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青鱼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较稀少。它是长江中、下游和沿江湖泊里的重要鱼类资源和各湖泊、水库、池塘中的重要养殖对象,为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青鱼生活在水体底层。青鱼属肉食性鱼类,主要摄食底栖动物,如蚌、蚬、螺蛳等,也食虾和昆虫幼体。人工饲养条件下,青鱼也摄食人工配合颗粒饲料。青鱼在池塘中主要作为套养品种养殖,主养较少。近年来,北方地区开展了青鱼池塘主养,取得较好养殖效果。一、苗种的培育1、鱼苗培育  相似文献   

2.
王文彬 《内陆水产》2007,32(4):35-35
在当今大力提倡健康养殖的形势下,人们对水体中的投入品越来越谨慎。其实水体中的许多病害不一定非要用药解决,可以采取一些生物的方法予以防治。在养殖过程中,可以巧妙地利用各种鱼类的生活习性之间的互补性,在养殖水面中适当套养一部分生物,达到调节水质、防治病害、以鱼养水、以鱼养鱼的目的。现结合生产实际,谈几点生物防治病害的技巧。  相似文献   

3.
<正>我县池塘养殖面积6800多亩,养殖历史悠久,传统的养殖模式以草鱼为主,套养青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鲮鱼等,上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引进新品种对套养品种改良,经济效益得到很大的提升。2010年引进匙吻鲟,以流水结合微孔增氧方式进行单养,效果显著。针对匙吻鲟有滤食浮游动物的习性,作鳙鱼套养品种改良,2013年选择4种类型池塘进行套养,笔者对养殖结果进行分析,初步探索匙吻鲟在主养草鱼池塘中所需的水质条件。  相似文献   

4.
<正>湖北省现有养殖面积9745935亩,精养鱼池面积3686700亩,池塘养殖产量2063142吨。从上世纪80年代的种青养鱼,发展到现在的草食性鱼类主养、青鱼主养、鲫鱼主养、鸡鸭猪林果鱼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大宗鱼类养殖池套养优质鱼类等。在巩固和发展现有大宗鱼  相似文献   

5.
我们所说的大宗淡水鱼主要包括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鲂鱼等鱼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常规鱼,这些鱼类占淡水养殖产量的七成以上,是人们最常食用的鱼类,因此大宗淡水鱼的安全、健康生产尤为重要,在养殖生产中重点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一、辽宁和黑龙江 辽宁省是我国大宗淡水鱼类重要养殖地区,传统养殖模式主要养殖鲤鱼,搭配养殖鲢鱼、鳙鱼、草鱼、鲫鱼、青鱼。辽宁省养殖的鳃鱼和鲫鱼大部分销售到黑龙江省和吉林省,鲢鱼、鳙鱼、草鱼狂本地区销售。黑龙江省水产市场上鲤鱼和鲫鱼销售价格的高低,决定了辽宁省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鲤鱼成鱼养殖中使用微生态制剂代替药品的对照试验,可以看出定期施用水质调节剂、底质改良剂和微生态制剂能有效地控制水体中致病生物的浓度,改善水质,使鲤鱼生长有一个好的环境,同时减少鲤鱼的应激反应,提高鲤鱼的品质和产量,增强鱼的抗病力,从而使试验池的鲤鱼未发生严重疾病。而按照常规养殖,用药以后养殖鲤鱼会产生一定的应激反应,从而导致养殖鱼类病害重复发生,影响养殖鱼类的生长和成活率,经济效益较差。  相似文献   

8.
杨保国 《齐鲁渔业》2006,23(8):35-35
近年来,我们在鱼类养殖工作中,根据水面的具体情况,利用各种鱼类的生活习性,合理套养部分品种,达到调节水质、防治病害和充分利用天然饲料的效果,确保养鱼增产增效。1花白鲢花白鲢是水体中的“过滤器”,在养殖水体中套养花白鲢可以充分利用水体中的饵料资源,控制水体肥度,从  相似文献   

9.
一、因水制宜,充分利用水体资源水库水体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浮游生物、水生植物、底栖动物等,都是养殖鱼类极好的饲料,应充分合理利用,水库养殖主要放养的是白鲢、花鲢、草鱼、鳊鱼、鲤鱼、鲫鱼、青鱼,白鲢、花鲢是水体中最佳的滤食性鱼类,与浮游生物的初级产量关系密切;草鱼、鳊鱼是主要草食性鱼类,鲤鱼、鲫鱼、青鱼可利用有机腐殖质和底栖动物,它们的产量由水体中各类饵料资源量所决定,适时施肥投喂精料是提高产量、增加效益的有效途径。二、加强日常管理坚持每日巡查,注意溢洪道检查,防止逃鱼,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做好鱼病…  相似文献   

10.
<正>匙吻鲟是名贵水产养殖品种,过去各地池塘养殖匙吻鲟主要采取单养方式,再配养少量鲢鱼以改善水质,一般不混养抢食能力强或经济价值较低的鲤鱼等底层鱼类。由于匙吻鲟是中上层鱼类,主要栖息在水体中上层,因此池塘水体的中下层空间以及池塘底部的饵料生物基本没有被利用。我们养殖示范匙吻鲟项目中发现匙吻鲟可以和底层鱼类胭脂鱼(胭脂鱼为国家保护动物,人工养殖只能利用子二代)搭配养殖。胭脂鱼生长速度较快,当年鱼苗年底体重可以达到0.4kg以上。胭脂鱼经济价值不低于匙吻鲟,目前胭脂鱼  相似文献   

11.
殷秋所 《水产养殖》2012,33(6):47-48
大宗鱼类中,各鱼类对水中溶氧耐受力的大小顺序为鲢鱼﹤鳊鱼﹤青鱼、草鱼﹤鳙鱼﹤鲤鱼﹤鲫鱼,按规律,缺氧浮头先行死亡的是鲢鱼和鳊鱼,最后死亡的是鲫鱼和鲤鱼,但在实际生产中,这样的规律却常常被打破。实例1:丁先生,池塘面积30×667m2,水深3m。667m2放养2尾/kg的草鱼80尾、4尾/kg的草  相似文献   

12.
(八)鱼类的长势与肥满度据逐月抽样资料分折(表八),围养鱼类生长较快,个体增长迅速,草鱼净增23倍,鳊鱼11倍,其他鱼净增:鲤鱼4.4倍,鲫鱼4.7倍,青鱼5.4倍,鲢鱼7.4倍,鳙鱼5.2倍。表八围拦内鱼的逐月生长情况(克/尾) 日平均个体增重:草鱼5.8克,鳊鱼1.1克,鲤鱼2.49克,鲫鱼1.42克,青鱼1.73克,鲢鱼2.69克,鳙鱼4.53克。由于鲤鱼品种不良,青鱼缺少动物性饲料,二者之生长优势并未充分显现。鲢、鳙鱼的长势与天然水体持平。不论个体生长或  相似文献   

13.
<正>浙江省嘉兴秀洲区王江泾、油车港等地的青鱼养殖迅速发展,以青鱼为主,套养草鱼、鲢鱼、鳙鱼、鲫鱼、鳊鱼,这种生态混养模式,通过不同食性、不同水层的鱼类及数量比合理例搭配,提高了池塘空间利用率,改善了养殖环境,减少了鱼病发生,养殖的青鱼规格大,品质好。2011年该模式  相似文献   

14.
四、乌她成鱼养殖乌鳢成鱼养殖是指在池塘等水体中将乌赠苗种养成商品食用鱼的生产过程,其养殖方法多种多样,目前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和江浙等地区养殖乌鳍,多采用成鱼池套养和小水体集约化精养。1.成鱼池套养成鱼池套养就是在主养草鱼、鲸鱼、编鱼的池中套养少量乌鲢鱼种,以吞食与主养鱼争食、争氧和争水体的小型野杂鱼,充分利用水体,减少饲料损耗,增加主养鱼产量,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其技术要点为:①套养乌鲢的鱼池要求:水面最好在10亩以下,淤泥不深,当年能干地,否则乌赠存留塘中,影响经年主养鱼生产。②套养鸟鳍鱼…  相似文献   

15.
正甲鱼具有极强的抗病能力和广泛的适应能力,在污染程度较严重的水体中也能正常生活,可以与鲢鱼、鳙鱼、草鱼、青鱼、鲤鱼、鲫鱼、团头鲂等多种鱼类混养。但如果池塘中淤泥过多,水体中硫化氢、氨氮、亚硝酸氮长期过高,也会诱发甲鱼发病、死亡。一、病例及症状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比较分析了2种黄颡鱼高产无公害养殖模式下所取得的产量与经济效益。结果显示,每hm2投放4~5cm黄颡鱼种苗82 500尾,采用主养黄颡鱼、套养主要大宗淡水鱼类(草鱼、鳙鱼、鲢鱼和鲫鱼)的混养池塘生产的总商品鱼每hm2的产量比单养池高出26.1%,其中每hm2比单养池多产出大宗淡水鱼3 105kg,而两种模式中每hm2黄颡鱼产量相当,均在7 500kg/hm2以上;在养殖效益方面,单养池的平均利润为71 550元/hm2,混养池的平均利润为91 770元/hm2,混养池比单养池平均高出20 220元/hm2。因此,主养黄颡鱼、套养主要大宗淡水鱼类(草鱼、鳙鱼、鲢鱼和鲫鱼)的混养模式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刘勃 《水产养殖》2005,26(3):43-44
河蟹以底栖为主,多在夜间摄食附生藻类、有机碎屑、水生植物、底栖动物、人工沉性饲料;铂鱼活动于上层水体,一般于白天摄食适口野杂鱼类、人工浮性饲料。鲌鱼、河蟹对池塘水体生态环境要求基本一致,均需水质清新、溶氧丰富的池塘条件。河蟹生态养殖的水草种植、螺蛳放养能大量吸收水中有机物,起到净化水体、增加溶氧,有利于鲌鱼正常生长的作用:鲌鱼能够捕食池塘中野杂鱼和过度繁殖的青虾,避免野杂鱼、青虾与河蟹争食,提高河蟹饲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青鱼具有生长快、产量高和肉味鲜美等特点,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在南北方各湖泊、池塘中的养殖较多。近几年,随着北方地区鱼类繁育技术的持续提高和驯化养鱼技术的成熟应用,青鱼已逐渐作为名特优新品种被积极推广,池塘主养和套养面积在逐年增加。随着规模化养殖的不断推广,养殖密度不断提高,在高密度驯养条件下,青鱼开始出现暴发性疾病等问题,肉质口感较差,影响了青鱼养殖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就青鱼营养需求进行总结,找出制约北方地区青鱼规模化养殖的问题,以期为进一步扩大青鱼养殖规模、更新淡水养殖户大规模养殖鲤鱼的传统观念及丰富水产养殖品种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杨玉凤 《齐鲁渔业》2008,25(5):35-35
巧妙利用各种鱼类生活习性之间的互补性,在主养品种中适当套养部分有利品种,可达到调节水质、防治病害、以鱼养鱼的目的。现对常见鱼类的生活特性作简要介绍,以备选择时参考。  相似文献   

20.
巧妙利用各种鱼类生活习性之间的互补性,在主养品种中适当套养部分其它品种,达到调节水质,防治病害,以鱼养鱼的目的。为便于操作,现对常见鱼类的生活习性作简单介绍,以备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