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更准确地预测银杏最佳观赏期并提供相关气象服务,笔者利用2000—2015年湖州银杏物候观测资料及相应气象资料,分析银杏叶秋季物候期特征、最佳观赏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并建立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最佳观赏期与各气温要素存在显著负相关,即气温越高,最佳观赏期越早;最佳观赏期前有一定的气温阀值条件;根据最佳观赏期前冷空气特点将其分为3种类型,即回暖型、降温型、波动型;利用SPSS软件建立最佳观赏期短期气候预测模型,并根据气象条件阀值及冷空气特点进行中期预报订正,通过对2015年的预报检验,效果较理想,可用于业务试用。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上海市金山区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减轻春季低温冻害对温室内‘玉露’蟠桃授粉的影响,利用2015—2017年春季蟠桃温室内外气象观测资料对春季棚内气温影响特征进行分析研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3种典型天气类型下蟠桃温室内日最低气温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晴天和多云天气下温室内气温有明显日变化特征,阴雨天温室内的平均气温偏低、湿度偏大,严重影响蟠桃的春季授粉率。蟠桃温室内的最低气温与温室内前一天的小气候因子有较好的相关性,提取前一天温室内最低、最高气温和棚外最低气温3个主要气象因子,尝试采用2015—2016年气象数据建立春季温室内不同天气状况下的日最低气温预报模型,并利用2017年的春季气象资料对三种天气下预报模型进行验证,整个春季蟠桃温室内日最低气温预报平均绝对误差在1.56℃,平均相对误差18%,均方根误差4.97℃,其中对阴雨天的日最低气温预报效果最好。该研究结果可为设施农业环境调控及小气候预报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上海市金山区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减轻春季低温冻害对温室内‘玉露’蟠桃授粉的影响,利用2015—2017年春季蟠桃温室内外气象观测资料对春季棚内气温影响特征进行分析研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逐步回归的分析方法建立3种典型天气类型下蟠桃温室内最低气温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晴天和多云天气下温室内气温呈现明显日变化特征,阴雨天温室内的平均气温偏低、湿度偏大,严重影响蟠桃的春季授粉率。蟠桃温室内的最低气温与温室内前一天的小气候因子有较好的相关性,提取前一天温室内最低、最高气温和棚外最低气温3个主要气象因子,尝试采用2015—2016年气象数据建立春季温室内不同天气状况下的最低气温预报模型,并利用2017年的春季气象资料对3种天气下预报模型进行验证,整个春季蟠桃温室内最低气温预报平均绝对误差在1.56℃,平均相对误差18%,均方根误差4.97℃,其中对阴雨天的最低气温预报效果最好。该研究结果可为设施农业环境调控及小气候预报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气象要素对枫叶变红时间、程度的影响并对赏枫的天气适宜度做出准确预报,本文利用2014—2017年辽东本溪、本溪县、桓仁3个国家级气象站9—10月的气象资料和关门山公园、老边沟景区、中华枫叶之路、枫林谷等16个监测区域65个监测样点枫叶物候观测资料,分析影响枫叶变色的气象条件及最佳观赏期特点,确定枫红气象指数的计算方法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1)辽东山区进入初红状态平均时间是9月26日,进入正红状态平均时间是10月8日;枫叶进入初红状态的时间较初霜日有明显提前,进入斑红状态的时间和初霜日对应较好,有70%以上的样点在初霜日前1天到后1天之间进入斑红状态。(2)气温对枫叶变色的影响显著,在枫叶开始变色阶段,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越低,枫叶变色率越高;降水对枫叶变色也有一定的影响,7—9月降雨较多的年份,枫叶进入最佳观赏状态时间较晚,但枫叶观赏期较长。(3)每年9月16日之后,日平均气温在12~18℃时,枫叶进入初红状态;日平均气温在5~15℃时,枫叶进入正红状态;日最低气温低于10℃,并累积超过3天,进入初红状态;日最低气温低于6℃,并累积超过3天进入正红状态;气温日较差大于15℃,并积累超过3天,开始进入初红状态。(4)枫叶变色前都会经历一次明显的降温,初红状态出现在降温后的第1天或第2天,斑红状态出现在降温后的第3天或第4天。(5)根据分析结果建立枫红气象指数,划分为4级标准,分别为一级适宜、二级较适宜、三级不太适宜、四级不适宜,分级表征枫红的观赏适宜度,为游客赏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不同生态类型蝗区东亚飞蝗发生期气象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欣璞  姚树然 《华北农学报》2007,22(B10):204-208
气象条件是影响东亚飞蝗发生期早晚的重要因子,建立发生期的气象因子预报对虫害的防治十分必要。通过对河北省不同生态类型蝗区东亚飞蝗1980—2003年发生期资料及同期气象资料用合成分析法进行分析,筛选影响东亚飞蝗发生期早晚的关键气象因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不同生态类型蝗区东亚飞蝗发生期的预报方程。通过历史回查,并在2004年至2005年进行试报,误差一般在4d以内,可以纳入业务运行。  相似文献   

6.
水稻两迁害虫影响气象条件等级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稻两迁害虫气象条件等级预报的研究,为水稻生产防虫减灾提供气象依据;通过对水稻两迁害虫发生资料与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考虑前期气象条件和虫源数,利用统计回归法建立预报模型。对水稻两迁害虫的气象条件等级预报进行研究,分长期和短期预报,将各因子和预报对象都划分为5级,用当地气象台发布的月、季度及一周的天气预报结论,综合分析前期虫源数是否有利,对未来月、季度和未来1~7天逐日影响水稻两迁害虫迁飞的气象条件等级进行预报。预报方法实用性强,逐日预报准确率达到了70%以上。水稻两迁害虫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很大,通过对气象条件的等级预报进行研究,建立两迁害虫气象条件等级预报模型,在水稻生产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河套灌区向日葵气候适宜性区划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利用河套灌区18年向日葵观测资料和相应气象资料,计算了向日葵各发育期气温、日照等要素,分析了各发育期适宜农业气象条件,并利用气候资料与气象产量建立了回归模型,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将河套灌区向日葵种植进行了适宜分区。  相似文献   

8.
大樱桃大棚小气候特征分析及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大樱桃种植大棚内的小气候变化规律,为更好地开展大樱桃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笔者于2012—2014年在山东省临朐县开展了大樱桃大棚小气候观测试验,通过与外界气象条件对比,分析了大棚内小气候特征,并建立了大棚内小气候预报方程。结果表明,在观测期内,大棚内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均较棚外高;大棚内气温的最高值、相对湿度的最小值均出现在午后时段,大棚内最低气温和最大相对湿度一般都出现在早晨;晴天时,棚内气温、相对湿度的日较差最大,阴天时最小。大棚内小气候与大棚外当天及前一天的诸多气象因子相关关系显著。对大棚内小气候预报方程进行了检验,温度预报误差大部分在2℃以内,最小相对湿度预报误差大部分在10%以内,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山东寿光冬季日光温室内温度变化特征及低温预报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7  
为了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减轻气象灾害对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的影响,利用2008-2011年冬季日光温室内外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相关及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冬季日光温室内温度变化特征及最低气温预报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晴天和多云天气下日光温室内的气温有明显的日变化,且晴天状况下温度变化幅度要大于多云天气;连阴天时日光温室内气温较低,严重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日光温室内最低气温与室外气温及室内湿度、气温、地温相关性较好。试验建立了日光温室内最低气温预报模型,利用最新资料对模型进行预报检验,不同天气状况下日光温室内最低气温预报值平均绝对误差小于1℃,平均相对误差低于10%。  相似文献   

10.
贵德县梨树始花期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及预报模型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为准确预报贵德地区梨树的始花期提供方法支持。笔者利用2007—2014 年青海省贵德县气象局观测的梨树始花期资料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影响梨树始花期的气象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梨树始花期的主要气象因子是气温稳定通过5.0℃到3 月底的积温值。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基于主要气象因子的梨树始花期预报模型,用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对2007—2014 年梨花始花期进行回测,准确率较高。对2015 年梨树始花期日期进行预测,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之间相差1 天,预报值基本吻合。所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准确预测贵德县梨树始花期的预报。  相似文献   

11.
东北地区杨树烂皮病气象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东北地区杨树烂皮病气象预报预警技术,以2002-2008年东北地区杨树烂皮病发生程度为研究对象,利用相应气象资料,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和逐步判别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东北地区杨树烂皮病气象适宜度预报模型,并将气象适宜度指数划分为非常适宜、适宜、基本适宜、不适宜4个级别,以反映气象条件对杨树烂皮病发生发展的适宜程度。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杨树烂皮病发病面积与冬季气温日较差≥15℃的天数、春季和初夏平均气温呈正相关,冬季气温日较差越大、春季和初夏气温越高,越有利于杨树烂皮病发生发展;入冬冻害、春季温湿条件对东北地区杨树烂皮病发生发展起主导作用,气温、空气湿度与杨树烂皮病发生程度关系最为密切;影响东北地区杨树烂皮病发生发展的关键气象因子分别是3月下旬风速、3月空气相对湿度、4月温湿系数、3月和5月及4月上下旬气温、上年11-12月气温日较差≥15℃的天数。预报模型对2002-2008年的历史拟合和重发生年2009年预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分级和分省外延预报平均准确率均在75%以上,3省预报准确率顺序为:黑龙江>吉林>辽宁。  相似文献   

12.
油用牡丹花期预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菏泽市2008—2019年油用牡丹花期观测资料及相应气象要素,利用滑动平均、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影响菏泽市油用牡丹始花期早晚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表明:温度条件是影响油用牡丹始花期主要的气象因子之一,并与花期呈显著负相关;日照、降水及日较差等气象条件与油用牡丹始花期相关均不显著。选取2008—2018年对牡丹花期影响较大的气象因子,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油用牡丹始花期预报模型,可分别于3月21日、4月1日发布花期预报。模型历史回代(允许误差均在±1天),并对2019、2020年进行试报,准确率均为100%,拟合程度较为理想,试报效果较好,满足气象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3.
影响安吉白茶产量与品质的灾害性天气分型及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象条件是影响茶树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条件,年际间气候条件特别是早春气候条件的差异,对安吉白茶的开采和产量波动较大。利用安吉2006-2017年白茶生长期调查资料以及相应时段的气候资料,对影响安吉白茶生长、产量与品质的灾害性天气过程进行分型研究,归纳出三种高影响天气类型,分别为冷空气影响型,强对流大风影响型,温度先低后高型,并分别选取一个典型天气过程个例,重点从天气形势、气候条件、灾情调查等方面,分析对白茶生产、品质造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冬末春初的冷空气强度、影响时间以及影响方式等对安吉白茶的生长、产量及品质有重要的作用;选取上游安徽的阜阳站作为冷空气指标站,对本地冷空气强度预报有12h的提前量,依据该指标可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茶农合理安排生产,减少损失;针对不同的天气类型,给出了相应的防御措施。该结果可为茶农合理安排生产和适时采摘提供指导,同时也为农业气象科技人员进一步提高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和专业性提供技术支撑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辽西日光温室温度变化规律及温度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设施农业的发展,拓宽农业气象服务范围,减轻低温冷害对日光温室农业生产的影响。利用多年多点日光温室大棚内外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相关及温度变化速率分析方法,对日光温室内温度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内气温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不同的天气状况、不同季节产生不同的温变速率,晴天温度速率大于多云及阴天;寒冷期温变速率大于非寒冷期。大棚内温度日变化为“1升2降”,季节变化呈U型。日光温室内外温差随着外界气温的下降而加大,12月至翌年2月呈抛物线型变化。应用棚内温度预测模型,预报2012年2月中旬棚内最低温度,预报值平均绝对误差-0.7℃,平均相对误差-11.4%。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开展稻瘟病的防治工作,需要对稻瘟病发生程度具有预报能力。笔者利用通化市1995—2012年气象资料,对稻瘟病促病气象指数进行计算,并与稻瘟病实际发生程度(将稻瘟病发生程度分为3个级别:轻度、中度和重度)进行相关分析,利用统计手段建立稻瘟病发生程度气象等级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模型回报检验总体确率达到76.4%,试报检验效果较好,预报模型具有一定的可用性,可为通化市稻瘟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同时,根据通化市稻瘟病发生的特点,给出了稻瘟病发生程度气象等级预报制作与发布的时间,以及稻瘟病的最佳防治时间。  相似文献   

16.
利用妙峰山区域自动站2006—2015年的旬平均观测数据及玫瑰种植资料,分析玫瑰生长的气候条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玫瑰生长的农业气象指标,包括玫瑰主要生育期的适宜气象指标体系、玫瑰生长的主要气象灾害发生发展指标、玫瑰生长的农事活动适宜性指标,并建立灾害预警流程和农用天气预报流程,制作玫瑰主要生育期和观赏期的气象服务产品,进而形成完善的玫瑰气象服务体系,建立气象为农服务发展的新模式,切实发挥气象服务“三农”的职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中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等级预报需求,利用安徽省江淮、沿江和皖南3个区域代表站1991—2010年油菜菌核病观测数据和气象资料,通过相关分析,确定影响菌核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影响时段和气象因子,再通过归一化处理、加权等方法得到影响油菜菌核病发生发展的综合气象条件指数。以综合气象条件指数为自变量,以油菜菌核病加权平均病株率为因变量,采用曲线回归方法,建立不同区域代表站油菜菌核病发生发展气象等级预报模型。模型拟合结果表明:江淮、沿江和皖南地区拟合准确率分别为80%、70%和75%;利用模型对2011—2013年发生情况进行预测,结果显示:江淮地区代表站全部正确,沿江和皖南地区代表站均为2年正确,一年与实际发生情况误差一个等级。建立的模型基本上能满足油菜菌核病气象等级预报业务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化州市晚稻稻飞虱主害代发生期及发生程度气象预测模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化州是广东省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稻飞虱是化州市主要的水稻害虫之一。笔者就6代稻飞虱发生期和发生程度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利用气象因子预测稻飞虱的发生与发展,以提高稻飞虱发生期和发生程度预测的准确性。应用SPSS分析软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对广东省化州市1996—2011年的晚稻稻飞虱主害代调查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筛选出适合的气象预报因子,分别建立晚稻稻飞虱主害代成虫高峰期、若虫高峰期、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统计预报模型,用2012年和2013年的资料作为独立样本用于模型效果检验。结果表明,上述预测模型均通过0.01显著性统计检验。将化州市1996—2011年各年度对应的气象观测数据代入各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逐年变化趋势比较吻合,相对准确率分别为87.5%、93.8%、90.9%、94.2%。对建模内预报值和2012、2013年预报应用效果进行验证,模拟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可以为该区稻飞虱预测预报服务。可见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法对化州市晚稻稻飞虱主害代(6代)的发生期及发生程度进行预测,只要所选择的气象因子与相应的实测值有较高的相关性,就能较准确预测出发生期及发生程度范围;在稻飞虱发生期和发生程度模型建立中,选取的气象因子取了前驱值,所建立的模型更具预测性。  相似文献   

19.
气象条件对稻纵卷叶螟迁飞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通过对桂林地区近5年水稻稻纵卷叶螟发生资料与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选择影响桂林地区稻纵卷叶螟迁飞的气象因子(温度、降水、风向、风速、湿度),考虑前期气象条件和虫源数,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水稻稻纵卷叶螟迁飞的气象条件等级预报业务系统。系统分长期和中期预报,将各因子和预报对象都划分为5级,用当地气象台发布的月、季度、及一周天气预报结论,综合分析前期虫源数是否有利,对未来月、季和未来1~7天逐日影响稻纵卷叶螟迁飞的气象条件等级进行预报。预报业务系统实用性强,逐日预报准确率达到了70%以上,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开展成都市秋桂花期精细化气象服务,建立秋桂花期气象预测模式,本研究基于成都市2004—2016年桂花物候观测与气象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法开展成都市秋桂花前、花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研究,结合桂树生育特性建立秋桂始花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花前降雨充沛,5日滑动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3℃后,秋桂3~6天进入始花期;秋桂花期喜雨晴相间,花期日平均气温20~24℃,雨日、降水量、日照是影响花期长短的主要气象因子;秋桂始花早晚与2月下旬旬最高气温、旬日照时数和7月下旬雨日呈正相关;与10月下旬雨量、5月下旬雨日呈负相关。研究建立的成都市秋桂始花期预测模型经回代验证历史拟合率较高,具有较好的预报效果,能提前20天预测,可用于秋桂初花期中长期预报,为成都市桂花观赏提供精准化的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