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小麦新品种皖麦44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麦44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郑州891为母本,郑州831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定向选择,选育而成的弱春性小麦新品种.其突出优点是高产、稳产、矮秆、早熟、优质,适合制作优质馒头.适宜安徽省淮北、沿淮麦区中高肥力地块,中晚茬种植.高产栽培的关键在于调控合理的群体和防治后期的病虫害.  相似文献   

2.
株两优831是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根据几年来对该组合不同季节的制种技术探索和实践,表明采用秋季连晚制种有利于提高制种田全年的种植效益,降低种子生产成本,并介绍优质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3.
国丝早占41和国丝早占53是用国际油占与增城丝苗831突变品系杂交,经3年6代选育而成的早晚兼用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这两个品种早熟、高抗稻瘟病、耐肥抗倒性强、稳产性好、米饭软硬适中有饭味且带有清香,为同型号异构体水稻新品种,可在广州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优质高产及超高产小麦品种的选育经验与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优质超高产小麦育种备受科研和生产部门关注 ,已选育出了不少不同类型的小麦品种。但既优质又高产 ,质量过得硬的品种较少。现就多年来我们的选育经验和实践谈点体会 ,与同行商榷。1 高产与优质问题以往人们对小麦高产与优质的认识存在着偏见 ,认为高产不优质、优质不高产。通过我们多年研究表明 ,高产与优质并不矛盾 ,关键是我们在改良选育过程中如何利用其品种的特点进行组配。从 2 0世纪 80年代 ,我们就对小麦高产优质专用和加工利用进行了研究 ,已选育成 6个不同类型的高产优质新品种和新品系 :郑农 82 9B ,豫麦 34号 ,郑农 3…  相似文献   

5.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选育高产、优质油莱品种,是高产双低油菜育种攻关的重点。“H336”是我院新选育的三系杂交油菜新组合,具有优质、高产、抗倒、抗(耐)菌核病等特点。为探索该组合适宜的栽培措施,发挥其高产潜力,笔者研究了不同密度对其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凤豆11号是大理州农科所用凤豆十号为母本,20151(洱源石岩头蚕豆系选)为父本杂交选育成的高产优质蚕豆新良种。凤豆11号具有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是一个优质、高产的粮饲兼用型蚕豆新良种。2006年12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予推广。  相似文献   

7.
新银辉是适宜福建省明溪县春季大田种植的高产、优质、高效甜瓜新品种.该文总结新银辉春季大田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旌德苎麻优质高产规范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顺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6):115-116,118
本文根据旌德的土壤、气候、苎麻品种资源、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及苎麻优质高产的经验,制定了新麻园建设要求、麻园的常年管理、麻园更新、有害生物控制等4条苎麻优质高产的规范化栽培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9.
良种配良法,可发挥新优品种高产、优质、高效的优势。介绍了新优杂交油菜品种铜油2008的配套高产栽培和制种技术,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
《福建农业》2006,(10):F0002-F0002
2006-2007年农业“五新”——“新技术”项目重点推广12项,种植业粮油作物主要推广超级稻优质高产配套技术和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经济作物主要推广天宝香蕉标准化生产与采后技术、芦柑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及台农2号蜜雪梨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几个自选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及遗传参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11个自选玉米自交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成28个杂交组合,对其玉米籽粒产量等9个数量性状不同杂交模式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交系忻831、忻662、忻923、忻915的利用价值较高,可能成为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的优良玉米自交系;出籽率、行粒数可以早代选择;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产量、秃尖不宜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12.
 籼型香糯新品种—滇新10号是云南农业大学稻作所利用籼粳亚种间和地理远缘间的品种杂交,经8代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抗病的新品种。亩产量在425~666公斤,比当地糯谷品种增产12.76%~212.42%。目前已在云南、四川、安徽,湖北等省大面积推广应用。本文着重介绍了籼型香糯—滇新10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新90-3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选育的早熟粳稻品种。该品种根系发达,高抗倒伏,分蘖力较弱,株高105 cm,穗粒数138粒,千粒重28.7 g,河北省水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8 767.5 kg/hm2,抗稻瘟病,多数米质指标达到国家优质1~2级米标准,在冀东稻区全生育期160 d,适宜河北省长城以南稻区在缺水条件下晚播种晚插秧节水栽培。  相似文献   

14.
运用灰色关联度对棉花区试品种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运用灰色关联度对河南省1993年参加棉花区试的7个品种,从高产,早熟,抗病,优质4个方面共12个性状进行了分析,综合评定结果表明,新8704表现最优,具有高产,早熟,抗病,优质,适应性广等优良特性;中389、豫早516分别居二,三位。  相似文献   

15.
信阳现有板栗约10.5万hm2,品种资源主要分布在商城、光山、新县、罗山、平桥和浉河区。根据其品种类型可分为豫罗红、大板栗、红油栗等,并总结了适用的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东油1号经济性状分析与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分析东油1号产量构成因子,探讨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方法]对东油1号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构成、抗倒性与抗寒性进行汇总分析,并提出发挥东油1号品种优势的高产栽培措施。[结果]东油1号的产量、农艺性状与经济性状、抗倒性与抗寒性均优于对照(苏油1号)。[结论]生产上应因种栽培,加强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以利于获得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7.
水稻新品种鄂糯8号保优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解决鄂糯8号在生产过程中栽培方法不当、配套措施跟不上和品种退化等原因而导致的未能充分发挥优质高产性状的问题。[方法]于2004~2007年对水稻新品种鄂糯8号进行保优高产栽培技术与示范研究。[结果]结果表明:保优增产栽培技术对鄂糯8号具有明显的保优、增产和增效作用,作双季晚稻栽培其平均产量达6758.8~6830.4kg/hm2。[结论]该保优高产技术为鄂糯8号的优质高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水稻栽培学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口粮作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水稻生产正面临由传统小规模生产向机械化、智能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的现代规模化生产方式转变,在此重要历史节点,回顾总结70年中国特色水稻栽培学发展历程与科技成就,对探索未来水稻栽培科技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70年来,我国水稻栽培科技界抓住水稻不同主产区大面积生产问题与关键技术瓶颈,深入开展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栽培措施等方面关系的研究,探索水稻生育调控、栽培优化决策和栽培管理等新途径与新方法,取得了一大批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重要栽培技术和理论,形成了一批重大栽培科技成果。笔者着重从叶龄模式栽培理论及技术、群体质量及其调控、精确定量栽培、轻简化栽培、机械化栽培、超高产栽培、优质栽培、绿色栽培、逆境栽培和区域化栽培等十个方面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水稻栽培取得的主要科技成就,并指出了未来中国水稻栽培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一是加强水稻绿色优质丰产协调规律与广适性栽培技术研究;二是加强多元专用稻优质栽培研究;三是加强水稻超高产提质协同规律及实用栽培研究;四是加强直播稻、再生稻稳定丰产优质机械化栽培研究;五是加强水稻智能化、无人化栽培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玉米机械化子粒收获是中国玉米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了探讨不同玉米自交系材料的配合力及其组配杂交组合的机械化粒收质量影响程度,本研究以7个美国自交系材料作母本,‘新01A3’的5个改良系作父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以组配成的35个玉米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机械化子粒收获后,测定产量和子粒含水率,计算杂质率、破碎率和田间损失率,并对产量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XL2’产量的一般配合力(GCA)最高。5个父本自交系中,‘新A389’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最高,其次为‘新69’。‘XL6×新69’的产量特殊配合力(SCA)最高,其次为‘XL7×新3764’。对各项性状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子粒含水率与破碎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35个杂交组合中,32个玉米杂交组合的产量与邻近对照相比增幅超过5%,且所有杂交组合的子粒含水率均低于28.0%,均适宜机械化子粒收获。今后应加强对高配合力自交系‘XL2’、‘XL5’和‘新A389’、‘新69’的利用。  相似文献   

20.
广西南部宿生陆地棉产量和品质性状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年生陆地棉在多年生栽培条件下的产量和品质变化规律,为陆地棉宿生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4个陆地棉品种为供试材料,以一年生为对照,对三年生、二年生宿生陆地棉的产量品质性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宿生棉的产量比一年生棉显著提高,4个品种三年生和二年生的平均产量分别为1391.75和1491.37kg·hm-2,比其一年生的分别增产39.98%和50.00%,其中高产品种中928F1三年生和二年生的产量分别为1781.67和1882.94kg·hm-2,比其一年生的分别增产53.95%和62.71%;宿生年限对产量无显著影响。宿生棉的纤维品质性状与一年生棉相比基本不变,宿生年限对纤维长度、比强度、马克隆值、公制支数无显著影响。【结论】陆地棉经宿生栽培产量显著提高,纤维品质性状基本不变;宿生陆地棉可直接应用于生产,应用前景好;宿生栽培应选择高产的抗虫杂交棉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