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9 毫秒
1.
孙文采 《人参研究》2001,13(3):46-48
人参是长白山区的一大特产,人参经济是长白山人的支柱产业,但在长白山人参王国的公民们对人参文化却不甚了了,不必问卷调查你随便问一个人,他会说:“吃人参上火,鼻子出血”,他就不想一想,如果吃人参上火,那不是毒药吗?如果问他人参的用法,他只会说:“泡酒喝,治腿疼,炖鸡吃,不感冒”,余者一无所知。有人说“上海人喜欢吃人参”,这是事实,如果人参只会上火,上海人是不会花钱买人参吃的。  相似文献   

2.
陶弘景《高丽人作人参赞》与《高丽人参赞》相比较,找出前者有作者,据“释家为偈,道家为赞,儒家为诗”可证“人参赞”即“人参诗”。根据陶弘景的生活年代,扶余、延边昔日不产人参,可推出集安新开河人参史有1500余年。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第2期《人参研究》发表的《纠正人参产业常用词语中的几个错误》一文,有两处值得商榷。1先看二甲子王德富先生说:"我在百年前后的史志类书籍中,看到对人参茎叶大小称呼中,就有"二角"的记载,佐证了我的观点。那么,为什么当代人将‘二角子’写成‘二甲子’呢?经过调研,推定错误的制造者,还是半个世纪前整理人参故事的文人。这些文人,根据参农讲述人参故事的发音,误认为‘二角’就是‘二甲’所以出现文字错  相似文献   

4.
苏东坡是我国宋代善诗善词善书画的文艺大家。虽然宋朝皇帝(神宗)称他是“天下奇才”,但在仕途上,却屡遭贬谪。他少而多病,平居服药,殆不复能愈。在他试求草木之类时,人参成了他的最佳选择。这从他的诗文书简中,都能找到根据。他喜欢一朝一晚嚼服人参,“为予置齿颊,岂不贤酒茗”(《紫团参寄王定国》)二句诗,生动地描绘出口中嚼服人参时扬扬自得的神态。他服食人参,取得显著效果,“糜身辅吾生,既食首重稽”(《小圃五咏·人参》)二句诗,又表达出人参牺牲自己,献出自身,帮他活命,吃了人参后,身体壮健,心情开朗,他以最重最高最庄严的祭祀先祖、朝见天子时用的跪拜礼节感谢人参。如果无显效,苏东坡是不会故作惊人之语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参”产业,是我国的优势产业之一。多年来特别是三中全会以来参农植参收效甚大,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参业的迅猛发展,然而,由于多种因素促成。从1989年秋始,人参产业呈现出滑坡趋势,市场疲软,产品滞销,参价暴跌,给参宵造成严重损失,使国家人参产业一度出现“植参热”下滑向低谷。有关专家指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但中国人参生产方向不对路应  相似文献   

6.
长白山人参栽培史考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福顺 《人参研究》2003,15(2):45-47
198 3年 8月 1 3日吉林日报《人参史话》 :“长白山园参栽培当在嘉庆到咸丰这个年代里 ,至今已有 1 0 0多年的历史了”。2 0 0 0年 7月 1 8日吉林日报《黑土地》载《乾隆人参诗》 :“建国后 ,人工培植人参获得成功”。笔者认为以上两种观点 ,有待于商榷。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不论是新中国成立前或新中国成立后 ,概莫例外。上述二文有意无意地贬损了长白山人参的悠久历史和崇高声誉 ,同时也降低了中国人参的药用价值。因为人参的价格 ,在广大人民心中已形成心理定势。历史愈悠久 ,药用价…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它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1页)。西汉政治家晁错说:“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  相似文献   

8.
人参的名字,可以说极其繁多。 《神农本草经》曰:“一名人衔,一名鬼盖。” 《吴氏本草》曰:“一名土精,一名神草,一名黄参,一名血参,一名久微,一名玉青。” 《广雅》曰:“地精,人参也。” 苏联有个叫布列贺曼的人参专家,写了一本《人参》书。他本来是根据中国文献译了玉精或土精、地精的,但是令人不理解的是中国译者不考虑中国文献,而把“玉精”译为“玉石精”,而把“土精、地精”译成“地球之子”,这的确是个有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古代上党人参是否是真人参的问题,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有争论。台湾学者张志纯先生的《人参的科学研究(续)》:“中国医用人参治病,为时甚早。不过古时所谓人参,实即今之党参,原产地为上党郡,位于今之山西长子县境。”(102页)笔者曾两次去古代的上党郡今日之长治市区考察,想谈谈个人的看法。一般人只知道,“党”是党派的意思,不知道,“党”作“所”或“地方”解。《释名》:“上党:党,所也;在  相似文献   

10.
素有‘吉林小江南’美称的集安,是我国人参的主产区之一,栽培历史悠久。据《集安县志》记载,从清康熙一年(1662年)前后,集安开始有园参栽培,近400年历史。特别是别具特色的“边条参”,形质兼优,驰名中外,价格也高出其他人参一倍以上,被称为“园参之王”。  相似文献   

11.
四、吃茶去(赵州茶)“吃茶去”,为禅林法语,出自唐代高僧从谂禅师之口.从谂(公元778~897年),本姓郝,青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一说曹州(今山东曹县西北)人,自幼出家,为池阳南泉山普愿禅师法嗣,属清源系,居赵州(今河北赵县)观音院,人称“赵州古佛”,又称“赵州禅师”.卒谥“真际禅师”.从谂崇茶、爱茶,主张“任运随缘,不涉言路”.有学人问:“如何是赵州一句”,其曰:“老僧半句也无”,惟认为吃茶能悟性,能消除学人的妄想.未普济《五灯会元》载:“有僧到赵州,从谂禅师问:‘新近曾到此间么?’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僧,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曰:‘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喏,师曰:‘吃茶去.’”赵州禅师的三云“吃茶去”,其意就在消除人的妄想,打消人的杂念.为此,清湛愚老人《心灯录》载:“赵州‘吃茶去’三字,真直截,真痛快.”清杨焯《游弁山资福寺呈霞胤师》诗曰:“赵州茶熟人人醉,卧听空林木叶飞.”  相似文献   

12.
“栊翠庵品茶”是《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宝哥哥品茶栊翠庵刘姥姥醉卧怡红院”中的主要情节。本文主要解读其中的茶文化,以飨读者。 一天,贾母带了刘姥姥一帮人来到栊翠庵,庵里住持妙玉忙接了进去。贾母见院中花木繁盛,对众人笑道:“到底她们是修行的人,没事常常修理,比别处越发好看。”一面看,一面往东禅堂来。妙玉笑往里让,贾母道:“我们才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我们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  相似文献   

13.
张雯虹 《人参研究》2002,14(3):46-48
众所周知 :人称大山参时常说“七两为参 ,八两为宝”。宝是抽象名词 ,并无具象 ,是极为珍贵的物品 ,佛教与道教称神奇之物。既然如此 ,人们得到八两以上的大山参 ,就不能按重量多少计价 ,只要买方承受得起 ,卖方要多少钱都行。但在人参故事里的交易活动中是富有情趣的。卖方不知买方能给多少钱 ,急得抓耳挠腮 ,时而立、时而坐、时而卧、时而起 ,甚至躺在炕上辗转反侧 ,买方据此动作给出价格成交。我留心媒体发现两条含有数据的消息 ,可作两个计价公式 :一条是 1 985年 8月 5日《城市晚报》上发表的《万贯家产知多少》 :“古时铜钱一般用绳子…  相似文献   

14.
单味人参药用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人参研究》1994年第2期,作者发表了题为《论人参积压的重要出路之一在于扩大应用》中,在我国历代1447首含有人参的处方里随机选取349方,按现代《方剂学》分类方法做了分类,强调了人参不只是滋补品,在15类方剂中均有广泛应用。提出每位临床中医师每天能开出50克人参,扩大使用与消费的数量,就能解决我国人参产大于销而造成严重积压的问题。此外,对国家政策、对学术界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唐代诗人陆龟蒙诗《奉和诗达上人药圃诗》: 药物多从远客费①, 旋成②花圃旋成睑石 三丫旧种③根因异④卜 九节⑤初移叶尚低。 山荚⑥便和幽润石⑦, 水芝⑧须带本地泥。 从今直到倩歌白⑧, 又有香黄⑩几播齐。 〔注〕①远馨费份一是远方友人捎寄来的,责字同寄,‘一 ②“旋成·一旋成”一一是“又做成……又做萨的意二思。 ③三丫旧种一一就是三证五叶,指人参原品种‘- ④根因异一一指人参根形态之不同。 ⑤九节‘一从属九时节算起,每节为九天,共计八+一夭,即三月中旬了。 ⑥山荚一一荚字同策,在山里用竹板或木板夹成的篱笆叫山策。 ⑦幽涧石…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人参绝非党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人参基源是五加科人参,绝不是桔梗科党参。唐代的《新修本草》相当我国第一部药典,具有很大的权威性,它所描述的人参是五加科人参,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王涛《外台秘要》中大量含人参的处方,所应用的人参无疑都是五加科人参。日本珍藏历史文物的“正仓院”收藏中国的野山参实物已达1260年之久。  相似文献   

17.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五加科人参属植物)。panax意为长寿,包治百病。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对人参的药理学作用有这样的描述:“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明目,开心益智。”因其具有神奇而广泛的药理学作用,在中药领域中享有“百草之王”的美誉。  相似文献   

18.
钱时霖 《茶叶》2013,(1):60+63-60,63
1小龙茶见于赵抹的《重游龙井》诗 在《全宋诗》第6册第42、49页赵扑诗集卷六中载有《重游龙井》诗,全文如下:予元丰已未仲夏甲寅以守杭得请归田,出游南山,宿龙井佛祠。今岁甲子六月朔旦复来,六年于兹矣。老僧辩才登龙泓亭烹小龙茶以迓予,因作四句云。  相似文献   

19.
分瓜瓟斝去年“红楼热”中,红学名家周汝昌先生以88岁米寿之年,目失明,耳失聪,仍出版专著15部。随笔集《红楼夺目红》中的一篇《品茶是奇笔》说“:雪芹写‘品茶栊翠庵’一回书,文情繁复,含义甚丰,至今寻绎,不能尽晓,还特通灵之士揭其奥隐。”还说:“在栊翠庵妙玉照应了太君、姥姥之后,单把钗黛二人招呼进作特别款待——宝玉是不请自到,随人后跟的。”为何“她单单不招呼湘云。”对此“纳闷“”存疑”?周先生的所谓“品茶是奇笔”,是对人,不是对茶?是以艺术人物做为研究的学术见解。对此,不容置喙。但是“红楼热”据说是周汝昌为纪念曹雪芹逝…  相似文献   

20.
(一)“和汉药”研究方法论的诞生山本:人参被称为“五千年之药”,人参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是,真正以现代科学方法来研究药用植物还为期不长。大浦先生是最初以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人参的生物化学家,其功绩之卓越常被人们所赞扬。在今天的座谈会上首先请你发言,从研究人参的历史开始可以展开地谈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