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分析泰州地区致仔猪腹泻奇异变形杆菌致病性、毒力基因及耐药性,试验从泰州地区规模化养殖场采集腹泻仔猪粪便、肛拭子等114样品,分离得到42株奇异变形杆菌,采用PCR法和K-B药敏纸片法对分离的42株奇异变形杆菌进行毒力基因与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42株奇异变形杆菌毒力基因zapA、pmfA检出率最高,检出率分别为95.2%、92.9%,毒力基因ureC、mrpA、atfC检测出率在40.5%~50.0%之间;42株奇异变形杆菌对阿莫西林、大观霉素、氨苄西林等11种药物耐药率在66.7%以上,对头孢噻呋、头孢噻肟、恩诺沙星等5种药物耐药率在11.9%~26.2%之间,说明了该地区分离的致仔猪腹泻奇异变形杆菌携带多种毒力基因,耐药性严重。本试验为该地区分离的致仔猪腹泻奇异变形杆菌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奇异变形杆菌是一种能引起腹泻的条件性致病菌,长期以来没有引起兽医工作者的重视。在此项研究中,从重庆地区的养猪场收集了122份腹泻仔猪的粪便样本,通过分离纯化、分子生物学鉴定和小鼠的攻毒试验,共分离到22株奇异变形杆菌,分离率为18.03%(22/122)。其中15株分离菌有很强的致病性,能在24 h内致死小鼠,并引起肠道黏膜严重出血。这些结果表明奇异变形杆菌在仔猪腹泻中可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引起兽医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收集了全国范围内23个猪场125份21~70日龄临床腹泻仔猪肠内容物样品,用以分离和鉴定沙门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结果显示:共分离得到23株沙门菌分离株及31株奇异变形杆菌分离株,其中较为流行的沙门菌为鼠伤寒沙门菌。同时,对SS琼脂和XLD琼脂上的沙门菌和奇异变形杆菌进行对比鉴定,提高了沙门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分离鉴定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从安微省合肥、滁州地区的肉羊养殖场中共采集到羔羊腹泻粪样11份,进行细菌分离培养与镜检,将分离的细菌进行纯培养,并进行生化鉴定、药敏试验和小鼠攻毒致病性检验。结果显示:在检测的11份粪样中,共检测出大肠杆菌11株、奇异变形杆菌7株;致病性试验显示大肠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均对小鼠有致病力,但奇异变形杆菌致病性弱于大肠杆菌;药敏试验显示分离菌株对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菌必治、复方新诺明、丙氟哌酸、头孢唑啉等敏感,对庆大霉素、氟哌酸等常规药物均表现出一定的耐药性,对青霉素、链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和强力霉素等完全耐药。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都有一定的致病性,上述地区羔羊腹泻是由混合感染引起,且混合感染致病性更强。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吉林省长春地区致犬腹泻的奇异变形杆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药物敏感性检测,试验采用传统细菌鉴定方法及16S rRNA系统发育学分析方法,对2015—2017年间送检的62份疑似患细菌性肠炎犬的腹泻物进行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并对分离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及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从送检病料中共分离获得12株奇异变形杆菌(分离率为19.35%),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理化特性鉴定与奇异变形杆菌的生理特性基本一致;分离菌经16S rRNA基因扩增获得大小的为1 600 bp条带,所测序列与奇异变形杆菌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8%以上,12株分离株处于3个独立分株;其中分离菌对兽医临床常用药物整体耐药水平较高,仅有部分菌株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头孢曲松敏感;分离菌CC15031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_(50))为2.8×10~6 cfu/mL,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说明分离得到的奇异变形杆菌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和不同程度的致病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从四川成都某大型养鸡场发病雏鸡的肝脏中分离到2株细菌,并对其进行细菌形态学观察、生化反应、16SrRNA扩增和药敏试验等。结果显示,该分离菌为奇异变形杆菌;药敏试验证实该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具有抗性,并且呈现多重耐药性;人工感染试验复制出与自然感染相同的病例,主要表现为腹泻和脑炎,并从肝、脑等实质器官回收到奇异变形杆菌,证明该菌是引起雏鸡发病的主要原因。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国内鸡源的奇异变形杆菌分为不同的两大支,本试验从同一鸡场分离的2株菌聚在两个不同的分支,表明同一鸡场的奇异变形杆菌分离株也存在着遗传多样性,同时与人、牛、鹅等其他来源的奇异变形杆菌存在密切的遗传关系,其公共卫生学意义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7.
《中国兽医学报》2019,(11):2146-2151
从腹泻仔猪中分离奇异变形杆菌,并对其耐药性和14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基因进行检测和分析。采用分离培养、攻毒试验、药敏试验和PCR特异性扩增等方法对分离菌进行鉴定和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共分离到15株奇异变形杆菌,发现部分分离菌可以导致仔猪腹泻,所有分离菌均有多重耐药性,86.67%(13/15)的分离菌含有3种以上的耐药基因;四环素类、磺胺类、氯霉素类抗生素对分离菌无抑制作用,而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胺类的部分抗生素对分离菌有抑制作用,喹诺酮类的抑菌效果较好;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磺胺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氯霉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主要是由cmy、sul-2、 tetA、aadA和floR耐药基因所导致的。结果表明,腹泻仔猪中分离的奇异变形杆菌含有大量的耐药基因和多重耐药性,可以引起仔猪腹泻症状,导致抗生素在临床治疗时不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从四川成都某羊场腹泻简阳大耳山羊粪便中分离鉴定出奇异变形杆菌(14/20),随机选取5个菌株腹腔注射小鼠,5×108 CFU/只,小鼠于接种后12 h内全部死亡。PCR扩增分离株的16S rRNA序列,测序结果显示其与GenBank中奇异变形杆菌的序列同源性为99%~100%,分离菌株间的同源性为99.8%~100%;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与不同宿主源奇异变形杆菌共聚为2个分支,存在一定的多样性,但其进化不存在显著的地域及宿主相关性。本研究结果表明,奇异变形杆菌与山羊腹泻密切相关,对养羊业的危害及公共卫生学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甘肃省临夏州某奶牛场犊牛腹泻的病因,并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和防控措施,试验采集该牛场13头腹泻犊牛的粪便和血清,通过胶体金技术、ELISA方法、细菌分离鉴定、Kirby-Bauer法分别进行病毒病原学检测、病毒血清学抗体检测、病原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病毒学检测结果显示,13份粪样中未检测出牛轮状病毒(BRV)、牛冠状病毒(BCV)的抗原,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抗原阳性率为23.08%(3/13);未检出BRV和BCV的抗体,BVDV血清学抗体阳性率为38.46%(5/13)。病原菌检测结果显示,13份粪便样品中,分离出13株大肠杆菌和7株奇异变形杆菌。药敏试验表明,分离的大肠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对20种常规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且无对两种细菌均有效的药物。此次犊牛腹泻是由BVDV、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且大肠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耐药现象严重,本试验结果为该牛场进一步治疗此次的犊牛腹泻病提供了合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奇异变形杆菌属于肠杆菌科变形杆菌属,是革兰氏阴性杆菌,有周生鞭毛,普通培养可形成迁移性生长。兽医临床上一度认为这类菌为粪便或环境污染菌,很少监控它的流行情况。笔者在对辽宁大连地区有腹泻症状的肉仔鸡进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感染情况调查时,发现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率很高,部分鸡是奇异变形杆菌和大肠杆菌或沙门氏菌混合感染,而部分鸡是单纯奇异变形杆菌感染;从具有败血症状的肉仔鸡的全身实质脏器分  相似文献   

11.
为确定甘肃省临夏州某奶牛场犊牛腹泻的病因,并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和防控措施,试验采集该牛场13头腹泻犊牛的粪便和血清,通过胶体金技术、ELISA方法、细菌分离鉴定、Kirby-Bauer法分别进行病毒病原学检测、病毒血清学抗体检测、病原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病毒学检测结果显示,13份粪样中未检测出牛轮状病毒(BRV)、牛冠状病毒(BCV)的抗原,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抗原阳性率为23.08%(3/13);未检出BRV和BCV的抗体,BVDV血清学抗体阳性率为38.46%(5/13)。病原菌检测结果显示,13份粪便样品中,分离出13株大肠杆菌和7株奇异变形杆菌。药敏试验表明,分离的大肠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对20种常规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且无对两种细菌均有效的药物。此次犊牛腹泻是由BVDV、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且大肠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耐药现象严重,本试验结果为该牛场进一步治疗此次的犊牛腹泻病提供了合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一起以眼炎、呼吸道症状及腹泻为主症的白颈长尾雉中,高比率分离到奇异变形杆菌。所得分离物具有较相似的药物敏感性,且表现出对小鼠较强的致死性作用及由雏伊莎公鸡人工攻菌造病成功。据此确认,奇异变形杆菌是引起本次白颈长尾雉发病死亡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3.
为查明宁夏地区某羊场羔羊腹泻的发病原因并选择敏感药物用于治疗,从患病羔羊粪便中分离出4株细菌,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性、16S rRNA测序、VITEK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致病性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为奇异变形杆菌。动物试验表明,4株奇异变形杆菌对小鼠具有很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表明,4株奇异变形杆菌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阿米卡星、卡那霉素、链霉素)、氟苯尼考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敏感,而对大环内酯类(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恩诺沙星全部耐药。对青霉素类(哌拉西林、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喹诺酮类(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四环素、万古霉素、庆大霉素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结果表明,该4株奇异变形杆菌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和多重耐药性,可能是此次羔羊腹泻的致病菌,治疗首选氨基糖甙类、氟苯尼考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14.
对从江苏省某鸽场病死鸽脏器中分离的细菌进行分离鉴定。通过细菌培养、革兰染色镜检及生化特性测定等对分离株进行初步鉴定;扩增分离株的16S rDNA片段并测序,Blast搜索比对确定细菌的种属;通过动物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来检测分离株的致病力及耐药性。结果:3株细菌的16S rDNA序列测定和Blast分析表明与奇异变形杆菌参考株的同源性达99.4%~99.8%,确定为奇异变形杆菌;致病性试验显示奇异变形杆菌对鸽子和小鼠均有致病力;药敏试验表明奇异变形杆菌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和氟苯尼考敏感,对青霉素类和磺胺类抗生素等有耐药性。结果表明,从鸽子脏器中所分离的细菌为奇异变形杆菌,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和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新和县规模化养殖场及散养户中不同阶段的牛细菌性腹泻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情况。对2020—2021年采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新和县规模化养殖场及散养户中不同阶段的患腹泻牛粪便、肛拭子及内脏病料358份,采用细菌分离鉴定、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等方法对大肠杆菌、沙门菌、奇异变形杆菌、空肠弯曲杆菌等细菌性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采用K-B药敏纸片法检测临床分离菌株对临床中常用的药物耐药情况。结果显示:从358份病料样品中分离到大肠杆菌62株、沙门菌52株、空肠弯曲杆菌29株、奇异变形杆菌28株,检出率分别为17.3%、14.5%、8.1%、7.8%;分离的菌株对临床中常用的药物产生不同的耐药性,其中大肠杆菌、沙门菌、空肠弯曲杆菌及奇异变形杆菌均对头孢噻呋、头孢喹肟、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林可霉素、硫酸黏菌素等药物敏感,对其他药物耐药。为该牛细菌性腹泻病防治及合理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吉林省某规模化养猪场腹泻仔猪肛拭子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试验对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反应及动物回归试验,选取生物过滤后分离获得的部分分离菌利用BD PhoenixTM-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检测细菌鉴定仪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同时利用ERIC(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PCR指纹图谱和融合试验对分离菌株进行流行病学分型检测。结果表明:根据细菌分离培养及染色镜检结果初步分离得到14株奇异变形杆菌。在14株奇异变形杆菌中,选取生物过滤后分离获得的7株奇异变形杆菌进行生化反应和药敏试验。在45种生化反应中,有7种生化反应结果为可变量,生化反应结果与奇异变形杆菌一致率为84. 4%。7株分离菌对氨苄西林、磺胺甲基异口恶唑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达到85. 7%,而对哌拉西林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达到42. 9%,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将分离获得的14株奇异变形杆菌培养物腹腔注射Balb/c小鼠,全部小鼠于12 h内死亡,表明14株分离菌均具有高致病性。14株分离菌的ERIC-PCR指纹图谱的鉴定结果与融合试验的结果一致。说明融合试验也可用于检测奇异变形杆菌分离株的同源性,同时本试验分离株的耐药情况严重。  相似文献   

17.
试验通过对阿克苏某生猪养殖场腹泻仔猪肛拭子进行病原分离,并成功分离到一株细菌。细菌纯化后通过革兰氏染色观察其形态结构,并提取其DNA测序。分离菌株得到的基因序列标记为W1,通过DNA star生物软件将菌株W1与国内外菌株进行基因序列对比,并做同源性和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W1与国内外15株奇异变形杆菌的同源性为96.4%~99.4%,其中与W1同源性最低的是KT216564,与W1同源性最高的是AB272366。遗传进化树分析表明,分离株W1与南京株JF775415处于同一分支,属于奇异变形杆菌,该菌株的成功分离为阿克苏地区对奇异变形杆菌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奇异变形杆菌为人兽共患病原菌,多为继发感染.本研究从潍坊地区宠物医院的犬瘟热患病犬眼鼻分泌物和犬细小病毒感染患病犬直肠粪便中,共采集样品39份,进行奇异变形杆菌分离鉴定和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分离鉴定出11株奇异变形杆菌,分离率为28.20%,其中犬细小病毒感染犬的奇异变形杆菌分离率为47.37%;16S rRNA序列...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兽医学报》2017,(1):196-200
<正>奇异变形杆菌为无荚膜、无芽孢、有鞭毛和有菌毛的革兰阴性杆菌,其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动物粪便、临床标本以及人和动物的肠道内,是导致人和动物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1981年,BISGAARD等[1]首次从患输卵管炎的产蛋鸡中分离到奇异变形杆菌;1989年,江益民等[2]首次从病死肉鸡中分离到奇异变形杆菌。近年来,奇异变形杆菌感染流行趋势不断扩大,鹌鹑[3]、狐狸[4]、鸽子[5]、貂[6-7]等动  相似文献   

20.
奇异变形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奇异变形杆菌是具有细胞迁徙生长现象的兼性厌氧菌,对生长环境要求不高,普遍存在于泥土、水和机体消化道中,有周鞭毛,运动活泼。奇异变形杆菌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该菌是引起临床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奇异变形杆菌可引起家禽感染,可穿透种蛋壳,造成鸡胚死亡、卵黄感染以及雏鸡、鸽死亡等,引起山羊和猪腹泻。在狐狸、水貂、等主要引起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的感染及体表溃烂等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