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合氨基酸钙螯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低值淡水鱼骨为钙的来源,运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复合氨基酸与鱼骨粉中钙离子的螯合工艺。正交试验结果显示,最佳螯合条件为复合氨基酸与钙离子的质量比3∶1(mg∶mg),pH值8,反应时间70min,反应温度80℃,此时螯合率为75.23%,并用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实验研究鱼骨粉与阿胶复合氨基酸制备复合氨基酸螯合钙的途径,旨在探索出最佳螯合路线。方法:本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分析钙与复合氨基酸质量比、p H值、温度、时间四种因素对螯率的影响。结果:钙与复合氨基酸质量比为1∶1、p H值取7、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60分钟的条件见下螯合率最高,达到76.5%,对螯合率的影响钙与氨基酸比例反应时间p H值反应温度。  相似文献   

3.
以复合氨基酸和硫酸锰为原料,制备氨基酸锰螯合物,以期得到最佳的制备条件.采用有机溶剂沉淀法,以pH、物料比、螯合温度和螯合时间为4个因素,设计正交试验,通过螯合率的大小,挑选出最佳螯合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正交试验表最佳螯合条件为pH为7.0,螯合温度为30℃,螯合时间为30min;该条件下氨基酸螯合率可达到89.3...  相似文献   

4.
为了充分利用骨资源,试验利用生产骨胶的废弃物——骨渣和榨油的下脚料——豆粕研制成了新一代补钙制剂——复合氨基酸螯合钙。试验运用二次通用旋转试验对复合氨基酸螯合钙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以络合率为指标,确定了复合氨基酸钙螯合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复合氨基酸与钙的质量比为5:1,pH值为7.9,作用温度为45℃时,络合率最高,为72.86%。同时运用红外线对产品进行了检测,证实了产品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废弃羽毛水解的复合氨基酸与铜螯合的最适条件。结果表明 ,复合氨基酸与铜螯合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反应的 p H和配位比 ,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反应的时间和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另外 ,通过 L16( 4 5)正交试验 ,分析得出复合氨基酸铜螯合物的合成条件为 :反应时间 40 min,反应温度 40℃ ,复合氨基酸与铜的配位比为 2∶ 1,最适 p H为 5  相似文献   

6.
以牡蛎酶解多肽液和硫酸锌为原料制备牡蛎多肽螯合锌,应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对螯合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对螯合产物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和氨基酸含量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螯合参数为70.5℃、pH6.94、牡蛎酶解多肽液中氨基酸态氮与锌离子质量比为2.56:1、反应时间为20 min,在此该条件下,锌螯合率为88.25%。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牡蛎多肽螯合锌中必需氨基酸的百分比含量均基本符合WHO/FAO标准模式谱规定的百分比,红外光谱分析结果则表明螯合产物在2924 cm~(-1)附近有宽吸收峰,说明生成了一种新型的牡蛎多肽锌螯合物,该结果为牡蛎多肽复合产品的生产和开发提供基础性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我国氨基酸肥料生产工艺研究比较薄弱的缺点,利用水解法对动物有机废弃物制备氨基酸螯合微肥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其中对蹄甲的水解条件及氨基酸与微量元素的螯合两个关键工艺进行了重点研究。结果表明,在110℃常压条件下,用6mol/L盐酸且盐酸体积(mL)与蹄甲质量(g)之比为4∶1时,水解15h,可使蹄甲水解液中复合氨基酸(含有17种氨基酸)的生成率达到84.78%。在水解液与微量元素螯合过程中,采用氨基酸配体与微量金属元素最佳质量比控制法,可使微量金属元素与氨基酸的螯合率达97%以上。经检测,按此工艺配制的氨基酸螯合微肥,其主要技术指标均在GB/T17419-1998氨基酸叶面肥的规定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8.
氨基酸螯合微肥对小麦和后作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江苏如皋高沙土麦稻轮作的大田生产条件下研究氨基酸螯合微量元素肥料对作物产量及品质的效应。结果表明,氨基酸螯合微肥能明显增加小麦穗数和每穗粒数等生物性状。5个施肥处理的小麦产量高低依次为:NPK 氨基酸螯合微肥(NPK AM)、NPK 无机微肥 氨基酸粉(NPK IM A)、NPK 氨基酸粉(NPK A)、NPK 无机微肥(NPK IM)、NPK。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小麦产量NPK AM处理与NPK处理达极显著差异(P<0.01),与其他3处理达显著性差异(P<0.05)。5个施肥处理的小麦蛋白质含量的高低依次为:NPK AM、NPK A、NPK IM A、NPK IM、NPK,统计结果显示,NPK AM与NPK IM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而NPK AM与NPK之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结果还显示,氨基酸螯合微肥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效态锰、锌的含量,对后作水稻显示稳定的后效。  相似文献   

9.
以L-天门冬氨酸为原料合成制备L-天门冬氨酸钙螯合物,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L-天门冬氨酸钙螯合的条件进行了研究,获得最佳螯合条件:pH值8.0,L-天门冬氨酸∶氯化钙(摩尔比)为2∶1,反应时间(摩尔比)为70min,反应温度(摩尔比)为80℃,此时螯合率为86.92%.通过比较螯合反应前后的红外光谱图证明了氨基酸螯合钙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氨基酸螯合铁、钼肥对花生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氨基酸螯合铁、钼肥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氨基酸螯合铁单独使用和氨基酸螯合铁与钼酸铵配施,均能增加花生根瘤的分布、数量及大小,促进结果,增产幅度10%以上。  相似文献   

11.
采用国标方法测定虾壳粉中的常规营养素,用闪式提取法测定虾壳粉的虾青素,旨在评价虾壳粉的营养价值和探索虾青素的闪提技术工艺参数,为科学利用虾壳粉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虾壳粉中粗蛋白含量为39.18%,含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31.38%,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为11.93%,占总氨基酸的比例为38.02%,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为0.6134。虾壳粉的能量为16257 J/g、钙含量为10.4%、总磷含量为0.83%、水溶性氯化物(以氯化钠计)含量为0.89%、维生素D_3的含量为7.12×10~4 IU/Kg、重金属砷含量为1.62 mg/kg、胃蛋白酶消化率为83.1%、挥发性盐基氮为1.11%。虾青素闪提工艺的最佳参数为:时间2 min、转速4000 r/min、料液比1∶20,该条件下虾青素的提取率为192.66μg/g。  相似文献   

12.
在江苏如皋高沙土麦稻轮作的大田生产条件下研究氨基酸螯合微量元素肥料对作物产量及品质的效应.结果表明,氨基酸螯合微肥能明显增加小麦穗数和每穗粒数等生物性状.5个施肥处理的小麦产量高低依次为:NPK+氨基酸螯合微肥(NPK+AM)、NPK+无机微肥+氨基酸粉(NPK+IM+A)、NPK+氨基酸粉(NPK+A)、NPK+无机微肥(NPK+IM)、NPK.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小麦产量NPK+AM处理与NPK处理达极显著差异(P<0.01),与其他3处理达显著性差异(P<0.05).5个施肥处理的小麦蛋白质含量的高低依次为:NPK+AM、NPK+A、NPK+IM+A、NPK+IM、NPK,统计结果显示,NPK+AM与NPK+IM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而NPK+AM与NPK之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结果还显示,氨基酸螯合微肥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效态锰、锌的含量,对后作水稻显示稳定的后效.  相似文献   

13.
复合氨基酸螯合钙对大鼠生物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Wister大鼠为模型,利用钙存留率等指标有效检验了复合氨基酸螯合钙与两种市售补钙制剂的生物利用率。结果表明,复合氨基酸螯合钙组钙存留率极显著高于葡萄糖酸钙组和碳酸钙组.股骨钙和储留钙与葡萄糖酸钙组相当,高于碳酸钙组,但其表观吸收率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复合氨基酸螯合钙生物利用率优于某碳酸钙制剂,与某葡萄糖酸钙制剂相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开发高品质的海虾风味料。[方法]根据味料同源原理,以酶解度、感官评定为指标,对新鲜海虾头的酶解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酶解效果较好的复合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并进行复合酶解正交试验。[结果]虾头原料酶解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50℃,p H 5.5,时间8 h,加酶量0.2%,其中复合蛋白酶与风味蛋白酶的比例为1∶1。此条件下酶解液酶解度为26.77%,感官评定无苦味,虾风味浓。[结论]以该酶解液制备得到的鲜虾粉和深海虾酱味道鲜美,具有浓厚的天然虾香味。  相似文献   

15.
以15~16月龄的荷斯坦育成奶牛和泌乳后期的奶牛为对象研究了复合氨基酸粉的使用效果。结果表明:用4%的复合氨基酸粉替代豆粕用量的50%,育成奶牛的增重有提高的趋势(p>0.05);在泌乳牛精料补充料中使用1%的复合氨基酸粉替代豆粕,泌乳量和乳脂率都有提高趋势。  相似文献   

16.
复合氨基酸螯合锌、锰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200只7日龄商品代AA肉用仔鸡,随机分成6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鸡,用3D复合氨基酸螯合锌、锰分别替代基础日粮中相应无机元素水平的0%,20%,40%,60%,80%,100%,研究其对肉用仔鸡生产性能、腿病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以及适宜替代比例。试验结果表明:饲粮添加复合氨基酸螯合锌、锰对肉仔鸡生产性能、腿病发生率和死亡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与相应无机元素相比,饲养全期和相对增长率提高,其中试验组4(60%)和试验组5(80%)的体重增长率明显提高(P<0.05),其饲料转化率分别较对照组增加11.8%和11.0%。从本试验各项指标综合考虑,肉仔鸡饲料中3D复合氨基酸螯合锌、锰替代相应无机微量元素的适宜比例为60%。  相似文献   

17.
试验用 4 0日龄 Wistar纯系雄性大鼠 90只 ,设定两种体锌状况 (缺锌和足锌 ) ,利用直接灌胃结合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 ,通过与氯化锌比较 ,研究了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大鼠对氨基酸螯合锌 (以赖氨酸螯合锌和蛋氨酸螯合锌为代表 )的吸收和转运情况。结果表明 ,1缺锌大鼠对氨基酸螯合锌中锌的吸收、转运和利用优于氯化锌。2缺锌大鼠对不同锌源中锌的吸收、转运和利用程序高于体内锌营养状况良好的大鼠。 3体内锌营养关况良好的大鼠对氨基酸螯合锌的吸收、转运和利用优于氯化锌。 4利用直接灌胃结合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 ,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氨基酸螯合锌中锌的吸收、转运和利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有机溶剂法提取南极磷虾粉中虾青素的条件,并以虾青素为评价指标,探讨不同蒸煮方式对南极磷虾粉品质的影响,确定南极磷虾最佳蒸煮方式及工艺参数。[方法]以南极磷虾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分析得到虾青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在不同蒸煮温度、时间条件下,直接水煮、隔水蒸煮、100℃水煮-直接水煮和100℃水煮-隔水蒸煮4种方式对虾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虾青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无水乙醇为溶剂,浸提时间6 h、浸提温度50℃、料液比1∶20(g/m L);直接水煮、隔水蒸煮2种单一蒸煮方式在蒸煮温度70℃、蒸煮时间9 min时,所得虾粉的虾青素含量都达到最大值,且直接水煮的效果更好,虾青素含量达到221. 58μg/g;与单一方式蒸煮相比,组合方式蒸煮对虾青素含量的影响更小,南极磷虾的最佳组合方式是100℃水煮-直接水煮,蒸煮参数为第1次100℃直接水煮30 s,第2次50℃直接水煮9 min,最终得到虾粉的虾青素含量为253.16μg/g。[结论]该研究为南极磷虾粉生产中蒸煮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强化杏鲍菇多糖苦荞燕麦乳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6,(3):402-409
以杏鲍菇粉为原料,利用热水浸提法提取杏鲍菇中的多糖成分,再经过浓缩,制得杏鲍菇多糖含量为24.31 mg/m L的杏鲍菇多糖浓缩液;应用氨基酸比值系数分评价法确定了苦荞燕麦复合粉中燕麦粉与苦荞粉最佳配比(质量比)为1∶4;苦荞燕麦复合粉经过糊化、液化、糖化得到苦荞燕麦乳,将杏鲍菇多糖浓缩液强化到苦荞燕麦乳液中研制一种新型谷物饮料。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苦荞燕麦复合粉的糊化、液化、糖化工艺、最终产品配方以及稳定性最佳条件。结果表明,糊化条件:料水比1∶10,糊化温度85℃,糊化时间30 min;液化最佳条件:α-淀粉酶添加量以淀粉计为2.5 U/g,酶解时间50 min,酶解温度60℃,在此条件下DE值可达到17.10;糖化最佳条件:β-淀粉酶添加量以淀粉计为200 U/g,酶解时间2 h,酶解温度60℃,在此条件下DE值可达到38.83;最佳配方:苦荞燕麦乳2 m L,杏鲍菇多糖浓缩液添加量2.5 mg/m L,木糖醇添加量7%;产品稳定性:复合乳化剂添加量为0.2%,CMC-Na添加量为0.25%,海藻酸钠添加量为0.3%,在此条件下离心沉淀率为6.41%,稳定性最佳。  相似文献   

20.
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的制备检测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甘氨酸、蛋氨酸与铜、锌、钴的螯合物制备过程中,反应液的PH值、反应物的摩尔比以及反应时间对螯合效果的影响;测定了3种金属在最适PH范围内与两种氨基酸螯合产物的配位比,并利用毛发水解物制备了复合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用小型网箱进行了螯合盐与无机盐的对比养鲤试验,结果表明,当氨基酸与金属反应的摩尔比较低时,易形成配位比为1:1的螯合物;当氨基酸配体的浓度大于2倍的金属离子浓度时,可形成配位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