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牡丹、芍药花型花色相似,花期前后相接.在园林绿化上为了延长观赏期,提高牡丹园的观赏效益,常在牡丹园中将牡丹与芍药混作.  相似文献   

2.
酚类物质与牡丹试管苗褐变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牡丹组培褐变过程中产生主要酚酸的成份及含量,以3个牡丹品种(乌龙捧盛、太平红、凤丹白)试管苗为材料,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测定了3个品种在增殖过程中未褐化与褐化试管苗体内酚酸的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牡丹试管苗中均含有苯甲酸、4-羟基苯甲酸、咖啡酸、没食子酸、没食子酸甲酯、莽草酸、儿茶酚、芍药苷、3-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绿原酸10种酚酸;没食子酸、4-羟基苯甲酸、咖啡酸在褐化试管苗中的含量均低于未褐化试管苗;芍药苷、没食子酸甲酯、苯甲酸、莽草酸、儿茶酚在褐化试管苗中含量高于未褐化试管苗;3-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在褐化和未褐化试管苗中的含量存在品种间差异,在乌龙捧盛和太平红中,褐化试管苗的含量低于未褐化试管苗,而在凤丹白中褐化试管苗的含量高于未褐化试管苗。因此,没食子酸、4-羟基苯甲酸、咖啡酸、芍药苷、没食子酸甲酯、苯甲酸、莽草酸、儿茶酚、3-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9种酚酸与牡丹试管苗褐化密切相关,而绿原酸对牡丹褐变影响较小。本研究对解决牡丹试管苗的褐化问题,提高试管苗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有望实现"私人定制"。2017年9月26日,在洛阳牡丹基因组测序成果新闻发布会上,我国科学家在洛阳宣布已成功破译牡丹基因组,为世界首次,在国际植物基因组研究上填补了芍药科植物基因组研究空白,且有三项成果领先全球。洛阳有着1 600年的牡丹种植历史和丰富的种质资源,素有"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誉。为实现牡丹科研上的根源性创新,解决牡丹育种周期长、效率低等技术难题,2014年12月,洛阳市政府与深圳华大基因签署协议,共同开展洛阳牡丹基因组学研究,主要任务是开展洛阳牡丹基因组测序和牡丹遗传多样性、洛阳牡丹分子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北京植物园位于北京城西北的寿安山南麓,处于香山公园和玉泉山之间。1955年建园,占地56.5 hm2。园内划分多个展区,包括牡丹园、芍药园、月季园、木兰园、梅园、樱桃沟、水生和藤本植物区、珍稀濒危植物区、湖区、展览温室等,还有卧佛寺、曹雪芹纪念馆等景观。牡丹、芍药园牡丹园位于卧佛寺路西侧,南邻温室区,北接海棠园。园内种植牡丹262个品种、3229株。牡丹园的设计采取自然式手法,因地制宜,借势造园。植物栽  相似文献   

5.
<正>北京植物园位于北京城西北的寿安山南麓,处于香山公园和玉泉山之间。1955年建园,占地56.5 hm2。园内划分多个展区,包括牡丹园、芍药园、月季园、木兰园、梅园、樱桃沟、水生和藤本植物区、珍稀濒危植物区、湖区、展览温室等,还有卧佛寺、曹雪芹纪念馆等景观。牡丹、芍药园牡丹园位于卧佛寺路西侧,南邻温室区,北接海棠园。园内种植牡丹262个品种、3229株。牡丹园的设计采取自然式手法,因地制宜,借势造园。植物栽  相似文献   

6.
案头牡丹农艺指标与基质配方理化指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牡丹农艺指标进行了简化,然后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法对反映案头牡丹生长状况的一组指标与反映基质理化性质状况的另一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案头牡丹的农艺指标与基质理化指标相关极显著,两组指标之间的相关主要是由株花蕾数与容重有显著相关引起的。统计分析提示案头牡丹与基质配方理化性质的差别主要是由于容重造成的。案头牡丹的开花朵数主要与电导率的高低有关。  相似文献   

7.
牡丹别称白茸、木芍药、百雨金,又有洛阳花、富贵花和“花中之王”之美称。通常在5月份左右开花。但现在通过人为地创造条件,春节即可催花上市。牡丹春节催花过程是通过调节光照、温度、水分等因素,营造一个使其符合自然生长环境的过程。花叶的质量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其中以温度的调控最为重要,温度的高低既要与牡  相似文献   

8.
春节期间生产芍药切花促成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菲 《南方农业》2008,(3):68-69
芍药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很多品种都具备花梗硬直、花色鲜艳、花朵芳香等特点,深受人们喜爱,已经作为一种高档切花进入千家万户。但是芍药的花期较为集中,开花时间短暂,很难满足人们的需要。随着芍药促成栽培技术的日渐成熟,在春节期间生产出优质的芍药切花已经成为可能,本文介绍芍药切花春节促成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油菜(B.napus)属种间杂种后代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通过油菜与萝卜属间杂种(ACR)为亲本材料,分别与芸苔Bcampestris和甘蓝B.oleracea杂交,属种间杂种(AACR,ACCR)再与甘蓝型油菜品种杂交,以获得稳定的转基因属种间杂种材料。结果指出,属间杂种与芸苔B.campestris杂交比与及甘蓝B.oleracea杂交更易获得后代。这些杂种后代分别与甘蓝型油菜回交也表现了这种趋势。细胞学分析指出,属种间杂交由于异源染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获得甘薯×五倍体种间杂种的杂交后代的有效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获得甘薯×五倍体种间杂种的大量杂交后代而进行的实验表明,反交(即以甘薯为父本)或蒙导授粉(五倍体活花粉与甘薯死花粉混授给异不孕群甘薯)显著促进五倍体花粉管生长和增加结实;生长调节剂(NAA+BA)授粉当天及授粉后5 d两次处理能有限地延长子房寿命;反交(或蒙导授粉)结合生长调节剂处理有利于获得大量适龄子房和有效胚珠,将它们置于筛选到的培养基(MS+CH,或MS+BA+GA3),成苗率较高,是获得五倍体种间杂种同甘薯杂交的后代的有效方法;自交和互交均不结实的五倍体各系同甘薯品种相间种植以进行放任授粉,能在五倍体植株上收获大量杂交种子,是在一定条件下获得五倍体种间杂种同甘薯杂交的后代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牡丹及其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为牡丹化学成分的研究提供参考,基于 CiteSpace 软件对CNKI和 Web of Science 核心数据库中收录的2000 — 2023年间与牡丹及其化学成分研究相关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在牡丹化学成分的研究领域发文量位居全球第1,发文量最大的研究机构为北京林业大学;在研究内容方面,研究者多侧重于牡丹化学成分的基因调控,此外,牡丹籽油的化学成分及牡丹鲜切花的保鲜技术也成为目前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内容。  相似文献   

12.
牡丹高代杂种属于牡丹革质花盘亚组与肉质花盘亚组间的远缘杂种,在育种及应用领域有着巨大潜力。本文介绍了牡丹高代杂种的育种历史、生物学特性,并结合我国牡丹种质资源的特点,阐述了牡丹高代杂种在我国的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百合远缘杂交育种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国内外百合种间杂交育种的研究进展。包括百合种间杂交不亲和的机理的研究,克服种间杂交障碍的技术方法,杂种后代的鉴定及杂种后代不育的克服。  相似文献   

14.
紫斑牡丹是一种新的食用木本油料资源.在对甘肃紫斑牡丹种业发展现状、存在主要问题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了甘肃紫斑牡丹种业的发展优势,提出了甘肃省紫斑牡丹种业的发展对策:加强紫斑牡丹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强化紫斑牡丹优质种苗繁育技术及系列产品研发;加强专业化人才培养;利用造林补助加强油用牡丹种植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15.
牡丹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也是我国最早进行园艺化和商品化生产的花卉之一,深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但长期以来,我国主要牡丹产区仍然沿用传统的繁殖、栽培管理方法和技术,缺乏突破和创新,使得规范化、工厂化、批量化生产难以实现。牡丹种苗质量不高,在国际花卉市场上竞争力不强,严重阻碍了我国牡丹产业化、国际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现代百合品种培育的技术途径及其杂交特殊现象的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减少百合(Lilium)育种的盲目性,提高育种效率,本文主要以作者在百合育种工作中的结果和经验为基础,对现代百合品种与野生种的关系、百合组内杂交和组间杂交的差异、现代百合品种的育种途径、非整倍体百合的培育以及百合杂交中特殊现象的机制与新假说(即:百合倍性间杂交的胚乳中含有5个或以上相同基因组是其发育和杂交成功之关键)等方面进行了概述,为百合育种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7.
张娜娜 《南方农业》2011,5(1):27-32
回顾了芍药属远缘杂交的起源与发展,总结了近几年来我国芍药属在亚组间远缘杂交和组间远缘杂交育种方面的工作,并阐述了远缘杂交后代的鉴定方法,以期为芍药属远缘杂交工作者提供参考,为育种中及时保留真杂种、剔除假杂种,从而提高育种效率提供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8.
油用牡丹是一种新兴的木本油料作物,其产出的食用油有多种活性物质,具有多重医疗保健功能。基于此,对豫南地区油用牡丹育苗和栽培技术要点进行简要介绍,并对油用牡丹的综合效益进行初步分析,为豫南地区油用牡丹种植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黄皓  周通  吴龙华  李华  李加迅 《土壤》2020,52(5):927-934
油用牡丹是一种新型的木本食用油料植物,其在重金属污染耕地上的生产安全性鲜有报导。本文对云南西部某矿区周边油用牡丹种植区的土壤和植物镉(Cd)、铅(Pb)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并结合田间小区试验探讨中重度污染耕地化学钝化修复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油用牡丹种植区的土壤和植物可食部分存在严重的Cd、Pb污染,土壤全量Cd、Pb较风险筛选值(GB 15618-2018)的超标率分别为100%和82.8%;油用牡丹籽粒中Cd和Pb浓度超标率高达100%和82.1%(GB 2762-2017),中药材牡丹皮中Cd超标率也高达77.1%以上。钝化修复显著提高了中重度污染耕地上油用牡丹根系生物量和根长,但对其成活率和株高无显著影响。生石灰和海泡石复合钝化剂施用显著降低了土壤CaCl2提取态Cd、Pb浓度,降幅在56%和59%以上,且随着钝化剂用量的增加钝化效果显著增强。虽然钝化修复显著降低了重度污染土壤上牡丹皮Cd浓度,但牡丹皮Cd浓度仍存在较高的超标风险。为保证中重度污染耕地的油用牡丹生产安全性,应提高钝化剂施用量以持续降低污染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性,并加强土壤和农产品Cd、Pb的协同监测。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比冷榨法、溶剂浸出法、超临界CO2萃取法3种提取方法所得紫斑牡丹籽油的品质,以甘肃紫斑牡丹籽为研究对象,从外观品质、出油率、理化特性及抗氧化能力方对3种方法提取的牡丹籽油品质进行观测。结果表明,采用溶剂浸提法提取的牡丹籽油得率最高,为27.27%;其次是超临界CO2萃取法,为22.80%;冷榨法最低,为20.17%。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牡丹籽油酸值和过氧化值低,抗氧化性能强,油品质量最高。采用冷榨法提取的牡丹籽油酸值低,品质较好,方法操作简单。3种提取方法各有特点,生产中可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