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邓瑞 《安徽农业科学》2013,(21):9087-9088,9135
煤矿资源的开发一方面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给矿区土地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该研究以安徽省淮南煤矿为例,根据该煤矿区的土地塌陷及复垦情况,从立法、资金、组织管理体制和技术4个方面分析煤矿区土地复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土地复垦对策。  相似文献   

2.
高聿德 《安徽农业科学》2015,(11):241-242,245
以张大银煤矿为例,从矿区土地复垦原则、复垦后土地利用方向与复垦工程等方面,探讨内蒙古东胜矿区露天开采煤矿土地复垦技术。  相似文献   

3.
张俊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361-10363
为了确定煤矿复垦方案中涉及的矿区土地破坏范围,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煤矿开采过程中破坏程度分级、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等,基于地表沉陷理论提出了一种煤矿开采过程中拟破坏土地面积的预测方法,并以某煤矿为案例具体说明了该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经计算确定煤矿的最大水平变形值、最大曲率值、最大倾斜值、最大下沉值、最大水平移动值Ucm、及地表最大下沉速度值;地表移动盆地的最外边界、危险移动边界及最大下沉值边界;根据地表移动边界绘制下沉等值线,并将下沉等值线图与矿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叠加,便得到矿区预测破坏土地的范围,由此计算出破坏土地面积。该方法与矿区实际情况相结合,使矿区土地复垦设计方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李娟  龙健  赵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200-15202
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是制定土地复垦方案的前提和基础。以贵州纳雍县狗场煤矿为例,结合矿区地形、土壤等实际情况,将该矿区拟复垦土地划分为生活区、生产区、储煤场、临时煤矸场、其他附属设施区等评价单元,确定各单元主要破坏类型为压占,破坏程度为重度;并参考耕地、林地适宜性评价指标,最终确定该矿区受压占破坏严重的评价地块复垦方向均为宜耕宜林地。  相似文献   

5.
舒锟 《安徽农学通报》2022,28(3):114-116
根据土地复垦基础理论,以胡家河煤炭矿区土地复垦为例,综合土体有机重构技术理论对其矿区土地复垦工程技术进行了研究,理清了开展矿区土地复垦的现实意义,解析了土体有机重构、土地复垦、矿区土地复垦的内涵特征,研究了矿区土地复垦的主要工程措施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利用复杂系统理论,以徐州九里矿区土地复垦项目为例,进行土地复垦项目持续性后评价。通过文献分析法、实地调研法、系统分析法和定性定量综合分析法等建立了土地复垦系统可持续性后评价概念模型,构建了土地复垦系统可持续性后评价指标体系,以复垦项目系统的发展度、协调度和持续度对徐州九里煤矿区土地复垦项目的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价。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徐州九里煤矿区土地复垦项目持续性后评价结果,基本能够综合反映九里煤矿区土地复垦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7.
地下煤炭资源的开采不仅严重地破坏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在调查晋城市北岩煤矿土地破坏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对土地破坏数量、程度特征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和薄壁并结合当地矿区土地复垦的实际,指出了矿区土地复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地下煤炭资源的开采 ,不仅严重地破坏了宝贵的土地资源 ,而且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在调查晋城市北岩煤矿土地破坏状况的基础上 ,分析了对土地破坏数量、程度、特征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并结合当地矿区土地复垦的实际 ,指出了矿区土地复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矿产资源开发造成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甚至影响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特别是土壤改良已成为生态修复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矿区废弃物堆场等复垦土地的土壤结构和肥力较差,土壤改良成为矿区土地复垦的核心问题。本文概述矿区复垦地土壤改良的重要性,根据国内外矿区土壤改良现状,结合我国矿区复垦地土壤特征,深入分析矿区土壤改良原理及技术,并根据矿区土壤改良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矿区生态修复的绿色、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导向,提出我国矿区土壤改良的发展方向,旨在为今后矿区复垦地土壤改良与生态修复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煤矿区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根据被破坏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破坏状况,将社会经济因素作为背景条件,来评定煤矿区土地复垦治理后对农、林、园、草利用方向的适宜性及适宜程度,是一种预测性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本文通过对位于现已废弃的海州露天煤矿内的井工开采煤矿——兴海西部煤矿待复垦土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待复垦土地中已损毁的土地复垦为灌木林地,沉陷区复垦为原地类,主要采取监测措施,对于沉陷严重地段将利用原海州露天煤矿地质灾害专项治理资金进行治理。该评价可以为同类煤矿的编制复垦方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山西是产煤大省,矿产资源开发已成为山西省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但矿山开采会引发一系列诸如矿区土地破坏、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严重制约了矿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山西煤矿区土地的破坏,提出相应的预防、土地复垦、生态恢复等措施,并针对山西煤矿区破坏土地进行复垦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2.
地貌重构是煤矿开采区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决定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后的微地貌框架,决定复垦方向在利用上的稳定性.综合集成土地复垦、边坡治理、水土流失防治等方面的措施,考虑压占损毁、堆积损毁地貌形成原因、可能产生的危害(隐患点),尤其现有地貌和利用方式距离原有地貌和利用方式的偏差大小,细化了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凹凸地貌重塑技术体系:建筑物与构筑物拆除技术、土地平整与表土剥覆技术、沟道再造与道路工程技术和坡面防护技术,并选择重庆市綦江区木朗煤矿进行典型案例的实证研究.总体看,这些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煤矿区临时建设用地地表起伏的大小,控制平地、山丘、洼地的配置形式,影响煤矿区临时建设用地地貌的大致架构.但是,因缺乏对地貌形成中的自然因素及周围景观环境的考虑,塑造的地貌往往与周围原有地貌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未来应运用微地形理论在微观尺度上对煤矿临时建设用地进行坡度设计、沟谷布局,参考仿自然地貌理论,协调重塑地貌与周围地貌之间的关系,构建多种理论结合指导的受损土地地貌重塑技术体系,从根本上为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凹凸地貌重塑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云南省永德县小送归铅锌矿为例,从矿山的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出发,根据矿区的地质、土壤及气候条件制定出一套矿上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措施。结果表明,矿区生态环境的重建既可增加生态效益又可增加经济效益,矿区环境的恢复促进了矿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在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技术是解决工矿区因资源开采引发的生态破坏和土地资源浪费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工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旨在结合"3S"技术,通过高效的空间数据管理功能,使得工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实现定量化、系统化、可视化管理,从而提高工矿区土地复垦工作的功能和效率。对近20 a来国内外工矿区土地复垦信息化管理的研发状况进行了分析总结,明确了未来矿区土地复垦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方向,即紧密结合我国土地复垦管理体制机制及技术规范,尽可能提高系统的智能化、便捷化。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矿山土地复垦质量管理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加快完善矿山企业土地复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保障土地复垦质量,促使矿山企业土地复垦规范化、标准化,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快还旧账、不欠新账",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土地复垦管理制度对复垦质量的要求,提出我国矿山企业土地复垦质量管理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土地复垦质量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二是土地复垦质量管理标准缺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矿山土地复垦管理制度建设的紧迫性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谢后凤  杨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376-9378
分析了西藏甲玛矿区的土地破坏情况,采用主导因素法将土地破坏程度分为轻度破坏、中度破坏和重度破坏,并结合矿区的自然资源条件,提出了"工程措施结合下树上草"的土地复垦模式。  相似文献   

17.
工矿区土地复垦中破坏面积及破坏程度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煤炭资源的开采会引起地表沉陷,对矿区的土地和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破坏。土地的破坏程度和破坏范围不同,对其复垦利用的方向和复垦的方法也有差异。结合矿区开采沉陷和土地复垦的实践,提出了开采沉陷土地破坏面积及破坏程度的预测方法,以期在土地复垦中,根据土地的破坏程度及破坏范围确定合理的复垦方向及复垦方法。  相似文献   

18.
工矿区土地复垦产业化战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适应市场经济和中国基本国情的土地复垦产业化战略,即在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下,科学地把工矿业生产、土地供给、土地整治、复垦土地的开发利用、农副产品加工与运销和政府支持等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专业化、一体化、系列化的经营和管理,从根本上达到理顺土地复垦资金的投入渠道,增加土地复垦的人才和技术投入,使土地复垦与经济效益挂钩,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技术开发、有效监督的统一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