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照叶树林的概念即等同于常绿阔叶林,它涵盖了从喜马拉雅山南麓东经不丹、阿萨姆、缅甸、中国云南南部、泰国、老挝、越南北部、中国长江南岸直至日本西部的辽阔地域。自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起逐渐有学者提出照叶树林文化论的学说。持这一派观点的学者认为这一地带的文化具有相通性,其最基本、最重要的文化特征是以栽种水稻、杂粮(包括旱稻)、薯类为主的烧田农业。这些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于继续研究东亚地区早期农业产生和发展具有相当的启发和参考价值。日本学者中尾佐助是这一派观点的代表人物之一(1)。在其著作《栽培作物与农耕的起源》中(2),他提出一个贯穿全书的概念:农耕文化复合体。对此他阐明道:从文化整体中抽取与农业相关的要素,把农作物的品种、栽培技术、加工技术、宗教礼仪、农地制度等这些异质事物集中在一起,即结合成为一个整体。用一个略显小题大做的习惯语来称呼的话,可以称之为农耕文化复合体,复合体即为complex一词的翻译。在这个农耕文化复合体之中,从种子到餐桌的问题属于其中一部分,却是最基本的部分,可以用农耕文化基本复合体来称呼,即agriculture basic complex。农耕文化复合体的基本部分还包括例如农耕礼仪、农地制度这样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文化产业正处在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十九大的召开,更是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文化产业这四个字不断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而民俗文化更是体现了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对五十六个民族生活方式的描述,对各族人民物质精神生活的细致刻画。小到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餐桌礼仪,大到婚丧嫁娶的习俗礼仪,展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因此,民俗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对研究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泛法治主义倾向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引起东西方社会的深刻反思,法律的显性社会控制功能具有局限性,需要宗教、道德等隐性社会控制形式的弥补。礼仪是道德的精华与核心,礼仪文化是隐性社会控制的最佳载体,是法律显性控制的最佳补充,具有隐性社会控制的重要功能。要通过礼仪文化对个体的浸润和陶冶去夯实实现礼仪文化隐性社会控制功能的基础,通过个体的实践与养成,抓住礼仪文化隐性社会控制功能的关键;通过拓展与提高,把握实现礼仪文化隐性社会控制功能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汽车营销礼仪》课程改革是建立在提高职业综合素质的基础上,针对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汽车营销礼仪》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根据职业能力需求重新构建了课程体系,并利用信息化资源和手段实现课堂翻转。  相似文献   

5.
三、富贵与卑贱者的客来敬茶客来敬茶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和习俗 ,也是表达主客之间的深厚友谊的一种方式。究其历史 ,由来已久。远的有晋代的王蒙用“茶汤敬客” ,桓温用“茶果宴客”。唐人张籍《赠合少府》诗 :“为客烧茶灶 ,教儿扫竹庭。”《清稗类钞》 :“湘人于茶……人家有客至 ,必至茶。”这种优良的传统习俗 ,作为礼仪 ,一直传承、延用至今。《金瓶梅》中的客来敬茶 ,以西门庆、吴月娘为中心 ,初步统计共有 183处 ,充分反映了元、明时期的市井茶道和饮茶文化。西门庆、吴月娘的“客来敬茶” ,对一般来客 ,则由家人、仆妇、丫环去…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重点向服务方向转移,"经济服务化"的发展速度正在加快,金融等高端服务已经广泛和深入地渗透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更加凸显了金融礼仪对于金融从业人员的必要性。针对《金融礼仪》课程定位的不明确和知行脱节的现象,将对《金融礼仪》的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的角度给出教学模式优化路径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厨房餐桌食品品牌革命到来啦!未来20年,世界看中国,中国看农业,农业看餐桌食品品牌!这是品牌营销专家、北京福来品牌营销顾问机构董事长娄向鹏在最新专著《品牌农业》一书中提出的诊断。中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从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从产品营销到品牌营销转型与升  相似文献   

8.
在人生的重要节点中,会进行充满仪式感的礼仪活动,这些仪式活动也被统称为人生礼仪。在中华礼仪体系中,具有一定的趋同性,同时不同地区也有着自身的礼仪特点。在甘肃地区,孩子“满月”会进行一定的礼仪性活动,以庆祝孩子的成长进入一个新的节点。本文基于甘肃地区的文化生活实践,探索孩子“满月”习俗,旨在进行文化总结与指引。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文明古国, 礼仪之邦。然而, 近些年, 在社会中存在着许多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 这既有道德的错位与缺位的原因, 又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失落和礼仪教育缺失的原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倡导中华礼仪文明,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建立德、法、礼三者结合的社会规范体系、实施德、法、礼并举的教育是重建礼仪文明之举  相似文献   

10.
《农家科技》2014,(6):82-82
餐桌礼仪在中国人的完整生活秩序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的方法——也是头等重要的社交经验。为此,掌握某些中式餐饮规则的知识便显得特别重要了,无论你是主人,抑或只是一位客人,都必须掌握一些规则。圆形餐桌颇受欢迎。因为可以坐更多人,而且大家可以面对面坐,一家之主的身份并不像西方长形餐桌上很清楚地通过他的座位而辨认。客人应该等候主人、邀请才可坐下。  相似文献   

11.
在圆悟克勤评唱的《碧岩录》中,出现了很多有关"吃茶(去)"的禅语,而且圆悟克勤在灵泉禅院驻锡期间,手书"禅茶一味",奠定了夹山禅茶祖庭的地位。在其评唱的著作《碧岩录》中出现的"吃茶(去)"语汇,一方面是出自赵州和尚"吃茶去"的公案典故,另一方面也是禅门世俗化的应接语言。与此同时,在禅门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具有宗教仪轨程式的"吃茶"礼仪。笔者以为,《碧岩录》中的"吃茶(去)"具有比较通俗化、生活化的即凡即圣意味,而禅门形成的"吃茶"礼仪则具有凸显的宗教神圣性质。笔者将从即凡即圣的角度来讨论《碧岩录》中的"吃茶(去)"与禅门茶礼仪关系中的宗教性向度。  相似文献   

12.
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安全法规体系非常注重从田间到餐桌的连续性管理和全程性管理,注重从源头上控制食品质量,具有种类多、涉及面广、系统性强、科学性强、可操作性强等特点。1.管理法规相对健全欧盟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法规有《国际植物保护公约》、《农产品品质管理法》、《植物防疫法》、《农业管理法》、《家禽传染预防法》、《畜产品加工处理法》和《食品卫生法》。  相似文献   

13.
陆羽《茶经》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钱大宇 《农业考古》2000,(2):255-258
陆羽《茶经》的出现是有其一定的哲学、文化和茶饮的基础,并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的重大意义,不仅总结了茶叶枝术,推动了茶叶生产的发展,更重要的还在于构建了茶文化的基础,赋于茶一种深刻的精神,一种哲学观,一种传统文化中人伦关系的象征,同时还用茶性、茶的礼仪等来规范人生处世修养,表达了一种独特的价值取向。《茶经》问世已一千多年,在这其间中华茶文化得到很大的发展与弘扬,并逐步推向世界,向世界性的精神领域延伸。据统计茶业技术和茶文化的研究著作近七百多种,茶业生产也有了新的科学含量,陆羽也随之被…  相似文献   

14.
何芳 《农业考古》2005,588(3):102-115
假如在记述清朝祭典的《钦定大清会典》与《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中在考订乾隆朝“常雩”的史实,就会发现其中一个显著缺陷,那就是在繁缛的礼仪程序后面缺少基本的历史背景,尤其是农业的形势及参与其间的政治与文化因素,所谓七年议准:“嗣后令孟夏择日行常雩礼”并不能详尽说明乾隆朝设常雩为大祀的史实;而《清史稿》的《礼志》部分尽管有“乾隆时,设常雩为大祀”的记述,但同样未能详尽其过程;  相似文献   

15.
我国虽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但没有“从农场到餐桌”的整个食物链综合管理的法律。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现行的食品安全法法规,要从源头到餐桌把食品安全监管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并要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才能使我国食品安全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6.
孙洁 《河南农业》2016,(18):31-32
礼仪是一种文化,是尊重自己尊重别人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对一个人的人格魅力的影响很大。教师的礼仪文化程度高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自身发展,因此,加强教师的礼仪文化是国家应该看重的一项计划。  相似文献   

17.
大学适应期礼仪文化教育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仪是一个民族在文明演化进程中文化层累的重要产物,它是人际关系、人际交往中互相尊重、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文明行为,是社会秩序的润滑剂。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由学校走向社会,不断积累各种文化知识的过渡期和调适期。根据这个适应期的不同阶段,结合礼仪文化教育的紧迫性,采取适当的礼仪文化教育路径,并做好礼仪文化的延展教育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潮州工夫茶是广东省潮汕地区一带特有的饮茶习俗,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历史悠久、形式完整、独具特色而闻名。潮州人不可一日无茶,以茶待客更是其礼仪传统,而潮州工夫茶更是融精神、礼节、沏泡手法、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完整的茶道形式。本文从潮州工夫茶的历史演变、茶道的文化内涵等方面展开论述,为潮州工夫茶在文化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论《礼记》的生态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生态伦理以礼法自然的礼仪生态价值观为基础,以人对自然的崇拜、领悟和效法为礼仪的重要理性根源。《礼记》发挥儒家礼制思想,强调人要敬畏天道、爱惜万物、保护自然,不仅提出了生态伦理三大层次即宗教生态伦理、农业生态伦理和礼俗生态伦理,也提出了时禁、无伤、时中的生态伦理规范,体现出传统礼仪不仅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而且协调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精神。这种生态伦理是维护生态的多样性、实现社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及建设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20.
正《燕赵农业》栏目内容融政策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服务性于一身,通过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的真实事例,营造农业、农村事业发展的舆论氛围,在加快推进我省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以及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燕赵农业》节目由河北省农业宣传中心创办。节目每期时长为15分钟,设《农业要闻》、《产业扶贫》、《现代园区》、《魅力农垦》、《创富路上》、《美丽乡村》、《农田餐桌》、《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