭北麓是椒样薄荷的适生区,该区种植的椒样薄荷生产的精油品质达到国际优质标准,产油量平均达93.3 kg/hm2。  相似文献   

2.
[目的]更新伊犁地区的椒样薄荷品种,对伊犁地区椒样薄荷进行提纯及复壮。[方法]采用组培技术对椒样薄荷品种进行茎尖脱毒、离体快繁及大规模生产。以椒样5号为材料,研究大规模生产下椒样薄荷茎尖分化、增殖、生根的最适激素浓度。[结果]可使用白砂糖和琼脂条代替蔗糖、琼脂,降低经济成本;大规模生产时,最适椒样薄荷增殖培养基为1/2 MS+0.5 mg/L 6-BA+0.01 mg/L NAA,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 MS+0.10 mg/L NAA。[结论]大规模组培不同阶段所使用基本培养基不同,激素组合也不同,大规模生产时以经济节约为主;利用茎尖快繁技术可快速更新换代椒样薄荷品种。  相似文献   

3.
2003年美国组培的椒样薄荷落户农四师,该品种表现较好,是一种抗病强、产量高、香气清纯的薄荷品种。通过试种,总结出一套适合伊犁河谷种植的美国组培椒样薄荷高产栽培技术,为新品种的推广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69团位于伊犁河南岸,作为全国香料基地,椒样薄荷是主打产业,为提高椒样薄荷产量,二十几年来通过提纯复壮、改良选育、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加工质量等措施,使产量不断提高,职工收入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5.
选取30个主要性状,对薄荷属6个种38个居群进行了数量分类研究。Q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叶的平或皱是较稳定的,可以作为薄荷属植物分类的主要标准。按照"欧氏距离远近"原则,Q型聚类分析可以比较理想地将38个居群在L3=0.618水平上分为5个系,即日本薄荷系、灰薄荷系、薄荷系、唇萼薄荷系、椒样薄荷系,其中日本薄荷系又可分为日本薄荷亚系和皱叶留兰香亚系,椒样薄荷系又可分为椒样薄荷亚系与留兰香亚系。R型聚类分析基本上能反映性状间的相关性,可以为今后进一步进行性状的取舍和观测提供定量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椒样薄荷耐盐生理特性,为其在盐渍地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 胁迫对 椒样薄荷生长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00、150 mmol/L NaCl 胁迫下,椒样薄荷能够正常生长,植株通过 提高抗氧化酶(SOD,POD,CAT,APX)的活性以及抗氧化物质(AsA,GSH,carotenoid)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NaCl 胁迫引起的氧化损伤,但是随着NaCl 浓度(200、250 mmol/L)的提高,椒样薄荷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含量随 NaCl 胁迫时间的延长先上升后下降,生长受到较大影响。这表明椒样薄荷能够耐受150 mmol/L NaCl 胁迫,在该浓度 下,薄荷植株能够正常生长,具有较强的活性氧清除能力,而在遭受更高浓度NaCl胁迫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  相似文献   

7.
该文阐述了椒样薄荷、亚洲薄荷、中国留兰香3种薄荷在伽师县的引种试种情况,初步结果表明,伽师县地理环境以及土壤、气候、水源等条件能够适宜薄荷种植。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不同播期对椒样薄荷精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椒样薄荷精油产量有明显影响,而对其品质影响不明显。播种时间以秋播为好,且以霜降至立冬之间播种精油产量高、品质优。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椒样薄荷(Mentha piperitaL.)中提取挥发油,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从椒样薄荷挥发油中鉴定出46种化学成分,占总出峰面积的97.982%。其中含量较高的为薄荷醇(32.533%)、薄荷酮(23.577%)和3,7,7-三甲基-二环[4,1,0]庚烷(10.379%)。  相似文献   

10.
主要对叶面肥在椒样薄荷上施用进行对比试验,以探讨对椒样薄荷的生长、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复合肥的基础上再喷施叶面肥可不同程度收到增产、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李娟娟  王羽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313-22316
从薄荷的品种、产地、气候和采收时间、不同器官、栽培条件、贮藏时间以及精油提取方法等方面对影响薄荷精油成分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薄荷属精油成分和含量种间种内差异明显;薄荷属资源精油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不但与其遗传背景等有关,也与产地有关;同一种薄荷不同器官的精油成分和含量不同;薄荷精油的化学成分受采收时间等影响很大;栽培地的纬度和气象因子对薄荷精油成分和含量也有一定的影响;栽培条件如施肥量、施肥方式、氮源、矿质离子浓度、种植密度、生长激素等都对薄荷精油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影响青椒贮藏性的因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品种、贮藏湿度、不同材料包装袋、CO2、乙烯抑制剂、促生长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对青椒贮藏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品种的耐藏性是决定青椒贮藏期和保鲜效果的内在因素;贮藏湿度大是引起青椒贮藏腐烂,尤其是果柄和萼片腐烂的重要原因,但湿度低,又不利于青椒的贮藏保鲜,通过青椒的果柄和萼片外施乙烯合成抑制剂或促生长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可降低青椒在高湿度贮藏条件下的腐烂,同时选用合适的透湿材料包装袋可有效调节青椒贮藏湿度;一定浓度的CO2有利于青椒保鲜,青椒保鲜贮藏适于双变气调法,即贮藏初期温度较高时,CO2浓度维持4 %~6 %,随温度降低,CO2浓度相应降至2 %~4 %,当温度恒定在8~10℃时,将CO2浓度降至1 %~2 %,并维持在该水平。  相似文献   

13.
杨仕贤 《江西农业学报》2012,24(6):184-186,190
通过对河南宜阳朝天椒大田生产的气候生态环境特征的分析,选取宜阳近50年的气温、降水、日照和相对湿度4个对朝天椒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因子,分析其变化特点,并对朝天椒所需适宜气候特征做了相似性分析,得出气候变暖和日照增加向有利于朝天椒种植的方向发展,但降雨量减少会影响朝天椒的生产,由此提出了采用温棚育苗、提早播种、加强田间管理以及做好人工增雨和蓄水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辣椒长季节栽培的关键技术之一是越夏整枝。为了研究不同整枝方式对越夏栽培辣椒生长的影响,试验设计了3种整枝处理,即处理1(再生整枝)、处理2(四干整枝)和处理3(多干整枝),以不整枝为对照(CK)。结果表明,采取多干整枝法最有利于辣椒的越夏生长,能使植株保持获得高产的良好株型,可有效减轻病毒病的为害,提高辣椒果实的商品性,椒果产量和经济效益分别比对照处理增加15.8%和19.0%。  相似文献   

15.
辣椒子叶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保加利亚尖椒(Capsicum annuum L.Bulgaria pointed pepper)为试验材料,探讨了有机成分、激素组合、辣椒幼苗提取物、AgNO3、脱落酸和亚精胺等因素对子叶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辣椒幼苗汁液对不定芽的诱导分化及伸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添加脱落酸和亚精胺可促进不定芽的伸长;采用优化的培养基培养,不定芽诱导率达到100%,不定芽伸长率达83%,生根率达到100%.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保加利亚尖椒的子叶离体高效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大棚人工控水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水肥耦合对辣椒果实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水肥条件下,辣椒果实发育呈“S”曲线变化,在花后10d至花后31d是果实迅速生长期,是影响产量的关键时期。水与肥料的合理配施有利于辣椒果实发育,促进单果的形成。随着水肥条件的改善,辣椒产量提高,但高施氮、磷、钾肥条件时,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产量圴有下降,在水分亏缺、高肥和不施肥条件下明显减少了植株挂果数,单果重量和果肩宽,从而使辣椒产量降低,在适宜水分和肥力条件下,构成辣椒产量因素及产量均达到最高值,说明在这种情况下水分和养分的交互作用协同了提高辣椒产量。随着水分和养分的亏缺程度加强,产量降低,试验各处理间成绩差异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这说明良好的水肥条件是(辣椒)高产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7.
对辣椒单倍体培养技术、原生质体培养技术、器官再生培养技术等离体培养技术以及对影响离体再生培养的几个关键因素进行综述,如外植体、苗龄、培养基、基因型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建立辣椒高效离体再生培养体系及在育种上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辣椒品种苏椒5号为试验材料,探讨了生物源脱落酸(ABA)提高辣椒苗耐盐性的效果及其对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ABA能有效提高辣椒苗的抗盐胁迫能力,在盐胁迫下,经ABA(5.0~40.0 mg/L)处理的辣椒苗株高和干物质增长率的减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清水+0.5%吐温-20).经ABA(10.0 mg/L)处理能有效提高盐胁迫过程中辣椒苗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减缓丙二醛(MDA)的积累,促进辣椒苗叶片中的可溶性糖、脯氨酸、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