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优质籼稻扬稻6号库、源、流特性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以生产主栽杂交稻汕优 6 3为对照 ,研究了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扬稻 6号的库、源、流特性。结果表明 ,扬稻 6号库容较大 ,填库能力强 ;株叶型配置好 ,透光率强 ,消光系数小 ,叶绿素含量高 ,光合产物积累量大 ,尤其是抽穗至成熟期光合作用能力强 ,粒叶比高 ;花后光合产物对籽粒充实的贡献大 ,源库间流的通畅性好 ,库、源、流能在较高水平上协调是扬稻 6号及其作亲本资源配制杂交稻两优培九等组合优质高产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2.
特优航1号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与稻麦研究所以强恢复系航天1号与龙特甫A配组育成的中、晚籼三系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已通过福建省、浙江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2005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该组合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米质较好等特点,适宜福建、广西、广东南部地区作早稻种植及汕优63种植区作中稻和晚稻种植。现将特优航1号在本区种植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当家组合汕优63,自90年代后开始表现抗性降低、优势减弱,福建省种植面积从1991年高峰面积41多万hm2降至1997年的14多万hm2.中晚稻推广应用的D297优63、D297优67组合,杂种优势强,适应性广,抗病高产优质,制种产量高,但由于发芽率偏低,影响其推广应用[1].而福建省目前大面积推广的另一组合特优63,丰产性虽好,但因龙特浦A不育系受"微效恢复基因”的影响[2],所配特优系列组合的纯度达不到国标的要求,增加了种子经营单位的风险性.目前我国推广应用的早杂组合也普遍存在单产较低、米质较差,即"早而不优,优而不高”的问题,因此生产上迫切需要尽快选育杂交稻新组合接班种.  相似文献   

4.
区试表明,玉林市杂交稻组合选育,早稻以特优组合为主,晚稻以博优组合为主,博优968、特优多系l号、博优212、博Ⅱ优213、博优988等杂交稻组合产量高、适应性广、米质中至好,这些组合已经应用于大面积生产.两系系列的引进,如培杂山青,产量、米质、抗性均有一定优势,已成为早稻农民喜爱的组合.在大多数组合的选育上,产量虽有所突破,但米质、抗性欠佳.  相似文献   

5.
重穗型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超高产生理特性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探明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的重穗、超高产与生理特性的关系。【方法】以重穗型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轻穗型常规晚粳稻秀水63和中穗型籼型杂交晚稻汕优63为试验材料,进行组合(品种)间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源、流、库"等生理特性的对比考查与测定,研究和探讨甬优6号超高产的生理特性。【结果】重穗型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突出的生理特性是:①"源足",表现为叶面积指数大、叶片功能期较长、叶绿素含量多、叶片光合速率高、比叶重和粒叶比较大;②"流畅",为齐穗期单株茎鞘物质向成熟期的穗部输出量大、输出率和转换率高;③"库大",为单位面积总颖花量和有效颖花量多、库容量大、穗重5g以上;④"根强",为次生根发达、根量大、根活力强、根冠比值高,为地上部生长健壮抗倒、活熟到老并实现超高产提供根本保障。【结论】从重穗型的甬优6号优良生理特性得到启示:为实现籼粳杂交稻的超高产目标,育种者在选择亲本,尤其是筛选F1代时,应着重鉴别亲本、新组合物质生产过程中"源、流、库"的协调性,以及根冠比值的适宜大小。  相似文献   

6.
以2010年漳州市早稻区试中的特优组合和华优组合为材料,分析比较特优组合和华优组合的特征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指出两类组合的主要差异:特优组合属于大穗大粒型,华优组合属于多穗小粒型,此差异是由各自母本遗传的;同时对高产、优质、抗病的三系杂交稻选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以3个超级杂交稻组合P88S/0293、Ⅱ优明86、两优培九并结合三系杂交稻汕优63、常规稻湘州8号为对照材料,在抽穗期通过对各材料剑叶维管组织石蜡切片显微结构比较分析,发现超级杂交稻组合中负责光合同化产物运输的维管束数量多,承担有机物运输的韧皮部面积在整个维管束面积中占较大比例,其有利于光合产物的有效运输;供试各超级杂交稻组合植物维管组织结构具有明显的C3植物特征,在同化物运输有关的一些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期播种,研究若干两系杂交稻生育特性的结果表明。供试组合亚优2号、光优6028、光优6063和W6154s/特青的穗前生育期平均为87.0-90.1 d,介于对照组合汕优63(95.5 d)和威优64(81.2 d)之间,均属偏感温类型,可兼做早、晚稻生产用种;不同组合分蘖性差异很大,其分蘖力强弱大致顺序为:光优6063>光优6028.W6154 s/特青>亚优2号:两系亚种间组合大穗优势突出,但结实性差,易受不良气候条件影响.  相似文献   

9.
两系杂交稻扬两优6号高产源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三系杂交籼稻汕优63为对照,系统研究了两系杂交籼稻扬两优6号高产的源库特征.结果表明:扬两优6号库容量大,填库能力强,光合生产能力强,物质积累量多且运转顺畅,具有源、库、流同步协渊增长的特征.扬两优6号特别具有颖花高结实和籽粒高充实的高产特征,是两系杂交籼稻结实性能的重大改良.  相似文献   

10.
杂交稻新组合特优17优质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龙岩市农科所选育的晚籼杂交稻新组合特优17,具有优质高产、广适应、熟期适中等优势性状。本文介绍了特优组合亲本龙特甫A和龙恢17的特征特性;介绍了特优17优质高产制种技术要点:制订制种方案、创建丰产群体、预测花期并及时调控、巧施赤霉素、及时适度割叶、人工辅助授粉、严格隔离除杂、防止人为混杂。  相似文献   

11.
亚种间杂交稻的源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比较了亚种间杂交稻与汕优63的源库关系差异,分析了源库关系对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亚种间杂交稻较汕优63的库容量大,抽穗期单位叶面积负担的库容量多;(2)亚种间杂交稻的单位面积上的有效穗数较汕优63少,但每穗粒数多、且分布在二次枝梗上的籽粒的比例大;抽穗期上部3片叶的面积总叶面积的比例小;(3)剪叶和疏花对结实率的影响亚种间杂交稻较汕优63大。  相似文献   

12.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形成的生理特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以汕优63为对照,研究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形成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1)两优培九群体物质积累能力明显较强,尤其是抽穗至成熟期的群体干物质增量比汕优63高30.27%;群体叶面积指数大、叶质厚、功能期长、消光系数低、净同化率高是其物质高积累的综合生理基础.(2)两优培九源库比不低,单位库容可利用的同化物也不少,但群体干物质向经济器官的分配率较低,结实率、产量库充实率和收获指数明显下降,影响增产效果;其主要内在原因可能是,颖花或籽粒生理活性低,接纳灌浆物质的能力不强,致使大量同化物滞留于茎鞘和叶中,不能有效地向经济产量转化,这在育种和栽培中应加以重视.(3)两优培九结实期对源的削弱反应更强烈,这是亚种间杂交稻环境敏感性的一种生理表现,在大面积推广应用中,要加强技术指导以确保安全和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   

13.
籼糯稻品种的产量构成特征和库源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游月华 《江西农业学报》2006,18(5):14-16,33
为了阐明籼糯稻品种的高产限制因子和产量潜力,以原南方主栽的籼糯品种早糯717为对照,分析高产籼糯品种的产量构成特征和库源流特性。结果表明:杂优糯稻组合特优63糯高产的主要原因是生物产量高、库容量大,而未能充分发挥其高产潜力的原因是后期功能绿叶面积下降幅度快,干物质转化效率较低;籼糯稻高产育种,应朝着提高生物产量、提高每穗粒数方向开展,同时还要注重选择后期能维持较高绿叶面积且经济系数较高的株系。  相似文献   

14.
杂交水稻干物质生产与产量形成的优势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汕优63和特优63产量表现具有显著的超亲优势(35.2%-48.0%).杂种产量优势主要是由于具有较高单株有效穗(其对产量直接作用达最大P1y=1.0189),从而导致较高的库容量.这是当前我国推广的杂交稻组合的重要特性.究其原因主要是杂交水稻具有较快的叶面积扩展速度,较高的单叶净光合速率和较好的物质分配率,从而表现出较高的干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优势.本研究还表明杂交水稻的群体物质生产率(CGR)和相对生长率(RGR)表现不同程度的超亲优势.而且前者比后者表现更显著,并有随着营养生长期向生殖生长期推进而增强的趋势(49.12%-160.52%).这可能与来源于双亲的较好的株形和较高的生理效能有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几个大穗型杂优组合的穗部性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比例高的大穗型组合易形成高产。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次枝梗着粒的千粒重高于二次枝梗着粒的千粒重,一次枝梗着粒的结实率高于二次枝梗着粒的结实率;并且其库源关系协调,粒/叶、实粒/叶、实粒重/叶均较高。提出以选育穗长较长、一次枝梗发达、着粒密度较稀的大穗组合来实现高产的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16.
优质杂交籼稻丰优22的高产构成与库、源、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丰优22不同播栽期、密度、施肥量、肥料运筹等试验,研究分析了丰优22在早播早栽、密度22.5万穴/hm2、施N量225 kg/hm2、基肥∶分蘖穗肥∶保花肥分别占施N量比例为6∶3∶1的最佳栽培条件下的物质生产、物质运转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丰优22库容较大,填库能力强;尤其是在抽穗至成熟期,其光合作用能力强,粒叶比高,光合产物多;花后光合产物对籽粒充实的贡献大,源库间流的通畅性好,库、源、流协调。  相似文献   

17.
超高产杂交稻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对7个冠层形态性状具有一定差异但又具有较高产量水平的杂交稻组合与对照组合汕优63的光合形态生理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比对照显著增产的4个组合具有以下光合作用优势:在每穗粒数增加、库容扩大的基础上,剑叶长度增加、叶角较小,冠层各部光的分布比较均匀(消光系数小); 在孕穗末期、抽穗后10 d和抽穗后30 d的光饱和光合速率及抽穗后10 d的群体光合速率比对照都有不同程度增加;抽穗前茎鞘中能积累较多的光合产物并能有效运转至籽粒。  相似文献   

18.
研究表明,1.亚种间杂交稻与汕优63比较,在产量形成上有如下特点:一是分蘖力弱;二是抽穗前的干物质生产量多,而抽穗后的干物质生产量少;三是库容量大,但叶面积系数不高,高效叶面积率低,抽穗期单位叶面积负担的库容量高;四是每穗粒数多,结实率低,秧数少。2.亚种间杂交稻高产组合选配的主要指标有:分蘖力强、干物质生产能力强、库容量和叶面积均大,但库容量/叶面积比较低。3.亚种间杂交稻高产栽培的对策是增加穗数,减少粒数,在保持较高的库容量的情况下,尽可能扩大叶面积,增加干物质生产量,抽穗后加强田间管理,防止早衰。  相似文献   

19.
研究表明,滇中盆地和金沙江谷地高产水稻(10.5-15t.hm^-2)的产量形成特点为:(1)产量结构上具有单位面积穗数多和每穗粒数多的优势,在大数体条件下仍保持高的结实率和大穗优势;(2)水稻的生育期长和高原独特的光温条件有利于植株的稳健生长和产量器官的协调发展;(3)光合速率高,干物质积累量大,库源关系协调,这些特点的形成与高原独特的气候生态条件和栽培管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