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1 毫秒
1.
为理解我国养殖业结构调整中农户大量退出生猪散养这一突出现象,本研究尝试在经典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提出局部生计系统、生计功能、生计依赖和生计突破等概念,构建农户退出生猪散养的分析框架,并将农户按照生计功能分为收入多样化户、猪肉自给户和风险防范户3类,同时利用农户调查数据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退出现象表现为各类农户同时但不同程度的退出;不同类型农户退出的驱动因素可能不同,同一因素对不同类型农户退出的作用机制也可能不同;有利的地理和交通条件、户主低龄化、耕地资源短缺和非农就业等因素相互交织是收入多样化农户退出的主要原因;交通条件、非农务工、非农经营和总收入增长引起的消费偏好改变是猪肉自给农户退出的主要原因;生存风险显著降低是风险防范农户退出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应对农户退出生猪散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农村生猪养殖(特别是农村散养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促进养猪业健康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农村散养猪是贵阳市养猪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农村散养猪也是农户经济的主要来源之一,但农户们在饲养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经济效益不高,与日益发展的集约化、规模化养猪场之间无法竞争.本文通过对贵阳市花溪区、修文县、清镇市等地猪散养户养殖情况的调研,分析了贵阳市农村散养猪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贵阳市农村散养猪的发展对策,为农村散养户提高养殖效益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生猪饲养模式仍以农户散养为主,养猪业依然是中国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详细分析了我国生猪散养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从而以独特的视角阐述了当前农户散养生猪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正在推进农村扶贫工作的过程中,部分地区就鼓励农民散养生猪,增加农民收入。南涧县在这方面就做出了一定的实践探索,不仅鼓励农户散养生猪致富,还为生猪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相应的支持,促进了生猪养殖产业扶贫工作的开展。宝华镇是山区农村,10个村民委员会,151个自然村,7933户农户,生猪存栏3万多头,百分之九十以上为散养。在发展过程中应加强对农户散养生猪的重视,并且加强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探索,为生猪养殖工作的全面优化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生猪生产不但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而且在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发展农村经济及推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我国生猪产业发展面临着诸多突出问题。一、生产方式有待转变我国生猪生产目前仍以千家万户的小规模、分散饲养为主,2007年散养比例仍然占到52%。在"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等产业化组织模  相似文献   

7.
基于四川省399份退出生猪散养农户的微观样本数据,通过建立multinomial logit模型分析散养农户退出后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与选择"务工为主"相比,健康状况对农户从事其他行业有正向影响;受教育年限对户主选择只从事种植业有显著负影响;性别对户主选择自营业有显著负影响;家庭规模对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种植业+养殖业)和失业有正影响,对户主从事自营业有显著负影响;退出前家庭总收入对户主从事养殖业和只从事种植业有显著正影响;当前家庭总收入对户主从事养殖业和自营业有显著正影响;家庭收入非农占比对户主从事农业生产有显著负影响;到县城和乡镇的距离对户主从事养殖业和只从事种植业有负影响;地形仅对户主从事自营业为主存在显著负影响;退出时间对农户选择只从事种植业、自营业为主有显著正影响。基于有关结论,本研究提出如下政策建议:提高农民受教育程度,拓展农民非农就业渠道,逐步实现用"知识经济"替代"肌肉经济";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充分利用当地农村劳动力资源,促进农户提高家庭非农收入比例;对于因自身健康和年龄因素而面临失业的农户应进行适当扶持,给予适当照顾。  相似文献   

8.
陈双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4,(18):6039-6041
以城镇化为导向的劳动力转移逐渐增加,散养户退出明显,农村生猪生产面临劳动力短缺的挑战,在劳动力转移条件下,确定农户生猪养殖的适度规模,以最大限度地留住农村的劳动力,逐渐变得必要而紧迫。该研究通过实地问卷调查,从比较收益、劳动生产率、生产资料获取及劳动者心理预期等4方面求解劳动力转移条件下农户生猪养殖的适度规模,并根据求解的适度规模分析了不同规模段生猪养殖场(户)的生产经营情况。研究发现,在劳动力转移条件下,从比较收益等4方面分析,年出栏500头左右可作为农户的适度生猪养殖规模,且该规模所在的规模段劳动力结构简单,较易获得资金,污废处理及土地获得均较其他规模体现出优势。  相似文献   

9.
永胜县生猪养殖是以农村生猪散养为主的农业大县,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生猪养殖业发展的扶持优惠政策,永胜县生猪规模养殖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农村中生猪散养仍然是该县现阶段生猪养殖的一个主要形式.农村散养户生猪出栏占全县生猪出栏比例的90%以上。随着农村散养户对生猪的引进、改良、流通和交易的日益频繁,外来生猪疫病传人的机会与日俱增。生猪疫病的防控更加复杂化.严重的威胁着农村生猪散养户的生产发展。因此,有效防控猪传染病、尽量降低或减少生猪传染病对养殖户的损失、使养殖户能够获得更高的养殖经济收益,成为每一位畜牧兽医工作者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最近几年,信阳农村养猪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猪散养户迅速减少,规模养猪场迅速增加,最近两年生猪和猪肉价格持续上涨,生猪市场供应紧俏,引起业内外人士普遍关注。作者通过对信阳农村生猪养殖情况的调查,结合本地有关统计资料和数据,探讨信阳农村生猪养殖变化,分析其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我国生猪散养户正快速减少的社会背景,简述了养猪业要根据我国国情,实行规模化与散养化两者并重发展的意义。在介绍自然养猪法优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引导农户推广自然养猪法,使散户养猪取得更好的综合效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养猪业是广西平乐县畜牧业的支柱产业,随向发着改革开发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经济已向多元化、产业化的方展,养猪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年来,由于动物疫病流行,饲料价格持续上涨。生猪市场价格波动过大及农村劳动力人口大量外出务丁等因素的影响.大部份的农户已不再从事养猪行业。农村散养户逐年减少,与此同时,具备一定优势的规模养猪得到了发展。养猪业已逐渐向规模化养殖方向转变,规模化养殖已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宅基地退出是提高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推动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手段。本文以伊犁州伊宁市和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为样本范围,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各地农户退出意愿不高且具有分异性。其中"有无就业技能"、"有无城镇购房"、"房屋结构"和"村集体是否有技能培训"与农户退出意愿均呈正相关影响。"民族"、"家庭经济压力"、"家庭年纯收入"、"家庭参加社保情况"与农户退出意愿均呈负相关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尊重农民退出意愿、加大财政投入、完善退出体制、建立就业和生活保障机制、加强政策宣传有助于提高农户退出意愿,促进农村宅基地退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生猪规模养殖发展迅速,占比持续攀高,散养户逐渐淡出养猪业.目前,在平原农区,小型猪场是生猪规模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就业、引领致富、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日益凸显,作者结合日常工作感受,对此做成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农户生猪养殖日益减少,尤其是散养户。原因是越来越多的劳动力脱离农村进入务工,致使农村生猪生产面临劳动力短缺的挑战。对此,应当适度控制生猪养殖规模,尽量保证劳动力充足,如此才能促使生猪生产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养殖业良好发展。基于此,本文将结合相关调查来分析和研究劳动力转移条件下农户生猪养殖的适度规模。  相似文献   

16.
在对略阳县农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略阳县一户多宅形成的原因、现状,影响宅基地退出的因素。结果显示略阳县半数旧宅基地处于闲置状态,且农户退出意愿极高;影响退出的因素主要表现为退出后生活和长远利益能否得到保障。政府部门应增加产业增收项目、加大退地农民的再就业技能培训以及完善配套基础设施,以保证宅基地有序平稳的退出。  相似文献   

17.
有专家预测,今年生猪市场不会大起大落.理由是:①经过去年的价格大跌,所有主产省的母猪存栏都有所调减,1999年末母猪存栏比重下降78%,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②我国养猪业有一个特殊情况:散养户的生产状况基本决定着整体形势.散养户大多属于副业型养猪.散养户手中的余粮、廉价的猪草、房前屋后的空地以及闲暇的时间,通过养猪可转化为一笔不小的经济收入,特别是现金收入,同时可积攒一些农家肥替代花现金购买的化肥.为此,散养户对生猪市场的价格不太敏感.③从农业的收入情况看,农户养猪也不会大幅减少.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有种植业、养殖业、乡镇企业和外出务工.由此看来,农户不会轻易放弃养殖业.从规模饲养户看,由于他们的规模、技术优势,又注重生猪的品种改良,今年养猪热情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家对养猪实施了一些惠农政策,促使养猪业在农村经济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加。但由于农村养殖户普遍缺乏专业知识,山区农村散养户仍然存在品种老化,饲养周期长,缺乏科学饲养管理、防疫意识淡薄等问题。导致了养猪户的经济效益不高、制约了农村生猪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农村散养生猪产业是中国家庭式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一度是中国生猪主要产出方式。但因规模化养殖的发展,该产业因利润微薄而失去竞争优势,面临逐步退出的趋势。文章对麒麟区三宝街道长坡村的农村散养生猪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深入思考,总结出农村散养生猪产业存在饲养成本相对较高,没有竞争优势;消费者难以鉴定,发挥不了品质优势;散养生猪产业难以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作用3个问题。并提出在广大山区推广小型生态发酵床养殖;充分利用农副产品作为饲料;建议官方从饲喂饲料角度给予生猪品质认定,从而拉开不同品质生猪的价格3点措施。对发展农村散养生猪产业、弥补规模化养殖发展太快带来的生猪供应不稳定、价格波动大的弊端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让农村的散养生猪产业在巩固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民养猪业的肥田和储蓄功能已经丧失,广大农村千家万户散养生猪将逐步退出生产领域,而由于资金、场地、排污、疾病控制等问题的困扰,不适宜发展大规模养猪场。建立一个年出栏生猪在500~2000头的小型规模猪场[1],由于投资小,周转快,已经逐步成为本地农村养猪业的主流。通过调查研究,笔者对年出栏生猪500头的小型规模猪场在选址、场地布置、猪群结构、防疫卫生、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