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新时代的乡村振兴,需准确把握当前城乡二元结构及其发展现状,追溯城乡发展历史脉络,以改革开放为节点理清城乡发展关系的衍化,揭示城乡二元结构的主要特征,剖析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引致问题,透析全面小康基础上的乡村振兴总体特点。分析认为,为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需重点建设小城镇、小县城,发挥其重要的城乡衔接功能,从产业联动、村镇文化、政府体制机制、乡村人才建设、土地要素流转等方面着手,建立起“城市包围农村”即“大城市——县城——乡镇——村庄”一体化统筹发展路径,从而更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二元经济对我国经济和政治都造成了很多方面的不利影响,必须改变。本文分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缩小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二元经济结构"的概念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等。这种状态既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  相似文献   

4.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与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城市用地不断扩大的压力,现有城市存量土地已无法满足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需要。而受我国传统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影响,土地制度呈现出城市土地国有、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二元结构,城乡之间的土地不能自由流动。横亘在城乡土地之间的是土地二元结构和土地二元管理制度这两道闸门,它们不仅阻断了城乡间土地要素的顺利流动(一方面农村土地大量闲置和低效利用;另一方面用地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也使得土地生产要素的经济价值无法实现,。因此,本文拟从这两个角度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问题进行分析,试图从中找出解决目前土地利用困境的良策。  相似文献   

5.
受主客观因素制约,我国农民长期无权、无钱、无力分享经济增长。重新思考农民阶级的政治定位,以土地国有化为突破口.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完善农村投融资体制,建立农民教育体系,建立城乡协调发展机制.促进农民全面分享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韩翠萍 《河南农业》2009,(11):54-54
农村是和城市相对应的经济实体部分,但是我国农村经济落后,各方面都处于劣势,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城市经济水平,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较小.这阻碍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整体进程。所以我国必须大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伟大工程,解决城乡差距问题。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农村居民享受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在城乡二元分离的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存在着隐忧:高等教育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城市取向。试从分析城乡二元结构的特征入手,进一步分析由于这些特征的存在,使得城乡二元结构与高等教育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城乡二元结构促使高等教育的城市取向,高等教育的城市取向加剧城乡二元结构。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统筹城乡的高等教育发展策略:以促进农村发展和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为基石;以建立面向农村的高等教育体系为支撑;以高等教育应肩负使命,超越城市取向为关键环节;以实现城乡高等教育的优势互补,共生共荣为落点来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农民问题是阻碍中国城市化健康快速发展的最大障碍。中国农民问题的形成和演变是在中国特有的二元社会结构背景下进行的。二元社会结构使农村与城市长期分离;二元结构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差距,减缓了农村城市化步伐;二元结构导致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扩大,造成城市化失衡发展。要改变或者削弱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市化进程,应采取如下政策措施:建立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协调发展机制;建立城乡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构建有利于农村发展的公共财政体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城乡产业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9.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对农村发展的阻滞使我国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说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状态,如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进行行政体制改革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差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但是矛盾还是比较突出.建设用地扩张无序,农村居民点布局松散,耕地与生态环境破坏较严重。构建科学合理的城乡体系,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突破点,同时,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路子,有利于城乡建设用地空间布局优化。以鄞州区为研究对象,在充分调查研究鄞州区建设用地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空间布局的特点。按照统筹安排城乡用地的原则,对城乡建设用地现有的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福建农村技术水平长期以来发展缓慢,主要就是因为农业科技有效供给低效和有效需求疲软。推进福建农村科技进步,首先必须扩展投资渠道,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其次是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提高科技成果产出的有效率和转化率;三是培养人才,增强农业科技发展的人力资本动力;四是激励农民对农业技术需求,变被动接受为自觉行动;五是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形成中的中国特色现代化概念,吸收农业强国的五大特色,具有与中国式现代化结构相似但内涵有别的五维特征,即基于人口规模巨大、人均资源不足且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基础;追求“农业强”“农村美”和“农民富”的总体现代化目标;包含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多维文明内涵;推进生态低碳农业和农村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蕴;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和共同繁荣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3.
建立适应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制度,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从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的角度,探讨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农村金融组织和服务体系、农村金融保障制度、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和民间金融业等4个方面,提出了发展我国农村金融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统筹城乡发展的三个层面和政策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空间、产业和社会进步三个方面,分析了城乡经济和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内涵,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取向,即实现城乡平等和增加农民收入、制度创新和调整分配格局,建立城乡联盟的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5.
对城乡粘合机制进行文献梳理发现:学界关于城乡粘合机制的论点主要有六点,分别是社区粘合说、中间地带粘合说、产业粘合说、生态粘合说、交通交流粘合说、文化教育粘合说;媒体关于城乡粘合机制的观点有六个,分别是人才交流粘合论、商业交流粘合论、公共服务交流粘合论、文化交流粘合论、涉农产业粘合论、公益组织粘合论。当前城乡粘合机制研究偏重于定性分析、宏观视角、分散论述及机制理解,预计未来研究将逐步走向定量实证、微观视角、系统分析与机理探索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以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为支撑,研究乌鲁木齐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潜力规模测算方法。基于研究区农村居民点腾退规模的测算,从城乡建设用地需求出发,运用需求与腾退平衡体系方法,对乌鲁木齐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潜力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腾退规模满足建设用地需求,建设用地增加挂钩潜力系数为1.02,增加潜力面积为40.40hm2。研究立足于缓解城乡建设用地需求压力,反映地区实际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区域城乡建设用地动态平衡提供科学依据,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与流转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为进一步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资源探索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是实现我国新农村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通过分析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从而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8.
基于城乡统筹的重庆农村土地整治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文献资料法、定性分析法、归纳分析法,在回顾重庆农村土地整治发展的基础上,找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土地整治创新的政策建议,为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整治运行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现行农村土地整治中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统筹协调机制尚不健全,责任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前期工作滞后,后期评价机制和工程管护机制缺失;资金投入力度不足,预算标准偏低;农民意愿重视不够,公众参与度不高。提成了城乡统筹下重庆农村土地整治创新的途径:完善农村土地整治法律法规;结合户籍制度改革,因地制宜实施整治;探索建立后评价机制和后续工程管护机制;创新融资机制,统筹安排资金;结合土地流转,实现产业化运作;加强宣传报道,搭建整治平台。  相似文献   

19.
城市与农村发展的不平衡是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中普遍关注的共同话题,城乡统筹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战略性意义。从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分析云南省城乡统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产业发展、就业、政府扶持、制度创新等视角提出城乡统筹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市农村干部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不仅是提高农村干部胜任力的中心环节,更是农村地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迫切需要。通过分析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市农村干部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着重探讨重庆市如何在新环境下构建有效的农村干部激励机制,以提高重庆市农村基层组织执政能力,推进重庆市农村地区政治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