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州省麻疯树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解贵州省麻疯树的资源状况,为规模化培育麻疯树油料能源林提供技术贮备,对贵州省麻疯树的分布区、资源量和粗脂肪含量开展了调查和分析研究。贵州麻疯树资源分布在南、北盘江和红水河流域盘的乡镇,呈零星分布,为农家品种;现有资源结实量差异较大,一般单株种子产量在2~4kg,盛期可达15kg;不同产地种子粗脂肪含量差异较大,单株间亦存在差异;脂肪酸含量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77.37%),饱和脂肪酸含量少。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麻疯树资源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云南省麻疯树的资源、自然分布及适宜种植地调查,表明云南省栽培麻疯树历史悠久,种质资源丰富,是麻疯树分布最多的省(区),在几大江河干、支流流域的干热(或干暖)河谷和南亚热带河谷地区分布最多.4~5月开花,9~10月果实成熟的种子产量最大,质量最好.发展麻疯树生物柴油原料林最好育苗造林,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基础上,开展良种选育和丰产栽培配套技术研究,重视技术示范与推广应用,并与植被恢复及生态治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贵州麻疯树新品系灰色关联度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贵州引进和培育的8个麻疯树新品种(系)进行综合评价,通过麻疯树新品种(系)多性状的关联度分析,评选出NX09-3、NX09-7、NX09-8等3个综合性状比较好的麻疯树优良新品种(系)。  相似文献   

4.
对广东省乐昌市江南油杉(Keteleeria cyclolepis) 种源/家系试验林内 1 a生苗木和2 a生幼树生长开展试验分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苗木和幼树的种源效应和种源内的家系效应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0.05,P<0.01),开展优良种源和家系选择可行;相关性分析表明苗木与幼树生长性状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α=0.01),苗木生长表现优良的种源/家系,在试验林中生长表现也较优;遗传参数估算研究表明,种源遗传力略大于家系遗传力,但各测定遗传力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早期优良种源、家系选择研究中,根据各种源/家系的高度和地径生长表现,选出优良种源2个,优良家系6个,优良家系均产于优良种源内.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贵州麻疯树良种基地建设过程的相关进展,报道了贵州麻疯树的主要生长结实特性,重点对种质资源收集、优树选择、种源试验、优树子代测定、无性系初步选择等研究现状和良种基地建设中的采穗圃、母树林、种子园营建以及育种策略制定等常规育种内容进行了探讨,展望了麻疯树良种生产和原料林基地建设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泡桐现状的研究分析,提出贵州泡桐遗传育种的策略是:定向选育纸浆用材、人造板用材、大径级装饰用材等的优良种源、优良家系和优良无性系;开展病虫单株选择、鉴定和遗传测定;以抗虫性研究为重点,开展泡桐的选育和改良;完善家系选择,开展群体改良,建立杂交种子园;在抗虫性较强的泡桐优良新品种选育成功前,营建泡桐林宜分散种植,不宜集中成片和大规模营建商品林。  相似文献   

7.
不同种源麻疯树苗期生长特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种源麻疯树的播种育苗试验,对各个种源麻疯树苗高、地径生长进行比较分析,阐明麻疯树一年生播种苗的年生长发育规律及育苗技术要点。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麻疯树苗的苗高、地径存在极显著差异且优劣种源间相差幅度可达20.52 cm、0.61 cm,同一种源内不同单株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以川麻-30、川麻-29个体差异最为突出,各种源的抗寒性存在较大差异。综合其生长表现及抗寒性,初步选出川麻-29和川麻-19两个种源为苗期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8.
我国麻疯树地理种源及分布区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详细地调查研究证明,我国滇、川、黔三省的热带和亚热带干热河谷区存在大量麻疯树天然群落和野生种群,并对其进行了植物形态学、生长生物学、群落生态学、种群生态学和分布区学的全面研究和再认识,提供了丰富和确切的观察结果。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雨林型"麻疯树地理种源和"萨王纳型"麻疯树地理种源的新概念,为我国麻疯树产业化种植及分区规划提供了依据。金沙江干热河谷"萨王纳型"麻疯树地理种源的存在和出现展示着该物种在纬度极限和海拔极限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充分证明其泛热带分布和广泛分布于热带亚洲、热带非洲和热带大洋洲的事实,为麻疯树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9.
选用檫树的16个种源、4个类型、18个家系在同一块试验地上进行对比。对檫树各生长性状(13个)的表型变异、遗传变异、遗传力和遗传增益进行了测定。各性状的变化顺序是:种源>家系>类型。因此,檫树的良种选育,应着重进行种源选择,家系选择主要在优良种源内进行,类型选择没有必要进行。  相似文献   

10.
从白榆优良种源区的优良家系中选择优良单株,或从优树家系中选择优良单株,嫁接形成无性系,通过苗期选择和多点多年造林测定,选育出两个白榆新无性系—鲁榆(选)四号、五号。具有显著的遗传增益,材积生长量超过对照。证明充分利用优良种源—优良家系—优良无性系的联合选种效应的技术路线,可获得较大的遗传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