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高油玉米的玉米油经过精炼加工而成的玉米油是一种用途广泛、味道纯正、营养价值高的食用油,而且是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用油。在食品工业上用途更为广泛,不仅可以用来加工各种点心,还可以制作人造黄油以及花样繁多的快餐用油。这种精炼玉米油不同于一般玉米淀粉厂生产的粗制玉米油,两者在外观上、食味上都有很大区别。精炼玉米油清澈透明,淡黄色,无杂质,存放数年都不会产生沉淀物,味纯,无任何异味。未经精炼加工的粗制玉米油,则油体混浊黏稠,色深,加热后产生大量泡沫,存放几个月(特别在夏季)后,便产生异味,而无法继续食用。  相似文献   

2.
北京农业工程大学为适应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发展,并逐步实现农产品生产、储运、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的要求,在多年理论研究和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一系列玉米深加工综合利用的产品。主要用于食品、造纸、纺织、化工、医药、地质等部门。 1.淀粉:每百斤可获淀粉57~60公斤,淀粉再经深加工后可得到多种产品,如变性淀粉、吸水率达千倍的高吸水树脂、淀粉衍生物等,是食品、医药、轻工、纺织、冶炼、石油等工业不可缺少的原料。 2.玉米油:每百斤可获玉米油1~2斤,玉米油是一种优质食用油,能降低人体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对  相似文献   

3.
以玉米为原料生产酒精,只消耗玉米中的淀粉,其他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等高营养价值的物质,不仅被白白浪费,还成为最大的污染源.为提高玉米的综合利用率并保护生态环境,酒精生产企业在玉米粉碎过程中需要将胚芽分离出来制取食用玉米油.  相似文献   

4.
长春大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该企业年加工转化玉米50万吨,主要产品为玉米淀粉.副产品为玉米蛋白粉、纤维饲料、玉米油等。玉米淀粉主要供给集团内深加工需要,部分供给国内市场。副产品玉米蛋白粉、纤维饲料全部出口。玉米油国内销售。年产值达6.8亿元,年利税达8000万元。目前,该企业的加工产品已逐步向玉米变性淀粉糖及以淀粉为原料的发酵产品转变,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出口创汇能力。该企业已建立了稳定的原料玉米基地,其中糯玉米基地2万公顷,可带动2.5万农户。  相似文献   

5.
美国每年的玉米产量在60亿蒲式耳(1524亿公斤)以上,其中约5%用于湿式加工生产淀粉、玉米糖类和玉米油;3.5%用于干式加工生产玉米粉、玉米食品和玉米油;1%用于发酵生产天然酒精和酒精饮料;77%用作饲料;13.5%出口。 玉米加工的两类主要方式:干式加工法制成餐用玉米、粗制玉米、玉米粉和早餐食品等。湿式加工法是加水加工使谷粒中各种成分分离,生产各种形式的淀粉、玉米糖浆、玉米糖、固体玉米糖浆、玉米油,残渣可用作饲料。湿式加工产品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和其它工业。在美国,湿式加工是干湿两类加工中较大的工业。  相似文献   

6.
报刊博览     
《新农村》1998,(1)
未来10年我国农产品开发重点我国在未来十年中,农副产品的开发重点是:(一)玉米深加工综合利用畜牧业的飞速发展使玉米成为“菜篮子”的重要原料,随着玉米产量的提高,其籽粒及副产品又可作为新型糖源、变性淀粉、玉米油、发酵酒精、淀粉塑料等产品的原料。(二)肉、奶、水产品加工利用肉产品加工由单一向多样、由粗  相似文献   

7.
市场与信息     
《新农村》1997,(8)
未来10年我国农产品开发重点一、玉米深加工综合利用畜牧业的飞速发展使玉米成为“菜篮子”工程的重要原料。随着玉米产量的提高,其籽粒及副产品又可作为新型糖源、变性淀粉、玉米油、发酵酒精、淀粉塑料等产品的原料。二、肉、奶、水产品加工利用肉产品加工将由单一向多样、由粗向细、变生为熟、由散装向规格化、包装化发展。肉类保鲜方面,重点是提高综合品质、瘦肉率、嫩肉度和肥肉的综合利用。开展新型仿肉增香剂是肉  相似文献   

8.
玉米是食用、饲用和工业原料用的三元高产作物,其生产开发利用水平对国计民生影响很大。中国是世界上玉米和玉米淀粉生产的第二大国,却是玉米淀粉深加工产品开发的小国。玉米淀粉深加工是“黄金产业”,玉米淀粉原料充足,其深加工产品市场潜力,加之中国人力资源丰富而廉价,因而外商纷纷投资挤占中国市场。国内已研究开发四大玉米淀粉深加工产品系列,可以通过王个途径促进产业化.  相似文献   

9.
玉米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不仅可以直接食用,还可以提炼玉米油、加工成玉米食品等,并且玉米具有成活率较高的特点,因此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种植。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玉米种植技术不断更新,并得到推广和广泛使用,进而提高玉米的成活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10.
信息文摘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重点领域 (一) 据农业部农企发[2002]14号文件,2002年至2005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重点领域为: 1.粮食加工制品。以小麦、玉米、薯类、大豆、稻米深加工为重点,配合进行粮食烘干等产后处理。小麦加工以生产高质量、高档次的食品为主,开发各类“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满足一般消费层次的中低档产品;玉米加工以玉米淀粉为基础,向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玉米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既是主要的粮食、饲料作物,也是重要的可再生的工业原料。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玉米加工产品种类不断增多,涉及的行业和领域越来越广,已南过去单纯的淀粉产品发展到淀粉糖、各种发酵产品、变性淀粉、玉米油和蛋白饲料等多门类产品体系,并且各类产品都各自形成了产品系列。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纺织、造纸等领域。玉米深加工是玉米转化增值、提高综合效益的重要途径,对发展玉米产业和玉米经济意义重大。作为国家玉米主产区的内蒙古自治区,科学发展玉米产业,提高玉米综合效益。是促进玉米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正> 以玉米籽粒为原料加工生产玉米油、淀粉、葡萄糖、果糖以及这些产品、副产品的再加工,这就组成了一整套玉米综合加工工业,也叫现代玉米工业。这是七十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部门。一、玉米淀粉工业这套综合加工工业的中心是生产玉米淀粉。玉米籽粒中的淀粉含量达68—78%,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被认为是化学成份最佳的淀粉之一,纯度可达99.5%。先进的机械可以把玉米籽粒中的各种成份完好地分离出来,利用率达98%。  相似文献   

13.
玉米酒槽生产DDGS颗粒饲料之后,采用适当的工艺和设备提取玉米油,此工艺不仅提高了玉米深加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还弥补了全粒法制酒精工艺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玉米深加工及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饲兼用作物,播种面积及总产量仅次于小麦、水稻居第3位,玉米约70% ̄80%用作饲料,10% ̄15%食用,10% ̄15%用于工业加工。玉米的经济价值较高,可进行综合加工利用,在玉米工业加工产品中以淀粉及深加工产品为主。  相似文献   

15.
小麦制粉后的副产品麸皮,主要被用来作饲料,没能充分利用。如果能对麸皮进行深加工,将会大大增值。麦麸不仅可以用来生产食品和味精,还可作为功能性食品的添加剂等。一、洗制面筋和淀粉首先将麸皮粉碎,加水搅拌成乳状,尔后用切削泵以水洗涤,再用网筛分离出粗蛋白小块与湿粗淀粉。每100公斤小麦麸皮,可洗制出湿粗面筋11公斤和湿粗淀粉13公斤,剩下的麸渣仍可作饲料。湿粗面筋和湿粗淀粉经精制后可供食用。如精制湿面筋可制成水面筋、素肠、  相似文献   

16.
黑霸甜糯玉米商品性较好,具有食用、菜用、药用多种功能.鲜穗煮熟可以直接食用,可加工冻贮,真空包装,还可深加工几十种优质的黑玉米食品.  相似文献   

17.
据有关专家预测,在未来10年里有10种农副产品将是农业领域里开发的重点. 1.玉米深加工综合利用.畜牧业飞速发展,玉米已成为左右"菜篮子"的重要原料.随着玉米产量的提高,其籽粒及其副产品又为新型糖源、变性淀粉、玉米油、发酵酒精、淀粉塑料、环状糊精等现有或待开发的产品,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相似文献   

18.
据有关专家预测,在未来10年里有10种农副产品将是农业领域里开发的重点. 1.玉米深加工综合利用.畜牧业飞速发展,玉米已成为左右“菜篮子”的重要原料.随着玉米产量的提高,其籽粒及其副产品又为新型糖源、变性淀粉、玉米油、发酵酒精、淀粉塑料、环状糊精等现有或待开发的产品,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相似文献   

19.
玉米田除草剂的发展与使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生产、消费区域分布广泛,年产量和消费量均在1.2亿t左右,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玉米逐步由食用转变为工业原料与燃料,目前国内80%以上的玉米用于饲料、淀粉、酒精、味精加工及制药等.随着"玉米替代石油"产业的发展,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河北、山东、湖北等9省区逐步推广车用乙醇汽油,玉米种植面积还将继续扩大,随着面积扩大,玉米栽培技术的改进以及杂草防治,特别是除草剂的使用问题将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20.
据有关专家预测,跨入 21世纪后,以下 10种农副产品将是农业领域里开发的重点。现将这一信息采撷综合如下,供读者参考。 ⑴玉米深加工综合利用:畜牧业的飞速发展,使玉米成为左右“菜篮子”的重要原料。随着玉米产量的提高,其籽粒及副产品又为新型糖源、变性淀粉、玉米油、发酵酒精、淀粉塑料、环状糊精等现有或待开发的产品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⑵果蔬贮藏、运输、流通、销售综合配套技术:研究重点是减少损耗,分级包装,实现规格化、商品化、品牌化。特别是对于一些名优品种,下大力进行采后加工,以提高保鲜水平和出口创汇能力。农副产品贮藏亦将实施冷链工程,重视减压贮藏技术与设施,以建立合理的流通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