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荒政是徐光启关注的重要内容,其代表作《农政全书》共六十卷,其中荒政十八卷,占全书六十卷的三分之一,荒政是贯穿《农政全书》的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2.
今年11月8日是明代杰出农学家、《农政全书》的作者徐光启逝世350周年。徐光启是我国介绍西方科学的先驱。他研究的领域除农学外,还涉及数学,天文、历算等许多方面,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中国农学会,中国天文学会和中国农史学会筹备会与上海有关方面将于今年十一月在上海联合举行徐光启学术讨论会。同  相似文献   

3.
徐光启(1562年—1633年),号玄扈,上海人。我国明末杰出的科学家。他一生对我国科学发展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著名的《农政全书》早已闻名于世。他从欧洲传教士那里学到了不少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诸如数学、物理、天文历法、水利等等,并积极地将这些知识介绍给中国人民。他不愧是我国近代科学的先驱者,最早向西方寻找科学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4.
<农政全书>是我国古代一部很重要的综合性农书,不仅总结了前人对农业生产的研究成果,而且有徐光启独到的见解.<农政全书>中较全面记载了我国古代对果品的贮藏方法,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不仅认识到果品贮藏的基本原理,而且运用这些原理来贮藏果品.文章从现代果品贮藏技术的角度对其中记载的果品贮藏方法进行了整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学向来发达,其中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徐光启不仅是政治家,也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的科学兴趣非常广泛,专以神明治历律兵农,穷天人指趣。(1)《张溥原序》P1除了数学之外,他会通中西历法,主持编译了《崇祯历书》,奠定了我国近三百年历法的基础。他对军事、农业  相似文献   

6.
徐光启所著《农政全书》《徐光启手迹》二书中包含了大量有关肥料与施肥技术的内容,其中既有徐氏对明以前农书中提及的肥料技术经验的吸收,也有徐光启本人在前人基础上亲身实验得出的新的成果与感悟。从内容上看,与前代相比,徐氏书中所载的明代肥料种类有了很大增加,肥料主要成分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徐氏所总结的明代施肥技术具有因地制宜使用肥料、根据作物选择不同肥料、注意施肥适量、基肥与追肥搭配施肥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韩兴勇 《农业考古》2003,5(1):221-229
《农政全书》是明朝末期徐光启所编写的一部系统农书 ,传入日本以后(1) ,在与《农政全书》出版相距六十年以后 ,日本的宫崎安贞以《农政全书》为范本 ,并结合自己的农事经验 ,编写了一部日本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农书 ,即《农业全书》。对于这部农书 ,很多日本的学者认为它是一部在日本近世时期最有代表性 ,最系统的 ,具有最高水准的农书 ,在此书的出版以后五十年里 ,超越它的农书是找不到的 ,以后日本各地出现的农书 ,都多少受它的影响 ,以它为范本结合当地的农事经验 ,编写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书(2 ) 。因此日本农学界对《农业全书》作出了…  相似文献   

8.
木槿又名篱障花、清明篱,属多年生木本植物,原产我国中部地区,在南方为小乔木,在北方为落叶直立灌木。我国种植木槿已有数千年历史,分布遍于全国,木槿的花和叶可作为食用,在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就有记载:"木槿如小  相似文献   

9.
农考 《农业考古》2012,(2):338-341
利用水力带动机器,进行加工、生产,这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的一大特色,元代王祯的《农书》、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都对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中利用水力的智慧进行了记录和总结,为今天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留下了宝  相似文献   

10.
周邦君 《农业考古》2012,(1):163-167,176
在中国古代为数众多的农业典籍中,以"农政"二字命名者,迄今仅见两种:除明末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之外,就是清代中后期由包世臣所作的《郡县农政》。包世臣(1775-1855),安徽泾县人,平生游历和交往的范围皆甚为广泛,同裕谦、林则徐、魏源、龚自珍等有过从。他在学术上摒弃门户之见,成为鸦片战争前后杰出的爱国经世学者。晚清以来,不少名家对包世臣给予崇高的评价。例如,蔡冠洛借用《清史稿》的说法,称赞包世臣  相似文献   

11.
农作物秸秆通过“三贮一化”调制处理后饲喂家畜过腹还田。在较短时期内大量利用秸秆、彻底解决秸秆最重要的途径。近年来,巴州采取政策引导、项目带动、科技推动等方式大力发展草畜支柱产业,但与现代养殖业的要求相比还相差甚远,为此,笔者对巴州的农作物秸秆“三贮一化”的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目的是促进秸秆养畜工作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社会化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我国农业和农业科技发展历史背景的分析,指出过去农业科技服务的弊端,从而引出建立社会化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必要性及其地位和它为促进农业未来发展应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农会报》的办刊特色及其社会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农会报》是我国近代由农会创办最早的农学期刊之一,也是我国由社会力量创办较早的农学科技期刊.通过对《浙江省农会报》刊物特色以及对我国近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和农业生产发展的贡献的科学翔实的分析,揭示了我国近代科技期刊形成发展的特点和里程.  相似文献   

14.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关系到社会全局的稳定和发展。目前,中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加快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时刻。中国的农业科技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中国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体系还不够完善,只有建立多渠道的农业科技投入机制、开拓农业科技创新形式、完善互动的推广体系、加大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各类农民组织和协会的建设,才能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二如亭群芳谱》是一部农书,可谓古今学人的共识。然而,通观全书,不难发现,书中还包含了许多与农学无关的内容,与《王祯农书》《农政全书》这类农书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之处。鉴于其书写内容和书写方式的独特性,解读《二如亭群芳谱》需要突破单一的农学视域,而采用一种"复调式"的视角。《二如亭群芳谱》的文本属性有别于一般农书,它既非纯粹的专业类农书,也非通书性质的农书,而是一部布局独特、立意新颖、内涵丰富且有着深厚生活积淀和扎实学理依据的人文作品。该书的人文价值要远高于其自然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食品物理加工是现代物理学和工程技术与传统食品产业深度融合而产生的食品加工新领域。为了推动食品物理加工科技创新,从我国的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建议等方面探讨了食品物理加工科技创新的形势和机遇;通过对食品物理加工内涵和外延的阐释,分析了其对食品产业的影响;并从加强食品物理学科建设、优化物理加工创新链部署、建立食品物理加工科技创新交流机制三个方面对我国食品物理加工科技创新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Galileo wrote that "the book of nature is written in the language of mathematics"; his quantitative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the natural world arguably marks the beginning of modern science. Nearly 400 years later, the fragmented teaching of science in our universities still leaves biology outside the quantitative and mathematical culture that has come to define the physic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This strikes us as particularly inopportune at a time when opportunities for quantitative thinking about biological systems are exploding. We propose that a way out of this dilemma is a unified introductory science curriculum that fully incorporates mathematics and quantitative thinking.  相似文献   

18.
农业科技园区是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需求,以现代农业科技的组装、继承与示范、推广为手段,通过土地、资本、技术、人才的高度集中与高效管理的新型组织形式。我国农业科技园区从1994年开始建设以来,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形式多样、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农业科技园区体系。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到底有多少影响?在此,通过傅家边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及其对周边农村经济的影响,来探讨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作用和存在问题,供相关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新图书馆运动实现了中国图书馆从藏书楼到近代图书馆的转变,促进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成立了图书馆协会,形成了图书馆学教育的规模,产生了第一代图书馆学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分析古代藏书保护情况及古代藏书保护技术手段的局限性入手,系统叙述了在借鉴古代藏书保护技术手段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图书馆馆藏资料进行保护的技术措施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