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缺硼小麦根系不发达,生长点萎缩,分蘖不正常,不能抽穗,即使抽穗也会因颖花发育不全不能开花结实。冬前和返青后每亩用0.1%~0.2%硼砂溶液50公斤各喷1次,以减轻危害。缺锰小麦叶片出现黄色条纹,由黄变白,叶尖变褐,上端下垂,脆弱易折断,老叶枯死。可以在苗期和生长盛期每亩各喷0.05%~0.1%硫酸锰溶液40~50公斤。  相似文献   

2.
苏泽 《当代农业》2011,(2):33-33
缺硼 小麦根系不发达,生长点萎缩,分蘖不正常,不能抽穗,即使抽穗也会因颖花发育不全不能开花结实。冬前和返青后每亩用0.1%~0.2%硼砂溶液50公斤各喷1次,以减轻危害。  相似文献   

3.
白粉病是冬小麦易发生的一种病害,重视小麦田间管理,经过2至3次喷药防治(幼苗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症状即会消除,麦苗全株正常生长,到收获期穗大粒饱,产量有增无减。如果发生白粉病,在幼苗期因不够重视导致不能及时防治,麦苗在拔节期会加重病害,甚至全部染病,田间管理因技术不到位认识不清,延误到孕穗期,已失去最后的防治时机,大面积爆发后,小麦抽穗小、籽粒小,甚至不能抽穗,造成严重减产。因此,小麦白粉病防治在小麦田间管理中举足轻重,需要农业工作者和农户引起高度重视,通过科学防治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4.
白粉病是冬小麦易发生的一种病害,重视小麦田间管理,经过2至3次喷药防治(幼苗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症状即会消除,麦苗全株正常生长,到收获期穗大粒饱,产量有增无减。如果发生白粉病,在幼苗期因不够重视导致不能及时防治,麦苗在拔节期会加重病害,甚至全部染病,田间管理因技术不到位认识不清,延误到孕穗期,已失去最后的防治时机,大面积爆发后,小麦抽穗小、籽粒小,甚至不能抽穗,造成严重减产。因此,小麦白粉病防治在小麦田间管理中举足轻重,需要农业工作者和农户引起高度重视,通过科学防治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5.
<正>由于小麦的高产对土壤肥力有很强的依赖性。小麦施肥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小麦田氮肥用量不宜过大,也不要过小。如果前期氮肥过多易造成前期生长过旺,后期倒伏减产;如果氮肥过少,那么小麦植株达不到安全越冬的生理状态,小麦受冻严重也会造成减产。二是小麦对磷特别敏感。若三叶期缺磷,会导致次生根少,分蘖延迟或不分蘖。三叶期后缺磷,会延迟抽穗、开花和成熟,使穗粒数减少,千粒重下降。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是小麦产量的三要素,三  相似文献   

6.
小麦纹枯病是近年来小麦生产中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小麦受纹枯病菌侵染后,生长发育受阻.输导组织受损影响灌浆,轻者千粒重下降,重则出现枯孕穗和枯白穗.受害重的病株在小麦抽穗前就会死亡,导致严重减产.一般减产10%左右,受害严重的可减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7.
除草剂药害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敏 《河北农业》2006,(11):22-23
合理地施用除草剂,可以防治草害,促进农作物生长发育,最终提高产量。但若使用不当,就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药害,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如2.4-D 丁酯除草剂若在小麦3叶期前或小麦拔节后施用,就会造成小麦叶片卷曲,生长受到抑制或破坏小麦穗分化。使穗畸形甚至不能抽穗。若2.4-D丁酯飘移到棉花、蔬菜上就会使它们的叶片卷曲变形,抑制作物的生长。小麦拔节后施用百草敌(麦草畏)会造成小麦不能抽穗。如莠去津用于桃  相似文献   

8.
小麦生长后期是从抽穗到成熟这段生长过程,主要包括抽穗、开花、授粉、籽粒形成与灌浆等生育过程。小麦生长后期经历天数虽然只占到小麦整个生育过程的1/6,但这段时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直接决定着产量的高低。这段时间是从4月中旬至5月下旬,要经历高温、低温、冰雹、旱、风、雨等灾害天气,会导致小麦倒伏、青干,严重时颗粒无收,并且这一时期也是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等病虫害高发期,尽管前期小麦生长良好,但不能保证丰收。  相似文献   

9.
“一喷三防”施药时间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准确掌握"一喷三防"施药时间对小麦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选择小麦抽穗前(4月22日)、小麦抽穗约20%(4月27日)、小麦抽穗约70%(4月30日)和小麦扬花末期(5月9日)4个时期,以w=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0mL/hm2、w=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200g/hm2、KH2PO41 500g/hm2 3种溶液的混合液为供试药剂,以穗期不施药为对照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一喷三防"不同施药时间对当地4种小麦穗期主要病虫害(小麦条锈病、小麦赤霉病、小麦蚜虫和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施药时间,小麦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和保产效果不同。在以蚜虫为小麦穗期主要害虫,且喷药1次的情况下,从保产效果来看,"一喷三防"的最佳喷药时间为小麦抽穗约70%时,其次为小麦抽穗约20%时。喷药时间过早或过晚,保产效果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
小麦纹枯病防治技术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纹枯病,又称立枯病、尖眼点病,在世界各温带小麦种植区都有分布。该病是淮北地区小麦上的一个主要病害,八十年代以来一直呈上升趋势,常年病株率30%—50%,严重田块可达70—80%,已成为小麦生产的一大障碍。发病麦株抽穗之前就可能有部分茎糵死亡,茎杆未死的病蘖也会因输导组织遭到破坏,养分和水分运转受阻而影响麦株正常生长发育,导致麦穗的穗粒数减少,籽粒灌浆不足和千粒重降低。发病严重的麦株在小麦抽穗前后开始死亡,形成"枯白穗",未死亡的病株会造成灌浆不满,千粒重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通过对春亿相关性状——抽穗性状的考察记录与统计分析,进而对小麦的春亿特性进行了遗传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用于春化研究的可行性。本试验选用了两组有不同春化要求小麦,Ch260,Ch377,Ch378和CN19,分别杂交获得其杂交组合的F1,F2代群体,在未经低温处理条件下,于第二年一起在马尔康进行夏繁。在抽穗期对亲本及F1,F2群体的抽穗情况进行调查,发现CN19能正常抽穗为春性小麦,而Ch260,Ch377,Ch378和F1则都不能抽穗为冬性小麦;各组合的F2群体都明显表现为抽穗和不抽穗两种性状,经卡方检验符合一对基因控制的分离比例1:3,通过对抽穗性状的分析推导,得出供试小麦的春化特性是受一对显性等位基因控制的。  相似文献   

12.
小麦吸浆虫防治适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不同杀虫剂在不同时期对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秋季麦播前进行土壤处理,防效不理想;在吸浆虫蛹期、羽化高峰期防治虽能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但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掌握发育进度,不适合指导群防群治;而小麦抽穗70%~80%时,正值吸浆虫产卵始盛期,此期防治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物候现象群众容易掌握,因此把小麦抽穗70%~80%作为吸浆虫的防治适期符合当前的生产现状。  相似文献   

13.
对冀南地区162个小麦品种(系)的抽穗斯与千粒重试验分析表明,小麦抽穗主要在4月21日前,4月19日,20日抽穗数量占50.1%;千粒重主要在35.0-44.9g范围内,占品种种数的67.3%,随着抽穗时间的推迟,千粒重呈下降趋势,r=-0.9321.  相似文献   

14.
氮肥和底墒对小麦同化产物累积与运转的调节效应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氮肥和底墒为变量,采用最优二次D饱和设计,系统分析了氮肥与底墒对小麦生长后期同化产物累积运转过程的影响,在同化产物累积与运转方面建立了一些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产量决定于抽穗后累积同化产物的能力,随着抽穗后同化产物积累量的增加,籽位产量中来源于抽穗后光合产物的比例上升,产量构成因素也随之改善;小麦籽粒产量与调运贮藏同化产物的能力呈显着负相关,籽粒中有9%~36%来自抽穗前贮藏同化产物;通过水肥措施的应用可显着提高或改善同化产物的累积与分配比例,并提高水分和肥料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对30%多·酮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抽穗扬花期用30%多*酮可湿性粉剂按照1500g/hm2 、1800g/hm2间隔7-10d连续喷施2次,对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20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9.47%、81.58%和80.67%、82.87%,可以作为防治小麦中后期病害的药剂.  相似文献   

16.
在小麦分蘖期、返青期与始花期分别施烟嘧磺隆与莠去津两种除草剂,研究其对小麦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对烟嘧磺隆非常敏感,分蘖期施可造成植株死亡;返青期施小麦不能正常拔节、抽穗;始花期造成籽粒空秕、干枯; 3个时期都可造成小麦千粒质量减少96%以上。小麦分蘖期与返青期施莠去津,植株生长基本正常,始花期施千粒质量减少65%。返青期喷施烟嘧磺隆+莠去津千粒质量减少100%,始花期减少70%。  相似文献   

17.
小麦枯白穗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凌云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0):115-115,134
小麦抽穗后是灌浆籽粒形成的重要阶段,此时若水肥不能及时供应到上部的叶片、茎秆、穗部,光合作用难以形成,则会出现麦穗空粒、瘪粒、枯白现象,形成枯白穗,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分析了小麦枯白穗的成因,主要包括气象灾害、病害、地下害虫等,并根据不同发病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从而实现小麦生产的优质高产目的。  相似文献   

18.
氮肥水平对杂交小麦抽穗后群体光合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研究结果证明,小麦经济产量的三分之二以上是来自抽穗后的光合产物积累.小麦的产量水平与抽穗后功能叶片的光合面积、光合速率、光合时间等光合特性密切相关,提高与维持功能叶片的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有利于小麦高产,适当施用氮肥可起到这样的作用.叶片含氮量与光合速率之间在一定的范围内成正相关,但含氮量超过一定值后,光合速率不再随叶片含氮量增加而提高(Evans,1983).过多地施用氮肥,增加了小麦的叶面积指数,造成叶片相互遮荫,不但不能提高光合速率,反而使光合速率降低.研究氮肥施用量对不同品种小麦群体光合能力的调节作用,旨在为高产栽培提供技术依据.材料与方法试验在本院作物实验场进行,前作大豆,  相似文献   

19.
经过不同时期实施"一喷三防"对小麦吸浆虫防效和增产效果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抽穗70%时实施"一喷三防"对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扬花期实施"一喷三防"。生产中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实施"一喷三防"即可以防控吸浆虫又可以达到防病防虫和促进小麦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宣州区近几年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分析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宣州区小麦种植情况以及近几年尤其是2012年小麦赤霉病重发程度及原因,分析指出小麦赤霉病发生与田间稻桩子囊壳带菌率、子囊壳发育进度与小麦抽穗开花的吻合程度关系不明显,小麦抽穗至开花结束期的田间温度、湿度、降雨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关系明显,迟熟小麦发病重于早熟小麦,提出了5项具体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