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遏蓝菜油,以遏蓝菜油为油相,司盘-80为表面活性剂,丙二醇为助表面活性剂,研究不同体积比km值(V_(丙二醇):V_(司盘-80))对遏蓝菜油微乳液微乳区大小的影响,并用拟三元相图和显微摄影分析试验结果。结果表明,遏蓝菜籽的含油率为19.11%~21.37%。微乳液配制比例为:km值(V_(丙二醇):V_(司盘-80))2.00:2.00,遏蓝菜油3.00mL,去离子水1.20mL,此条件下乳化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2.
摘要:本试验旨在筛选盐酸咪唑苯脲W/O型乳剂的基础处方。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对油相、乳化剂的种类及用量、油水比例进行筛选以及采用正交试验对处方工艺进行优化;确定了盐酸咪唑苯脲W/O型乳剂的基础处方,最终筛选出白油为最佳油相、亲水性乳化剂OP-10为最佳乳化剂,初步确定白油、亲脂性乳化剂司盘-80、亲水性乳化剂OP-10为最佳处方组合,乳化剂的最佳用量为处方量的10%,油水最佳比例为7:3。确定最佳乳化温度为50℃,最佳乳化时间为3min,最佳乳化速度为8000r/min。通过上述处方筛选及工艺优化,制备了2%的盐酸咪唑苯脲W/O型乳剂。  相似文献   

3.
以干酪素、全脂乳粉为主要原料,研究再制奶油奶酪的制备工艺。利用混料设计中不同干酪素、全脂乳粉、切达奶酪添加量对再制奶油奶酪风味、色泽、滋味、组织状态、涂抹性的影响,进行工艺配方的优化,同时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分析了不同复合乳化剂、复合乳化盐、复合稳定剂添加量对产品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再制奶油奶酪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切达奶酪添加量3.02%,干酪素添加量6.73%,全脂乳粉添加量3.01%,复配乳化盐添加量0.67%,复配稳定剂添加量0.93%,复配乳化剂添加量0.80%,乳化时间2 min;由此制得的再制奶油奶酪组织细腻、黏稠度适中,能涂抹均匀并有淡淡的切达奶酪风味。  相似文献   

4.
以榛子为原料,经磨浆、均质、杀菌等工艺研制开发一种榛子蛋白饮料。通过正交试验对稳定剂、乳化剂的种类及添加量进行优化,筛选出榛子蛋白饮料乳化稳定剂最佳配比。产品口感细腻,具有典型的榛子香味,市场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5.
以天然干酪和可可粉为原料,对巧克力味再制干酪的配方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可可粉添加量、水分添加量、乳化盐添加量和乳化时间对巧克力味再制干酪的色泽、滋气味和组织状态的影响,由此确定生产巧克力味再制干酪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可可粉添加量1.0%,水分添加量30%,乳化盐添加量2.0%,乳化时间8 min。在此试验条件下,得到的巧克力味再制干酪不仅可以保持传统再制干酪的组织状态,还具有可可粉的香味。  相似文献   

6.
精、毛菜籽油储藏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批油料制取的毛菜油、脱胶油、精炼油、精制油和特制油进行室内储藏试验,其油脂储藏稳定性为:落榨毛油>脱胶毛油>精炼菜油>精制菜油>特制菜油;同批原料加工的脱胶毛油和精制菜油的罐储对比试验表明脱胶毛油的储藏稳定性优于后者。多项指标分析结果说明加工精炼程度越高,储藏稳定性越差。  相似文献   

7.
余德寿 《粮食储藏》1989,18(5):30-31
菜油脚含脂量的多少是衡量产皂量高低的重要指标。由于菜油脚成分复杂,原有测定方法不能满足生产上的要求,我们确立的以皂化回滴容量分析方法,一次测定油脚中含脂量所得结果与菜油脚产皂率一致。  相似文献   

8.
抹茶饮料复配稳定剂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彦 《保鲜与加工》2017,17(5):75-80
为解决抹茶饮料均匀悬浮的问题,本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抹茶饮料的复合稳定剂配方。结果表明,抹茶饮料的复配稳定剂最佳配方为:抹茶添加量0.8 g/100 mL,黄原胶添加量0.06 g/100 mL,CMC-Na添加量0.04 g/100 mL,卡拉胶添加量0.08 g/100 mL,海藻酸钠添加量0.02 g/100 mL,明胶添加量0.06 g/100 mL,琼脂添加量0.02 g/100 mL,糖粉添加量2 g/100 mL,阿斯巴甜添加量0.04 g/100 mL,甜蜜素添加量0.04 g/100 mL,β-环状糊精添加量0.04 g/100 mL。该配方下制备出的抹茶饮料茶汤呈浅绿色,均匀一致,悬浮体系稳定。  相似文献   

9.
为开发出产品特性优良的富硒荷叶直饮茶粉,向富硒荷叶直饮茶粉中添加抗结剂、稳定剂和乳化剂等,并研究其对茶粉冲调性和稳定性的影响。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各物质添加量对冲调性和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与适宜的添加量范围,然后进行正交试验得出冲调性和稳定性较好的较优配方是以茶粉2.5 g为基准,乳化剂单甘脂添加量2.5 mg(0.1%),抗结剂二氧化硅添加量30 mg(1.2%),稳定剂阿拉伯胶添加量0.5 g(20%)。  相似文献   

10.
充分利用宁夏的自然资源,以中宁枸杞浆液和天然奶酪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L_9(3~4)正交试验和感官检验,提出了枸杞再制奶酪的加工工艺,其最佳工艺条件为乳化盐添加量2.5%,水分添加量35%,乳化时间9 min,枸杞添加量25%,此工艺下生产的奶酪营养丰富、组织紧密、香味浓郁,深受消费者喜爱。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萃取法、索式提取法分别对八角、丁香、桂皮中的精油进行提取,并对提取的精油用于低温香肠中腐败菌的抑菌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桂皮的最佳提取方法为超临界萃取法,对A1,A2,B,C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0,20,25,20μL/mL;八角、丁香的最佳提取方法为索式提取法,其中八角对A1,A2,B,C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0,25,200,100μL/mL,丁香对A1,A2,B,C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75μL/mL。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宁夏大籽蒿(Artemisia sieversiana Ehrhart ex Willd.)精油成分、抑菌功能及安全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进行精油提取,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连用法(GC-MS)进行成分分析,采用滤纸片法测定其对3种菌的抑菌圈直径,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并通过cck-8法检测大籽蒿精油对于2种皮肤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宁夏大籽蒿精油的主要成分为母菊薁(29.61%),樟脑(4.80%)、桉叶油醇(4.32%)、异木香酸甲酯(4.02%);精油对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0781 μg/mL,最低杀菌浓度为0.3125 μg/mL;金黄色葡萄球菌MIC为0.0195 μg/mL,MBC为0.078125 μg/mL;当精油浓度小于100 μg/mL时对角质细胞(HaCaT)和皮肤成纤维细胞(NHSF)均无毒性。综上,宁夏地区大籽蒿精油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且安全性较高,以上结果为宁夏大籽蒿精油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以期为当地脱贫致富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3.
地椒提取物杀螨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地椒中提取挥发油及乙醇提取物,研究并比较了地椒乙醇提取物和挥发油对棉红蜘蛛的触杀活性。结果显示地椒乙醇提取物对棉红蜘蛛显示出很强的触杀作用,其毒力回归方程为Y=4.2967+1.1792x,LD50为3.95 mg/mL;地椒挥发油对棉红蜘蛛也具有显著的触杀活性,触杀作用的毒力回归方程为Y=4.6691+1.4427,LD50为1.70 mg/mL,低于乙醇提取物LD50,显示其杀螨活性较乙醇提取物更高。此外,杀卵活性试验也显示地椒挥发油的杀卵作用要高于地椒乙醇提取物,其挥发油和乙醇提取物的杀卵LC50分别为2.241和5.714 mg/mL。  相似文献   

14.
菜籽毛油提取植物甾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剂萃取法从菜籽毛油中提取植物甾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并运用化学试剂特征显色法和紫外光谱分析验证所得植物甾醇的性质。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菜籽毛油60mL,皂化时间60min,萃取剂乙醚300mL。化学试剂特征显色法和紫外光谱分析均表明提取物为植物甾醇。该方法可用于植物油中甾醇的提取。  相似文献   

15.
油页岩开采利用地下水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油页岩在开采利用中有机物对地下水的污染问题,试验采用驯化培养的石油降解菌,对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生物降解。在低温(10℃)、120 r/min条件下,通过室内试验,确定菌群降解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最佳pH为7,接种量为5 mL(8×106个/mL),初始浓度为200 mg/L,辅助氮源为氯化铵(0.05%),辅助磷源为磷酸二氢铵(0.05%)。在此最佳条件下,反应6天后总石油烃质量浓度为33.94 mg/L,菌群对总石油烃及COD的降解率分别为83.03%及67.58%。通过对降解过程的动力学研究分析可知,总石油烃初始浓度为20 mg/L时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50~300 mg/L时的降解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6.
研究蒜渣碱提多糖对DPPH·,羟自由基、超氧自由基的清除以及抑制猪油和芝麻油快速氧化的效果。当多糖与DPPH·质量比为1.6时,电子顺磁共振(ESR)测定5 min就检测不出DPPH·;当多糖质量浓度为0.16 mg/mL时,可以清除50%羟基自由基;当质量浓度为0.2 mg/mL时,可以清除50%的超氧自由基;多糖对猪油和芝麻油的氧化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浓度增加时,抑制效果增强。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咖啡豆奶加工工艺,采用感官评定确定了咖啡豆奶的最佳生产条件,结果表明,采用3%的接种量,豆奶发酵最佳条件为: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之比为1∶1,乳糖3%,发酵温度为43℃,发酵时间为6h;咖啡豆奶的最佳配方为:酸豆奶55mL,咖啡量0.5g,水45mL;稳定剂的添加量为黄原胶0.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0.1%,海藻酸钠0.01%。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6种伞形科植物挥发油的杀螨效果,分析活性最好的植物挥发油的主要活性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菜、白芷、柴胡、大齿山芹、辽蒿本、川芎6种伞形科植物挥发油。以玻片浸渍法测定其挥发油杀螨活性后,使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具有较好杀螨活性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香菜、白芷、柴胡、大齿山芹、辽蒿本、川芎挥发油杀螨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2.9006、1.1575、3.2386、1.6314、1.8854、0.3767 mg/mL,其中以川芎挥发油的杀螨活性最强,其主要成分为4-萜烯醇(11.81%)、双环(2,2,1)庚烷-2-醇1,7,7-三甲基-2-乙酸酯(8.28%)、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14.88%)、苯戊酮(7.92%)、苯己醇(9.87%)。本研究首次发现川芎挥发油对朱砂叶螨具有较好的触杀作用。毒杀效果与市售常用杀螨剂螺螨酯(LC50=356.8878 mg/L)相对持平。因此推测4-萜烯醇可能是杀螨的活性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分析栝楼籽油凝固的原因,找出栝楼籽油黏性变化的分子结构基础,以紫苏籽油为参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了紫苏籽油和栝楼籽油紫外光谱扫描和分析,并与用马来酸和共轭亚油酸作为孤立双键和二共轭双键为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进行比对,分析了栝楼籽油和紫苏籽油不饱和脂肪酸所含的共轭双键类型和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紫苏籽油不饱和脂肪酸中仅含孤立双键,含量达365.8 mg/mL,而瓜蒌籽油的不饱和脂肪酸中除含孤立双键外,均含有三共轭双键。此外,黄色栝楼籽油还含有二共轭双键(含量为197.01 mg/mL)。栝楼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有一定量的二、三共轭双键,易发生加成、聚合,致使其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凝固点降低、黏性增大,此为栝楼籽油储藏过程中容易发生凝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