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作为南亚热带珍贵优良速生用材树种之一,苗期施用氮素对其生长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的盆栽试验,对顶果木苗期采用不同的氮素添加处理的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量施用氮肥能够有效提高顶果木苗高、地径的生长,增加苗木生物量,且有利于植株对氮素的吸收。不同浓度氮肥对顶果木苗木各生长指标有显著影响,施氮量为6 g/盆时,顶果木苗高、地径、总生物量、全株含氮量表现最佳,分别比对照增加155%、61.7%、438.3%、97.6%,结果同时表明,氮肥施用过多时会对苗木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NaCl胁迫对榉树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0.1%、0.2%、0.4%、0.6%和0.8%NaCl浓度处理对榉树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榉树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在较低NaCl浓度(0.1%)处理下即有显著降低;萌发后幼苗的苗高、根长在较低NaCl浓度(≤0.2%)处理下变化不显著,当NaCl浓度达到0.4%及更高对幼苗的苗高和根长显著减小;幼苗SOD、POD活性随NaCl处理浓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单峰曲线,MDA含量变化不明显.由此推断,榉树在种子萌发阶段对NaCl胁迫较为敏感,但萌发后的幼苗在较低NaCl浓度(0.2%)下可通过增加保护酶的活性来减少NaCl胁迫产生的危害,从而得以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小叶栎Quercus chenii Nakai苗木在NaCl胁迫下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响应机制,以期为小叶栎苗木在江苏滨海地区推广栽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新沂市马陵山小叶栎种质资源库2年生小叶栎容器苗为供试材料,采用容器浇盐法控制土壤含盐量,设置4个NaCl浓度梯度,分别为土壤干质量的1‰、2‰、3‰、4‰,以去离子水浇灌苗木为对照(CK),研究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小叶栎苗木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并通过综合分析法对其胁迫程度进行评价。【结果】小叶栎苗木体内各项生长和生理指标对NaCl胁迫均有不同程度的响应。随着NaCl胁迫浓度的增加,苗木株高增量和地径增量呈不断下降趋势,小叶栎降低苗木生长量以缓解NaCl胁迫的伤害。随着NaCl胁迫时间的延长,小叶栎苗木叶片POD活性呈下降趋势,苗木叶片相对电导率与盐害指数呈上升趋势,苗木叶片SOD活性、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小叶栎苗木通过提高体内SOD、POD活性和可溶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提高苗木对NaCl胁迫的耐受性。【结论】根据耐盐性综合评价得出,小叶栎苗木对NaCl胁迫响应程度大小依...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油茶幼苗对锰胁迫的生理响应规律及其不同器官对锰胁迫的响应差异,在水培条件下,将培养液中锰离子浓度提高至6 mmol/L形成锰胁迫,就油茶幼苗根和叶在锰胁迫早期(持续20天)的生理响应特征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发现,锰胁迫第15天后,少数叶片的尖端和边缘出现了褐斑;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幼苗叶与根中的MDA含量、SOD与POD酶活性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且随着处理天数的增加,根和叶的MDA含量、SOD与POD活性均呈增加或增强趋势,但在不同器官中测定的各生理指标值存在差异,如MDA含量叶根,SOD活性叶根,而POD活性根叶;锰胁迫的最初阶段(第0~5天),SOD活性的变化程度显著大于其他两项生理指标。实验结果说明,在锰胁迫初期,油茶幼苗各生理指标协同响应以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但不同器官所受锰胁迫的毒害程度不同,抗逆境的主导酶以及酶响应的速度都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盐分胁迫对土沉香苗木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土沉香幼苗在盐分胁迫下生长与生理特征,探讨其耐盐性。结果表明,土沉香幼苗的苗高和地径的增长率随着盐分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叶片膜透性、MDA摩尔浓度、SOD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随着盐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NaCl质量分数≤0.4%时,叶片膜透性、MDA摩尔浓度、SOD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与对照相比增加不显著;土沉香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随着NaCl质量分数的增大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低浓度的盐分胁迫能使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增加。由此说明,土沉香苗木具有一定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6.
盐分胁迫对灰木莲苗木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6~8月在广西大学苗圃地,通过对灰木莲幼苗在盐分胁迫下生长与生理指标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程度的盐分胁迫对灰木莲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叶片膜透性、MDA含量、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灰木莲的苗高和地径的增长量随着盐分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叶片膜透性、MDA摩尔浓度、SOD含量、脯氨酸含量随着盐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NaCl溶液浓度大于等于0.6%时,叶片膜透性、MDA摩尔浓度、SOD含量与对照相比有显著性增加;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浓度的增大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由以上研究得出灰木莲苗木具有一定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7.
不同容器类型及施肥对云南松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容器类型、基质施复合肥比例和施缓释肥时间的不同水平及其组合对云南松苗木生长的影响,以弥渡县云南松种子园的种子为材料,采用L_9(3~4)正交设计开展苗木培育试验,测定苗木的生长量指标。结果表明,苗龄127d时,不同处理组合(含对照)苗木的平均地径0.80~1.43mm、苗高2.9~8.3cm、冠长1.1~5.7cm、主根长8.1~17.8cm、一级侧根长2.6~7.2cm和一级侧根数9.1~20.3条/株,处理组合间以上指标均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影响苗木地径生长的主导因子是基质施复合肥比例(质量比),基质施0.2%的复合肥可促进苗木地径生长;容器类型是影响苗高、冠长、主根长和一级侧根长的主导因子,白色塑料容器极显著地促进苗木的主根和一级侧根伸长(P0.01);一级侧根数则主要受施缓释肥时间的影响。一级侧根发育协调苗高共同生长,根系伸长则与苗高生长存在养分竞争关系。施复合肥0.4%的基质置入无纺布容器中于苗龄35d时再施缓释肥(1g/容器)的处理组合,有益于苗高和冠长生长,此处理组合可应用于相同气候和基质的云南松苗木培育生产实践中。容器选择结合施肥可消除云南松蹲苗现象,促进其苗木生长,缩短云南松壮苗的培育期。  相似文献   

8.
采用盆栽方法,以1年生文冠果幼苗为试材,用不同质量分数(0.0%、0.1%、0.2%、0.4%、0.6%、0.8%)的Na Cl溶液进行浇灌处理,对盐胁迫下文冠果幼苗生长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盐胁迫抑制了文冠果的生长,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升高,文冠果幼苗的苗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均呈下降趋势,且在盐胁迫质量分数较高时(0.4%、0.6%、0.8%)下降趋势明显,与对照相比差异均显著(p0.05);(2)文冠果的根冠比在盐胁迫下呈增加趋势,特别是在高质量分数盐胁迫下文冠果的根冠比增加明显(p0.05),盐胁迫下增加生物量在根部的分配是植物应对盐胁迫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园林苗木育苗质量,试验以1年生樟子松为研究对象,复合肥和烘干鸡粪作为肥源,按照施氮水平相同原则(施氮量为75 g/m3),设置6种施肥处理,研究了不同施肥配比对樟子松幼苗生长和抗逆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T3处理的根长、根表面积、粗根直径、根体积和细根数分别增加28.39%、53.70%、5.60%、20.00%、17.06%,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15.51%、42.31%,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并显著增加了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丙二醛、脯氨酸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了幼苗抗逆能力。施肥有助于促进樟子松幼苗生长和根系发育,增加幼苗干物质积累,提高根系活力和抗逆能力,并以T3处理(复合肥和烘干鸡粪比例为1∶1)效果最佳,可在樟子松幼苗培养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镉胁迫及施氮措施对喀斯特特有树种蚬木(Excentrodendron hsienmu)抗性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镉胁迫显著降低了蚬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P0.05),高镉胁迫(120 mg/kg)时,分别比对照(CK)降低19.0%、12.0%和33.3%;镉胁迫显著提高蚬木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高镉胁迫时,分别比CK升高65.3%、72.9%和12.1%。低镉胁迫(30 mg/kg)下施氮,蚬木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在低氮(0.4 g/kg)处理时达到最高,分别比不施氮处理升高8.6%、8.8%和4.1%,同时丙二醛含量也达到最低,比不施氮处理降低19.9%,以上除叶绿素外,其它指标均与不施氮处理存在显著差异(P0.05);蚬木叶片脯氨酸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则表现不断上升趋势,高氮(0.8 g/kg)处理时,脯氨酸比不施氮处理显著降低9.2%,可溶性糖则升高51.5%,但低氮与高氮之间均无显著差异。高镉(120 mg/kg)胁迫下施氮,蚬木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不断降低,并且高氮处理分别比不施氮处理显著降低19.3%、25.0%和38.2%;施氮均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升可溶性糖含量,而对丙二醛无显著影响。镉胁迫下施氮,蚬木主要通过增加体内可溶性糖含量来更好的适应镉胁迫环境。低镉胁迫下施低氮对蚬木镉胁迫环境的适应性有一定的提升作用,而高镉下施氮以及低镉下施高氮均使氮协同镉对蚬木产生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仁用杏花瓣、雄蕊、雌蕊为试材,测定了低温胁迫条件下花器官细胞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变化,及低温不同持续时间条件下花器官抗氧化系统的变化。结果表明:随温度下降,花器官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随温度下降先增加后下降,脯氨酸含量则保持增加趋势;低温作用时间的延长使膜透性、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增加,处理时间每增加0.5 h,花瓣、雄蕊、雌蕊细胞膜透性平均增加,MDA含量平均增加3.35 nmol/gFW4、.83nmol/gFW、5.98 nmol/gFW,花器官SOD和POD酶活性在温度高于-4℃条件下,随着温度下降和持续时间延长而上升。低温持续时间延长对花器官的伤害与温度下降的效果相似。花器官抗寒能力顺序为花瓣雄蕊雌蕊。  相似文献   

12.
以美国白蜡2 a生实生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方式进行干旱胁迫试验,测定苗木相对含水量、水分饱和亏、叶绿素含量及细胞质膜透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从控水开始至12 d时,其叶片叶绿素含量从4.797 2 mg·g-1下降到3.693 2 mg·g-1,降低了23%;而相对电导率从39.11%上升到58.31%,上升了49.09%,相对电导率变化较大,但叶绿素含量相对稳定,膜系统未受到较严重损伤;胁迫12 d时叶片干鲜比仅比对照增加了9.73%,干旱致死临界点土壤含水量在5%以下,具有较强抗旱性。维持幼苗正常生长的临界土壤含水量为10%。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盆栽方法,以俄罗斯桃叶卫矛组织培养苗为材料,用不同浓度(0,40,80,120mmol/L)的NaCl溶液进行处理,对盐胁迫下俄罗斯桃叶卫矛的形态表现和叶绿素含量、膜透性、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植物的株高生长量逐渐受到抑制;叶绿素含量随盐浓度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膜透性、MDA、SOD、POD活性均随盐浓度增加而增加;40—80mmol/L的NaCl低浓度溶液胁迫后促进了俄罗斯桃叶卫矛根冠比的增加,而高浓度(120mmol/L)NaCl溶液抑制了根冠比的增加。进一步酶活指标分析表明,在盐胁迫下,植株的叶片质膜结构受到一定的伤害,但MDA含量差异不明显,而SOD和POD活性随着盐浓度升高显著上升。研究认为,俄罗斯桃叶卫矛通过提高植株的抗氧化能力来抵抗盐胁迫造成的伤害,对盐胁迫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文章研究了华南石灰岩地区常见植物任豆,以及两种石灰岩地区造林供选树种楝叶吴莱萸、石斑木在干旱胁迫下体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为在石灰岩地区筛选优良的抗旱节水树种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三个树种在干旱胁迫下都表现出MDA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楝叶吴莱萸在干旱胁迫第9d最先达到峰值(5.08μmol/gFW),任豆和石斑木第12d达到峰值,分别为4.46和3.35txmol/gFW。苗木SOD活性也都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在中度干旱时期达到峰值,楝叶吴茱萸和任豆的SOD活性在干旱胁迫的第9d达到峰值,分别为384.89和445.07U/g,石斑木SOD活性则在第12d达到峰值517.40U/g。P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石斑木与另两种植物比较,第一个峰值更迟出现,第二个POD活性峰值为1490.24mg·g^-1·min^-1,是三者中最高的。经过对三项指标的综合分析并结合植物的抗旱性表现可知,三个树种中石斑木的适应性较强,抗旱性能较好,其次是任豆,楝叶吴茱萸的抗旱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了解砧木对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接穗生长的影响,明确不同砧木嫁接苗生长差异的原因。本实验以山核桃本砧嫁接苗为对照,以美国山核桃C. illinoensis和湖南山核桃C. hunanensis为砧木的嫁接苗作为主要研究材料,分析比较其存活率、接穗生长量、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及愈合部输导能力等方面差异,探讨异砧嫁接促进山核桃接穗生长的可能原因。研究发现:(1)以美国山核桃和湖南山核桃为砧木时,嫁接成活率为90.45%和92.66%,而本砧嫁接的成活率仅为76.34%,且后期出现大量死亡现象;(2)以湖南山核桃为砧木的嫁接苗,新梢生长量、节间长度和复叶数,显著优于其余二者,其中本砧嫁接苗生长最差,单叶长和宽也最小,说明异砧嫁接有促进山核桃接穗生长的作用;(3)以湖南山核桃为砧木的嫁接苗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余二者,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其光合作用更强;(4)利用划走式切片仪将砧穗连接处切片观察,从切片情况可知,以湖南山核桃为砧木的嫁接苗再生组织中单位面积的导管数最多,且愈合较好;本砧嫁接苗导管数最少,且愈合较差。通过研究笔者推测山核桃异砧嫁接砧穗连接处愈合较好、再生组织间导管数多是其成活率高的原因,且异砧嫁接对山核桃接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外源苯甲酸对平邑甜茶幼苗根系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多数果树都存在连作障碍(重茬、再植病、忌地现象)现象,其中苹果(Malus)、李(Prunus salicina)、桃(Prunus)等连作障碍更为严重.杨兴洪等(1991)调查苹果重茬地成活率只有40%~60%,美国华盛顿州10年间苹果产区因重茬每公顷损失4万美元,山东省烟台大量苹果园已经表现并将面临更大面积的苹果连作问题.  相似文献   

17.
采用盆栽人工模拟控水法干旱胁迫,探讨巴东木莲Manglietia patungensis幼苗的生长和生理特性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情况,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巴东木莲幼苗苗高、地径和生物量逐渐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升高,叶绿素含量在对照处理略高,在轻度胁迫处理和中度胁迫处理明显降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巴东木莲幼苗叶片组织相对含水量降低,丙二醛含量先升后降再升,脯氨酸含量逐渐升高,保护酶SOD活性均呈先增加而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在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条件下,巴东木莲幼苗的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能够通过调节自身的保护酶系统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减轻干旱伤害,维持植物体的正常生理代谢功能,从而表现出一定的抗旱耐旱潜力。  相似文献   

18.
From August 2004 to August 2005, three replicate experimental platforms were constructed in a section of the tidal flats in Yingluo Bay, Guangxi Province to study the growth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Rhizophora stylosa Griff seedlings to tidal waterlogging stress in a diurnal tidal zone. A total of eight tidal flat elevation (TFE) treatments, i.e., 320, 330, 340, 350, 360, 370, 380 and 390 cm above Yellow Sea Datum (YSD), were created on each platfor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ower TFEs (320–330 cm YSD) slightly increased the seedling stem height of 1-year old seedlings, while higher TFEs (>340 cm YSD) increased the seedling growth significantly. Moderate TFEs (350–370 cm YSD) favored the development of knots. Number of leaves, leaf conservation rate and leaf area per seedling all decreased dramatically with decreasing TFE. Lower TFEs caused large damage to Chl a, but Chl b was less affected. The Chl a/b ratio decreased with decreasing TFE. Prolonged waterlogging induced higher SOD activity in roots, while moderate TFE inhibited the SOD activity in leaves. The POD activity in roots and leaves increased with decreasing TFE. Waterlogging stress decreased the biomass of individual organs and entire seedlings. With increasing waterlogging, the biomass partitioning in 1-year old seedlings increased from leaf to stem. The survival rate decreased sharply from 88.9% to 40.0% as TFE decreased, while more than 80% of the seedlings were able to survive at the TFE level of 370 cm YSD and above. We propose that the local mean sea level should be adopted as the critical tidal level for forestation with hypocotyls of R. stylosa along the Guangxi coast.  相似文献   

19.
盐胁迫对白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东北林业大学育种基地,利用9种浓度(0.3%、06%、0.9%、1.2%、1.5%、1.8%、2.1%、2.4%、3.0%)的Na2CO3和NaHCO3混合液对白榆扦插苗进行胁迫处理,探讨其在盐胁迫下,细胞质膜的伤害程度(电解质的相对外渗率)和质膜保护系统相关酶的活性(超氧物歧化酶)。结果表明,白榆在受到不同浓度的盐胁迫下,其叶片的电解质相对外渗率发生明显的变化。在一定盐浓度范围内叶片的电解质相对外渗率上升的趋势比较缓慢,表明白榆的细胞质膜对盐离子的伤害有较强的抗性。当土壤基质盐浓度大于1.5%时,叶片的电解质相对外渗率显著增加。白榆叶片中SOD的活性在盐浓度低于1.5%时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苗木的生长正常,没有受伤害的症状,但是盐浓度超过1.5%时,SOD的活性快速下降,电解质相对外渗率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