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1990年全省池塘养殖面积265万亩,占全省养殖水面的49.9%。池塘养殖产量40万吨,占总养殖产量的83%。其中精养鱼塘108万亩,产鲜鱼27.4万吨,亩平产253.7公斤。与1985年相比,面积增加40.4万亩,单产提高71.5公斤。精养塘面积占全省放养面积20.4%,产量却占全省养殖产量的56.9%。池塘养鱼的产量和效益优势,确立了其在我省渔业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池塘养殖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面积小、易控制、好管理、单产高、效益好等特点。目前,池塘养殖已成为淡水养殖业的主体,1986年全国池塘面积仅为淡水养殖面积5,682万亩的35.2%,而其产量却占全国淡水养殖产量295.1万吨的74.3%;  相似文献   

3.
《重庆水产》2006,(1):15-17
重庆市池塘万亩吨鱼无公害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是在我市水产品产量严重不足,养殖技术落后,品种单一,养殖单产大大低于国内先进水平,农民养殖效益低的形势下提出的一个服务“三农”的技术推广项目。池塘养殖是我市水产养殖的主体,2004年养殖水面3.24万公顷,产量13万多吨,占全市养殖产量的58.63%;其中专业池塘9533公顷,产量6.6万吨,占池塘养殖产量的50%。虽然我市池塘养殖也有达到2吨/667m^2以上高产典型,但平均667m^2量仅为460公斤,远远落后全国先进地区养殖单产水平,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质量潜力巨大。为此,依靠科技,深化发展,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是我市近阶段渔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南海市养鱼历史悠久,是珠江三角洲塘鱼主产区之一。全市池塘面积131,445亩,池塘面积和产量仅次于顺德市居全省第二位。1993年全市塘鱼亩产达474公斤,总产值47,173万元,比1992年分别增加11.4%和11.2%。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优质鱼类养殖获得了蓬勃的发展。1993年名优养殖面积16,980亩,比1992年增加11.3%,优质鱼类总产值29,023万元,占鱼塘总产值的16.5%,其中又以养殖鳜面积为最多,共10,995亩,占优质鱼养殖面积的64.7%。1994年我市战胜了各种特大自然灾害,塘鱼生产仍稳步发展,预计塘鱼亩产比1993年增长4%。  相似文献   

5.
我市咸淡水池塘养殖业,经十几年的开拓发展,面积已近 2万亩,养殖品种有鲻、尖吻鲈、花鲈、紫红笛鲷、卵形鲳、红拟石首鱼、黄鳍鲷、细鳞鱼刺、黄斑兰子鱼、金钱鱼和中华乌塘鳢等。 1999年 8月,我站接受由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主持,广东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承担的农业部重点水产技术推广和开发项目──“咸淡水池塘鱼类健康养殖技术”推广,应用总面积为 6120亩,单产量 678.6公斤 /亩,亩纯利润 4040元。现将配套的实用技术介绍如下:   一、池塘及整治   咸淡水池塘鱼类养殖,饲料投料量大,容易累积淤泥。池塘使用期为 5~ 7年…  相似文献   

6.
我国池塘养鱼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池塘养殖产量居世界首位。1988年全国池塘鱼产量达293.4万吨.占淡水养殖产量的75.3%。我省1989年池塘养殖面积265万亩,产鱼38.5万吨.池塘养鱼在淡水养殖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顺德是广东省塘鱼主产区和出口基地之一,有池塘29.2万亩。解放以来,经过广大农民、干部的共同努力,所有的池塘皆已成为精养的池塘,产量也较高,养殖品种中优质鱼的比例越来越大,1995年全市池塘总产量17.4万吨,亩产596公斤,其中养殖优质鱼13.8万亩,占池塘面积的47.26%。由于市场价值因素的影响,养殖布局不断调整,原来受联合国肯定的“桑基池塘”农业生态体系已逐渐地发生变化,朝向“菜基池塘”、“花基池塘”和“果基池塘”的结构格局转变。  相似文献   

8.
最近15年来成鱼养殖发展很快。1955年苏联池塘鱼产量为240万斤,占淡水鱼产量的7.6%,到1970年池塘鱼产量1164万斤,占淡水鱼产量26.9%。第十个五年计划将达到3400万斤。1973年在苏联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预计鱼产量增加9.5%,而池塘产量增加20%。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世界上池塘养鱼最早的国家。全国池塘水面占淡水养殖水面的26%,池塘养鱼产量占淡水养殖产量的70%以上。1986年,我省池塘养鱼水面260万亩,产鱼284875吨,分别占全省养殖水面和产量的51.3%和81.7%。但目前生产水平还很不平衡,发展潜力大。1983—1985年,我省组织沅江、华容两县商品鱼基地开展了万亩池塘增产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10.
鲍传和 《淡水渔业》1998,28(2):23-24
在池塘养殖时主养品种(吃食性鱼)占80%,配养鱼类(滤食性鱼)占20%,投喂全价颗粒饲料,在养殖中保持良好水质,简称80:20模式.这一健康养殖模式打破传统思想、改变放养结构、改进养殖方法、快速提高渔业生产水平.安徽省内越来越多的养殖场已开始实施这一养殖,养殖的产量、效益均高于传统养殖模式.本文就1997年在安徽省内几家渔场淡水白鲳80:20成鱼池塘养殖模式的养殖结果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11.
《内陆水产》1992,(5):3-4,34
“六五”期间以来,我省水产品产量翻了两番多,主要是养殖业的增产。“七五”期间,全省水产增产21万t,其中池塘增产16.7万,占总增产量的80%。随着渔业迅速发展,养殖业特别池塘养殖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提高,越来越显示其生产的主体地位。我省以草、鲤鱼为代表的粗鳞鱼占养殖产量的比重,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海水养殖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据统计,2002年我国海水养殖产量达1212.84万吨,海水养殖面积134.475万公顷。其中滩涂贝类产量约占我国海水养殖总产量的19%。本文所指滩涂贝类品种主要为缢蛏、菲律宾蛤仔、文蛤、青蛤、蚶类、牡蛎等。池塘养殖滩涂贝类,就是利用沿海滩涂的虾塘、围垦,或筑堤围塘,进行蓄水养殖。其优点是投资少,风险小,效益高,设施和操作简单,受不利环境的影响小。本文着重介绍利用池塘进行缢蛏、蛤类和蚶类的健康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3.
聂永佳 《渔业现代化》1998,25(6):8-8,10
我市是一个典型山区,池塘养鱼面积仅669.4公顷.平均单产1785kg.远远低干全省2977.5kg的平均水平。在怀化市科委等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进行了山区池塘模式化养殖技术研究的试验示范,试验期1995~1997年平均每公顷产鱼达到13191.85kg、纯收入4.19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现将其主要技术措施总结如下:1创造鱼类生长的忧良环境本试验单个池塘面积0.6~1.3公顷,个均水深2.2m;有完善的进排水系统;水源为溪水或库水,水质清新;塘堤为混凝上或土堤,坚实不漏水;塘质为壤上,塘泥厚10~15CI。1;鱼池整齐现格.东西向…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我省池塘养鱼业中,鲢鳙鱼约占60—70%,近年来随着淡水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消费者对鱼货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一新的形势,我们于1985年根据湖区商品鱼基地的特点,开展以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改革养殖技术,提高优质鱼类产量,  相似文献   

15.
池塘养鱼是广西淡水渔业的主体。尽管近代淡水养殖方式朝多元化发展,如湖泊、水库等大水面养殖开发的兴起及网箱养鱼、稻田养鱼技术的迅猛发展,鱼产量比例逐年提高,但池塘养鱼产量近五年来仍占全区内陆养殖产量的60%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池塘养鱼经济效益,笔者从实践中发现发挥池塘生态效益的立体养殖,可获得理想效果。以株洲市渔场为例,全场有1000亩水面,其中成鱼塘700亩,鱼种池300亩,面积一直是稳定的。出水鲜鱼逐年有所增加。从1981年至1985年,每年以11.8%的速度增长,产值增长49.62%,利润增长70.8%。优质鱼的产量1981年为4%,1985年增长到20%,年产鲜鱼429600公斤,亩平613.5公斤,总产值709608.75元,总利润452507.86元。渔业产值占全场总产值的44.77%,利润占全场的94.27%。实践证明,充分利用鱼塘生态进行立体生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  相似文献   

17.
目前,陕西大宗淡水鱼类养殖以鲤、草鱼为主,搭配鲢、鳙和鲫鱼,2009年养殖面积为3.56万公顷,池塘、湖泊、水库分别占养殖总面积的28.0%、21.0%和45.8%。大宗淡水鱼类年产量7.85万吨,占陕西水产品总产量的97.2%,其中池塘产量占大宗淡水鱼类总产量的72.6%、湖泊占3.3%、水库占24.1%,因此池塘养殖仍然是陕西大宗淡水鱼类养殖  相似文献   

18.
苏联内陆水域水面辽阔,全国计有湖泊285万个,面积近6,000万公顷,其中有近2,500万公顷有渔业价值,水库面积600万公顷、河道60万公里,池塘水面近40万公顷及三个内陆海。内陆水域鱼产量1,100万公担,其中湖泊渔业96万公担,河流捕捞161万公担、水库66万公担、池塘养殖146万公担。  相似文献   

19.
鳜鱼规模性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鳜鱼(Sinipercachuatsi)属鲈形目,鱼旨科。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淡水鱼类中的佳品。鳜鱼是凶猛鱼类,以活饵料为生,喜在富氧水域中生存,若实施大面积高密度池塘养殖,风险与困难肯定不小。江苏省太湖渔管会鱼种场在50hm2连片池塘中开展鳜鱼单品种养殖。1997年用16.8hm2池塘水面养殖鳜鱼,用33.2hm2池塘水面养殖饵料鱼(按1v2的水面配套),采用南方培育之早苗,当年育成商品鳜52.4t,产值314万元,其中利润106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v1.96,平均每公顷产3.1t、经济…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省水产经营机制的健全和水产品流通机制的放开,我省水产养殖业历经了量的积累和质的提高两个阶段,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建国初期,我省的水产养殖面积约3.5万公顷,水产品产量不到1万吨。经过逐年的不断发展,到2002年底,全省水产品总产量299030吨,其中养殖总产量242878吨,总水面达175092公顷,其中池塘养殖水面78465公顷。但近几年来,由于只注重产量的提高,而忽视品种的优化调整,致使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养殖效益不断下降。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调整养殖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我们通过对河南省野生经济鱼类如黄颡鱼、乌鳢、鲶鱼等鱼类的经济性状及市场状况进行调查,并结合在河南师范大学淡水养殖基地开展的相关鱼类的繁殖驯养生产试验研究,对开发我省野生经济鱼类人工养殖进行了探讨,为我省的渔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