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分子标记技术和QTL定位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以DNA多态性为基础的分子育种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在作物遗传育种中得到了一些成功运用,为解决有关复杂性状的选择问题带来了希望。本文综述了棉花分子标记、QTL定位原理和方法、关联分析、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棉花分子育种、基因组选择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遗传图谱构建与QTL定位对花生分子育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分子标记与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花生重要数量性状的研究进程,并获得了一些与抗病、产量等重要性状相关联的分子标记.本文对国内外花生的分子标记开发、遗传图谱构建以及QTL定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花生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高花生育种效率,加速育种进程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豆品质性状改良一直是大豆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和分子标记技术的逐步深入为大豆分子辅助选择育种提供了可能.该文综述了大豆QTL的定位方法、大豆品质QTL定位的研究现状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概况.  相似文献   

4.
遗传图谱构建与QTL定位对花生分子育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分子标记与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花生重要数量性状的研究进程,并获得了一些与抗病、产量等重要性状相关联的分子标记。本文对国内外花生的分子标记开发、遗传图谱构建以及QTL定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花生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高花生育种效率,加速育种进程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世界大豆生产和科研的进展(续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接续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不是QTL定位的唯一目标,对数量遗传性状的遗传分解也很重要。因此需要多个研究单位协作对不同世代、不同遗传背景、不同生态环境下所有QTL进行定位。开发更强大的作图软件、制订更有效的实验方案,提高定位的效率和精密度(Asins,2002)。进一步加强QTL与  相似文献   

6.
豆卷叶螟是南京地区的主要食叶性害虫。以抗性亲本溧水中子黄豆和感性亲本南农493-1杂交组合正交F2群体为材料,在田间自然虫源条件下F2单株叶片损失率为抗性指标,利用已构建的SSR分子标记图谱和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V2.5软件包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和多区间作图法,定位大豆对豆卷叶螟抗性的QTL。结果表明: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到位于D1b和K连锁群上的2个QTL;利用多区间作图法则检测到位于A2、D1b、K和N连锁群上的4个QTL和6个互作QTL;其中有两个共同的QTL,至少解释表型变异的19.2%。这些结果为抗性性状的遗传剖析和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功能基因组学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和转基因育种为主要手段的生物育种技术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和应用。特别是随着分子标记技术手段的进步,分子标记和QTL研究越来越趋向于高通量、功能性标记开发、QTL精细定位以及新分析方法的应用等方面,缩短了大豆的育种年限,提高了大豆的选择效率,加快了大豆的育种进程。因此,文章将就2014年国内外大豆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并简要预测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大豆分子标记及辅助选择育种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子标记、QTL的研究和辅助选择应用已经得到很大的发展,一批与大豆形态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生态性状、抗生物胁迫性状相关的QTL在国内外均有报道.但近年来分子标记和QTL研究在比较发达的国家已经转向功能标记(FMs:EST-SSR、SNP和候选基因)的研究,相继肩动大豆EST计戈呼和大豆功能基因组计划,以期使功能基因和性状直接联系起来,目前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而我国目前分子标记和QTL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利用随机标记(RMs:RAPD、SSR和AFLP)对性状进行研究.该文就国内外大豆分子标记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分子育种技术发展动态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茶树育种早期鉴定遗传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茶树育种早期鉴定中与产量、品质、抗性相关的遗传标记的研究进行综述。提出分子标记选择只能作为一种辅助育种手段加以利用,必须与外部形态、解剖结构、内部生化成分等其他遗传标记相结合,才能达到准确、高效、缩短育种过程的目的。建立包含形态标记、生化标记、细胞标记、分子标记的综合遗传标记辅助选择体系是今后茶树早期鉴定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小麦抗纹枯病和赤霉病QTL定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给小麦抗病育种中分子标记的辅助选择提供依据,利用苏麦3号/白免3号重组自交系群体,对小麦赤霉病、纹枯病抗性QTL进行分子定位,证实了苏麦3号3BS染色体上的主效QTL,获得了连锁更紧密的分子标记;在6B、2B、6A、5A、3B染色体上分别检测到抗纹枯病QTL,可分别解释纹枯病抗性表型变异的9%~13%.相关分子标记可进一步用于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