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7 毫秒
1.
<正>本文在太仓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试验示范基础上,从养殖小区建设养鸡、养殖废料肥用于桑树田及无害化生产有机肥等环节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林禽立体种养农牧配套型——"禽-肥-桑"循环农业模式。生态循环农业是一条新兴的、不可或缺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不断的探索、创新、建立多元化的生态循环模式,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生态循环农业以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为特征,以农业资源消耗最小化、污染排放最小化与废弃物利  相似文献   

2.
农牧种养结合是循环农业的一种形式,通过对灵武市农牧种养结合现状调研,探索发展循环农业、有机农业、以"农养牧,以牧促农"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以来,诸城市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步伐,不断改善畜禽养殖环境,以打造以农牧循环、种养结合为重点,探索发展"大棚养猪"养殖模式,架起了"公司+合作社+社员"的发展新桥梁。与传统圈舍养猪相比,大棚养猪具有投资少、易管理等优点,能有效建起"公司+合作社+社员"利益联结机制,更有利于带动农民致富。诸城市畜牧兽医局指导山东久和农牧科技发展公司先期在林家村镇三皇庙社区的8个自然村成立  相似文献   

4.
蔡万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2048-22049,22052
以北京市为例分析了发展循环农业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循环农业的4种基本模式,即农牧循环、农用循环、农菌循环和生态观光模式,并进一步分析了发展循环农业中的4个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5.
农牧配套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江苏太湖流域农业规模经营的迅速发展,农牧分离越走越远。在多年试验示范基础上,从果园建园、养殖小区建设、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尾水生态净化循环利用、果园管理及病虫害生态控制等方面,对农牧配套种养结合型的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农牧配套种养结合型果园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6.
<正>编者按:日前,在青岛成功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畜牧博览会上,中国畜牧业协会对近年来全国各地畜牧企业总结出的优秀发展模式进行了表彰和公布。本刊加以整理,分上、下两期奉献给广大读者。雏鹰农牧集团—生猪高效双赢养殖模式创立者雏鹰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有着20多年发展史的大型现代化农牧企业,在深圳证交所上市,被称为"中国养猪第一股"。雏鹰农牧首创的"雏鹰模式"核心是"养殖生产分阶段、流程化、分散布局、统一管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按照"美丽浙江"和"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建设要求,从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入手,推进养殖规模化、生态化、资源化,相继涌现出牧旅融合的荷鹭模式、农牧循环的山蛋蛋模式和智慧化管理的三易易模式,有力推动了畜牧业绿色转型,有效助推了美丽经济幸福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1.抓住一头猪,实施环境大整治  相似文献   

8.
农牧结合型生态技术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情况直接关系到我国能否良好发展。为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农牧配套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通过有效应用此种农业技术模式,可有效应用农业资源,良好进行农业生产和畜牧养殖,利于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推动农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将通过分析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着重分析农牧配套种养结合型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农业废弃物多级循环模式优化与集成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循环农业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期间福建省现代循环农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优化构建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牧菌业废弃物多级循环利用的主体生产模式。同时根据不同主导产业,创立5个转化利用与有效连接的现代循环农业产业链开发模式。通过科研创新,突破28项关键接口技术,并实施新品种与新技术的集成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总结了因地制宜构建生产模式的经验,综述了因势利导创立技术体系的进展,剖析了现代循环农业发展的问题,提出了现代循环农业的发展对策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全国现代循环农业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双链型"稻-鸭-鱼循环农业模式集约化种养的配套技术体系及经济效益表现。[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示范方法,研究明晰该模式的资源配置、配套工程建设方案以及稻田养鸭、鸭鱼共育的配套技术。以常规稻-麦轮作方式为对照,分析稻-鸭-鱼循环农业模式的比较效益。[结果]集成了"双链型"稻-鸭-鱼循环农业模式生态系统的时间、空间、水资源、疫病防控等耦合技术及其配套技术体系,阐明该模式的运行效益是稻-麦轮作方式的2.11倍。[结论]推广"双链型"稻-鸭-鱼循环农业模式,是实现农牧渔种养结合、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益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正>湖南旺森农牧有限公司一直坚持以生猪养殖为主导产业,实行种养结合、种养平衡,变废为宝,建成了黑膜沼气池、猪粪工厂化蚯蚓养殖场、沼液储存供应塔及还田沼液管网、玉米牧草场等多个大型生态环保项目。一、技术模式公司采用的是"猪-沼-饲-蚓-肥"多元循环综合利用模式(见图1)。生猪粪污经干湿分离,污水经发酵产生沼气用于发电和民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阐述了循环农业的概念及遵循的4项技术原则,进而对江西省循环农业的四大模式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就今后促进循环农业发展提出了9条建议:1加强循环农业重要性、必要性教育,引导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自觉践行循环农业;2大力扶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及各种类型专业合作社,提高循环农业发展水平;3充分利用江西省丰富的光、温、水、土资源,挖掘种植潜力,调整种植模式,提高种植效益;4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实现林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再生、协调发展;5大力推进秸秆直接还田,或通过沼气发酵、食用菌生产、加工有机肥再还田,实现农田有机质良性循环;6进一步完善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农业模式,实现农牧良性结合、种养殖业双赢;7大力扶持牧草种植,促进草食畜禽产业发展;8以循环理念带动生态旅游、庭院经济发展;9健全服务网络,加强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江西地区生态养殖为研究重点,对生猪养殖技术和模式进行分析。以农村循环经济发展和建设为目的,对江西地方企业正邦集团的农牧集团生态养殖模式、发展动力、发展前景进行解读,提出工农业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期望对现代生态养殖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正佳和农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和农牧)通过"佳和农庄"公众号,与小农庄主形成"龙头企业+生态小农庄+银行+保险公司+产业风险基金平台+农业互联网平台+政府"七位一体发展模式。龙头企业佳和农牧负责提供"猪-沼-林/果/牧草/蔬菜"循环农业布局方案并指导实施。在生猪养殖上,负责提供优质猪苗、安全饲料、安全兽药等生产资料和养殖技术,全程信息化数据平台及手机App终端实施动态生产指导和监控,并统一收购小农庄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农(林)牧生态系统主要特征基础上,以刺槐林、橡胶园生态系统为例阐述物质循环中养分流动模式和碳循环研究方法,并研究了江淮地区农(林)牧共生互作循环典型模式种类和农牧生态系统循环配置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6.
<正>开启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湖南生安赛特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创建于2012年4月,总投资6500万元。公司是以湖南农业大学为技术平台,依托张家界享誉世界的生态资源,从事生态种养和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等生产运营,集种养循环、良禽繁育、生态养殖、有机种植、农产品深加工及运营和废弃物综合利用为一体的农业综合开发企业。公司于2012年被评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3年5月完成"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申报认定,"慈利县天然富硒产业大米"实施单位;在产业化基础建设方面,公司成立了慈利生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农(林)牧生态系统主要特征基础上,以刺槐林、橡胶园生态系统为例阐述物质循环中养分流动模式和碳循环研究方法,并研究了江淮地区农(林)牧共生互作循环典型模式种类和农牧生态系统循环配置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8.
养猪场循环生态园模式及其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辉 《现代农业科技》2011,(10):316-317
介绍了宝华农牧有限公司养猪场的循环生态园发展模式,分析其效益,指出该模式具有明显的生态、社会效益,可进一步完善并推广。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肃南县立足农牧村实际,以清产核资为切入点,以制度建设为着力点,以规范"委托代理"服务为落脚点,全面构建农牧村集体"三资"管理新格局,促进了农牧村经济社会和谐稳定与健康发展。1农牧村集体"三资"管理情况2003年,全县7个乡镇101个村委会实行了村级集体财务"委托代理、四权不变、规范核算、强化民主监督"的规范化管理体制。2012年,通过农牧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工作,建立了农牧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对农牧村集体  相似文献   

20.
从农业循环经济的角度出发,以石家庄为例,通过对1996~2006年相关时序资料及随机问卷结果的分析,系统阐述了该区域循环农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该区提高资源利用率及农牧副产品(秸秆和粪便利用)循环利用的3大主体模式,并探讨了各模式的增值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