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森林土壤动物生态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森林土壤动物是森林土壤生态系统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森林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起着重要作用。文中综述了近10年森林土壤动物生态功能的相关研究进展,包括森林土壤动物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植物的影响以及外来土壤动物入侵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等;展望了我国森林土壤动物的未来研究方向,未来研究应多关注森林土壤动物生态功能的作用机制、森林土壤动物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外来土壤动物入侵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森林土壤动物种类的研究范围以及新技术的应用,以期为我国森林土壤动物生态功能、土壤动物与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土壤动物等领域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森林土壤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9,自引:4,他引:79  
杨万勤  王开运 《林业科学》2004,40(2):152-159
土壤酶在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目前 ,在几乎所有的森林生态系统研究中 ,土壤酶活性的监测似乎成为必不可少的研究内容。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酶活性动态 ,植被特征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 ,土壤微生物与土壤酶的关系 ,植物 -土壤界面的土壤酶 ,森林土壤质量评价指标的土壤酶及人类活动干扰对森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等是当前森林土壤酶学的研究重点。由于土壤酶的功能和生态重要性 ,森林土壤酶研究可能包括 :(1 )土壤酶系统分异 ;(2 )作为森林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的土壤酶活性 ;(3)植被动态与土壤酶的关系 ;(4 )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酶活性特征 ;(5 )人工林土壤酶活性特征 ;(6 )人类活动对森林土壤酶系统的影响。本文从土壤酶系统分异和生态系统的角度对土壤酶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了综述 ,这对于加深理解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土壤酶的生态重要性以及森林生态系统退化机理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关于昆虫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种类繁多,已知100多万种,约占动物总鼗的4/5;繁殖快,数量多,资源丰富;许多昆虫与国民经济建设及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可提供工业原料(如白蜡、紫胶、五倍子、蜂蜡、蚕丝、蛹油、蛹酪素等等),药用和医药保健原料、食用(包括保健食品)、饲料、肥料,以及清除有害物质(如澳大利亚曾从我国引进蜣螂清除牧场牛  相似文献   

4.
[目的]揭示土壤动物在喀斯特森林凋落物分解中的作用,深入认识喀斯特生态脆弱区植物-土壤系统养分的循环过程。[方法]采用凋落物袋法,以贵州中部地区喀斯特森林优势木本和草本植物凋落物(白茅、圆果化香树和翅荚香槐)为研究对象,进行持续1年的原位分解,通过排序分析、随机森林模型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究不同体型土壤动物群落对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结果]不同处理间凋落物质量损失率差异显著,草本植物凋落物白茅质量损失率最高,木本植物凋落物翅荚香槐损失率最低。一定范围内,凋落物质量损失率与碳氮比成反比。土壤动物平均增加了24.89%的凋落物分解,中小型土壤动物作用(15.34%)大于大型土壤动物作用(9.55%);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的贡献率在分解前期较后期大。从凋落物袋中共捕获土壤动物13 733头,分属21个类群,优势类群为蜱螨目和弹尾目;随机森林模型结果显示,前气门亚目、长角(虫兆)目、短角(虫兆)目、伪蝎目、中气门亚目、蚁甲科在凋落物分解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结论]除草本植物外,黔中喀斯特森林凋落物分解速率与碳氮比成反比。土壤动物在凋落物的分解中具有重要作用,且在分解前期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5.
通过调查整理,发现本底和1993年森林病虫鼠害普查都没有记载的脉翅目蝶角蛉科昆虫1种,从而使保护区脉翅目蝶角蛉科昆虫由原来的1种增加到2种。黄花蝶角蛉属保护区首次发现,系保护区分布新记录,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再添1个物种。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等翅目昆虫(白蚁)初步名录的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在福建省林木白蚁种类研究过程中收集的大量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的结果,列出了福建省等翅目昆虫名录,计4科19属75种。名录中附有等翅目昆虫在福建省的分布地点、寄主植物,文献出处。是迄今为止福建省等翅目昆虫最系统详细的报道。  相似文献   

7.
蛀干昆虫的寄主选择及其在森林健康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森林健康关系到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各国森林健康问题的侧重点不同,森林健康评价标准和诊断方法不统一,特别是亚健康森林的早期诊断仍然是亟待解决的科学难题。本文综述了蛀干昆虫对寄主植物选择机制和规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其在森林健康评价中的应用前景,根据蛀干昆虫中次期性种类总是与亚健康和衰弱林木相伴的规律,提出了利用蛀干昆虫早期诊断和评价森林健康的思路,以蛀干昆虫种群数量与林木健康状况的相互关系为主,辅以物种间相互作用关系(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环境因子(气候变化、土壤性质)等建立数学模型,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森林健康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中国森林昆虫》第2版中主要昆虫学名的订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中国森林昆虫》第2版中涉及的所有昆虫学名进行检查和订正,列出其中发生变化且较为重要的种类,使广大森林昆虫学工作者能够及时了解、知晓昆虫学名的变化情况,以便参考应用。【方法】通过检索最新研究文献并参考《中国动物志》等专著、书籍对《中国森林昆虫》第2版中昆虫学名进行订正。【结果】在我国严重危害松树的6种松毛虫中,马尾松毛虫、云南松毛虫以及思茅松毛虫的学名发生了变动;竹子上重要的食叶害虫黄脊竹蝗的属名、中文名称均变更;桑天牛的学名也受到国外专家的关注和更正;危害珍稀树种金钱松的小卷蛾以及危害胡杨的二种木虱现已鉴定到种,并给出种名;危害松树的日本松干蚧、辽宁松干蚧和马尾松干蚧被证明是同一物种——日本松干蚧;枯叶蛾科和卷蛾科的学名和中文名参考《中国动物志》中枯叶蛾科和卷蛾科专著做了更正;鳞翅目中蝶类的中文名称和学名参考《中国蝶类志》进行了变更;白蚁类昆虫的中文名称和拉丁学名参考《中国动物志》等翅目专著做了更正。【结论】作为森林昆虫学工作者普遍使用的工具书,随着《中国森林昆虫》第3版(中英文版)编辑工作的进行,一些昆虫学名或中文名称将继续得到订正,可为森林昆虫科研和学术交流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9.
《广西林业》2020,(4):43-45
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在所有生物种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中占比超过50%,它们几乎遍布世界每一个角落。21世纪初,人类已知的昆虫有100余万种,但仍有许多种类尚待发现。昆虫对农林业和人类健康影响重大,是人类可以利用的良好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0.
昆虫是世界上种类最多的生物种群,已知的种类超过100万种。在4亿年前,地球就出现了原始昆虫,经漫长的进化过程现已成为地球上最大的优势动物种类。据估算昆虫的总生物量超过地球上所有动物总生物量。昆虫具有多种多样的形态、习性、行为和机能。其适应能力、分布范围都超过其他  相似文献   

11.
选择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考察点(茅坪、湾潭、独岭)3种不同环境,以巴氏罐诱法为主,结合网筛、扫网等方法,进行全面的标本采集与数据收集.经初步整理鉴定和数据分析,得到如下结果:①昆虫标本中鳞翅目和直翅目数量较多,其次为鞘翅目、双翅目、同翅目、半翅目、革翅目、膜翅目、脉翅目及等翅目等.此外,多足纲及蛛形纲动物也有相当数量.②昆虫分布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昆虫纲的鳞翅目、直翅目等的数量分布,则可以显示不同环境对昆虫数量分布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根据无机化学酸和酸的强度的概念,定义生态系统中的酸化过程和脱酸过程。ulrich描绘了在湿润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典型土壤,随着H~+缓慢增加,土壤pH的变化示意图——森林土壤酸化过程。H~+负荷及其转换是潜在的森林土壤酸化的根本原因。酸性沉积,尤其是生态系统中一些生物、生理过程都将导致森林土壤酸化。本文还详细论述了森林土壤酸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遥感技术(包括航片、航空录像、多光谱扫描、雷达等现代科学技术)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森林昆虫的研究,主要用来观察昆虫种群的大小、移动和迁飞,监测森林昆虫对森林的  相似文献   

14.
《森林与人类》2006,26(6):96-96
3.54亿年前,昆虫在地球上诞生,是第一批出现在陆地上的动物,比鸟类整整早了1.95亿年,比大家都熟知的恐龙早了1.2亿年,而我们人类的出现才仅仅有300万年。昆虫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动物家族。  相似文献   

15.
小型哺乳动物和土壤动物是陆地生态系统食物链中重要环节,在生物指示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鼠类和是环境重金属污染研究中最常用的指示物,其肝脏和肾脏是重金属富集的重要指示器官。蚯蚓和线虫不仅用以监测环境中土壤重金属总量,而且与土壤因素相结合还可以监测重金属的生态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在一些发达国家,随着污水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城市污水处理废渣作为一种再生资源和有机肥料在农、林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同时,污水废渣应用后所引起的其他环境影响也日益受到重视。该对城市污水处理废渣作为肥料施用于森林后,林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林木的生长反应,以及施用后所产生的环境效果,诸如重金属在植物和小型动物体内的富集以及其他潜在的危害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概要总结。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部山地森林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特征(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兴中  刘红 《林业研究》2001,12(1):63-66
本文分析了中国东部山地森林土壤动物的生态地理特征:中国东部山地由于森林土壤生 境极其多样,致使土壤动物区系组成非常丰富,且存在着明显的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种类和 数量从热带山地到寒温带山地逐渐降低,同一山地的地带性森林高于其它森林,土壤中,它 们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具很强的表聚性,人类干扰对土壤动物影响极大。热带、亚热带山地 土壤动物种类、数量春夏季低于秋冬季,暖温带至寒温带山地则是夏秋季高于冬春季。  相似文献   

18.
2018年7月28日至8月22日,2019年4月18~24日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选取42条样线进行了昆虫调查。经统计,在科级、属级、种级水平上,半翅目昆虫的数目(21科52属57种)都是最多的,鞘翅目昆虫(19科43属49种)次之,而蜚蠊目和革翅目昆虫(1科1属1种)最少。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武进区半翅目昆虫的多样性指数(4.0132)和均匀度指数(0.9926)最高,优势度指数(0.0248)最低;鞘翅目昆虫的丰富度指数(8.4555)最高。武进区不同生境中昆虫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表现为草地灌木>森林>水域>耕地>居民地;优势度指数表现为居民地>耕地>水域>森林>草地灌木;均匀度指数表现为森林>草地灌木>水域>耕地>居民地。武进区昆虫在世界动物地理分布中具有典型的东洋界分布类型,与古北界关系密切;在中国动物地理分布中,武进区昆虫分布组成以全国、华中区、华中区—华南区、华中区—华南区—西南区、华中区—华南区—西南区—华北区5种分布型为主。  相似文献   

19.
南江峡谷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指标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江峡谷不同部位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指标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南江峡谷喀斯特森林不同部位土壤密度呈底部中部顶部的趋势,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以及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的变化趋势与密度的变化趋势相反。有机质量、阳离子交换量、全氮量、全钾量以及水解氮量、有效磷量和速效钾量呈底部中部顶部的,全磷量在峡谷中部的森林土壤最低。峡谷底部至顶部土壤综合质量指数呈递增趋势;(2)峡谷顶部喀斯特森林土壤密度低于非喀斯特森林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以及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的变化呈喀斯特森林土壤高于非喀斯特森林土壤。全氮量、全磷量、全钾量、水解氮量和速效钾量高于非喀斯特森林,有机质量、阳离子量和有效磷量低于非喀斯特森林,土壤综合质量指数呈喀斯特森林高于非喀斯特森林。  相似文献   

20.
昆虫信息素及其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昆虫信息素是由昆虫体内产生、具有引诱昆虫行为反应的化学物质,其人工合成化合物称为引诱剂。昆虫性引诱剂是一种无公害的杀虫剂,其特点是灵敏度高、防治效果好、不污染环境、不杀伤天敌、使用方便。利用白杨透翅蛾(Paranthrene tabaniformis)、梨小食心虫(Garpholitha molesta)、棉红铃虫(Pectinophora gossypiella)等农林害虫的性引诱剂防治相应的害虫已获成功,并且防治效益好,成本低廉,证明应用昆虫性引诱剂监测和防治害虫很有应用前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