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高海棠种子发芽率,以湖北海棠(Malus hupehensis)种子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浓度GA3、磁场强度、温度及低温层积处理对湖北海棠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0.1%和0.05%浓度的GA3处理,播种后20d,湖北海常种子发芽率显著高于对照(P0.05),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播种后30~40d,经0.1%GA3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显著高于0.05%GA3和对照组(P0.05),最高可达82.0%;(2)与对照组相比,磁场处理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P0.05),播种后20d,5 000GS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显著高于2 000GS和对照组(P0.05),最高可达92.5%,播种后30~40d,不同磁场强度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最高达82.0%,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3)20℃和40℃温水浸泡24h处理后20~40d,种子发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增幅最高达86.2%;(4)低温层积处理后30~60d,其发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最高达41.7%。  相似文献   

2.
杂交稻春优84在绍兴市机插后10~15 d出叶最快,15~20 d分蘖最快,插种后30 d达分蘖高峰,有效分蘖期为插种后22 d左右,全生育期188 d,产量水平11 110 kg·hm-2,略低于甬优12,但成熟期提早6 d左右,有利于小麦的适期播种。  相似文献   

3.
采用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对水稻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室内测定发芽率、盆钵旱育秧对秧苗生长的影响以及秧田期防治稻蓟马的效果。结果表明,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对淮稻5号、扬籼优22和大华香糯3个水稻品种种子进行浸种催芽后包衣,100 kg种子有效用量70~560 g,药后4 d和5 d对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和钵栽水稻秧苗的出苗率没有明显影响,药后15 d秧苗的株高和鲜质量与空白对照没有明显差异。当100 kg种子有效用量提高至840 g时,药后4 d 3个水稻品种种子的发芽率分别比空白对照处理的发芽率降低了6.21%、4.32%和2.46%,出苗率分别降低了5.30%、5.92%和5.29%。100 kg种子有效用量为70~560 g时,秧田期对稻蓟马的控制效果在91.20%~99.33%之间,保苗效果在95%以上,持效期20 d以上。  相似文献   

4.
在4年生秦艽品系GQ05-2采种田中选取健壮植株作为研究对象,于开花盛期选取同一天开花的植株用吊牌标记,并从标记后4 d开始,每隔4 d采样1次,分别测定秦艽种子千粒鲜质量、千粒干质量、种子含水量等指标,对秦艽种子灌浆动态进行研究,旨在为秦艽种子采收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结果表明,秦艽种子千粒鲜质量在开花后第40天达到最大值,随后迅速下降到接近干质量的水平;秦艽种子籽粒千粒质量变化呈"S"形曲线趋势,符合Logistic方程,花后第4~8天种子千粒鲜质量缓慢增加,灌浆处于渐增期,花后第8~28天种子鲜质量快速增加,灌浆进入快增期,花后第29~40天为稳增期,鲜质量增加速度趋于平稳,并在花后第40天左右千粒鲜质量达到最大值(0.221 7 g),开花后第60天灌浆基本结束。灌浆速率呈"快—慢—快—慢"规律,籽粒脱水速率大致随灌浆的进行而加快,含水量持续下降,含水量下降最快的时期为灌浆高峰结束期。由结果可以看出,秦艽种子籽粒脱水加快、干质量和含水量趋于稳定是种子成熟的标志,采收期应在开花后第56天左右(9月中下旬),蒴果种荚尚未开裂时为最佳,秦艽种子应根据成熟情况采取及时分批采收为宜。  相似文献   

5.
正1白菜主要病害1.1白菜软腐病软腐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从莲座期到包心期发生,病菌从菜帮基部、叶柄、叶缘、叶球顶端伤口侵入,病株外叶平贴地面,叶球外露,叶柄或根茎处组织溃烂,流出灰褐色粘稠状物,溃烂处产生硫化氢恶臭味,是该病重要特征。防治建议:在发病初期用农用链霉素3 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 000倍液喷雾,隔10 d喷1次,连续喷2~3次。也可选用72%农用链霉素3 000~4 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 000倍液灌根,发现重病  相似文献   

6.
对土质、肥力、面积相同的两块水田地分白天、晚间两个时间进行地下水灌溉试验。结果表明,白天灌地下水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较大影响,其中分蘖始期延迟5d、有效分蘖期延迟6d,最高分蘖期延迟6d,抽穗期延迟4d,成熟期延迟4d,产量降低5.1%。  相似文献   

7.
宁88在半山区作连作晚稻机插栽培的生长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宁88晚粳品种作连作晚稻机插栽培,插秧后第5~10天出叶最快,插秧后49~50 d剑叶全部抽出。插秧后20~25 d达到苗数最高峰,有效分蘖期在插秧后18~19 d,全生育期147 d。在当地半山区条件下,7月初播种能够安全齐穗,取得良好收成。  相似文献   

8.
<正>1选用优良品种根据当地的种植习惯和气候特点,选用适宜的品种。黄骅市一般选用中早熟、适于密植、抗病性强的品种。主要有冀谷19、冀谷31、沧谷4等。2播前备耕工作2.1选地、轮作倒茬。谷子耐旱耐瘠薄,怕涝,不宜重茬,选择地势高,排水方便,质地松软并富含有机质的地块。2.2整地施肥。夏谷以伏耕为好,麦收后深松深度不低于25 cm;结合整地,一般亩底施农家肥2 000~3 000 kg。2.3种子处理。播种前将种子翻晒2~3 d,忌在水泥地上晒种。播前2 d用杀  相似文献   

9.
<正>一、白菜主要病害1、白菜软腐病软腐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从莲座期到包心期发生,病菌从菜帮基部、叶柄、叶缘、叶球顶端伤口侵入,病株外叶平贴地面,叶球外露,叶柄或根茎处组织溃烂,流出灰褐色粘稠状物,溃烂处产生硫化氢恶臭味,是该病重要特征。防治建议:在发病初期用农用链霉素3 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 000倍液喷雾,隔10 d喷1次,连续喷2~3次。也可选用72%农用链霉素3 000~4 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高寒山区春季玛咖种植条件下,不同栽培留种方式对不同类型玛咖种子质量和病虫害的影响,为适宜栽培留种方式及玛咖品种类型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玛咖主流栽培"黄色玛咖"、"紫色玛咖"、"黑色玛咖"并栽培在海拔3 000 m的种球为材料,采用玛咖植株原地育种(海拔3 000 m)、玛咖根球分选后贮藏30 d后栽培于原玛咖种植土壤海拔3 000 m处留种、玛咖根球分选后贮藏15d后栽培于海拔2 700 m处留种、玛咖根球分选后在2 400 m温棚内栽培留种、玛咖根球分选好种株栽培在温棚内待其发芽再栽培于海拔2 400 m的大田处育种5种栽培留种方式,系统比较不同栽培留种方式对玛咖物候期、千粒重、发芽率、种子产量和病虫害的影响。[结果]不同栽培留种方式对玛咖物候期的影响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不同颜色品种玛咖经过不同栽培留种方式对种子千粒重、产量和发芽率的影响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不同颜色品种间玛咖经过不同栽培留种方式对病虫害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不同栽培留种方式对病虫害影响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结论]不同栽培留种方式对玛咖物候期、千粒重、发芽率、种子产量和病虫害的影响结果分析,认为玛咖根球分选后贮藏于15 d后栽培在海拔为2 700 m处留种,有利于提高玛咖种子质量和减少病虫害。  相似文献   

11.
以红火箭、红火球和百日红3个紫薇栽培品种的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NAA、IBA和GA3外源激素对紫薇种子发芽率、发芽势、萌发时间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外源激素均可正向调控红火箭的发芽率,红火球和百日红的发芽率主要受IBA正向调控,10 mg·L-1 IBA显著提高3个紫薇品种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20~100 mg·L-1 GA3均能显著提高3个紫薇品种种子发芽势;1 mg·L-1 NAA、10 mg·L-1 IBA、20~50 mg·L-1 GA3浸泡红火箭种子后,发芽率和发芽势显著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10 mg·L-1 IBA浸泡红火球种子后,发芽率和发芽势显著高于对照及1、5、20 mg·L-1 IBA处理。5和10 mg·L-1 IBA浸泡百日红种子后,发芽率和发芽势显著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其中,1 mg·L-1 NAA、10 mg·L-1 IBA、5 mg·L-1 IBA分别浸泡红火箭、红火球、百日红后,发芽率最高为88.0%、85.3%、87.3%;此外,各处理与对照组起始萌发时间相差不大,1 mg·L-1 NAA、10 mg·L-1 IBA、5~10 mg·L-1 IBA分别使红火箭、红火球、百日红的萌发时间缩短5、3、4 d。试验结果对紫薇栽培品种的苗木快繁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生产的支撑。  相似文献   

12.
淡剑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化学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剑夜蛾[Sidemia depravata(Butler)]在苏州地区年发生4-5代,以老熟幼虫和蛹在草坪草根基部附近浅土层中越冬,世代重叠,整个世代历期为34~35 d,各虫态平均历期为:卵期3~4 d,幼虫整个历期为19 d,1-6龄分别为:4 d,3 d、3 d、2 d,2 d、5 d,预蛹期1d,蛹期6 d,成虫期5 d;成虫灯下始见于4月下旬,7月中旬开始数量突增,发蛾盛期持续到9月下旬.室内药效测定表明,1.5%世扬EC 3 000倍、4 000倍,25%喹硫磷EC1 000倍、15%阿维·毒EC1 500倍,4.5%高效氯氰菊酯EC1 500倍,10%除尽EC1 000、2 000倍,均有很高的活性,速效性好;田间药效试验表明,25%喹硫磷EC、4.5%高效氯氰菊酯EC、1.5%世扬EC、15%阿维·毒EC均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聚乙二醇(PEG)不同分子量及体积分数对七叶一枝花种子萌发的效果,采用不同体积分数(10%、25%、35%)和分子量(4 000、6 000、8 000、10 000)的聚乙二醇浸泡七叶一枝花种子,以蒸馏水浸泡作对照(CK),放入20℃培养箱(弱光条件)24h后,清洗种子后进行培养,并研究去掉种子部分种皮、胚乳对子叶及切去种子茎对侧芽的影响。结果表明:PEG对七叶一枝花种子的快速萌发具有促进作用,其中以25%PEG 4000促进七叶一枝花当年采集新种子的萌发效果最好,培养30d、40d、50d和60d时萌发率分别为12.61%、44.85%、64.38%和78.86%,比CK高2.88百分点、29.69百分点、17.97百分点和5.33百分点;70d时萌发率达85.71%,最长胚根长达1cm;80d时萌发率达90%以上,最长胚根达3cm。为达到较好的药用效果,建议在培养期间去掉种子部分种皮和切去生长的茎。  相似文献   

14.
于2016年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种子生产田实施了4个收获期和2个收割高度的两因素随机完全区组试验,以研究收获期和收割留茬高度对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收获期从花后15 d至花后36 d,有籽粒脱落的穗子和有籽粒脱落的小穗的百分率和千粒重逐渐提高,而每小穗粒数逐渐下降,致使种子产量先增加后降低;在4个收获期处理中,最高籽粒产量出现在第2期,即花后22 d,其显著高于第1期(花后15 d)和第4期(花后36 d)的种子产量,而与第3期(花后29 d)收获的种子产量间没有显著差异;第2期收获的种子千粒重、种子发芽率和种子萌发苗株高与第3、4期收获的优质种子间没有显著差异;籽粒产量和质量在留茬高度16 cm(收割全株)和留茬高度58 cm(割穗)间差异不显著,该效应不随收获期的不同而异。据此推断:上海地区高产优质高羊茅种子的适宜收获期为首批开花穗的花后22~29 d,于全田尚有12%的嫩穗和59%的小穗顶部有1~3粒籽粒脱落时开始尽快收获;可以根据不同收获方式的需要在高于地面16 cm至穗颈节间(割穗留茬高度)范围内灵活确定植株收割高度。  相似文献   

15.
25%氰烯菌酯悬浮剂防治水稻恶苗病田间药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5%氰烯菌酯悬浮剂为供试药剂进行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氰烯菌酯悬浮剂2 000~4 000倍液浸种处理对秧田恶苗病平均防治效果为96.70%~100.00%,对本田恶苗病平均防治效果为97.62%~100.00%,防治效果好,对作物生长安全。推荐用量以3 000~4 000倍液为佳,按种子与药液1.0∶1.2的比例进行浸种。  相似文献   

16.
正一、播种育苗(一)种子处理选择耐低温、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播种前1~3 d进行晒种,晒种后将种子用55℃的温水进行烫种10~15 min,并不断搅拌到水温降至30~35℃,将种子反复搓洗,并用清水洗净黏液,浸泡3~4 h,将浸泡好的种子用洁净的湿布包好,放在28~32℃的条件下催芽1~2 d,待种子70%露白时播种。(二)营养土和药土的配制营养土应用近3~5年内没有种  相似文献   

17.
元江干热河谷麻疯树开花结实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野外定位观测麻疯树单花、单花序、单株花朵的开放动态,利用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对麻疯树结实生物学进行了观察与调查。结果表明:①麻疯树雄花单花期常2d,雌花单花期5~8d。每花序具有雌花0~17朵,雄花49~238朵。花序花期13~19d,常常第1、2天先开雄花,尽管雌花数目较少,但开放速率较快,集中在第3~5天开放。同一植株1a最多开4次花。②果实从授粉至果黄,大致需要50d,果实生长发育曲线呈S型,果实与种子的纵横径的增长速度可分3个时期:生长缓慢期,为授粉后0~15d;快速生长期,为授粉后15~27d;生长缓慢期,为授粉后27~48d。后期历时21d,果实纵横径增长缓慢,但种子质量增加较快,主要是种仁发育消耗营养较多。每果枝具果实1~17个,以1~8个居多,单果枝的果实发育进度与果实数量相关,果数越多,差异越大,反之越小。  相似文献   

18.
穿山龙栽培技术及组培育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穿山龙的引种试验、栽培技术研究、种子发芽处理和组培育种研究,旨在促进其产业化开发。由榆社野生种组培育成的穿龙1号为优良品种。栽培过程中,可一次施足底肥(农家肥中的羊粪或鸡粪);种植密度约为90 000株/hm2;塑料薄膜覆盖提高出苗率;搭架供其缠绕生长;生长期为3年。可采用种子在-20~-15℃下冰冻处理30 d,或用55~60℃的温水浸泡种子4 h,再在-20~-15℃下冰冻处理10 d,以打破休眠。  相似文献   

19.
几种杀虫剂对葡萄斑叶蝉的防效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葡萄斑叶蝉是新疆葡萄生产上的重要害虫,田间药效试验表明: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4 000~8 000倍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3 000倍,对葡萄斑叶蝉防效高,持效期长,药后7 d防效在90;以上,药后21d防效仍在80;以上.48;乐斯本乳油2 000~4 000倍对葡萄斑叶蝉具有很好的速效性,但持效期短,药后21 d防效为47.8;~56.30;.2.5;功夫水乳剂3 000~6 000倍对葡萄斑叶蝉的防效不高,药后21 d防效为40.4;~60.0;.  相似文献   

20.
夏季不同日龄的水稻芽撒播对成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季对稻种露白及露白后1~5 d不同日龄的水稻芽撒播,研究了各处理的成苗情况。结果表明:种子露白后催芽1~2 d撒播,能明显促进苗期的生长发育,提高成苗率,但不能促进水稻抽穗期提前。露白后催芽2 d撒播的成苗率(66.5%)较稻种露白撒播的成苗率(54.1%)提高了12.4%。种子露白后催芽2 d再炼芽1~2 d撒播,能明显促进水稻苗整个生长期间的生长发育,成苗率大幅度提高;与露白后催芽2 d撒播处理相比,成苗率提高19.2%,苗期叶龄提早0.9片以上,3.0叶期、分蘖期、抽穗期分别提早4 d、4 d和3 d。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多条不定根伸出后撒播,成苗率会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