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预见性护理干预降低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风险的效果。方法对245例实施骨科下肢大手术患者制定围手术期防止术后DVT的预见性护理干预计划,包括术前护理干预、术后预见性护理干预等。结果本组245例均为创伤性骨折和DVT高危险因素患者,仅6例术后发生下肢DVT(发生率2.45%),经及时治疗及精心护理血栓溶解,未出现肺动脉血栓栓塞及死亡病例;其余239例患者随访10~12个月,未发生下肢DVT。结论多途径围手术期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骨科大手术后下肢DVT发生。  相似文献   

2.
杨章玲 《长江大学学报》2009,6(3):221-222,225
目的:探讨胃肠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及预防方法。方法:评估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通过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制定风险防范措施;重视细节管理,加强护理风险监控;加强综合素质培训,提高风险的防范能力等方式强化护士的风险意识,加大风险监控。结果:降低了风险系数,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2008年胃肠外科的护理缺陷降至7例,病人满意度达到98.8%。结论:加强风险管理,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骨科存在的护理隐患问题的不安全因素,提出防范对策。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骨科住院患者发生安全隐患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0例中共有38例发生安全隐患,发生率为21.1%,其中由护理人员因素造成的23例(占60.5%),医生因素引起的4例(占10.5%),患者因素造成的11例(占29.0%)。结论应针对骨科护理安全隐患问题采取有效的对策,以提高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安全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采用人性化护理骨科患者2875例的临床资料,并随机调查满意度。结果:通过在骨科实施有效的人性化护理措施,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未发生护理差错、事故和护理投诉。结论:通过人性化护理,护士职业形象、技术水平都明显提高,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率。  相似文献   

5.
褥疮是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局部软组织坏死.在骨科病房中约有60%~70%患者均需卧床休息,褥疮预防已成为骨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更是骨科护理工作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原因的分析,制定有效的风险干预措施,避免风险发生.对可能存在的风险相关因素,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组织,注重法律意识的培养,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对护士的培训与教育,提高护士抗风险的能力,确保护理安全。通过干预措施提高了护理质量,增强了患者的满意度,减少了护理纠纷。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某院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及不安全因素并探讨相关的方法措施。方法以某院进行手术的68例患者为样本,统计出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出现不安全因素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结果对手术室护理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干预和管理可以降低风险,降低护理事故的发生,增强患者的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结论通过主动积极对手术室护理进行干预降低不安全因素,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规避手术室护理存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预警评分表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提高临床护理交接班工作效率。方法:根据科室特点,自行设计护理风险预警评分一览表,由管床护士每天根据所管患者实际情况全面、动态评估护理风险分值并记录签名,在与中夜班护士交接班时由上班护士对照评分表报告高风险患者总数及风险类型,并作好床边重点交接与宣教。结果:自2015年采用护理风险预警评分表交接班后,与2014年相比,虽然护理风险人次增加,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却大大降低(2014年为3.22%,2015年为1.02%)。结论:使用护理风险预警评分表交接班能使各类风险一目了然,既简化了护士工作,方便了交接班,又能提醒护士对于高风险的患者加强巡视与管理,有效地杜绝了护理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为病人提,址安全有序的优质护理。方法:科学分析胃肠外科临床常见护理风险事件的构成,不断识别护理工作中现存的或潜在的风险,并通过制定护理风险管理措施,进一步完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结果:实施2年来无一起护理事故发生,护理缺陷降为3例,病人满意度由91%提升到97.8%。结论:胃肠外科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活动可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减少护理缺陷或投诉,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洗胃术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和洗胃前、中、后护理风险的识别,以及医院系统、护士、患者及家属方面的应对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护理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策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医疗行为也可能具有危害性,对人体的正常组织可能会造成损害,因人而异的产生不同的损害结果,有时甚至会发生严重的后果,因此,医疗行为常存在着难以避免的风险.护理行为是  相似文献   

12.
主要对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在骨科基础护理、围手术期护理、护理安全管理、护理教育、护理质量管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应用现状以及其对护理人员的无形成果进行总结,综述了其应用进展,为以后的临床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以提高骨科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手术室骨科手术患者60例的整体护理进行探讨并分析其效果。方法: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的120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手术室整体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手术安全性,并统计医疗纠纷的发生率,采用满意度调查问卷和焦虑自评量表评价患者的满意度和焦虑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焦虑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室骨科手术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手术质量,降低患者在手术中的焦虑度,大大提升了患者满意度,保证了患者医疗安全,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在整体上提升了医院的声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模式对缓解骨科手术患者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158例行骨科手术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9例,对照组采用骨科护理常规进行术后护理,实验组有针对性制定及运用舒适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d的疼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1~3d术后疼痛程度明显较同期对照组低(均P<0.01)。术后7d的满意度以实验组为高[(98.32±2.68)vs(93.11±1.54),P<0.01]。结论舒适护理模式可有效地缓解骨科手术引起的疼痛,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护理风险因素,探讨护理风险管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理风险发生情况,与2014年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后神经内科70例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实施正确有效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8.57%)明显低于对照组(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神经内科护理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及实施,我国医疗事故处理的法律制度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产科是医院中风险大、事故高发的区域,医疗护理纠纷的隐患远远大于医院的其他科室。因此,如何避免这些隐患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已显得越来越重要。为此,笔者对存在于产  相似文献   

17.
贫困人口在脱贫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因素将直接影响其是否能稳定脱贫,是否存在返贫风险?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视角下,完善脱贫农返贫风险评估机制,是当前风险治理思想下,使扶贫工作从贫困发生以后的应对,向防范贫困发生的关口前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讨论畜牧业中存在的风险和如何识别它们之间的关系,提出如何管理和避免风险,以帮助养殖户规避可能会发生在育种进程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讨论畜牧业中存在的风险和如何识别它们之间的关系,提出如何管理和避免风险,以帮助养殖户规避可能会发生在育种进程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术中复合保温护理干预对老年骨科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老年骨科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50例。常规组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复合保温措施,观察两组术中体温、寒战及术后1周内胃肠道症状。结果常规组术中平均体温明显低于干预组[(35.4±0.6)℃vs(36.9±0.5)℃,P〈0.01];常规组术中出现寒战26例(52.0%),干预组1例(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周内干预组出现食欲差、腹胀、腹痛、腹泻及胃痛等胃肠道症状的病例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术中复合保温护理措施对老年骨科患者胃肠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