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明确小麦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及其与化学除草剂相互作用对水稻田杂草控制和水稻产量的影响,探讨化学除草剂减量使用的可行性。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小麦秸秆全量覆盖还田、全量浅旋还田、全量深埋还田、秸秆不还田4种方式下不同剂量69%苄嘧磺隆·苯噻酰草胺WG(0、207、414、621、828 g/hm2)对水稻田主要杂草控制效果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秸秆还田对水稻田千金子、稗草、鸭舌草、水苋菜、异型莎草等杂草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全量覆盖还田和全量浅旋还田效果明显优于全量深埋还田效果。同时小麦秸秆还田显著促进了较低剂量苄嘧磺隆·苯噻酰草胺WG(207 g/hm2)对鸭舌草、千金子控制效果,药后45 d全量覆盖还田、全量浅旋还田结合207 g/hm269%苄嘧磺隆·苯噻酰草胺WG对杂草总体控制效果在95%以上,优于414 g/hm2单独使用效果,而与推荐剂量(621 g/hm2)单独使用效果没有显著差异。秸秆还田可有效促进水稻生长和分蘖,增加水稻产量,秸秆还田与化学除草剂协同作用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更为明显。虽然秸秆覆盖还田条件下不同剂量除草剂对水稻有效分蘖数和产量没有显著差异,但是1/3推荐剂量69%苄嘧磺隆·苯噻酰草胺WG(207 g/hm2)在抑制杂草危害、促进水稻产量方面与推荐剂量效果相当,水稻有效分蘖数较空白对照增加44.4%,株高增加12.9%,产量增加51.2%,均明显优于秸秆单独还田和除草剂单独使用效果。生产上可利用小麦秸秆覆盖还田的物理作用和化感作用延缓杂草萌发和生长,减少水稻田杂草发生数量,同时配合50%推荐剂量69%苄嘧磺隆·苯噻酰草胺WG来有效控制水稻田杂草危害和提高水稻产量,降低苄嘧磺隆·苯噻酰草胺WG使用量50%左右。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玉米秸秆不同覆盖还田量对水稻田杂草的控制作用和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以及秸秆覆盖还田对化学除草剂减量使用的可行性,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玉米秸秆覆盖还田结合化学除草剂(80%苄嘧·苯噻酰草胺WP)对水稻田杂草的控制效果以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覆盖还田对水稻田杂草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随着秸秆覆盖还田量的增加,杂草控制效果明显上升,5 400~7 200 kg/hm2秸秆覆盖还田45 d内对水稻田稗草、千金子、莎草、水苋菜、鸭舌草的控制效果达80%以上。而且化学除草剂使用与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措施对水稻田杂草具有协同控草作用,施药后45 d 3 600~7 200 kg/hm2秸秆覆盖还田结合240 g/hm2(常规使用剂量的50%)化学除草剂对水稻田杂草总体控制效果达90%~100%,且对水稻产量提高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药后45 d杂草株防效和小区水稻产量与除草剂剂量、秸秆覆盖还田量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因此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显著降低了化学除草剂的使用量,有助于提高玉米秸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水稻秸秆全量还田的可行性,2011年开展了水稻秸秆全量简易还田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秸秆全量还田后,小麦出苗早,苗数足,生长稳健,同时抑制杂草生长,减轻杂草为害。在技术环节上,应重点抓好小麦套种,在水稻收割后1~3d进行,播种时应注意田间土壤墒情和天气变化情况,对水稻切碎秸秆抛撒均匀,注意田角四周适当补种。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不同播种量结合除草剂对杂草抑制效果和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使用除草剂的情况下,随着小麦播种量上升,看麦娘和菵草的发生密度呈下降趋势,与75.0 kg/hm~2播种量相比,112.5~225.0 kg/hm~2播种量下小麦田杂草发生密度显著降低24.64%~77.73%。相同播种量下,不同剂量化学除草剂对看麦娘发生的抑制作用有显著差异,与相同播种量、不使用除草剂相比,5%唑啉·炔草酯EC 60 g/hm~2,a.i对看麦娘和菵草抑制作用分别为52.46%~74.44%和44.55%~75.44%。相同除草剂使用剂量下,随播种量增加,杂草受抑制作用也呈上升趋势,其中5%唑啉·炔草酯EC30 g/hm~2,a.i,小麦播种量150.0~225.0 kg/hm~2时,与75.0 kg/hm~2播种量相比,看麦娘密度显著下降28.43%~50.00%,菵草密度显著下降70.80%~83.70%。可见适当提高小麦播种量可通过改变小麦-杂草生态竞争关系,抑制杂草发生密度,提高化学除草效果,而且适当增加小麦播种量,配合使用5%唑啉·炔草酯EC对小麦生长发育、光合作用等没有显著不利影响,150.0 kg/hm~2小麦播种量时,使用5%唑啉·炔草酯EC有助于提高小麦产量,但不同剂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187.5 kg/hm~2小麦播种量时,是否使用除草剂对小麦产量没有显著影响,秸秆还田条件下适当增加小麦播种量可促进化学除草剂使用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5.
麦田杂草对小麦生长极为不利,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麦田化学除草已经非常普及,然而除草剂药害问题时有发生,笔者对该县麦田杂草种类和除草剂产生的药害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和并提出了预防措施。只有科学使用除草剂,小麦才会丰收。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速秸秆还田,定远县在小麦生产上开展了秸秆切碎覆盖催腐技术试验示范工作。结果表明,秸秆催腐覆盖还田可以改善小麦经济性状,增加小麦产量,还能改善土壤,提高地力,抑制杂草生长,减少化肥用量,增强土壤保墒保肥能力,实现节本增效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探明秸秆还田后,除草剂应用于直播稻田的适宜剂量、防除效果及安全性等,特进行了秸秆还田后直播稻田杂草防除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在秸秆还田后的直播稻田进行化学除草,应比常规田适当增加除草剂的使用剂量,以提高防效。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玉米机械化收获的推广,玉米秸秆还田成为小麦栽培技术提高的必要生产措施之一,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和普及,玉米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还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小麦生长所需养分含量,对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经济效益的提高都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与影响。但一些地区,玉米秸秆还田后的麦田出现出苗率低、苗黄、苗弱等不良现象,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为此,在关于玉米秸秆还田后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工作中,如何结合科学技术有效保证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最大限度提高小麦栽培技术?将是未来农业生产中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试验设置了麦稻秸秆全量粉碎两季均还田、小麦秸秆一季全量粉碎还田而水稻秸秆不还田、小麦秸秆不还田而水稻秸秆一季全量粉碎还田、麦稻秸秆两季均不还田周年对比试验,测定了不同还田方式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含水量、微生物的变化及对水稻、小麦生长发育、产量结构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秸秆还田耕作技术模式,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水稻、小麦轻简丰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集成小麦—水稻轮作秸秆还田保护性耕种技术体系。试验证明,通过连续3—5年小麦、水稻全量粉碎还田,土壤理化性状会得到明显改善,土壤持续供肥能力稳步上升,水稻、小麦产量、品质必将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0.
麦草全量机械还田对机插水稻产量和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探讨麦秸全量机械还田对机插水稻产量和生长特性的影响。以中熟华粳2号为试验材料,设小麦秸秆还田与秸秆不还田两个处理,进行机械插秧,对水稻的产量形成和生长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处理后穗数降低,每穗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均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产量显著提高;各生育时期的茎蘖数明显降低;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根冠比和光合速率在抽穗前低于秸秆不还田处理,抽穗后则相反。可见,秸秆还田对机插水稻具有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11.
水稻秸秆还田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大区对比试验,研究了水稻秸秆不同还田量和还田方式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秸秆还田处理的小麦产量均高于不还田处理,且以小麦播前稻秸半量(4 500kg/hm2左右)耕翻还田的处理产量最高。此外,耕翻还田处理尤其是半量耕翻还田处理的小麦生育进程较快,有利于促进小麦生长。  相似文献   

12.
试验设置秸秆还田和不还田两种方式,选用抗盐小麦德抗961和普通小麦鲁麦10,以探明秸秆还田和品种选择对盐渍土水盐运移和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够减少水分散失,提高土壤含水量,同时减轻盐分在表层土壤的富集,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选用抗盐小麦品种不仅提高了小麦的抗盐能力,也降低了表层盐分的进一步富集.小麦产量的提高得益于产量构成因素的综合改善,其中每公顷穗数贡献较大.从减轻盐分表层富集和提高产量幅度来看,品种选择的效果优于秸秆还田.因此,选用抗盐品种,并结合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盐渍土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3.
小麦、夏玉米两茬秸秆还田不同耕作方式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太行山前平原小麦一玉米两熟农田秸秆全量还田后的一系列问题,从配套的土壤耕作施肥技术上进行了试验研究。该研究重点比较了不同耕作方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并探讨了结合秸秆还田不同耕作方式的氮磷钾养分配比的效果对小麦、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玉米秸秆还田后,两季作物全年适宜施肥量:N 420~480kd/hm^2、P2O5 135~150kd/hm^2。在秸秆还田加深松的地块应控制磷肥的施用量,钾肥在小麦、玉米秸秆还田地块增产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近期,江苏省溧阳市社渚镇梅山村种粮大户汤芳伢说,他种的5000多亩水稻,目前已收获了1000多亩,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是个丰收年,问题是水稻秸秆还田让他很头疼。"还田之后,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水稻秸秆还田会影响小麦产量?种了20多年粮食的汤芳伢解释说,小麦播种后就怕土壤水分大,土壤干一点不要紧。稻草还田后被埋在表层土下,含水量较大,而且不容易干,会造成小麦烂根。如果小麦播种季节以及之后一个时期雨水较少的话,对小麦生长影响还不大;如果雨水一多,土层下没有沤烂的秸秆正好吸附了水  相似文献   

15.
作物秸秆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之一,在自然环境下难以腐解,使用秸秆腐熟剂,能加速秸秆的腐解,同时还能促进作物产量的提高。本试验主要验证5种秸秆腐熟剂对小麦秸秆的腐熟情况以及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为大田秸秆还田施用腐熟剂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在农机力量较薄弱地区开展水稻秸秆全量还田的可行性,从2012年秋播起,以小麦和蚕豆为试验材料,开展了水稻秸秆免耕还田技术对后茬作物生长影响的试验评价。结果表明,在水稻收割前套播麦种和撒施基肥,采用自带秸秆切碎装置的稻麦联合收割机将秸秆切碎还田,然后用以小拖拉机为动力的开沟机将沟中泥土覆盖在秸秆上的免耕还田方式,既可缩短水稻收割与后茬作物播种之间的时间,又能促进后茬作物早出苗,增加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减轻杂草危害。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秸秆还田方式与不同肥料运筹比例对小麦群体、个体及最终产量的影响,设置了2种还田方式和3种运筹比例交叉试验。结果表明:一定的基、追肥施用比例与秸秆还田互作处理能显著影响小麦产量三因子。在秸秆还田条件下,以5:1:4氮肥比例能够建立适宜群体,同时促进个体良好生长,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适宜小麦生产的种植方式和稻秸秆还田量,以春性小麦品种"宁麦14"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和稻秸秆还田量对小麦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不同种植方式中,以稻秸秆还田播后浅旋方式播种最均匀、最省工省力,生产成本最低,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在试验采用的3种种植方式中,随着稻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小麦成苗率、基本苗数和成穗数均呈直线下降趋势,特别是稻秸秆还田量达一半以上时,对小麦出苗、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更好的秸秆还田方式,2010年浦东新区进行了不同方式的小麦秸秆还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前茬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对水稻苗期的生长发育影响不大,作为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方式,在生产中可全量还田。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再加入碳铵或腐熟剂均能促进水稻前期生长,并能更好地促进水稻后期生长,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0.
秸秆还田对稻麦田间杂草发生的影响及化除效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秸秆还田后茬田间杂草的发生及影响,开展了麦、稻秸秆不同还田量对直播晚稻和小麦浅耕、免耕(覆盖)栽培田间杂草发生的影响及化除效果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麦秸秆还田种植水稻,其苗期田间杂草的发生种类以单子叶杂草[如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等]为主,双子叶杂草[如节节草(Commelina diffusa)]较少,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田间杂草有所减少,然而不同处理田间杂草发生无明显规律,说明麦秸秆不同还田量对水稻田间杂草发生无明显影响。麦秸秆全量还田水稻杂草化除效果比对照降低15%;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小麦浅免耕栽培,化除效果比对照下降幅度更大。改进化学除草方法,可提高化学除草效果90%~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