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述了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内涵与特征,挖掘了农业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认为中国农业文化具有思想激励、政治引导、道德约束和教育体验价值,认为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是实现中国农业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在抗击"5.12"汶川特大地震的伟大实践中,中华民族铸就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这一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抗震救灾精神蕴含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我国当前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素材。为了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高校应该抓住这一契机,采取有效措施,将抗震救灾精神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3):133-134
随着网络时代的兴起,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的壮大,普通民众皆握有"自由"赐予的言论之剑。各种观点、言论甚嚣尘上,各路新奇也是扑面而来。面对这个自由网络时代,民众的传统观念不断被刷新,如何在这新奇自由,看似毫无束缚的网络时代站定脚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不言而喻。而如何将人们普遍意识中传统甚至老旧的思想政治教育适应并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如今面临的一大课题。思想政治教育在自由网络时代的"攻"与"守"也应高度重视,并提上议程。  相似文献   

4.
冯友兰是我国现代久负盛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和教育家。作为教育家的冯友兰,其教育思想极其丰富。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受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和西方现代教育理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邓小平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在中国教育实践中的创新,也是邓小平同志对中国教育改革的贡献.坚持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仍然是今后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6.
学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问题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内在依据、意义、接受主体和融入内容等领域。随着融媒体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影响、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互联网+"化等问题是学界研究的趋势所在。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社会活动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中美都存在思想政治教育,但是美国用"公民教育"一词来表达这一活动。中美依据各自国情和文化传统采取了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通过比较中美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现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在今后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不仅要对我国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所创新,还应该适当吸收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增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现代中国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管子的四维思想体现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礼义廉耻深深植根于道德教育以及价值观的培养。国之四维,谓之礼义廉耻,通过论述管子"四维"思想的理论渊源与主要内容,对当代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作出启示,以期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洋务运动后期,其代表人物张之洞把“中体西用”思想作为改革中国封建传统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纲领,并为此采取了一系列的教育实践,对传统教育中的浮华空疏之风进行了改革,废除了传统教育中的八股取士制度,推动了中国旧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改革,对后来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长期忽视文化功能产生的"排斥"效应,片面强调理论教育与学生实际需求的脱节,在市场经济消极影响下存在社会重智轻德的价值取向。针对此情怳在当前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背景下,应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全方位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教师传统文化理论素养、关照现实的能力以及对传统文化"德育为先"理念的回归。  相似文献   

11.
在"90后"大学生中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转变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教育模式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需要。在当前的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要做好"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把他们放在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正确认识和全面把握他们这代人的特点,大力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补作用、教育与自我教育的互补作用以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并做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进行监测,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2.
实现中国梦,既需要现实力量,更需要后续力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任。为了更好地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育才作用,为实现中国梦培育坚定可靠的生力军,文章从如何为实现中国梦汇集能量入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今后的工作重点进行了探讨。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围绕着新的工作主题,广泛开展"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活动,为"圆梦"营造良好氛围;坚守理想信念教育,为"圆梦"激发正能量;大力弘扬中国精神,为"圆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努力培育大学生的"成才梦",为"圆梦"构筑广泛基础;坚持立德树人,为"圆梦"培育坚定可靠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3.
自媒体的迅猛发展,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了全新视野和动力,也触及其本身架构和机制的革新问题。自媒体所特有的极强交互性,使得作为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大学生实现"屌丝逆袭",一跃成为教育主体的"一极"。如何正确认识和定位"新主体",如何建构教育主体的新生态,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的旨趣。  相似文献   

14.
张伯苓先生身为中国现代教育的先驱,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知中国、服务中国"的教育方向、"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教育宗旨、"德、智、体、美"四育并举的教育内容、民主治校、中西贯通的教育模式,尽管跨域时空,但其教育思想在充分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注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革陈出新的创新精神和救国图存的爱国主义情怀等方面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依然对新时代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参考,为进一步应对当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所面临的问题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5.
"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的最高理想追求,也是马克思人学理论的归宿。理解"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可以从"人"、"全面发展"、"自由发展"三方面进行解读。通过对这一思想的分析,影映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许多误区,这就要求在"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思想的指导下,从价值取向、主体观、内容和方法、方式上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儒家学派作为中国传统化的主要流派,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他们的教育思想对中国传统教育和化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探讨儒家学派的教育观以及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希望我们教育工作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7.
简述陈独秀教育思想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的教育思想,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此前主要受西方影响,提出了“吸收西方”,“批判传统教育”的思想;“五四”后提出新旧教育界线以及旧教育的弊病,指出中国教育的改造与发展,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8.
微博作为信息交互的新型工具,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使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微时代"。"微时代"的到来,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为此,本文基于当前社会实际简要分析了"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然后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为目的提出要继承与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传统去粗取精,对现在积极创新,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载体,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做好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要与时俱进。网络育人是新时期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对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来华留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管理机制体制、丰富网络育人阵地、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领网络文化建设、加强来华留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等路径不断加强和改进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网络育人格局。  相似文献   

20.
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作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者,陈独秀在中国的救亡图存之路上不懈地奋斗着,与此同时他的教育思想及其教育实践也大放异彩,对于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本文主要从陈独秀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陈独秀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陈独秀教育思想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三个方面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