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筛选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朝鲜蓟茎叶中绿原酸及洋蓟素的最佳工艺,为后续研究及工业化大生产提供指导。以大孔树脂对绿原酸及洋蓟素的吸附率和解吸附率为指标筛选树脂种类,以上样速度、上样液中绿原酸与洋蓟素的质量浓度为指标,考察不同条件下AB-8大孔树脂对洋蓟茎叶提取液中绿原酸及洋蓟素分离纯化;以固体物中绿原酸及洋蓟素的质量浓度为指标,确立洗脱用乙醇的浓度及洗脱方式;采用HPLC法测定绿原酸及洋蓟素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选择AB-8大孔树脂,最佳纯化工艺为上样液绿原酸与洋蓟素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62,0.42 mg/mL,上样速度为1 BV/h;最佳洗脱方式是:用3倍柱体积的水洗涤除杂,再分别用2倍柱体积10%和75%的乙醇依次洗脱,最后用1倍柱体积的纯水冲洗,收集洗脱液与水洗液。HPLC法测定绿原酸及洋蓟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5%,4.6%。AB-8大孔树脂对洋蓟茎叶中绿原酸及洋蓟素分离纯化的综合性能较好,适合于工业化大生产,并符合市售产品要求。  相似文献   

2.
以朝鲜蓟提取物为原料、乙酸乙酯为萃取剂,考查萃取时间、分相时间、提取物质量浓度、相比、萃取温度、pH值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洋蓟素的最佳萃取参数。结果表明,朝鲜蓟中洋蓟素的最佳萃取参数为萃取时间30 min,分相时间80 min,提取物质量浓度10.0 g/L,相比1.25∶1,萃取温度35℃,pH值4.0,此时洋蓟素萃取率达到67.37%。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同时测定花生壳中绿原酸、3,4-二咖啡酰奎尼酸和木犀草素3种有效成分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采用Kromasil C18柱(200 mm×4.6 mm,5μm),乙腈和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340 nm,柱温27℃。在该色谱条件下,绿原酸、3,4-二咖啡酰奎尼酸和木犀草素的质量浓度分别为3.75~60μg/mL(R2=0.999 9),3.63~58.08μg/mL(R2=0.999 9),17.25~276μg/mL(R2=0.999 7)内与色谱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标回收率(n=5)为121.6%,97.79%,124.35%,RSD分别为0.71%,1.49%,0.44%。该分析方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应用于花生壳资源产业开发中质量标准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辣椒中辣椒碱和二氢辣椒碱含量的方法。采用Ultimate AQ-C18型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水-甲醇(40∶60,V/V),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0 nm。辣椒碱和二氢辣椒碱在0.001~0.150 mg/m 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9);加样回收率均值分别为99.35%和98.26%,RSD分别为0.82%和0.73%(n=9);稳定性试验RSD为0.27%;中间精密度RSD低于3.79%(n=18)。该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能快速测定辣椒中辣椒碱和二氢辣椒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芝麻油中苯并[a]芘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芝麻油通过硅胶柱和分子印迹柱串联净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结果表明,苯并[a]芘在0.2~20.0μg/L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 9;在0.4~10.0μg/kg加标水平时,回收率为91.3%~98.1%,相对标准偏差为1.37%~3.96%,方法的检出限为0.4μg/kg。该方法稳定性好、回收率高、特异性强、测定结果准确、易操作,适合于芝麻油中苯并[a]芘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无核紫葡萄中白藜芦醇的含量。使用Shimpack VP—ODS色谱柱,甲醇—水(体积比为65∶35)为流动相,流速0.8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306nm,在此条件下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无核紫葡萄中白藜芦醇的平均回收率为99.147%,RSD为1.727%。本方法测定准确可靠、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7.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芝麻丸中芝麻素的含量。采用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150 mm,5μm),以体积分数80%甲醇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90 nm,流速0.8 m L/min,柱温25℃。结果表明,芝麻素在0.02~0.4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14%~100.02%,RSD均小于1.5%。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结果准确、稳定性好,可用于芝麻丸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相似文献   

8.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猕猴桃中VC含量的方法。猕猴桃样品用0.1%偏磷酸溶液提取,提取液稀释后,以0.1%偏磷酸∶甲醇(V∶V)=96∶4作为流动相,经C18色谱柱分离,流速1.0 m L/min,紫外检测器检测,检测波长243 nm,柱温30℃,以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VC标准溶液浓度在10~400μg/m 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6),方法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好,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高,平均加标回收率达94.82%(RSD=1.03%),该方法可以用于猕猴桃中VC含量的测定。对不同品种猕猴桃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猕猴桃中VC含量与其品种有密切的关系,其中,华优、亚特猕猴桃中VC含量平均值较高,分别为129.80 mg/100 g和119.90 mg/100 g。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鸡蛋中唾液酸的含量。鸡蛋中的唾液酸在浓度0.5mol/L的NaHSO4溶液中水解30min后,以邻苯二胺为衍生化试剂,在温度80℃水浴中衍生40min。采用Alltima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1.0%四氢呋喃水溶液(含0.2%磷酸)-乙腈(92∶8),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5℃,紫外检测波长230nm。此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特点,可以准确地测定鸡蛋中的唾液酸含量和蛋制品中鸡蛋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袁建  杜娟 《粮食储藏》2010,39(6):40-43
目的:建立小麦中杂色曲霉毒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样品中的杂色曲霉毒素经正己烷提取后,采用国产硅镁型吸附剂制备层析柱净化后,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Nova-Pak C18柱,以甲醇-水(70∶30,V/V)为流动相,流速0.7mL/min,检测波长为246nm进行检测。结果:该方法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9.26%,相对标准偏差为3.84%,最低检出量为0.017μg/kg。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成本低,可用于小麦中杂色曲霉毒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响应面优化超声辅助法提取杜仲叶中绿原酸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波辅助技术对杜仲叶中的绿原酸进行提取,研究不同提取条件对杜仲叶中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响应面试验优化杜仲叶绿原酸提取最佳工艺为:液料比16∶1(mL/g),乙醇浓度50%,浸提时间20 min,溶剂pH为5,浸提3次,在此条件下绿原酸提取率为6.338%。  相似文献   

12.
采用HPLC-MS/MS技术,同时测定番茄苗中的矮壮素和缩节胺残留。样品经水提取后,把提取液和乙腈(体积比1∶1)混合,沉淀净化,再经Agilent ZORBAX Rx-Sil(100 mm×3.0 mm,1.8μm)色谱柱分离,以含浓度10 mmol/L NH4Ac和体积分数0.2%HCOOH的水溶液与甲醇(体积比60∶40)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经电喷雾正离子(ESI)+电离及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来测定目标化合物,采用基质标准溶液曲线法进行定量。结果表明,2种化合物质量浓度在1.0~50.0μg/L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限(LOQ)分别为0.4μg/L和0.2μg/L,加标回收率平均为95%~105%,相对标准偏差(RSD)平均为2.5%~6.5%,可满足番茄苗中矮壮素和缩节胺残留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金银花花器发育时期与有效成分含量的关系,以幼蕾期、青蕾期、白蕾期、银花期、金花期5 个不同发育时期的金银花样品为试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对绿原酸、咖啡酸、木犀草苷、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的含量、累积量及比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绿原酸、咖啡酸、木犀草苷以及异绿原酸A含量在青蕾期最高,分别高达27.29、0.22、0.84、0.36 mg/g,而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和总异绿原酸含量峰值出现在幼蕾期,分别为7.22、1.77、9.30 mg/g。(2)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 和总异绿原酸累积量均在白蕾期最高,分别为82.19、4.12、5.56、101.67、23.05、130.07 μg/朵,仅有木犀草苷累积量最大值出现在青蕾期(10.39 μg/朵)。(3)随着金银花花器发育,绿原酸与木犀草苷比例先降低后增高,而异绿原酸A所占比例逐渐上升,异绿原酸B、C所占比例逐渐降低。金银花有效成分含量、累积量以及比例与发育时期密切相关,最适采收期为白蕾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快速、准确地测定烟草中绿原酸、芸香苷和莨菪亭等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方法]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了烤烟中的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莨菪亭、芸香苷和莰菲醇基-3-芸香糖苷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分析方法。方法采用HSS T3高强度硅胶色谱柱(HSS: High Strength Silica),梯度洗脱。[结果]实验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在94.4 ~ 106.8%之间,检出限为3.7 ~ 9.9 μg/g,相对标准偏差0.9 ~ 3.4%(n=5),标准溶液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5。采用实验方法测定了不同来源的18个烤烟样品,结果发现烤烟中6种多酚的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绿原酸>芸香苷>隐绿酸>新绿原酸>莰菲醇基-3-芸香糖苷>莨菪亭。[结论]与传统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相比,实验方法简单,分析时间短,能够满足对烤烟中多酚含量的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野生茄托鲁巴姆(Solanum torvum)叶片提取物(粗提物)用于防治园艺作物病害的可能性,分别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悬滴法,研究托鲁巴姆叶片提取物对8种园艺作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室内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野生茄托鲁巴姆叶片提取物对供试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大葱菌核病菌未测孢子萌发)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提取物浓度的提高,抑菌作用增强。当供试质量浓度为5 g/L时,提取物对各供试菌种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均高于8.8%);当供试质量浓度为40 g/L时,提取物对各供试菌种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率均高于60%。同一浓度提取物对不同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强度差异较大。毒力分析表明,提取物对大葱菌核病菌和茄子黄萎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均低于10 g/L,分别为5.7577和7.6089 g/L。总体看,提取物对茄子黄萎病菌和辣椒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均较强,对大葱菌核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尤为突出。托鲁巴姆叶片提取物对几种园艺作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具有作为植物源杀菌剂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对从美国、西班牙引进的二个洋蓟品种绿球GreenGlobeArtichoke和帝王之星ImperiaLArti-choke进行引种栽培试验和品质性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引进的两个洋蓟品种在云南中部地区有很好的适应性,冬季露地能越冬,生长势强,能实现低成本高品质的产业化运作。其中,绿球GreenGlobeArtichoke表现出较高的生产潜力和优良品质,最具推广栽培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近年来引起甘肃大棚甜瓜叶斑病的病原,为该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试验分别采用组织分离法、单孢分离法和生长速率法,对甜瓜叶斑病病原菌及其物学特性和室内药剂筛选进行了研究。【结果】将引起甜瓜叶斑病病原菌病原菌鉴定为多隔链格孢(Alternaira peponicola( Rabenhorst ) simmous)和瓜链格孢(Alternaria cucumerina(Ell.et Ev.)Elliott.);这两种链格孢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光照、适宜培养基分别为完全光照、甜瓜煎汁培养基和完全黑暗、PDA;室内药剂筛选发现不同药剂对不同病原菌抑菌率不同,其中10%苯醚甲环唑、40%氟硅唑、50%福美双、70%代森锰锌对多隔链格孢菌抑菌率均在84%以上,分别为96.66%、94.46%、90.82%、84.37%,其EC50分别为17.89μg/mL、3.41μg/mL、44.27μg/mL、42.34μg/mL;50%醚菌酯、43%戊唑醇、40%腈菌唑对瓜链格孢抑菌作用较好,抑菌率均在85%以上,分别为98.20%、90.82%、85.43%,其EC50分别为3.45μg/mL、21.35μg/mL、5.21μg/mL。【结论】研究结果为甜瓜叶斑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建立大麦草片剂中VB1的反相离子色谱的测定方法。测定方法为:色谱柱:UltimateTM column XB-C18,5μm,4.6 mm×250 mm;流动相:0.05 mol/L乙酸钠溶液和甲醇的体积比为60∶4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激发波长375 nm,发射波长435 nm。结果表明,VB1质量为0.000 1~0.000 5μg,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44%。该方法简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适用于大麦草片剂中VB1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