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经过5年攻关,甘肃省农科院国家"旱地集雨高效用水技术研究与应用"创新团队和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的科研人员研究成功"旱作地膜玉米密植增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有望使旱作地膜玉米从种植到收获实现全程机械化。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被称为旱作农业技术的一场革命,为全省粮食增产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这项技术机械化作业率整体较低,农民一直期盼玉米籽粒直收技术和配套设施的问世。  相似文献   

2.
正经过5年攻关,甘肃省农科院国家"旱地集雨高效用水技术研究与应用"创新团队和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的科研人员研究成功"旱作地膜玉米密植增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有望使旱作地膜玉米从种植到收获实现全程机械化。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被称为旱作农业技术的一场革命,为全省粮食增产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这项技  相似文献   

3.
正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渗水地膜杂粮旱作高产技术创新团队研究开发渗水地膜机械化旱作技术,实现小雨资源高效利用,有效提升作物产量,助力科技扶贫。在2018年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工作会议上,团队代表以渗水地膜机械化旱作技术做典型发言,得到了与会代表的认可,"相关技术值得在更多的地区推广"。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农业生产离不开水,而干旱缺水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高效利用水资源是21世纪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中国是世界上旱地农业发展历史最久的国家之  相似文献   

4.
论述铜川市地膜玉米机械化技术的发展现状,推广地膜玉米机械化技术的做法,实施地膜玉米机械化技术要求、准备及机械作业要点,技术的实施,探索出了适合铜川高寒地区旱作农业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农业大国,玉米是众多农作物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上全国范围内均有分布,对农业经济发展起到重大作用。为更好提升玉米种植经济效益,应当落实旱作玉米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有利于提升玉米产量和品质。本文通过对旱作玉米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分析,提出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为旱作玉米种植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总结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依靠现代旱作集成技术,不断探索雨养旱作农业区地膜玉米单产提高的途径,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膜覆土穴播技术是我省继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之后又一旱作农业重大创新技术。该技术有效解决了旱地小麦生长期缺水和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彻底解决了传统地膜小麦播种穴与幼苗错位、出苗率低、人工放苗劳动强度大的问题,被全国小麦专家称为“甘谷模式”,给予高度评价。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解决的是玉米等稀植作物的抗旱、增产问题,全膜覆土穴播技术解决的是小麦等密植作物的抗旱、增产问题,两者的有机结合,丰富和完善了我省旱作农业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8.
地膜在作物生长发育的提质增效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种植业的发展。玉米种植中应用地膜覆盖技术比例较低,特别是旱作玉米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相对缓慢,制约着玉米产量与经济效益。通过对旱作玉米地膜覆盖的研究与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旨在为推广旱作玉米地膜覆盖技术提供参考,提升玉米种植的效益。  相似文献   

9.
通过总结宁夏西吉县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成效与示范园区的模式及其在农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的基础上 ,介绍了以种薯脱毒为主的旱作马铃薯综合增产增效技术、以麦套地膜玉米为主的立体复合种植技术、旱作地膜玉米标准化栽培技术、旱地膜侧条播栽培技术、以节能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蔬菜高效配套技术、旱地农作物良种的配套推广技术等关键增产技术  相似文献   

10.
长治市为旱作农业区,多年来在玉米生产上实施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文章简要介绍了玉米地膜覆盖的增产原因及春播地膜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整地、播种、地膜选择、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旱地玉米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长治市为旱作农业区,多年来在玉米生产上实施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文章简要介绍了玉米地膜覆盖的增产原因及春播地膜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整地、播种、地膜选择、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旱地玉米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旱地大豆全膜微垄沟播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全膜微垄沟播技术是由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研究提出的一项旱作农业创新技术,其要点是在地表起等间距微垄,并在垄与垄之间形成集雨沟槽,然后用地膜全地面覆盖,在沟内播种作物。该技术体系集垄面雨水集流、覆膜抑蒸、垄沟种植技术于一体,能大幅度提高土壤水分的保蓄率、降水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增产效果极其显著,适用于大豆、西葫芦等中等密植作物或蔬菜。同时,全膜覆盖强化了地膜的增温功能,能够促进大豆生长发育,促进大豆早熟和扩大大豆种植区域。为在旱作农业区大面积推广大豆全膜微垄沟播技术,特制定本规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地膜玉米田间管理技术,包括整地施肥、覆膜播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晚收等内容,以期为地膜玉米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陕北旱作农区地膜玉米高产技术标准化推进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陕北旱作农区地膜玉米发展状况和地膜玉米高产栽培标准化工作的分析,结合延安地膜玉米高产栽培标准化的实际,研究了以“秸秆饲料化”为中心,政府推动、农企结合的地膜玉米高产栽培标准化推进模式.这一模式的应用,有效地推进了地膜玉米高产栽培的标准化工作,实现了农牧的紧密结合,增加了玉米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探讨地膜玉米+残膜小麦与地膜玉米+地膜小麦和地膜玉米+露地小麦的经济效益,进行了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地膜玉米+残膜小麦一膜两用与地膜玉米+地膜小麦和地膜玉米+露地小麦相比较,残膜小麦较露地小麦增产18.59%,地膜小麦较露地小麦增产19.08%;地膜玉米+残膜小麦平均净收益较地膜玉米+地膜小麦增加8.61%,较地膜玉米+露地小麦增加14.01%。地膜玉米+残膜小麦一膜两用既能减少农资及耕地投入、保持土壤水分,又能减少地膜对土地造成的污染,增加单位面积收益和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对当地发展旱作农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旱作农业是西北区农业发展重点攻坚课题,2008年甘肃省政府在全省旱作区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实施旱作农业项目,通过新材料、新技术、新品种集成技术综合应用,以玉米为主的农作物实现产量新突破,抗旱增产效果十分显著,为全省粮食安全生产又立新功。文县农技推广部门在该项技术推广中积极探索,在玉米收获后加强地膜保护,利用原有地膜种植冬油菜,通过强化栽培管理,下年6至7月收获,产量比露地增产30%以上,干旱年度增幅更高。  相似文献   

17.
康乐县玉米地膜减量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康乐县第一大作物,其用途广泛,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赖以发展的生产基础,在全县粮食生产和脱贫攻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其基础性地位十分明显。本文从玉米生产条件、生产现状、玉米种植区域布局、玉米熟期、用途、有膜和无膜、灌溉和旱作、技术类别、播种和收获方式分类、玉米地膜减量面积及区域、玉米地膜减量的实现途径及方法进行调查,提出地膜减量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建议,明确下一步工作重点及打算。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东北旱作农业区玉米种植特点,辽宁禾功机械有限公司组织成立了技术研发团队,研制开发了4YZ-3型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该机主要由摘穗装置、行走系统、驾驶操作系统、集穗箱和秸秆还田装置等组成。通过大田玉米收获试验,机具技术性能指标达到标准要求,现已大范围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地膜覆盖是旱作农业区重要的抗旱技术之一。登封地处豫西丘陵山区。80%的耕地是旱地。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为了研究旱地春玉米的增产新技术,我们采用地膜集雨增墒覆盖技术,使地膜带上增加了两条集流沟。雨水沿着集流沟下渗到种子周围,增加膜下土壤含水量。利于出苗和玉米生长。在不增加投入成本的情况下.产量比普通覆盖法提高12.8%~16.2%。春玉米5月上旬乳熟期收获,出售鲜玉米棒。是山区农民增收的一条门路。  相似文献   

20.
冬油菜是庆阳市宁县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在1万hm2左右,平均产量2 250 kg/hm2上下。近年来,随着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和省级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的实施,宁县旱作农业全膜双龙沟播玉米种植由2008年的0.2万hm2发展到2014年的1.2万hm2,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总结全膜双垄沟播种植玉米技术的基础上,探索一膜两年用冬油菜种植技术模式,大量试验示范表明,该模式不但充分发挥地膜的增温保墒作用解决冬油菜越冬保苗问题,还能提高单产,节约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