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荞麦钩翅蛾(Spicaparallelangula Meyer)属钩翅蛾科,是荞麦的主要害虫,在延安市北部发生普遍且严重。1为害情况调查荞麦钩翅蛾以幼虫为害荞麦的叶、花、子粒,对产量的影响极大。1983~2003年在本市吴旗县金佛坪山地荞麦田调查,平均被害株率10%~15%,个别田块高达35%以上。根据多年调查分析,荞麦钩翅蛾为害一般年份减产20%左右,大发生年份减产50%以上,甚至出现绝收田块。如1983、1985、1995、1997、1998年大发生,使吴旗、志丹、安塞等县70%的荞麦田块绝收。2生活习性观察荞麦钩翅蛾在本市1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中越冬。越冬蛹6月下旬至8月上…  相似文献   

2.
田耀辉 《植物保护》1991,17(6):21-22
荞麦钩翅蛾(Spica parallelangula Alph.)是地区性的害虫,主要发生于甘肃、宁复、陕西等省区,国内对此虫的研究很少见到报道。荞麦是陇南地区重要的复种作物,近几年在该地广泛种植,但管理粗放,使荞麦钩翅蛾的危害日趋严重。据我们1989-1990年两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宁南山区22年荞麦钩翅蛾发生程度和西吉县气象资料,采用加权列联表分析法,对荞麦钩翅蛾发生程度进行预测,经1年预报和22年回测,其3因子中短期预报历史拟合率82.6%,精确率95.7%;2因子长期预报历史符合率73.9%,精确率达93.9%。  相似文献   

4.
荞麦钩蛾(SpicaparalelangulaAlpheraky)属鳞翅目,钩蛾科。是荞麦的主要害虫。在我市发生普遍,为害严重。1为害情况调查荞麦钩蛾以幼虫为害荞麦的叶、花、籽粒,对产量的形成影响大。据1994年在延安市市场沟山地荞麦田调查,平均被害...  相似文献   

5.
荞麦钩翅蛾(Spica parallelangulaAlph)俗名饺子虫、卷叶虫、荞麦麻蛆等。主要分布在我国陕西、甘肃、云南、宁夏等省(区)山地。在甘肃省主要在河东六地(市)发生为害,发生面积50—100万亩,以通渭、会宁、陇西等县受害最重。作者从1978年以来,对此虫发生、测报和防治进行了初步研究。1 形态特征1.1 成虫体长10—13毫米,翅展30—36毫米。头胸腹前翅均淡黄色,前翅肾形斑明显,有三条向外弯曲成“>”形黄褐色线,亚外  相似文献   

6.
陈小钰 《植物保护》1984,10(2):47-47
核桃线钩蛾(又名眼斑钩蛾)Pseudalba-ra parvula(Leech)和褐条线钩蛾Pseuda-lbara fuscifascia Watson都属鳞翅目,钩蛾科。它们的前翅都有三条褐色斜纹,顶角钩状,端部都有一眼状斑纹,外部形态极相似。鉴定时易混淆。现把它们的区别要点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7.
陈小钰 《植物保护》1985,11(4):47-47
健肌巴钩蛾Paralbara museularia(Walker)和灰背巴钩蛾Paralbara Pallidinota Watson都属鳞翅目,钩蛾科,它们的前、后翅色型相似,易混淆。灰背侧钩蛾的模式标本仅为雄性,产地在中国,仅仅在我国云南省出现。这2种蛾子在诱蛾灯下都能收集到。现把这2种相似的蛾子整理成文,其目的在于能引起有关读者的重视和便于识别。健肌侧钩蛾和灰背侧钩蛾的区别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8.
周祖琳 《植物保护》1993,19(6):45-46
1988年前,为调查葡萄透翅蛾对葡萄的危害情况,从受害葡萄枝蔓中曾剥查到形态与透翅蛾不同的钻蛀性幼虫。 1989年6月,在检查葡萄透翅蛾化蛹率和羽化率时发现有一个形态与透翅蛾稍异、还没羽化的活蛹,7月14日羽化成蛾。蛾体长18毫米,灰白色,胸背有3对蓝黑斑点,腹部有规律的排列蓝黑色斑块,前后翅上密布着蓝黑色点纹,此蛾形态与葡萄透翅蛾大不  相似文献   

9.
虫害玉米与豆科作物间作减轻玉米螟为害试验麦蚜与麦株内水分、蔗糖和田问温湿度关系........................……吕仲贤等(5一31) 的初步研究.............……杨益众等(2一2)高粱穗部主要害虫种群数量变动分析…王志明(4一26)麦蚜种群动态的研究.......……张德昌等(2一4)廿肃陇南地区荞麦钩翅蛾的初步观察及防治麦川地卜害虫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的初探对策.....................……田耀辉(6一21) .......................……王明魁等(3一12)大豆食心虫性诱剂的应用研究初报小麦穗期病虫害一次防治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0.
性诱剂诱杀葡萄透翅蛾效果显著蒋耀培,钱光莲(上海市植保植检站200051)(闵行区农科所)用性引诱剂诱杀葡萄透翅蛾雄虫,是减少雌成虫交配率,减轻葡萄透翅蛾危害的重要途径。根据多年来的试验和观察,葡萄透翅蛾雄虫90%以上一生仅能交配l次。因此,用性引诱...  相似文献   

11.
昆虫病原线虫对白杨透翅蛾控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报道了昆虫病原线虫对白杨透翅蛾控制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小卷蛾线虫的Agri-otos和Beijing品系对白杨透翅蛾的侵染力较强。  相似文献   

12.
熊件妹  林毓鉴 《江西植保》2008,31(3):141-142
本文记述采自江西圆钩蛾科1属3种,钩蛾科19属44种,其中有1种为江西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3.
通过2004~2007年的研究发现,在尖翅小卷蛾常见的预测方法,即赶蛾法、灯诱法、查卵法中,以赶蛾法最佳;尖翅小卷蛾的防治,应采取集中育秧、灌水杀蛹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药剂防治采取治成虫控幼虫,治秧田保大田,狠治1代,巧治2代的防治策略,并要求连片统一防治,以提高对尖翅小卷蛾整体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葡萄花翅小卷蛾Lobesia botrana(DenisSchiffermüller,1775)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害虫,目前尚未传入我国,为了解该害虫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根据该物种在全球已知的最新分布情况,利用CLIMEX 4.0.2在考虑灌溉条件的情景下,预测其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潜在地理分布。结果显示,葡萄花翅小卷蛾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范围较广,我国的主要葡萄产区均为葡萄花翅小卷蛾的适生区,且随着气候变化,至2030年,葡萄花翅小卷蛾在我国黑龙江、青海、四川省的部分适生区有所增加,适生程度也有所提高。因此应加强对葡萄花翅小卷蛾的检疫力度,防止其传入我国,保护我国葡萄种植业的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5.
正一、形态特征成虫,翅展32~40mm,前翅深棕色,后翅灰白色,边缘有窄褐色带。前翅中部各一黄色不规则环状纹,其后为肾状纹;雌蛾前翅呈灰褐色或灰色棕色杂色;环形纹和肾形纹灰褐色,轮廓线黄褐色;雄蛾前翅灰棕色,翅顶角向内各—大白斑,环状纹黄褐色,后侧各—浅色带自翅外缘至中室,肾状纹内侧各—白色楔形纹。  相似文献   

16.
正一、形态特征成虫,翅展32~40mm,前翅深棕色,后翅灰白色,边缘有窄褐色带。前翅中部各一黄色不规则环状纹,其后为肾状纹;雌蛾前翅呈灰褐色或灰色棕色杂色;环形纹和肾形纹灰褐色,轮廓线黄褐色;雄蛾前翅灰棕色,翅顶角向内各—大白斑,环状纹黄褐色,后侧各—浅色带自翅外缘至中室,肾状纹内侧各—白色楔形纹。  相似文献   

17.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GC-MS分析研究木枣和酸枣挥发物成分,并测试枣镰翅小卷蛾触角电位(EAG)反应、寄主趋向和产卵选择,以探明枣镰翅小卷蛾的寄主选择机制。结果显示,在萌芽期,木枣和酸枣嫩叶的挥发成分均为罗勒烯、2-甲基-2-菠烯、α-法呢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种,但相对含量稍有不同。枣镰翅小卷蛾成虫对木枣和酸枣2种寄主都有强烈的EAG反应,且同一寄主上雌蛾的EAG反应值极显著地高于雄蛾,其EAG值是雄蛾的3.3倍。枣镰翅小卷蛾对木枣表现强烈的趋向反应,而对酸枣的趋向不明显,且雌虫的趋向反应显著高于雄虫。木枣上的产卵量显著高于酸枣,且木枣枣吊上的单雌产卵量为307.9粒,极显著地高于酸枣枣吊上的产卵量(182.9粒)。研究表明,枣镰翅小卷蛾雌蛾在寄主选择中起主导作用,木枣是其嗜好寄主。  相似文献   

18.
白杨透翅蛾的生物学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杨透翅蛾(paranthren tabaniformis Rottenburg)属鳞翅目,透翅蛾科,又名杨树透翅蛾.近几年来,辽宁丹东市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速生杨树丰产林,随着造林面积的不断扩大,此虫在丹东市普遍发生,现已成为当地速生杨树上的重要害虫.1999~2001年对此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防治技术措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葡萄透翅蛾的发生与防治何传相,陈通翘,陈满根,刘传敬,贾传恕(四川省内江市农业局植保站641000)葡萄透翅蛾(ParanthreneregaleButler属鳞翅目透羽蛾科,是葡萄栽培中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我市威远县,多数家庭葡萄园被其蛀食后造成严重...  相似文献   

20.
葡萄透翅蛾(ParanthreneregalisButler)属鳞翅目巢蛾总科透翅蛾科。国内广泛分布于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吉林、山东、安徽、四川、江苏、浙江等省、自治区。寄主主要是葡萄,其次为苹果、梨、桃、杏、樱桃等(朱承美等,1995)。葡萄透翅蛾是葡萄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蛀食一二年生枝蔓髓部及木质部,轻者造成嫩梢、果穗枯萎,产量和品质下降,树势衰弱;重者致使大部枝蔓干枯,甚至全株死亡,对庭园葡萄发展造成严重损失。近10a来研究报道较多,主要研究进展如下:1生物学特性1.1生活史葡萄透翅蛾在我国的生活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