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胡萝卜过热蒸汽膨化干燥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胡萝卜为原料,采用三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预脱水的胡萝卜含水率、过热蒸汽温度和滞留时间对膨化胡萝卜比容以及产品复水率的影响.这3个因素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过长的滞留时间可增加比容,但极大降低产品复水率.优化的过热蒸汽膨化工艺条件为:预脱水的胡萝卜含水率23%,过热蒸汽温度150℃,滞留时间50 s.过热蒸汽膨化干燥的胡萝卜收缩较小、复水率高、硬度适中、品质好.过热蒸汽膨化干燥胡萝卜较热风干燥效率高,干燥时间缩短近40%.  相似文献   

2.
食品过热蒸汽撞击干燥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过热蒸汽撞击干燥过程中蒸汽温度和传热系数对样品的降水速度,温度场和干燥品质的影响规律,发现在研究的参数范围内,蒸汽的影响比传热系数显著。通过与热风撞击干燥的对比试验,发现过热蒸汽撞击干燥后样品淀粉糊化度明显高于热风撞击干燥,当介质温度高于393K时,过热蒸汽撞击干燥的干燥速度高于热风撞击干燥。  相似文献   

3.
为保证稻谷干燥后品质、提高干燥效率,基于不同含水率稻谷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提出变温热风干燥工艺。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中心组合试验方法,以稻谷温度、初始含水率和热风风速为影响因素,以稻谷爆腰指数、整精米率和干燥时间为评价指标,研究稻谷玻璃化转变温度、恒温和变温干燥特性,模拟解析稻谷干燥过程中传热传质规律,以5、10、15℃的变温幅度进行变温干燥试验。结果表明,稻谷玻璃化转变温度与其含水率呈负相关,恒温干燥最佳工艺参数为稻谷温度47℃、初始含水率22.0%、热风风速0.50 m/s,干燥后稻谷爆腰指数70、整精米率57.67%、干燥时间195 min;与恒温干燥相比,以5℃和10℃为变温幅度的变温干燥工艺,干燥后稻谷爆腰指数分别降低了20和10,整精米率提高12.6、7.7个百分点,干燥时间缩短30 min和60 min。研究表明,基于玻璃化转变的稻谷变温热风干燥工艺明显改善了稻谷干燥后品质,提高了干燥效率。  相似文献   

4.
过热蒸汽干燥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高湿酒糟为被干燥物料,进行了不同工况下过热蒸汽干燥规律试验。结果不明;作为干燥介质过热汽不改变干燥过程的一般规律;过热蒸汽干燥开始阶段物料上有凝结水产生,在恒速干燥段特料的温度保持在100℃;在相同的干燥速度下,与热风干燥相比过热蒸汽干燥物料临界含水率要低。  相似文献   

5.
采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的设计试验方法,建立了以糙米爆腰增率作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旨在为有效地确定稻谷真空低温薄层干燥的最佳工艺及真空干燥机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实验研究表明:干燥时间、真空度和干燥温度是影响稻谷真空干燥糙米爆腰率增加的重要影响因素,3因素影响的先后次序应为干燥温度、干燥时间、真空度;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正相关于爆腰增率,而真空度与之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受冻水稻低温干燥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东北地区水稻产量大、收获后在存放过程中易受冻而烘后品质下降的问题,研究了受冻水稻的干燥特性。将受冻水稻通过合理的低温干燥工艺,在保证稻米干燥后品质前提下,使含水量降到安全水分,从而提高东北地区水稻的商品粮经济效益,并为寒地水稻干燥工业生产提供参考与技术支持。以受冻水稻垦粳5号为原料,进行薄层干燥试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以热风温度、热风表现速度和初始含水量为试验因素,利用MatLab、Origin等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处理分析,并对受冻水稻干燥后品质做出评价。结果表明:热风温度为3 0℃、热风表现速度为0.1 m/s、初始含水率为1 8.2%时,烘后爆腰增值率最低,整精米率较高,风速和热风温度对受冻水稻干燥特性影响大。干燥温度越高,直链淀粉含量越低;初始含水率越低,直链淀粉含量越高;米饭食味值随着干燥温度和风速的增加,综合得分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稻谷干燥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热量交换和质量传递过程。稻谷干燥品质指标主要包括稻谷干燥终了的含水率和爆腰率。基于此概念,试验研究了不同干燥条件对稻谷爆腰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控制干燥速度和避免过度干燥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稻谷爆腰率,提高稻谷干燥品质。  相似文献   

8.
红外对流组合干燥稻谷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设计了先红外辐射加热,后热风对流排湿干燥工艺的新型红外热风组合谷物干燥机。进行了以不同的红外辐射强度和热风温度的组合干燥稻谷的试验。试验表明:采用较强的红外辐射和较低的热风温度不仅能提高降水率,而且降低爆腰率。该结果对新型干燥设备的研制和干燥工艺的优化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系统分析过热蒸汽干燥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简化的干燥数学模型,从传热传质角度对过热蒸汽的干燥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与热空气干燥进行了对比,最后通过稻米的过热蒸汽干燥试验验证分析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提高过热蒸汽的温度以提高干燥介质与物料之间温度梯度,以及增加过热蒸汽的流速(流量)以减少传质阻力,可以显著提高过热蒸汽的干燥效率.  相似文献   

10.
将新鲜山核桃在不同的热风温度、物料层数、热风风速条件下进行干燥,定时测定烘箱中山核桃的水分值,计算相应时间点的干基含水率及干燥速率,以干燥时间为横坐标、干基含水率及干燥速率分别为纵坐标绘制曲线图。试验结果表明,新鲜山核桃在干燥过程中主要有两个明显的阶段,降率干燥阶段和恒率干燥阶段,同时热风温度、物料层数、热风风速对新鲜山核桃的干燥也有着不同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1.
稻谷热风、微波干燥品质与玻璃化转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函数拟合、近红外检测及发芽率测定,研究稻谷热风、微波干燥的去水性能及其蛋白质、直链淀粉含量与出芽品质;结合TG/DSC测试,探讨2种热源干燥稻谷的玻璃化转变对其干燥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对数函数拟合稻谷热风、微波干燥去水性能的准确度高;经2种热源干燥稻谷的蛋白质、淀粉含量过程差异不显著;但热风干燥稻谷初期蛋白质含量差异明显。鲜稻谷发芽率显著低于其经热风、微波干燥后的发芽率,三者分别为0.65±0.19、0.93±0.03、0.77±0.02。随含水率降低,经热风、微波干燥稻谷的热重损失与热流则呈不同趋势变化,二者中点温度均减小,综合影响干谷品质。  相似文献   

12.
玉米过热蒸汽薄层干燥数学模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自行设计的过热蒸汽干燥试验台上进行了各种工况下玉米的薄层干燥试验,用数理统计中优化的方法,建立了薄层干燥方程,用来定量地描述玉米对热蒸汽干燥规律。结果表明,尽管过热蒸汽和热风为不同的干燥介质,薄层干燥方程仍可用与热风干燥相同的方法来建立。  相似文献   

13.
将滚筒式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机应用于稻谷干燥,主要研究风温、风速及滚筒转速对稻谷干燥速率、发芽率和爆腰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谷的滚筒式气体射流冲击干燥属于降速干燥,且风温对干燥速率、发芽率和爆腰率的影响显著,风速对发芽率影响明显,滚筒转速对干燥速率和干燥后稻谷的品质影响不显著。研究给出了合理的干燥工艺参数:稻谷的滚筒式气体射流冲击干燥较为合理的风温为60℃,风速为23m/s,滚筒转速为3. 5r/min。本研究为稻谷快速、优质干燥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技术与装置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一种稻谷横流循环干燥数学模型的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物干燥过程具有多变量耦合、非线性、大时滞、因果关系错综复杂等特点,要实现干燥过程的精确控制,必须探明谷物干燥过程中主要因果变量间的内在关系.为此,以带有缓苏段的横流封闭循环式粮食干燥机为原型,以稻谷为干燥对象,介绍了稻谷的水分扩散系数方程、平衡水分方程、横流干燥方程、缓苏特性方程、缓苏时间确定等数学模型,从数学角度阐明环境温湿度、介质温度、谷物初始含水量、干燥时间等参数与干燥谷物含水量、谷温、缓苏谷粒表面含水量、缓苏时间的关系,以期为实现干燥系统智能精确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干燥方法对营养强化方便米饭复水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常见几种干燥方法对营养强化方便米饭复水性的影响进行了图像分析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真空冷冻干燥方法处理的方便米饭,米 内部结构疏松、多孔,易于水分的浸入,其复水时间明显短于微波热风干燥米饭的复水时间。真空冷冻干燥是最适合的营养强化方便米饭干燥方法。  相似文献   

16.
水稻颗粒玻璃化转变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水稻颗粒玻璃化转变的试验,测量了不同干燥条件下水稻颗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探讨了干燥条件对水稻颗粒玻璃化转变的影响,研究了水稻颗粒含水率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关系,建立了水稻颗粒玻璃化转变温度与颗粒含水率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7.
通过水稻干燥和缓苏过程中稻谷爆腰产生的玻璃化转变分析,确定稻谷在玻璃态下干燥时对爆腰增殖无影响。建议采用2种措施:一是使稻谷在玻璃态下干燥,抑制爆腰产生;二是使稻谷在较高温度下干燥一定时间后,给稻谷缓苏足够时间以降低内部水分梯度,使内部水分均匀,有效地降低稻谷裂纹率和提高产米率。  相似文献   

18.
辐照土豆片热风干燥工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土豆经^60Coγ射线辐照预处理后进行热风干燥,与未辐照的对比结果表明:辐照预处理后切片土豆的失水过程仅为降速过程,干燥速率增加,辐照剂量增加,干燥速率提高,以辐照剂量、热风温度及土豆切片厚度为试验因素对干燥速率、VC含量,干制品外观质量和复水比等指标进行了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的较优的干燥工艺研究,同此获得二次回归的方法和较优的干燥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