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本文主要回顾了西藏冬青稞育种的历程,育种研究的是基本成果以及品种性状演替过程,总结了冬青稞育种的成就和基本经验,以及近两年来育种工作进展情况,提出青稞育种必须根据实际正确制定育种目标,合理选用亲本材料,改进育种方法等。为西藏冬青稞生产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未来的多元化市场经济对西藏冬青稞育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此,谈一些本人粗浅的看法与同行专家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西藏冬青稞育种的现状,对今后冬青稞育种工作提出了策略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从优良品种选育试验结果谈西藏冬青稞育种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对2003年自治区农科所冬青稞优良品种选育试验品种及对照品种产量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西藏冬青稞良种选育试验品种产量水平的变化趋势及特征特性,提出今后冬青稞育种目标是产量和质量并重,主攻早熟、抗倒、越冬性能强的品种。  相似文献   

4.
2018年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做好冬青稞生产工作,对推动西藏自治区农业提质增效、实现乡村产业兴旺意义重大。未来的多元化市场经济对西藏冬青稞育种与推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提高冬青稞的品种和产量、改善其良抗逆性和适应性、以满足西藏自治区农业发展、经济增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西藏粮草复种模式不仅为牲畜提供牧草,而且还可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以冬青稞-芫根、冬青稞-雪莎、冬青稞-箭筈豌豆、冬青稞-油菜、冬青稞-燕麦和冬青稞-绿麦6种不同的粮草复种方式为研究对象,应用大田小区对比试验的方法,探讨了不同施肥方式对复种牧草芫根、雪莎、箭筈豌豆、油菜、燕麦和绿麦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10 kg/667m~2+有机肥200 kg/667m~2处理与不施肥的处理相比,6种牧草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粗蛋白(CP)、粗脂肪含量(EE)和钙含量显著增加,均达到显著性差异(P 0. 05),尿素与有机肥混施可以显著提高牧草产量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6.
在70年代冬青稞复种圆根,80年代冬青稞复种雪莎、小油菜、黑豌豆的基础上,我们从90年代初至今,开始了冬青稞套种箭舌豌豆,复种蚕豆试验,收到①稳收原来粮食产量②多收很多优质牧草③生物培肥地力④改善农田生态⑤来年增收的一举五得的很好的效益,现在把它全面介绍给大家,供大家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7.
对近几年选育的冬青稞品种在不同环境和年份间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发现其生育期在拉萨环境下显著长于林芝环境,并且参试品种的生育期均显著长于对照品种,目前尚未实现早熟冬青稞品种的选育。单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单产等相关性状在林芝环境下优于拉萨环境下,且这些性状在环境中并不稳定,易受环境影响。随着冬青稞亲本筛选和更换,千粒重已经得到显著改良,所有品种的千粒重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果洛"。  相似文献   

8.
钼酸铵在许多作物上施用对其生长发育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能够显著增强冬性作物的抗寒性,在高海拔地区冬青稞上喷施浓度0.03%-0.05%的钼酸铵.对增强冬青稞抗寒性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是等位基因间序列差异最为普遍的类型,可作为一种高通量的遗传标记。利用Illuminai Select 9k SNP芯片对96个西藏冬青稞种质资源进行了SNP检测。结果表明,在分布于7条染色体上的7 000个SNP位点中,5 026个检测到了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71.8%;SNP聚类分析将96份西藏冬青稞种质资源聚成七大类群,种质资源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其变异范围为0.288~0.999,平均值为0.771。96份西藏冬青稞种质资源间亲缘关系较近,遗传基础比较单一。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适宜四川省推广种植的冬青稞新品种(系),于2014-2015年度结合国家冬青稞新品种(系)预试在四川省成都市进行了冬青稞新品种(系)的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各品种(系)间产量性状差异达到5%显著水平,以迪青3号产量最高,达380.1kg/667m~2,居第一位。结合各品种(系)的主要性状、幼苗习性及抗逆性等,认为冬青11号、云稞1号和迪青3号的表现较好,适宜在四川推广种植。NQK07(洋大麦)、NQK08(长芒裸大麦)、NQK09(米大麦)、NQK10(勾芒米大麦)和NQK11(玖格)这5个品种(系)的产量产量较低,不宜在四川省推广种植,建议淘汰。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冬青稞品种"冬青18号"的特征特性,对昌都市农作物,增产、增收中起到重要作用,根据昌都市气候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农业新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八五"各农作物育种积累的基础上,通过及时调整育种目标,扩大亲本来源,以杂交育种为主兼顾引种,新配杂交组合2809个,筛选积累了333个优异新品系和上万份杂交后代材料,收集国内外豆薯类育种材料82份;共育成审定新品种18个,其中春青稞5个、冬青稞6个、冬小麦3个、春小麦2个、油菜2个;包括八五后期育成品种在内,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超过80万亩,为十五育种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发掘西藏冬青稞种质的优异遗传资源,对67份冬青稞种质资源的形态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西藏冬青稞种质的形态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具有矮秆、穗数多、穗粒重高和千粒重偏低等特点;②相关分析表明西藏青稞各农艺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如单株粒重与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小穗数与穗长、穗粒数与穗长、单株粒重与穗粒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单株粒重与单株有效穗数呈极显著的正偏相关;③主成分分析将西藏冬青稞种质8个农艺性状分为5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为87.4759%,每穗小穗数、穗粒数的贡献率最高,达到32.7022%;④供试材料在遗传距离5.21水平上可聚为4大类,分为半矮秆短穗多粒型、矮秆长穗少粒型、高秆多穗粒重穗、半矮秆多穗粒重型等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适宜四川省推广种植的冬青稞新品种(系),于2018~2019年度在成都崇州市羊马镇进行了冬青稞新品种(系)的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昆仑14号和2011031适宜在四川省推广种植,康青10号和北青9号尚需进一步试验。甘青6号、甘青7号、2016-20和2017-1不宜在四川省推广种植,建议淘汰。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西藏冬青稞生长发育及产量对增温和CO2浓度升高的实际响应,以西藏冬青稞主栽品种‘冬青18’为试验材料,设置开放式气室(OTC)内无增温且无增施CO2为对照(CK)、增温(T)和增温+增施CO2(T+CO2)3个处理,经连续2个生长季全生育期增温控制试验,观察记录冬青稞生育时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1)T和T+CO2处理使‘冬青18’全生育期显著缩短,缩短12~20 d,主要集中于播种-出苗期和抽穗-成熟期。2)灌浆期旗叶叶绿素含量总体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3)T处理降低‘冬青18’产量,同时增加CO2有弥补产量的效果,主要是因为T处理的主穗粒数、穗粒重及千粒重均降低,增温同时增加CO2使千粒重和穗粒数有所增加。因此,全球气候变暖对于冬青稞生长整体表现为穗粒数、粒重和千粒重均降低等减产效应,而增加CO2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减产趋势,未来该地区冬青稞生产栽培可通过调整播期及筛选耐高温品种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相似文献   

16.
"冬青18号"是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近年来选育的冬青稞新品种,因其早熟、高产、收获后可复种多种作物而在全区大面积示范种植,本文基于2017年"冬青18号"在西藏自治区4市复种工作的调研,就复种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抢收抢种,机械化收割耕种抢农时;因地制宜,科学确定最佳复种作物;专项支持,充分保障示范推广资金;统一供种,确保复种作物种子质量;全程技术支撑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硅对冬青稞生长及冷胁迫后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硅对冬青稞生长及冷胁迫后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以2种当地主栽青稞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试验测定了不同浓度硅处理下(0mmol/L、0.2mmol/L和1.0mmol/L)冬青稞植株的含水量、根冠比、低温胁迫下青稞的细胞膜相对透性、恢复常温后青稞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结果表明:硅处理可显著增加冬青稞的根冠比,增加青稞叶片硅的含量,降低细胞膜在冷胁迫时的损伤;但对常温时的青稞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影响不大,而在低温胁迫后,硅处理青稞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无硅处理的青稞。同时,青稞对硅的吸收利用在品种之间存在差异,果洛在低浓度时(0.2mmol/L)即大量累积,而喜马拉雅19在高浓度时(1.0mmol/L)累积更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了搞好西藏一年两收套复种技术研究,在秋播大蒜、大葱、冬小麦、冬青稞的后茬复种、套种大量早熟作物的基础上,2005年又开展了燕麦、雪莎、箭舌豌豆等九个作物越冬试验,筛选出四个作物(燕麦、雪莎、菠菜、箭舌豌豆)完全可以安全越冬,芥菜型和小白菜型油菜可以部分越冬。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苦丁茶冬青的经济价值及其抗炭疽病育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论述了RAPD-SCAR和AFLP-SCAR双重分子标记对苦丁茶抗炭疽病育种的重要意义,以及对苦丁茶冬青炭疽病抗性基因成功进行SCAR标记所必须完成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必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了研究方案,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预测了此项研究工作的预期结果,并就RAPD-SCAR和AFLP-SCAR双重分子标记技术应用于苦丁茶冬青的抗炭疽病育种工作的创新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以箭筈豌豆品种"甘孜333"为试验材料,在林芝和山南两个不同生态区域进行机播、撒播、套种、混播,用4种不同播种方法对冬青稞复种箭筈豌豆"甘孜333"鲜草产量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山南,林芝在复种饲草具有一定的产量优势.从播种方式来看,油菜和豌豆混播的产量最高,在林芝和山南均有相同的结果.由于目前机播技术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