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等单位研究人员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16种常用杀菌剂对柿树炭疽病菌——哈锐炭疽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16种常用杀菌剂中,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3.5%喹啉铜悬浮剂、25%溴菌腈乳油、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30g/L戊唑醇悬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生防菌绿僵菌与常用杀菌剂之间的相容性,本文检测了8种常用杀菌剂对生防菌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QC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供试杀菌剂与绿僵菌的相容性均比较差,同时对绿僵菌菌株QC的抑制作用均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其中,10%苯醚甲环唑和50%多菌灵相容性最差,即使在稀释浓度10 000倍作用下对绿僵菌QC菌株菌丝体生长抑制率可达到100%,几乎完全抑制绿僵菌菌株QC菌丝生长和孢子的萌发。其他6种化学杀菌剂在常规使用浓度下对绿僵菌菌株QC的抑制作用也是极强。因此,在田间施用杀菌剂时,需避免这几种化学杀菌剂与绿僵菌菌株QC的混用,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为筛选针对稻瘟病高效的药剂,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采用生长速率抑制法和玻片萌发法,测定了18种杀菌剂对稻瘟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45%三苯基乙酸锡、25%腈菌唑、80%乙蒜素、25%咪鲜胺、430g/L戊唑醇和75%肟菌·戊唑醇对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野生茄托鲁巴姆(Solanum torvum)叶片提取物(粗提物)用于防治园艺作物病害的可能性,分别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悬滴法,研究托鲁巴姆叶片提取物对8种园艺作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室内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野生茄托鲁巴姆叶片提取物对供试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大葱菌核病菌未测孢子萌发)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提取物浓度的提高,抑菌作用增强。当供试质量浓度为5 g/L时,提取物对各供试菌种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均高于8.8%);当供试质量浓度为40 g/L时,提取物对各供试菌种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率均高于60%。同一浓度提取物对不同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强度差异较大。毒力分析表明,提取物对大葱菌核病菌和茄子黄萎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均低于10 g/L,分别为5.7577和7.6089 g/L。总体看,提取物对茄子黄萎病菌和辣椒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均较强,对大葱菌核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尤为突出。托鲁巴姆叶片提取物对几种园艺作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具有作为植物源杀菌剂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为评价四霉素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效果,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研究人员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四霉素对9株不同地区来源的叶霉病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以及芽管伸长的毒力,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四霉素对番茄叶霉病菌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其中抑制孢子萌  相似文献   

6.
正为筛选高效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研究人员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不同发育阶段小麦赤霉病菌的毒力,并测定了田间接种条件下对小麦赤霉病的保护和治疗效果。结果表明,氟啶胺对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芽管伸长和产孢的毒力均较高,EC50≤0.249μg/m L;咯菌腈可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化学杀菌剂的施用与残留对木霉菌厚垣孢子制剂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孢子萌发抑制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7种常用化学杀菌剂对2株生防木霉菌哈茨木霉610(Trichoderma harzianum 610)和长枝木霉758(T. longibrachiatum 758)厚垣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多菌灵、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的抑制作用较强,五氯硝基苯、甲霜灵的抑制作用较弱,福美双、萎锈灵的抑制作用中等。木霉菌菌丝生长比厚垣孢子萌发对杀菌剂更加敏感。不同木霉菌菌株对杀菌剂敏感性差异较大,7种杀菌剂对610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比758强,但多数杀菌剂对610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则比758弱。98%多菌灵对610厚垣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分别为1.64和0.05 μg/mL),70%五氯硝基苯的抑制作用最弱(EC50分别为681.82和1266.00 μg/mL)。98%多菌灵对758厚垣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 0.62 μg/mL),甲霜灵的抑制作用最弱(EC50为1108.61 μg/mL)。96.2%戊唑醇对758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 0.32 μg/mL),95%甲霜灵的抑制作用最弱(EC50 1206.29 μg/mL)。结合各杀菌剂的使用浓度,施用木霉菌610和758厚垣孢子制剂防治病害时,不能与多菌灵、戊唑醇、福美双与萎锈灵结合使用,并且上述4种农药残留可能影响木霉菌剂的防效,可与五氯硝基苯、苯醚甲环唑结合使用。758厚垣孢子制剂可与甲霜灵结合使用,610孢子萌发后可与甲霜灵结合使用。五氯硝基苯、苯醚甲环唑、甲霜灵的农药残留对木霉菌剂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正>由胶孢炭疽菌引起的核桃炭疽病是目前危害山东省核桃生产的主要病害。为筛选防治该病害的高效药剂,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科研人员在确定了最适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温度的基础上,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8种常用杀菌剂对胶孢炭疽菌的毒力,评估了温度对咪鲜胺和戊唑醇毒力的影响,检测了17个胶孢炭疽菌菌株对咪鲜胺和戊唑醇的敏感性,同时评价了这2种杀菌剂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在胶孢炭疽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28℃下,供试8种杀菌剂中,咪鲜胺、戊唑醇和三唑酮对供试菌株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平均EC50值分别为  相似文献   

9.
正聊城大学农学院研究人员以引起臭椿苗期病害的4种致病菌腐皮镰刀菌、木贼镰刀菌、棒状拟盘多毛孢菌和极细链格孢菌为靶标,以康宁霉素水溶剂为研究对象,以苯醚甲环唑、多菌灵、苦参碱和霜霉立克为阳性对照,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研究了康宁霉素对致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杨梅叶枯病病原菌鉴定及药剂筛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杨梅叶枯病是湖南省杨梅的主要病害之一。经鉴定,杨梅叶枯病菌为Phomopsis myricina Y.J.Huang et P.K.Chi。室内20种药剂试验结果表明:抑制该菌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效果较好的杀菌剂是扑菌特、多菌灵、菌克星、退菌特、新万生、代森锰锌、福镁砷、甲基硫菌灵、炭必灵和波尔多液;湘研植病灵和红杀能有效地抑制菌丝生长而不能抑制孢子萌发;相反,疫霜锰锌、大菌丹和石硫合剂能有效地抑制孢子萌发,但不能抑制菌丝生长。其他杀菌剂效果差。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甘蔗镰刀菌(Fusarium sacchari)的生物学特性并筛选出有效防治甘蔗梢腐病的药剂,本研究测定了温度、pH、碳源、氮源和光照对甘蔗镰刀菌菌丝生长速率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种杀菌剂的毒力作用并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甘蔗镰刀菌的菌丝在光暗交替条件下生长差异不明显,最适宜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温度均为28℃,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63℃;最适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pH均为8。在供试碳源和氮源中,最适合甘蔗镰刀菌菌丝生长的碳源和氮源分别为麦芽糖和酵母粉;最适合分生孢子萌发的碳源和氮源则分别为蔗糖和硝酸钠。在室内毒力测定的8种供试杀菌剂中,50%咪鲜胺锰盐、25%氰烯菌酯和50%多菌灵对甘蔗梢腐病菌具有强的毒力,其EC50依次为0.083、0.271和0.380 mg/L;田间防治试验结果显示,25%氰烯菌酯1 200倍液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2%中生菌素、70%恶霉灵和20%粉锈宁等药剂的800倍液均梢腐病能较好地控制病害的发展,防治效果均为96.00%,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潜力。本研究为进一步防控甘蔗梢腐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寻找和开发绿色环保且可有效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的中草药资源,为植物源杀菌剂的开发奠定研究基础。本研究以黄瓜枯萎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为供试菌,对川芎、黄柏、连翘和地锦草乙醇提取物的16种萃取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测定,并观测了抑制菌丝生长效果最好的川芎石油醚萃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川芎石油醚萃取物、连翘乙酸乙酯萃取物和黄柏正丁醇萃取物对2种病菌菌丝生长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其中,川芎石油醚萃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3.68 mg/mL和5.82 mg/mL;川芎石油醚萃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孢子萌发也有一定抑制作用,IC50为11.29 mg/mL,且在菌丝生长IC50浓度下导致菌丝形态异常。川芎石油醚萃取物可作为新型植物源抑菌剂来源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寻找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新型生物农药,测定了农抗万隆霉素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生长、游动孢子释放和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其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生长,游动孢子释放和萌发的抑制中浓度分别为39.22μg/mL、335.63μg/mL和22.13μg/mL。离体叶片测试发现,浓度高于1.25mg/mL时,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致病性的抑制效果达60%以上。农抗万隆霉素对马铃薯晚疫病菌有明显的抗生作用,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4.
地衣芽孢杆菌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明确地衣芽孢杆菌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了地衣芽孢杆菌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生长、游动孢子释放、游动孢子萌发、孢子囊萌发产生芽管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地衣芽孢杆菌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菌丝生长、游动孢子释放和游动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抑菌带平均宽度达到5.58 mm,在稀释度为101时地衣芽孢杆菌对游动孢子释放的抑制率高达86.11%,对游动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也达到了78.1%.但地衣芽孢杆菌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孢子囊萌发产生芽管抑制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5.
正为明确对葡萄炭疽病具有良好抑制效果的杀菌剂,为葡萄园炭疽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山东省龙口市果树技术推广站联合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科研人员在室内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凹玻片法对应用较多的多菌灵、福美双、代森锰锌、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及吡唑醚菌酯等6种杀菌剂进行了毒力测定,研究了上述6种杀菌剂对葡萄炭疽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分生孢子悬浮液中加入1%酵母浸膏、2.5%葡萄糖和10%胡萝卜汁,接种离体黄瓜子叶,病叶率及发病均匀度较高,确立了一种重复性好、操作简便的测定杀菌剂对灰霉病菌毒力的新方法-黄瓜子叶喷雾法。以该方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比较了戊唑醇、代森锰锌和异菌脲对灰霉病菌的毒力,发现药剂浓度的对数值与其抑制率的几率值之间有很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5。该方法可用于灰霉病菌抗药性监测和杀菌剂敏感性测定。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不同杀菌剂对向日葵菌核病的田间防治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5种杀菌剂对向日葵菌核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子囊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并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吡噻菌胺SC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为0.0302μg/mL,其次为75%拿敌稳WG和50%啶酰菌胺WG,EC50值分别为0.0370和0.2152μg/mL。50%啶酰菌胺WG对菌核病菌子囊孢子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为0.0563μg/mL。田间试验结果显示,50%啶酰菌胺WG对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到89.68%,可有效改善向日葵相关农艺性状,较对照增产34.58%。综合室内毒力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50%啶酰菌胺WG对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可作为田间控制病害的轮换药剂。  相似文献   

18.
<正>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科研人员近期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4种生物杀菌剂对人参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7种生物杀菌剂对人参灰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和2%蛇床子素乳油对人参灰霉病菌毒力最强,其EC50分别为0.129、0.623mg/L,2%春雷霉素水剂、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3%中生菌素  相似文献   

19.
麦根腐平脐蠕孢是引起玉米叶斑病的一种病原菌。明确了该病原菌在不同温度、pH及碳/氮源条件下的菌丝生长、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等生物学特性,并评价该病原菌对8种常用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温度为28℃时菌丝生长最快,达到73. 00 mm,并且孢子萌发率最高,为96. 91%;产孢的最佳温度为25℃,孢子量为15. 13×10~3/cm~2。在pH值7和8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分别为65. 25,65. 13 mm,孢子萌发率分别为88. 75%,85. 00%;在pH值7的培养基上产孢量最高,为48. 44×10~3/cm~2。在以淀粉和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量分别为53. 00,50. 17 mm;在以半乳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产孢量最高,为1. 93×10~4/cm~2,其次为淀粉培养基,产孢量为0. 42×10~4/cm~2;在以淀粉、半乳糖和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孢子萌发率分别为76. 03%,74. 52%,72. 26%。在以硝酸钠为氮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为36. 44 mm;在以脯氨酸为氮源的培养基上产孢量最高,为5. 59×10~3/cm~2;在以脯氨酸和硝酸钠为氮源的培养基上孢子萌发率分别为49. 38%,45. 00%。对供试杀菌剂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戊唑醇和咯菌腈对菌丝生长抑制活性最高,EC_(50)均为0. 07 mg/L,咯菌腈对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最高,EC_(50)为2. 80 mg/L。结果将为了解玉米麦根腐平脐蠕孢叶斑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并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为探究啶氧菌酯对辣椒炭疽病菌的活性抑制效果和田间防效,安徽省农业科技人员采用室内孢子萌发法和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啶氧菌酯对辣椒炭疽病菌丝生长、孢子产生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采用大田药剂试验,分别测定了啶氧菌酯对辣椒炭疽病发病率的抑制作用及对辣椒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25%啶氧菌酯悬浮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